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完全取决于人先天良好的禀赋,即遗传素质,否认其他因素,如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是,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它受到人的遗传因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共同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环境提供人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遗传因素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它能为人提供便利条件,加速人的发展,但遗传素质也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离开了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可能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发展。
更多“有人说“一两遗传胜过万吨黄金”,这种说法对吗?说明你的道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人说文学作品不可翻译,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认为“不可译”的意思是,翻译品总会失去原作的许多韵味。这话有道理。
    原因在于内容与形式不可分离,一种内容一旦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形式,该内容必然发生变化。

  • 第2题:

    有人说:“佛经是文字般若,对开悟没有作用。”这种说法对吗?


    正确答案: 文字般若是指佛经和一切讲解般若义理的佛法论著和说教言论;道般若是指修证般若的实践过程、五道、十地等;实相般若是指佛陀独有的遍及一切的最高智慧。
    文字般若如地图和地理知识,既不是行走的实践,也不是达到目的地的真景实物的感受。但如果不掌握地理知识,没有地图,怎么确定方向、距离、路线?怎能保证不入歧途而顺畅到达目的地?
    文字般若和言教虽不是真般若智慧,但它都是开发、培育真智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轻视或放弃文字般若就等于想去大海彼岸的人轻视船筏一样的愚蠢。

  • 第3题:

    有人说:“佛教密法来源于印度教,非佛说,故不是正宗佛教。”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
    从教义上讲,“显法”和“密法”都是大乘佛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缺乏任何一部分,都将显得残缺不全,理论和修炼上都不完备。
    从大乘佛法的整体结构上看,显法是密法的基础,密法是显法的究竟高峰。如像二乘人最终进入大乘道一样,显乘学人最后破除最细分所知障时,必须进入大密金刚禅的境界,舍此,无力破障。因为,在显宗中只讲破细分所知障,但从来没有讲过破细分所知障的相应的细分意识。
    另外,佛法是最大的方便法,既然是最大的方便法,就应适应一切众生,如果佛法只有一显、一禅、一净,怎能满足所有众生的要求呢?
    比如,如何度化浊世的大欲、大恶之人?以无量劫来计算修道进程的普通道路,是否适应一般众生?寿短福薄的浊世众生能不能一生成佛?在显法经典中找不到答案,难道佛教的方便仅仅是一种有限的方便吗?
    只知道佛法有一宗一派,或禅,或净,不知道《华严经》中的“不可思议的法门”是何义,少见多怪,极力排斥密法,不是智慧通达之相,也非戒德圆满之相。
    “密法”在佛在世时,只传于乌杖焉和香巴拉等国王和雪山中隐居的密修士等宝器弟子,没有向不适应修密的声闻弟子传。直到龙树时代才公开。就像一般老百姓不知道国家高层机密一样,声闻弟子不知有密法,但不能因此断定佛在世时没有密法。
    从梵文翻译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中占一半以上的都是密籍,有什么根据可以证明“密续”不是佛经呢?
    无上密部很多本尊,脚底下都踩着梵天、湿婆、毗什奴、因陀罗、时间女神等印度教的最高神灵。而且,胜乐续中明示,此法是“镇压湿婆及其部下众神之法”。大乐法与印度教性力派的“内供法”也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在观法上立足中观,破斥印度外道的常、断二边,这些思想文化特征,足以证明密法的纯佛教性质,凭什么理由证明密宗不是佛教呢?
    在佛教文化方面有许多古印度文化的特点,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佛教的思想体系完全是和印度外道思想对立的,若不懂这个特点,只能说是对佛教哲学体系所知甚少。
    另外,这种说法纯属对密宗佛教所知甚少,而抱有严重偏见的说法,毫无站得住脚的事实根据。在历史上曾有过“大乘经典非佛陀所说”的否定大乘教的谬论。弥勒在《庄严经论》中对这些小乘人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对《般若》、《华严》等大乘经典和小乘《律部》同期演说进行了论证。
    佛教界历代学者对“大乘经典是佛经的精华,是佛亲说”不持任何异议。现在却有些人仍接受小乘人的偏见,说什么“大乘佛经是佛灭度后,借佛的名伪造”。按照这种观点说,佛说法45年,只讲了《律部经》和《四谛经》,其余经典都是龙树等佛弟子们的伪造?对佛法的诬蔑诽谤,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但他们除了任意篡改佛教经典,制造自圆其说的理由外,拿不出任何可信的证据。我不知道他们挖空心思贬低佛法的目的究竟何在。
    又有些对佛法一知半解的人说什么“密法非佛陀所传”,“散见于《华严》、《般若》等经中的密咒,皆属后人伪造”,“密宗来源于印度教”;甚至还说什么“佛教中的‘禅定’、‘瑜伽’之类都来源于印度外道,是佛所反对的,是后人加进去的”等等。他们以佛门“高僧”和“善知识”自居,对公开否定、诽谤大乘佛法都不当回事儿,怎么会不否定更高层次的金刚乘密法呢?只要是不在他们所能理解的层次上的不可思议的高深经典和密法都说成是“非佛说”、“后人伪造”、“外道邪法”。
    只有全方位掌握佛教的精神实质,从大小乘和显密的内在关系和深层联系上进行研究,方能清除以上那些浅薄的偏见和可笑的谬论。

  • 第4题:

    有一种看法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正确。
    这种说法不适当地夸大了遗传素质的作用,并为“血统论”、“宿命论”提供了理论根据,忽视了环境和教育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和教育规定了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也就是说遗传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关键还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 第5题:

    有人说:“财政、财政,有‘财’又有‘政’,才是‘财政’。”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通俗但不深刻,只是对“财政”字义的简单解释,只解释了“什么是财政”的表象问题,而不能解释“什么是财政”的本质问题。按照主流学派的观点,财政从本质上讲是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

  • 第6题:

    有人说创业精神只适用于小型的和新创立的企业,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正确答案: 创新精神被定义为一个过程,即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不管这些人手中是否拥有资源。创业精神包括发现机会和调动资源去开发这些机会。所以,创业精神适用于小型的和新创立的企业,但它对大型的组织也同样重要。组织不论其规模大小。必须坚持创新性和灵活性,才能保证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全球性市场上得以生存和发展。

  • 第7题:

    有人说“网络营销就是电子商务”,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正确答案:网络营销就是电子商务这种说法过于绝对,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是两种概念,所以说“网络营销就是电子商务”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子化手段从事的商业活动,它基于电子处理和信息技术,如文本、声音和图像等数据传输。主要是遵循TCP/IP协议,通讯传输标准,遵循WEB信息交换标准,提供安全保密技术。简言之,电子商务就是指系统化地利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的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全过程。电子商务最典型的就是供应链管理,他从市场需求出发利用网络的销、产、供、研等活动串在一起,实现企业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最大限度的适应网络时代市场需求的变化。
    网络营销的概念:网络营销是指在虚拟的互联网基础上为目标顾客打造、提供产品或服务,与目标顾客进行网上沟通的一系列的战略管理过程。网络营销也是一种可以通过计算机和调至解调器达到目标顾客的渠道。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媒体,一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实施营销活动,更有效的促成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的实现。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作为传播手段,通过对市场的循环营销传播,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商家需求的过程。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关系:根据以上对两者的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来,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是两个相互交叉的概念,既有相同点,但又有所区别。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电子商务的核心电子化交易,强调交易方式和交易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而网络营销注重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营销活动,主要研究的是交易前的各种宣传推广。电子商务的重点实现了电子化交易;而网络营销的重点在交易前的宣传和推广。电子商务可看作是网络营销的高级阶段,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前可开展不同层次的网络活动。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区别:
    第一、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研究范围不同。电子商务的核心是电子化交易,强调交易方式和交易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电子商务分为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而网络营销注重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营销活动,主要研究的是交易前的各种宣传推广。
    第二、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关注点不同。电子商务的重点是实现了电子化交易;而网络营销的重点在交易前的宣传和推广。
    第三、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在企业的应用阶段和层次不同。在某种意义上讲,电子商务可以看做是网络营销的高级阶段,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前可以开展不同层次的网络营销活动。
    总体来看,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既有联系,也有不同,我们应该辩证看待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关系

  • 第8题:

    问答题
    有人说“老实人总是吃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有人说“老实人总是吃亏”,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老实人就是指:做事不狡猾、不势力、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损害别人的利益。
    我认为,虽然老实人表面上得到的不多,但他们的内心会很宁静,这是一笔更大的财富,这是一种更难得的幸福。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卖彩票的店老板,总是帮助他的一位顾客按照指定的号码买彩票,有一次这套号码中了五百万的大奖,其实店老板完全可以自己享有这一大笔钱,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把彩票交给了那位顾客。他说如果自己领取了这笔奖金,可能后半辈子都会生活得很不安,会觉得对不起别人。
    我非常佩服这个老实人的做法,虽然他没有得到钱,但他得到了别人的敬重和赞扬。这是一笔更大的财富,这是一种更难得的幸福。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出现更多的老实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变越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有一种看法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正确。
    这种说法不适当地夸大了遗传素质的作用,并为“血统论”、“宿命论”提供了理论根据,忽视了环境和教育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和教育规定了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也就是说遗传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关键还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有人说:游戏对孩子来讲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重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一两遗传胜过两吨教育”这种观点是()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相互作用论

    D

    成熟势力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有人说文学作品不可翻译,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认为“不可译”的意思是,翻译品总会失去原作的许多韵味。这话有道理。
    原因在于内容与形式不可分离,一种内容一旦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形式,该内容必然发生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人说,工会就是组织开展“吹拉弹唱,打球照相”等文体活动,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正确答案: 不对。
    第一、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维护是工会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工作;
    第二、“吹拉弹唱,打球照相”也是工会应该作的工作,但这只是工会文体工作中的极少部分;
    第三、目前有的企业工会确实是这样,但这正是我们所要改进和克服的。

  • 第14题:

    有人说:“佛只有法身说法,报身、应身、化身说不了法。”这话有道理吗?


    正确答案:这是违背大乘教理的说法,说这种话的人肯定对佛法教理一窍不通。
    若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法身”指什么?报身、应身、化身指什么?
    在弥勒《般若现观庄严论》和《大乘经庄严论》中对佛的四身的定义、性质、作用和形成因缘都有详细的解说。《大乘经庄严论》也是法相唯识的最主要经论,讲唯识的恐怕也难以超出这个“四身”理论的框架。
    佛的“法身”一指“二净断德”,一指智慧法身。“二净”指“本净和始净”,即破除二障的无生寂灭境界,这与法界空性相同,无任何作用,只是心性本寂之相。佛的四身中唯有这法性身才是恒常身。智慧法身指的是佛的慈悲和智慧。《现观庄严论》中,智慧法身的分类共有二十一类,说的都是悲智属性。以上法身都是无形的。
    “报身”是修福德获得圆满,常住色究竟天,只有十地菩萨才能看得到的妙色身。应身是从报身化出的无量化身。
    “报身”如太阳,“化身”如阳光。报身、应身都是色身,都是续流不断之身。“法身”是佛“自利身”,是佛的断证功德,报身、化身是利他身,是佛说法、度众的主体。
    凡人的色体和心,成佛时分别化为色身和法身。人做工作,离不开思想智慧,但思想智慧本身做不了工作,做工作还要靠有形的身体和语言。
    佛为什么要报、化身呢?因为法身是无形无口,说不了法,说法必须靠报、化两种色身。因此,才把佛的报、化身称作利他身、他用身。
    懂得这个道理后,就会知道,所谓“法身说法,报化身不说法”的错误。

  • 第15题:

    有一种看法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理由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不能否认,遗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或者说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
    (2)但是,环境教育的作用都大大的胜过了遗传的作用。
    (3)正确的做法:尊重遗传的客观性,因材施教,发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 第16题:

    有人说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不对,因为布朗运动是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第17题: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种观点的实质是()。

    • A、环境决定论
    • B、二因素论
    • C、遗传决定论
    • D、相互作用论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一两遗传胜过两吨教育”


    正确答案:错。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固然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物质前提,但它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性,还要靠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

  • 第19题:

    问答题
    何谓渐晕,有人说任何光学系统都有渐晕,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有人用故意加大某种像差的办法来减少渐晕,你知道要加大哪种像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渐晕是指由于轴外点的相对孔径小于轴上点的相对孔径,导致轴外物点进入光学系统的能量要小于轴上物点进入光学系统的能量的现象。并不是任何的光学系统都有渐晕,但是即使镜头没有渐晕,像面中心和边缘的照度也不一样。渐晕是光学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是严重程度不一样。为了减少渐晕,可以通过加大使光瞳口径大的像差,如光阑慧差。这样轴外点的有效通光口径就能增大,大于或者等于轴上点的通光口径,使得整个画面的照度变得均匀,这样就减小了渐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有人说:“佛教密法来源于印度教,非佛说,故不是正宗佛教。”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
    从教义上讲,“显法”和“密法”都是大乘佛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缺乏任何一部分,都将显得残缺不全,理论和修炼上都不完备。
    从大乘佛法的整体结构上看,显法是密法的基础,密法是显法的究竟高峰。如像二乘人最终进入大乘道一样,显乘学人最后破除最细分所知障时,必须进入大密金刚禅的境界,舍此,无力破障。因为,在显宗中只讲破细分所知障,但从来没有讲过破细分所知障的相应的细分意识。
    另外,佛法是最大的方便法,既然是最大的方便法,就应适应一切众生,如果佛法只有一显、一禅、一净,怎能满足所有众生的要求呢?
    比如,如何度化浊世的大欲、大恶之人?以无量劫来计算修道进程的普通道路,是否适应一般众生?寿短福薄的浊世众生能不能一生成佛?在显法经典中找不到答案,难道佛教的方便仅仅是一种有限的方便吗?
    只知道佛法有一宗一派,或禅,或净,不知道《华严经》中的“不可思议的法门”是何义,少见多怪,极力排斥密法,不是智慧通达之相,也非戒德圆满之相。
    “密法”在佛在世时,只传于乌杖焉和香巴拉等国王和雪山中隐居的密修士等宝器弟子,没有向不适应修密的声闻弟子传。直到龙树时代才公开。就像一般老百姓不知道国家高层机密一样,声闻弟子不知有密法,但不能因此断定佛在世时没有密法。
    从梵文翻译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中占一半以上的都是密籍,有什么根据可以证明“密续”不是佛经呢?
    无上密部很多本尊,脚底下都踩着梵天、湿婆、毗什奴、因陀罗、时间女神等印度教的最高神灵。而且,胜乐续中明示,此法是“镇压湿婆及其部下众神之法”。大乐法与印度教性力派的“内供法”也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在观法上立足中观,破斥印度外道的常、断二边,这些思想文化特征,足以证明密法的纯佛教性质,凭什么理由证明密宗不是佛教呢?
    在佛教文化方面有许多古印度文化的特点,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佛教的思想体系完全是和印度外道思想对立的,若不懂这个特点,只能说是对佛教哲学体系所知甚少。
    另外,这种说法纯属对密宗佛教所知甚少,而抱有严重偏见的说法,毫无站得住脚的事实根据。在历史上曾有过“大乘经典非佛陀所说”的否定大乘教的谬论。弥勒在《庄严经论》中对这些小乘人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对《般若》、《华严》等大乘经典和小乘《律部》同期演说进行了论证。
    佛教界历代学者对“大乘经典是佛经的精华,是佛亲说”不持任何异议。现在却有些人仍接受小乘人的偏见,说什么“大乘佛经是佛灭度后,借佛的名伪造”。按照这种观点说,佛说法45年,只讲了《律部经》和《四谛经》,其余经典都是龙树等佛弟子们的伪造?对佛法的诬蔑诽谤,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但他们除了任意篡改佛教经典,制造自圆其说的理由外,拿不出任何可信的证据。我不知道他们挖空心思贬低佛法的目的究竟何在。
    又有些对佛法一知半解的人说什么“密法非佛陀所传”,“散见于《华严》、《般若》等经中的密咒,皆属后人伪造”,“密宗来源于印度教”;甚至还说什么“佛教中的‘禅定’、‘瑜伽’之类都来源于印度外道,是佛所反对的,是后人加进去的”等等。他们以佛门“高僧”和“善知识”自居,对公开否定、诽谤大乘佛法都不当回事儿,怎么会不否定更高层次的金刚乘密法呢?只要是不在他们所能理解的层次上的不可思议的高深经典和密法都说成是“非佛说”、“后人伪造”、“外道邪法”。
    只有全方位掌握佛教的精神实质,从大小乘和显密的内在关系和深层联系上进行研究,方能清除以上那些浅薄的偏见和可笑的谬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有一种看法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理由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不能否认,遗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或者说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
    (2)但是,环境教育的作用都大大的胜过了遗传的作用。
    (3)正确的做法:尊重遗传的客观性,因材施教,发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这种观点是()。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相互作用论

    D

    成熟势力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认识。“一两遗传胜过两吨教育”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名言,是他对遗传决定论的经典论断。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 第23题:

    问答题
    有人说:“财政、财政,有‘财’又有‘政’,才是‘财政’。”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通俗但不深刻,只是对“财政”字义的简单解释,只解释了“什么是财政”的表象问题,而不能解释“什么是财政”的本质问题。按照主流学派的观点,财政从本质上讲是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