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内隐学习具有如下的特征(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证明(  )的存在

    A.内隐社会认知
    B.阈下知觉
    C.序列学习
    D.内隐学习

    答案:D
    解析:

  • 第2题:

    雷伯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不同,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

    A语义学习

    B逻辑学习

    C推断学习

    D外显学习


    D

  • 第3题:

    简述内隐学习的特征。
    研究者初步概括出内隐学习的几个特征
    (1)自动性,指内隐学习会自动地发生,无需有意识地干预和探索规则的努力,是它得以区分于外显学习的主要特征。
    (2)抽象性抽象性是指内隐学习往往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式,而能够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不会,因为刺激表面形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3)理解性内隐学习的理解性,是指通过内隐学习所获得的规则知识,虽然本质上是无意识和缄默的,但也可能被部分地意识到。
    (4)抗干扰性内隐学习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这是指内隐学习相对于外显学习,更不易受到各种变量的影响。
    (5)三高特征内隐学习的“三高特征”是指:高选择力、高潜力和高效性。内隐学习的高选择力体现在内隐被试表现出更大且更显著的底层规则的迁移。而高潜力特征的发现则来源于内隐学习仅使用显著特征分类,却达到了外显学习运用显著和非显著特征的学习效果,这说明内隐学习具有很大的潜力,许多具有高选择力的资源尚待开发。内隐学习获得的规则知识在信息传递上效率更高,内隐知识储存的密度更大,这就是高效性特征。

  • 第4题:

    论述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 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和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在逻辑上是吻合的——通过两种任务来对应意识或无意识主导的过程,借由实验性分离考察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各自特征。主要的方法如下:
    (1)人工语法范式是内隐学习最早和最重要的研究范式,是由雷伯(1967)首次提出的。它特点在于:以一套复杂的“语法”规则为核心,作为实验中被试通过内隐学习预期能够习得的知识;而被试是否发生内隐学习,是从分类操作任务的表现来衡量的。
    在实验中,记忆组被试首先对限定状态语法生成的字符串进行记忆,然后得知这些字符串的顺序中存在着复杂规则,并要求他们对语法字符串和非语法字符串进行分类。在最初的研究中,雷伯发现被试记忆的字符串越多,对新字符串进行分类就越容易。同时,记忆组被试成绩高于规则发现组(即有意识学习条件)的被试,且记忆组的分类操作水平远远高于其外显言语报告反映的语法知识所能解释的范围,因而限定状态语法的学习是内隐的。人工语法的局限在于:通过语法图产生的字符串总是一次性呈现给被试,难以模拟那些顺序地发生在时间轴线
    上,具有方向性的前后关系规则,如自然语言现象。
    (2)序列学习范式,在实验中呈现先后顺序上具有规则的刺激模式,并考察被试是否发生对序列规则的内隐学习。序列学习范式的变式众多,其中有三项任务最具典型意义。
    a.序列反应时任务,由尼森和比勒姆首创。实验中被试面对四个小灯,在灯亮起后尽快按键反应。灯亮起的顺序符合一定的序列规则。结果随着练习的增多,被试的反应时会逐渐下降;此时若将刺激的序列规则改变为随机序列,那么反应时就会大幅上升;而如果再次将刺激序列变为原先的序列规则,反应时就相应地回到原先较快的水平上。这说明被试的反应时下降是由于习得了序列结构规则使反应得以易化。
    b.矩阵扫描任务,是由利维基等设计并提出的。在实验中,屏幕分为四个象限,要求被试检测目标数字在哪个象限出现。每7次试验为一组,每组中前6次试验里,屏幕上只出现目标数字;而在第7次试验中,有35个干扰项目伴随着目标数字一起出现,目标数字的位置包含一定的序列规则。此时的序列规则比序列反应时任务复杂,被试不太可能外显获得规则。但实验结果和序列反应时相近:被试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稳步而缓慢地提高;大量练习之后,如果改变前几次试验和第7次试验间的推断关系,正确率和反应速度就大幅下降。被试对推断规则知识的获得是矩阵扫描任务操作速度提高的原因,而这些知识无法在意识层面为被试所接近,因而对预测规则的学习是内隐的。
    c.序列预测任务,库什那、克雷尔曼斯和雷伯首先将序列预测任务作为内隐学习的测量工具。他们的实验要求被试在观察了顺序呈现的5个项目后,预测第6个项目可能出现的位置。每个项目可能出现的位置有三个,第6个项目出现的位置可以由第2和第4个项目出现的位置推断出来。由于无关项目较多,并且需注意到项目间的特定关系才能准确进行预测,所以序列预测任务所使用的规则也属于复杂规则,不易外显获得。实验发现被试接受多次符合上述规则的预测试验后,预测的正确率越来越高;但是改变原有的规则后正确率又跌到随机水平,但是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预测正确率也像阶段1中那样稳步上升;让被试在第6个项目位置随机的条件下进行972次预测试验,预测正确率却始终维持在随机水平。这说明被试对预测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可见,被试对序列结构的习得是内
    隐的。
    (3)复杂系统控制范式,最先由布罗德本特引入内隐学习领域。他要求被试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控制,通过改变两辆车之间的始发间隔时间和停车费来控制每辆车的乘车人数和空的车位数。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基于两个公式。实验中被试的外显知识是由一系列选择题测得。结果发现,尽管被试操纵系统的能力在逐渐改善,但是被试回答选择题的能力却没有改善。所以,被试在进行此类复杂系统控制时,他们的知识获得是内隐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此后,拜瑞和布罗德本特和设计了两个类似的复杂系统控制任务:糖生产任务和人际交互任务,被试也表现出内隐学习。
    (4)信号检测范式,它考虑的仍然是内隐学习测验中常用的分类操作任务,其操作在形式上类似于信号和噪音的辨别任务,只不过这种分辨在内容上是要把符合规则的刺激与不符合规则的刺激分开。传统的反应指标——正确率可以反映被试内隐学习的效果,但是信号检测论的引入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将分辨力指标与反应倾向指标区分开,或许能为内隐学习效果的度量提供更有效的尺度。以往信号检测论常常用于再认实验,也在内隐记忆的研究中得到应用,现在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内隐学习领域,有可能为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提供一个交汇点。β受被试情绪、动机、意志、态度、利害得失等因素影响,β值的稳定性验证了内隐学习是一个不受诸如动机、意志等意识因素的干扰的学习过程,在内隐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波动甚微,相当稳定。
    综上,内隐学习不同的研究方法分别注重对不同规则、在不同情境下的内隐学习的研究。这些研究方法,基本上还是处于任务分离逻辑的阶段。而加工分离在内隐学习研究中的尝试,将是今后该领域研究方法发展的新方向之一。

  • 第5题:

    内隐学习具有如下的特征()

    • A、自动性
    • B、抽象性
    • C、理解性
    • D、抗干扰性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下列属于格林沃德等人指出的内隐社会认知具有的特征为()

    • A、启动性
    • B、意识性
    • C、积淀性
    • D、社会性

    正确答案:A,C,D

  • 第7题:

    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____。


    正确答案:外显学习

  • 第8题:

    社会学理论中,观察学习又称为()。

    • A、直接学习
    • B、内隐学习
    • C、替代学习
    • D、实践学习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多选题
    内隐学习具有如下的特征()
    A

    自动性

    B

    抽象性

    C

    理解性

    D

    抗干扰性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____。

    正确答案: 外显学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内隐学习具有的特征包括()
    A

    自动性

    B

    抽象性

    C

    理解性

    D

    抗干扰性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 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和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在逻辑上是吻合的——通过两种任务来对应意识或无意识主导的过程,借由实验性分离考察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各自特征。主要的方法如下:
    (1)人工语法范式是内隐学习最早和最重要的研究范式,是由雷伯(1967)首次提出的。它特点在于:以一套复杂的“语法”规则为核心,作为实验中被试通过内隐学习预期能够习得的知识;而被试是否发生内隐学习,是从分类操作任务的表现来衡量的。
    在实验中,记忆组被试首先对限定状态语法生成的字符串进行记忆,然后得知这些字符串的顺序中存在着复杂规则,并要求他们对语法字符串和非语法字符串进行分类。在最初的研究中,雷伯发现被试记忆的字符串越多,对新字符串进行分类就越容易。同时,记忆组被试成绩高于规则发现组(即有意识学习条件)的被试,且记忆组的分类操作水平远远高于其外显言语报告反映的语法知识所能解释的范围,因而限定状态语法的学习是内隐的。人工语法的局限在于:通过语法图产生的字符串总是一次性呈现给被试,难以模拟那些顺序地发生在时间轴线
    上,具有方向性的前后关系规则,如自然语言现象。
    (2)序列学习范式,在实验中呈现先后顺序上具有规则的刺激模式,并考察被试是否发生对序列规则的内隐学习。序列学习范式的变式众多,其中有三项任务最具典型意义。
    a.序列反应时任务,由尼森和比勒姆首创。实验中被试面对四个小灯,在灯亮起后尽快按键反应。灯亮起的顺序符合一定的序列规则。结果随着练习的增多,被试的反应时会逐渐下降;此时若将刺激的序列规则改变为随机序列,那么反应时就会大幅上升;而如果再次将刺激序列变为原先的序列规则,反应时就相应地回到原先较快的水平上。这说明被试的反应时下降是由于习得了序列结构规则使反应得以易化。
    b.矩阵扫描任务,是由利维基等设计并提出的。在实验中,屏幕分为四个象限,要求被试检测目标数字在哪个象限出现。每7次试验为一组,每组中前6次试验里,屏幕上只出现目标数字;而在第7次试验中,有35个干扰项目伴随着目标数字一起出现,目标数字的位置包含一定的序列规则。此时的序列规则比序列反应时任务复杂,被试不太可能外显获得规则。但实验结果和序列反应时相近:被试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稳步而缓慢地提高;大量练习之后,如果改变前几次试验和第7次试验间的推断关系,正确率和反应速度就大幅下降。被试对推断规则知识的获得是矩阵扫描任务操作速度提高的原因,而这些知识无法在意识层面为被试所接近,因而对预测规则的学习是内隐的。
    c.序列预测任务,库什那、克雷尔曼斯和雷伯首先将序列预测任务作为内隐学习的测量工具。他们的实验要求被试在观察了顺序呈现的5个项目后,预测第6个项目可能出现的位置。每个项目可能出现的位置有三个,第6个项目出现的位置可以由第2和第4个项目出现的位置推断出来。由于无关项目较多,并且需注意到项目间的特定关系才能准确进行预测,所以序列预测任务所使用的规则也属于复杂规则,不易外显获得。实验发现被试接受多次符合上述规则的预测试验后,预测的正确率越来越高;但是改变原有的规则后正确率又跌到随机水平,但是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预测正确率也像阶段1中那样稳步上升;让被试在第6个项目位置随机的条件下进行972次预测试验,预测正确率却始终维持在随机水平。这说明被试对预测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可见,被试对序列结构的习得是内
    隐的。
    (3)复杂系统控制范式,最先由布罗德本特引入内隐学习领域。他要求被试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控制,通过改变两辆车之间的始发间隔时间和停车费来控制每辆车的乘车人数和空的车位数。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基于两个公式。实验中被试的外显知识是由一系列选择题测得。结果发现,尽管被试操纵系统的能力在逐渐改善,但是被试回答选择题的能力却没有改善。所以,被试在进行此类复杂系统控制时,他们的知识获得是内隐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此后,拜瑞和布罗德本特和设计了两个类似的复杂系统控制任务:糖生产任务和人际交互任务,被试也表现出内隐学习。
    (4)信号检测范式,它考虑的仍然是内隐学习测验中常用的分类操作任务,其操作在形式上类似于信号和噪音的辨别任务,只不过这种分辨在内容上是要把符合规则的刺激与不符合规则的刺激分开。传统的反应指标——正确率可以反映被试内隐学习的效果,但是信号检测论的引入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将分辨力指标与反应倾向指标区分开,或许能为内隐学习效果的度量提供更有效的尺度。以往信号检测论常常用于再认实验,也在内隐记忆的研究中得到应用,现在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内隐学习领域,有可能为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提供一个交汇点。β受被试情绪、动机、意志、态度、利害得失等因素影响,β值的稳定性验证了内隐学习是一个不受诸如动机、意志等意识因素的干扰的学习过程,在内隐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波动甚微,相当稳定。
    综上,内隐学习不同的研究方法分别注重对不同规则、在不同情境下的内隐学习的研究。这些研究方法,基本上还是处于任务分离逻辑的阶段。而加工分离在内隐学习研究中的尝试,将是今后该领域研究方法发展的新方向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内隐社会认知具有的特征包括

    A.社会性
    B.积淀性
    C.无意识性
    D.启动性

    答案:A,B,C,D
    解析:
    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的经验(如用自我报告法或内省法),但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依然具有潜在影响的认知现象。它是一种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不需努力的、无意识的操作过程。它具有的特征包括: (1)社会性。它是对人及人际关系等社会对象的认知,这一过程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2)积淀性。作为一种社会认知结构,它是已有的社会历史事件和生活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 (3)无意识性。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种自动的、无意识的操作过程。 (4)启动性。个体的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结果,会对新的对象的认知加工产生影响。

  • 第14题:

    内隐学习具有的特征包括()

    A自动性

    B抽象性

    C理解性

    D抗干扰性


    A,B,C,D

  • 第15题:

    学习障碍具有内隐性,学习障碍是大脑功能出现异常,大脑不能直接观察到,人们直接观察的是学习成绩、行为特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内隐学习


    正确答案: 它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具有自动性,抗干扰性,抽象性,理解性等特征。

  • 第17题:

    内隐学习的特征。


    正确答案: 研究者初步概括出内隐学习的几个特征
    (1)自动性,指内隐学习会自动地发生,无需有意识地干预和探索规则的努力,是它得以区分于外显学习的主要特征。
    (2)抽象性抽象性是指内隐学习往往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式,而
    能够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不会,因为刺激表面形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3)理解性内隐学习的理解性,是指通过内隐学习所获得的规则知识,虽然本质上是无意识和缄默的,但也可能被部分地意识到。
    (4)抗干扰性内隐学习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这是指内隐学习相对于外显学习,更不易受到各种变量的影响。
    (5)三高特征内隐学习的“三高特征”是指:高选择力、高潜力和高效性。内隐学习的高选择力体现在内隐被试表现出更大且更显著的底层规则的迁移。而高潜力特征的发现则来源于内隐学习仅使用显著特征分类,却达到了外显学习运用显著和非显著特征的学习效果,这说明内隐学习具有很大的潜力,许多具有高选择力的资源尚待开发。内隐学习获得的规则知识在信息传递上效率更高,内隐知识储存的密度更大,这就是高效性特征。

  • 第18题:

    家庭具有如下特征


    正确答案: 其成员由婚姻或血缘关系(包括虚拟的血缘关系)联结组成。
    其基本的社会功能在于作为劳动主体进行人的生命和生活的再生产,以及对新的劳动主体再生产的期待。
    其日常生活形态是共同住居、共同饮食、共有财产,在生活上互相保障。
    以性爱、母爱、父爱、骨肉情爱等情感关系为纽带,维系人际关系。
    家庭的形态、功能和人际关系等会随着整个社会的变化而为化,并在每个不同历史阶段显示出一定的特征。
    每个家庭在整个社会中处于不同的阶级、阶层地位,而表现出不同的存在形态。

  • 第19题: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


    正确答案: 研究者为证明内隐学习确实是独立存在的,而归纳出了众多内隐和外显学习的区别之处。
    (1)现象学上的区分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内隐学习是自动的,外显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内隐学习是稳定的,外显学习是易变的;内隐学习较抽象,外显学习则易受表面刺激影响。
    (2)实验操作上的区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都同等程度地对意识知识敏感,而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维度,间接测验表现比直接测验来得更敏感时,就可以发现无意识学习(即内隐学习)的存在,这是内隐学习独立存在的分离逻辑假设。内隐学习的经典实验研究中都发现了这种内隐优势效应。
    (3)神经生理学上的区分。大量研究表明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神经生理学基础是不同的,它们有着相互独立的生理机制。
    (4)学习机制上的区分。从学习机制上探讨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区别是从根本上将二者区分为两个独立系统的有效办法。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加工方式、心理表征和产生信息三方面。
    而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最大联系,显然就在于:如果抛开意识或无意识这条标准,它们就都是个体获得环境知识和规则信息的过程,都包括信息加工的编
    码、输入、贮存、提取一系列过程。研究者已经发现,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都具有学习特异性,包括编码特异性、场合依赖性、上下文一致的依赖性等等。研究者还发现,尽管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但它也一样对注意资源有需求。深入实验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内隐和外显学习的深层联系:
    (1)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外显学习有时阻碍内隐学习,有时又促进内隐学习。
    (2)内隐学习对外显学习的影响。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内隐学习反过来也会促进外显学习的。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权衡现象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紧密的联系。应该说,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和外显学习混合、联系与权衡的产物。

  • 第20题:

    问答题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

    正确答案: 研究者为证明内隐学习确实是独立存在的,而归纳出了众多内隐和外显学习的区别之处。
    (1)现象学上的区分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内隐学习是自动的,外显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内隐学习是稳定的,外显学习是易变的;内隐学习较抽象,外显学习则易受表面刺激影响。
    (2)实验操作上的区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都同等程度地对意识知识敏感,而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维度,间接测验表现比直接测验来得更敏感时,就可以发现无意识学习(即内隐学习)的存在,这是内隐学习独立存在的分离逻辑假设。内隐学习的经典实验研究中都发现了这种内隐优势效应。
    (3)神经生理学上的区分。大量研究表明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神经生理学基础是不同的,它们有着相互独立的生理机制。
    (4)学习机制上的区分。从学习机制上探讨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区别是从根本上将二者区分为两个独立系统的有效办法。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加工方式、心理表征和产生信息三方面。
    而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最大联系,显然就在于:如果抛开意识或无意识这条标准,它们就都是个体获得环境知识和规则信息的过程,都包括信息加工的编
    码、输入、贮存、提取一系列过程。研究者已经发现,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都具有学习特异性,包括编码特异性、场合依赖性、上下文一致的依赖性等等。研究者还发现,尽管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但它也一样对注意资源有需求。深入实验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内隐和外显学习的深层联系:
    (1)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外显学习有时阻碍内隐学习,有时又促进内隐学习。
    (2)内隐学习对外显学习的影响。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内隐学习反过来也会促进外显学习的。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权衡现象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紧密的联系。应该说,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和外显学习混合、联系与权衡的产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内隐学习的特征。

    正确答案: 研究者初步概括出内隐学习的几个特征
    (1)自动性,指内隐学习会自动地发生,无需有意识地干预和探索规则的努力,是它得以区分于外显学习的主要特征。
    (2)抽象性抽象性是指内隐学习往往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式,而
    能够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不会,因为刺激表面形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3)理解性内隐学习的理解性,是指通过内隐学习所获得的规则知识,虽然本质上是无意识和缄默的,但也可能被部分地意识到。
    (4)抗干扰性内隐学习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这是指内隐学习相对于外显学习,更不易受到各种变量的影响。
    (5)三高特征内隐学习的“三高特征”是指:高选择力、高潜力和高效性。内隐学习的高选择力体现在内隐被试表现出更大且更显著的底层规则的迁移。而高潜力特征的发现则来源于内隐学习仅使用显著特征分类,却达到了外显学习运用显著和非显著特征的学习效果,这说明内隐学习具有很大的潜力,许多具有高选择力的资源尚待开发。内隐学习获得的规则知识在信息传递上效率更高,内隐知识储存的密度更大,这就是高效性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内隐学习的特征。

    正确答案: 研究者初步概括出内隐学习的几个特征
    (1)自动性,指内隐学习会自动地发生,无需有意识地干预和探索规则的努力,是它得以区分于外显学习的主要特征。
    (2)抽象性抽象性是指内隐学习往往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式,而能够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不会,因为刺激表面形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3)理解性内隐学习的理解性,是指通过内隐学习所获得的规则知识,虽然本质上是无意识和缄默的,但也可能被部分地意识到。
    (4)抗干扰性内隐学习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这是指内隐学习相对于外显学习,更不易受到各种变量的影响。
    (5)三高特征内隐学习的“三高特征”是指:高选择力、高潜力和高效性。内隐学习的高选择力体现在内隐被试表现出更大且更显著的底层规则的迁移。而高潜力特征的发现则来源于内隐学习仅使用显著特征分类,却达到了外显学习运用显著和非显著特征的学习效果,这说明内隐学习具有很大的潜力,许多具有高选择力的资源尚待开发。内隐学习获得的规则知识在信息传递上效率更高,内隐知识储存的密度更大,这就是高效性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内隐学习

    正确答案: 是指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获得客观环境中的刺激信息或复杂知识与经验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