niusouti.com
更多“ 举例说明功能固着对于问题解决的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功能固着”及其作用。


    答案:
    解析: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比如都知道笔是用来写字的,但是还可以拿来当尺子来画直线。
    功能固着在解决问题中可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 第2题:

    试述问题解决中的功能固着研究。
    问题解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思维形式,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功能固着现象。所谓功能固着就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功能固着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典型问题,以及如何应用典型问题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下面邓克的研究为例。
    邓克的盒子问题是功能固着研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问题的情景是:在桌上放一些大头针、一些火柴、一根蜡烛以及三个火柴盒大小用纸板做的盒子,
    要求被试把蜡烛安置到门上。此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是用大头针将盒子钉在门上,然后把蜡烛底部融化后粘在盒子上。实验中邓克为了引起被试不同水平的功能固着,设计了三种实验处理条件:
    (1)控制条件,三个盒子是空的,它和大头针、火柴以及蜡烛等实验材料一起摆放在桌子上;
    (2)功能固着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大头针、火柴和蜡烛;
    (3)中性物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与实验无关的钮扣等其他与问题解决无关的物品。
    其中,条件(2)和条件(3)强化了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即能加强被试本身的功能固着。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每个条件下有7名被试。
    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条件下,盒子没有被作为容器呈现给被试,因此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被弱化了,而在条件(2)和条件(3)中,盒子里面都装了东西,因此被试会固着于盒子作为容器的这一功能,从而未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后来亚当森置疑邓克的实验,认为他未将速度-准确性权衡考虑在内,控制条件中,解决问题的人数多,可能并非是因为功能固着的倾向较弱,而仅仅是由于他们解决问题花了更多的时间,而功能固着条件和中性条件下,解决问题的人数少,仅仅可能是由于被试没有耐心解决问题,或者给予被试的时间过少。所以他在邓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实验涉及三个问题:盒子问题、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自变量有两个水平,即功能固着条件下有经验的被试和控制条件下的无经验的的被试。实验因变量指标有两个:一是20分钟内能解决问题的被试的百分率;二是被试成功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结果显示:对于盒子问题而言,结果与邓克一致。然而,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的实验结果却很有意思:几乎所有的被试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原因可能是由于存在天花板效应,20分钟对于解决这两个问题而言时间太长了。此时,以成功解决问题的被试人数作为因变量是不可靠的,或者说是不敏感的。通过实验确实可以看到,功能固着的程度会影响被试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功能固着的实验研究,体现了人们在问题解决中对物体功能的理解往往囿于习惯,无法突破思维定势的特点,触及了问题解决的某些固有机制。

  • 第3题:

    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正确答案: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它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否改变实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需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是这个关键却常因受事物固有功能观念的限制而不易突破。

  • 第4题:

    功能固着性有助于问题解决()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

    • A、问题情境
    • B、定势
    • C、功能固着
    • D、知识经验
    • E、动机水平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请举例说明问题解决中的功能固着研究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思维形式,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功能固着现象。所谓功能固着就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功能固着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典型问题,以及如何应用典型问题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下面邓克的研究为例。
    邓克的盒子问题是功能固着研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问题的情景是:在桌上放一些大头针、一些火柴、一根蜡烛以及三个火柴盒大小用纸板做的盒子,要求被试把蜡烛安置到门上。此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是用大头针将盒子钉在门上,然后把蜡烛底部融化后粘在盒子上。实验中邓克为了引起被试不同水平的功能固着,设计了三种实验处理条件:(1)控制条件,三个盒子是空的,它和大头针、火柴以及蜡烛等实验材料一起摆放在桌子上;(2)功能固着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大头针、火柴和蜡烛;(3)中性物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与实验无关的钮扣等其他与问题解决无关的物品。其中,条件(2)和条件(3)强化了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即能加强被试本身的功能固着。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每个条件下有7名被试。
    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条件下,盒子没有被作为容器呈现给被试,因此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被弱化了,而在条件(2)和条件(3)中,盒子里面都装了东西,因此被试会固着于盒子作为容器的这一功能,从而未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后来亚当森置疑邓克的实验,认为他未将速度-准确性权衡考虑在内,控制条件中,解决问题的人数多,可能并非是因为功能固着的倾向较弱,而仅仅是由于他们解决问题花了更多的时间,而功能固着条件和中性条件下,解决问题的人数少,仅仅可能是由于被试没有耐心解决问题,或者给予被试的时间过少。所以他在邓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实验涉及三个问题:盒子问题、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自变量有两个水平,即功能固着条件下有经验的被试和控制条件下的无经验的的被试。实验因变量指标有两个:一是20分钟内能解决问题的被试的百分率;二是被试成功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结果显示:
    对于盒子问题而言,结果与邓克一致。然而,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的实验结果却很有意思:几乎所有的被试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原因可能是由于存在天花板效应,20分钟对于解决这两个问题而言时间太长了。此时,以成功解决问题的被试人数作为因变量是不可靠的,或者说是不敏感的。通过实验确实可以看到,功能固着的程度会影响被试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功能固着的实验研究,体现了人们在问题解决中对物体功能的理解往往囿于习惯,无法突破思维定势的特点,触及了问题解决的某些固有机制。

  • 第7题: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问题解决?()

    • A、问题情境
    • B、功能固着
    • C、原型启发
    • D、问题表征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多选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  )。
    A

    问题的表征

    B

    情绪

    C

    功能固着

    D

    定势


    正确答案: C,A
    解析: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包括:问题表征的方式、定势、情绪、功能固着、动机的强度。

  • 第9题:

    单选题
    “盆子是用来装东西的,砖是用来砌墙的”等看法会影响问题解决。这种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是(   )。
    A

    知识表征的方式

    B

    问题解决定势

    C

    功能固着

    D

    刺激呈现模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在下列选项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
    A

    知识表征方式

    B

    原型启发

    C

    功能固着

    D

    问题解决定势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举例说明问题解决中的功能固着研究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思维形式,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功能固着现象。所谓功能固着就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功能固着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典型问题,以及如何应用典型问题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下面邓克的研究为例。
    邓克的盒子问题是功能固着研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问题的情景是:在桌上放一些大头针、一些火柴、一根蜡烛以及三个火柴盒大小用纸板做的盒子,要求被试把蜡烛安置到门上。此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是用大头针将盒子钉在门上,然后把蜡烛底部融化后粘在盒子上。实验中邓克为了引起被试不同水平的功能固着,设计了三种实验处理条件:(1)控制条件,三个盒子是空的,它和大头针、火柴以及蜡烛等实验材料一起摆放在桌子上;(2)功能固着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大头针、火柴和蜡烛;(3)中性物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与实验无关的钮扣等其他与问题解决无关的物品。其中,条件(2)和条件(3)强化了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即能加强被试本身的功能固着。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每个条件下有7名被试。
    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条件下,盒子没有被作为容器呈现给被试,因此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被弱化了,而在条件(2)和条件(3)中,盒子里面都装了东西,因此被试会固着于盒子作为容器的这一功能,从而未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后来亚当森置疑邓克的实验,认为他未将速度-准确性权衡考虑在内,控制条件中,解决问题的人数多,可能并非是因为功能固着的倾向较弱,而仅仅是由于他们解决问题花了更多的时间,而功能固着条件和中性条件下,解决问题的人数少,仅仅可能是由于被试没有耐心解决问题,或者给予被试的时间过少。所以他在邓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实验涉及三个问题:盒子问题、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自变量有两个水平,即功能固着条件下有经验的被试和控制条件下的无经验的的被试。实验因变量指标有两个:一是20分钟内能解决问题的被试的百分率;二是被试成功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结果显示:
    对于盒子问题而言,结果与邓克一致。然而,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的实验结果却很有意思:几乎所有的被试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原因可能是由于存在天花板效应,20分钟对于解决这两个问题而言时间太长了。此时,以成功解决问题的被试人数作为因变量是不可靠的,或者说是不敏感的。通过实验确实可以看到,功能固着的程度会影响被试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功能固着的实验研究,体现了人们在问题解决中对物体功能的理解往往囿于习惯,无法突破思维定势的特点,触及了问题解决的某些固有机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
    A

    问题情境

    B

    定势

    C

    功能固着

    D

    知识经验

    E

    动机水平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

    A.问题情境
    B.定势
    C.功能固着
    D.知识经验
    E.动机水平

    答案:A,B,C,D,E
    解析: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原型启发。
    4.已有的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 第14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

    • A、问题的表征
    • B、情绪
    • C、功能固着
    • D、定势

    正确答案:A,B,C,D

  • 第15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A、问题的特征
    • B、已有的知识经验
    • C、定势与功能固着
    • D、智力水平
    • E、情绪状态

    正确答案:A,B,C,D,E

  • 第16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

    • A、问题的呈现方式
    • B、功能固着
    • C、知识的储备
    • D、反应定势
    • E、认知特性

    正确答案:B,C,D,E

  • 第17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认知经验;(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下面内容不属于影响问题解决主要因素的是:()

    • A、无关信息的干扰
    • B、功能固着性
    • C、年龄
    • D、心向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多选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
    A

    问题的呈现方式

    B

    功能固着

    C

    知识的储备

    D

    反应定势

    E

    认知特性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正确答案: 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它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否改变实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需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是这个关键却常因受事物固有功能观念的限制而不易突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问题解决中的功能固着研究。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思维形式,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功能固着现象。所谓功能固着就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功能固着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典型问题,以及如何应用典型问题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下面邓克的研究为例。
    邓克的盒子问题是功能固着研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问题的情景是:在桌上放一些大头针、一些火柴、一根蜡烛以及三个火柴盒大小用纸板做的盒子,
    要求被试把蜡烛安置到门上。此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是用大头针将盒子钉在门上,然后把蜡烛底部融化后粘在盒子上。实验中邓克为了引起被试不同水平的功能固着,设计了三种实验处理条件:
    (1)控制条件,三个盒子是空的,它和大头针、火柴以及蜡烛等实验材料一起摆放在桌子上;
    (2)功能固着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大头针、火柴和蜡烛;
    (3)中性物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与实验无关的钮扣等其他与问题解决无关的物品。
    其中,条件(2)和条件(3)强化了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即能加强被试本身的功能固着。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每个条件下有7名被试。
    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条件下,盒子没有被作为容器呈现给被试,因此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被弱化了,而在条件(2)和条件(3)中,盒子里面都装了东西,因此被试会固着于盒子作为容器的这一功能,从而未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后来亚当森置疑邓克的实验,认为他未将速度-准确性权衡考虑在内,控制条件中,解决问题的人数多,可能并非是因为功能固着的倾向较弱,而仅仅是由于他们解决问题花了更多的时间,而功能固着条件和中性条件下,解决问题的人数少,仅仅可能是由于被试没有耐心解决问题,或者给予被试的时间过少。所以他在邓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实验涉及三个问题:盒子问题、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自变量有两个水平,即功能固着条件下有经验的被试和控制条件下的无经验的的被试。实验因变量指标有两个:一是20分钟内能解决问题的被试的百分率;二是被试成功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结果显示:对于盒子问题而言,结果与邓克一致。然而,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的实验结果却很有意思:几乎所有的被试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原因可能是由于存在天花板效应,20分钟对于解决这两个问题而言时间太长了。此时,以成功解决问题的被试人数作为因变量是不可靠的,或者说是不敏感的。通过实验确实可以看到,功能固着的程度会影响被试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功能固着的实验研究,体现了人们在问题解决中对物体功能的理解往往囿于习惯,无法突破思维定势的特点,触及了问题解决的某些固有机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盒子是用来装东西的,砖是用来砌墙的”等看法会影响问题解决。这种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是(   )。
    A

    知识表征的方式

    B

    问题解决的定势

    C

    功能固着

    D

    刺激呈现模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功能固着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一。

    正确答案:
    正确;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功能,从而对问题的解决起到阻碍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