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的封建成文法典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首创刑律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法经》

    B.《曹魏律》

    C.《唐律疏议》

    D.《大清新刑律》


    正确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是《法经》。战国时期,李悝考查了各国成文法,吸收了各国的立法经验,制定出魏国的基本法典——《法经》,该部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该法典分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六篇,其中的具法相当于近现代刑法典的总则篇。具法的确立,开创了我国刑法典总则编纂的先例。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曹魏律》是三国曹魏政权制定的法典,其将具律改为刑名律,将成文法典总则篇置于律首,但成文法典总则篇并非《曹魏律》首创。因此,排除‘B项。《唐律疏议》以名例律为法典总则,名例律来源于刑名律。因此,排除C项。《大清新刑律》将名例律改为总则,但总则篇并非《大清新刑律》首创。因此,排除D项。

  • 第2题:

    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目的封建成文法典有( )。A.《北齐律》B.《开皇律》C.《晋律》D.《大明律》


    正确答案:ABD

    自《北齐律》以后的各代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篇名。故选A项、B项和D项。

  • 第3题:

    首次将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置于律首的是( )。A.《九章律》B.《曹魏律》C.《晋律》D.《北齐律》


    正确答案:B

    《法经》中的法典总则称为“具法”,商鞅改法为律,将“具法”改为“具律”,秦汉时期的法典将总则都称为“具律”,且篇目不在法典之首,《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律”,置于律首。故选B项。

  • 第4题:

    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曹魏律》

    B.《泰始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正确答案:C
    解析:《北齐律》将《晋律》的刑名、法例两篇合为一篇,最终完善了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也属于首创。

  • 第5题:

    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法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首次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且将“八议”入律的是《曹魏律》

    B、《泰始律》中相当于近现代刑法总则的篇是“刑名”和“名例”

    C、首次将“名例”作为总则,列为首篇的是《北齐律》

    D、该时期立法成就最高,对后代封建法典影响最直接、最深远的一部法典是《北齐律》

    答案:B
    解析:
    (1)鉴于汉代律令繁杂,魏明帝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后人称为《魏律》或《曹魏律》,新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的修改,首先,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其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第三,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性上进了一大步。A项表述正确。(2)《晋律》又称《泰始律》或“张杜律”,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同时对刑律分则部分重新编排,向着“刑宽”、“禁简”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因此,B项不正确,在《泰始律》中尚未出现“名例”律,正确的应该是“刑名”和“法例”。(3)北齐政权全面总结历代立法经验,历经十余年修成当时最有水准的法典《北齐律》。《北齐律》共12篇,其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精炼了刑法分则,使其成为11篇,《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由此,C、D项正确。@##

  • 第6题:

    曾经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进行完善的法典有(  )。
    A.《九章律》
    B.《泰始律》
    C.《北齐律》
    D.《曹魏律》


    答案:B,C,D
    解析:
    解析:《曹魏律》具律改为刑名律,作为法典总则,《晋律》将刑名律改为刑名、法例律两篇,《北齐律》合并刑名、法例律两篇为名例律一篇,最终完善了刑法总则。

  • 第7题:

    北齐政权法制建设的成就表现在(  )。
    A.设置大理寺
    B.创立“重罪十条”
    C.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篇
    D.封建成文法典的篇章体例定型化


    答案:A,B,C,D
    解析:
    解析: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寺,使大理寺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北齐首创“重罪十条”,从而成为《开皇律》“十恶”的渊源;《北齐律》合并刑名、法例律两篇为名例律一篇,最终完善了刑法总则;《北齐律》定法典篇目为12篇,从而使得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

  • 第8题:

    以具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的法典是(  )。
    A.《九章律》
    B.《曹魏律》
    C.《泰始律》
    D.《北魏律》


    答案:A
    解析:
    解析:《九章律》在刑法总则篇的篇名上沿袭《法经》的“具法”和《秦律》中的“具律”。

  • 第9题:

    中国古代成文法典中的总则“名例律”自()中正式形成。
    A.曹魏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
    名例律的形成可追溯到战国李悝《法经》的具法篇。商鞅改法为律,至汉《九章律》皆称为“具律”;三国曹魏《新律》改具律为“刑名律”,冠于律首;晋律改称“刑名律”和“法例律”;北齐始称“名例律”,至隋唐正式确立为律典总则,仍列为众篇之首。所以ABC项不正确。

  • 第10题:

    唐律中相当于现代刑法典总则的是()。

    • A、名例律
    • B、卫禁律
    • C、户婚律
    • D、断狱律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下列关于法典篇章体例的变化错误的是哪项?( )

    • A、《法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共有六篇,其篇章、体例、结构都还比较简单
    • B、汉代制定的《九章律》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
    • C、魏律在保留第一篇《刑名》的基础上,新增《法例》篇,丰富和扩大了法典“总则”的内容,使中国古代法典在篇章体例结构上更加规范化
    • D、北齐律确定了十二篇的法典体例,并首创了《名例律》的总则篇目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单选题
    唐律中相当于现代刑法典总则的是()。
    A

    名例律

    B

    卫禁律

    C

    户婚律

    D

    断狱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制颁始于《法经》,完结于《大清律集解附例》

    B.《永徽律疏》代表了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C.《大清现行刑律》是我国封建法典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D.《开皇律》首次使得封建成文法典的篇章体例定型化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是封建成文法典的综合性考查。《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因此,我国封建成文法典发端于《法经》。中国历史上最后—部封建成文法典是《大清律例》,而不是《大清律集解附例》。可见,A项表述错误。《永徽律疏》颁布于唐高宗永徽年间,该部法典在元朝以后被称为《唐律疏议》。该部法典浯言精练,立法技术高超,以后的封建成文法典,无论从内容、编纂体例,还是从立法技术上看,都不能与之相比。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大清现行刑律》颁布于清末,虽然该部法典不具有近代意义,但是该部法典却废除了许多残酷的封建刑罚和制度,并取消了“诸法合体”的编纂体例,因此,不能认定该部法典属于封建成文法典的体系,C项表述错误。《齐律》将法典篇目确定为十二篇,《开皇律》沿用。可见,篇章体例定型化于《齐律》,而不是《开皇律》,因此,D项表述错误。

  • 第14题:

    在我国的封建成文法典中,类似于总则篇的篇名有( )。A.《具法》B.《具律》C.《刑名律》D.《名例律》


    正确答案:ABCD
    在我国封建成文法典中,类似于总则篇的篇名有:《法经》的《具法》,《秦律》、《汉律》的《具律》,《曹魏律》的《刑名律》,《晋律》、《北魏律》的《刑名律》和《法例律》,《北齐律》及以后历代王朝封建成文法典的《名例律》。故备选选项应全选。

  • 第15题:

    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北齐律》使封建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首创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的篇章结构

    B.《曹魏律》以《周礼》的“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C.《北魏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该制度成为“十恶”制度的渊源

    D.八议、官当、准五服以治罪、重罪十条、死刑复奏制度都是该时期法律儒家化的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ABD
    解析:考查要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的发展变化。《北齐律》首次使得封建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定法典篇目为12篇,并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可见,A项表述正确,。为应选项。《曹魏律》以《周礼》记载的“八辟之法”为依据,首次创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入律,使得封建特权法得以发展和法定化。可见,B项表述正确,为应选项。《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该制度成为《开皇律》“十恶”制度的渊源。可见,C项表述错误,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包括:八议入律、规定准五服以治罪制度、官当入律、登闻鼓制、死刑复奏制度、重罪十条等。可见,D项表述正确,是正确答案。

  • 第16题:

    简论我国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完善过程。


    答案:
    解析:
    (1)战国时期李悝制定的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首次确立了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具法》。《法经》共六篇,第六篇《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法典的总则部分。但是,《具法》的位置放在了整部法典的篇尾,体现了立法的粗糙性。
    (2)战国时期秦国用商鞅变法,商鞅“改法为律”,《具法》的名称相应改为《具律》。但是《具律》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
    (3)汉朝制定的基本法典《九章律》在《法经》六篇和《秦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篇:《户律》、《兴律》和《厩律》。但是类似于法典总则的《具律》的位置既不在首,又不在尾,这不符合法典的篇章结构要求。
    (4)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制定的《曹魏律》对封建成文法典的编纂结构进行了改革:将《具律》改为《刑名律》,并置于法典的篇首,从而改变了以往刑法总则篇的位置既不靠前,又不靠后的弊端,使得在法典编纂体例上朝着科学性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5)西晋《泰始律》将《刑名律》分为《刑名律》和《法例律》两篇。南北朝《北齐律》又将《刑名律》和《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自此,我国的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名例律》命名,并一直沿用到清朝。
    (6)清末,沈家本颁布《大清新刑律》,该刑法典采取总则和分则的编排体例,从而改变了以《名例律》作为刑法总则的历史。

  • 第17题:

    第一次以“具律”作为法典总则篇目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法经》
    B.《秦律》
    C.《九章律》
    D.《曹魏律》


    答案:B
    解析:
    解析:《法经》中称为具法,商鞅改法为律后,《秦律》始称具律。

  • 第18题:

    首次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进行改革的法典是(  )。
    A.《九章律》
    B.《曹魏律》
    C.《晋律》
    D.《北齐律》


    答案:B
    解析:
    解析:尽管《曹魏律》、《晋律》和《北齐律》都对法典总则进行了改革,但首次进行改革的是《曹魏律》,但《北齐律》最终完成了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改革。

  • 第19题:

    关于古代立法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大明律》和《大清律例》都采取六部分篇的编纂体例
    B.我国的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
    C.《宋刑统》和《大明律》都是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
    D.《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答案:B
    解析:
    解析:B项错在:从北齐开始,我国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在北齐以前,封建成文法典的名称不统一,有“具法”、“具律”、“刑名律”、“刑名法例律”等多种称谓。

  • 第20题:

    首次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法典是(  )。
    A.《曹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唐律疏议》


    答案:C
    解析:
    【精解】《法经》首创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具法》,商鞅改法为律将《具法》改为《具律》,《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律》,并置于律首,《晋律》在《刑名律》后面增加《法例律》,共同作为法典的总则篇,《北齐律》将《刑名律》和《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开创了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的先例,并被隋、唐、宋、元、明、清沿用,清末沈家本奉命修律,以总则的名称代替《名铡律》,从而结束了达1400年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的历史。

  • 第21题:

    最早创立刑律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大清新刑律》
    B.《法经》
    C.《大清现行刑律》
    D.《曹魏律》


    答案:B
    解析:
    【精解】《法经》首创刑律总则篇,《法经》中相当于刑律总则的篇目称为《具法》,故选B项。

  • 第22题:

    《唐律疏议》中相当于现代法典总则的篇名为()。

    • A、具律
    • B、刑名
    • C、法例
    • D、名例律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唐律疏议》中相当于现代法典总则的篇名为()。
    A

    具律

    B

    刑名

    C

    法例

    D

    名例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