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甲、乙二人共同盗窃一辆价值20万元的汽车,销赃得款6万元,甲分得5万元,乙分得1万元。关于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20万元处罚 B.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6万元处罚 C.对甲按照盗窃6万元、乙按照盗窃1万元处罚 D.对甲按照盗窃5万元、乙按照盗窃1万元处罚

题目
甲、乙二人共同盗窃一辆价值20万元的汽车,销赃得款6万元,甲分得5万元,乙分得1万元。关于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20万元处罚
B.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6万元处罚
C.对甲按照盗窃6万元、乙按照盗窃1万元处罚
D.对甲按照盗窃5万元、乙按照盗窃1万元处罚

相似考题
更多“ 甲、乙二人共同盗窃一辆价值20万元的汽车,销赃得款6万元,甲分得5万元,乙分得1万元。关于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指使15周岁的乙盗窃轿车,乙将盗得的轿车交给甲,甲销赃得款10万元。在本案中( )。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是教唆犯,且属于主犯

    C.乙是实行犯,是从犯

    D.甲是实行犯


    正确答案:D

  • 第2题:

    甲公司以一辆汽车换取乙公司一辆小型卡车,甲公司汽车的账面价值为19万元,公允价值为16万元,乙公司小型卡车账面价值为25万元,公允价值为20万元,甲公司支付了4万元现金,不考虑相关税费。经分析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则甲公司换人小型卡车的成本为( )万元。

    A.20

    B.23

    C.25

    D.21


    正确答案:A
    解析:甲公司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16万元加上支付的补价4万元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及支付现金的差额作为营业外支出。

  • 第3题:

    甲、乙、丙各出资5万元共同购买一辆汽车。之后,乙欲转让其对该车的份额。乙通知甲、丙后,甲、丙均表示愿意出5万元买下乙的份额。那么,关于乙的份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卖给甲
    B应卖给丙
    C应卖给先向乙表示购买者
    D由乙决定卖给甲或丙


    答案:D
    解析:
    解析
    D项正确,合伙人欲转让股份,同等条件下,原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如果几个原股东都欲购买,根据民法基本原则中的自愿原则,由出售人决定将其股份卖给谁。
    A、B、C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 第4题:

    甲公司2013年3月出资500万元与乙公司合作生产某新型产品,合同约定12月20日进行产品分配。由于生产延期,2014年2月甲公司才分得该产品,甲公司分得产品生产成本600万元,市场公允价值800万元,下列关于该业务税务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公司应以800万元确认该批产品的收入
    B.甲公司应以600万元确认该批产品的收入
    C.乙公司应以800万元确认该项合作经营支出
    D.甲公司应于2013年12月20日确认收入实现

    答案:A
    解析:
    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按照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收入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

    【知识点】 其他

  • 第5题:

    赵某死亡后,甲依遗嘱继承了一套房屋(价值 180 万元),乙依遗赠分得一幅字画(价值 40 万元),丙依法定继承分得现金 60 万元。遗产分割完毕后,赵某的债权人找到甲、乙、丙,要求偿还欠款 40 万元。该欠款应

    A.全部由甲偿还
    B.全部由丙偿还
    C.由甲偿还 30 万元,丙偿还 10 万元
    D.由甲、乙、丙按照各自分得的遗产价值比例偿还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办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意见》第62条规定,遗产已被分割的而未清偿债务时,如果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首先由法定继承人用其所得遗产进行清偿,不足以清偿时,剩余的债务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财产偿还。本题中,丙依法定继承分得现金60万元,对赵某的40万元债务应由其全部偿还。

  • 第6题:

    甲、乙共同盗窃一辆汽车,价值200万,销赃50万,甲分得45万,乙分得5万元。关于本案说法错误的是

    A.甲的犯罪数额应认定为50万
    B.甲的犯罪数额应认定为45万
    C.乙的犯罪数额应认定为5万元
    D.乙起的作用明显较小时,应认定为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A,B,C
    解析:
    各共同犯罪人应对共同犯罪的整体行为及其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即本案中对甲和乙都应按盗窃数额200万适用刑罚,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区分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分别按照刑法规定的相应处罚原则,予以处罚。

  • 第7题:

    甲育有一子乙,一女丙。甲生前留下遗嘱。指明其死后其财产 3 万元归乙、2 万元赠与侄子丁。甲死后,留有遗产 9万元,同时负债 5万元。乙丙丁依法各分得 5万元,2万元和 2万元。遗产分割结束后。债权人索要欠款,但乙丙丁均不愿负担债务。下列债务分担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乙偿还3 万元,丁偿还2 万元
    B、乙丙丁按实际分得遗产比例清偿
    C、丙偿还2 万元,乙丁各偿还1.5 万元
    D、乙丙丁分别偿还2.6 万元、2 万元和0.4 万元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继承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因为甲生前立下了遗嘱,乙作为遗嘱继承人继承了3万元,丁作为受遗赠人继承2万元,此外乙又作为法定 继承人继承了2万元,丙作为法定继承人继承了2万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 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十二条规定:“遗产已被分割而未清偿债务时,如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 首先由法定继承人用其所得遗产清偿债务;不足清偿时,剩余的债务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 产偿还;如果只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
    因此,乙和丙作为法定继承人,应先用其所得遗产进行清偿,即两人各清偿2万元,合计4万元。此时债务 尚存1万元,由乙和丁作为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照继受的3万元和2万元即3:2的比例进行清偿。故乙丙丁分 别偿还2.6万元、2万元和0.4万元。

  • 第8题:

    投资方企业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剩余资产,“两步减除”:
    甲企业 2014年 1月对乙企业进行投资,投资成本为 160万元, 2020年 1月乙企业进行清算, 甲企业分得剩余资产 204万元,其中含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 24万元,甲、乙企业均属于境内居民企业,则该项业务甲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 )。

    A.5万元
    B.11万元
    C.45万元
    D.51万元

    答案:A
    解析:
    该项业务甲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 =( 204-24-160)× 25%=5(万元)。

  • 第9题:

    甲为某超市仓储管理员,利用职务便利另外配制了仓库的钥匙,其后甲将该钥匙交给乙,并且告诉乙仓库的位置和名贵化妆品所在位置,还要求乙盗窃销赃后要“感谢”他。乙成功盗窃名贵化妆品价值4万元,销赃后送给甲1万元。对于甲、乙行为的定性表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成立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成立职务侵占罪的共同犯罪
    C.甲成立贪污罪
    D.乙成立盗窃罪


    答案:B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中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的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此种共同犯罪应该按照共同犯罪的基本特征定罪。共同犯罪的基本特征一般是由主犯犯罪的基本特征决定的。本题案例中,甲提供钥匙,教唆乙盗窃,是主犯,所以甲、乙应该成立职务侵占罪的共同犯罪。B正确。

  • 第10题:

    一辆汽车价值10万元,车主分别同时向甲乙两保险公司投保汽车保险,保险金额分别为10万元和5万元。发生保险事故,车辆损失6万元,甲乙两保险公司应分别赔偿()。

    • A、甲公司3万元,乙公司3万元
    • B、甲公司4万元,乙公司2万元
    • C、甲公司6万元,乙公司5万元
    • D、甲公司5万元,乙公司1万元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甲因急需用钱,以其价值15000元的相机作抵押,分别向乙借款6000元、向丙借款4000元。甲与乙于1月8日签订了相机抵押合同,双方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甲与丙于1月9日签订了相机抵押合同,双方亦未办理抵押物登记。后因甲无力偿还借款,乙、丙行使抵押权,依法拍卖甲的相机,拍卖所得款9000元。下列关于乙、丙对相机拍卖所得款的分配方案中,正确的是()。

    • A、乙分得5400元、丙分得3600元
    • B、乙分得6000元、丙分得3000元
    • C、乙分得4500元、丙分得4500元
    • D、乙分得5000元、丙分得4000元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单选题
    甲死后遗产已经分割,其中乙按照法定继承分得一古青花瓷瓶,价值50万;丙依据遗嘱继承一辆汽车,价值20万;丁按照遗赠分得5万元现金。经查,甲生前欠戊10万元。关于对戊的债务应如何清偿,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丙、丁各还5万元

    B

    乙、丙、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C

    乙、丙、丁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

    D

    由乙还10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20周岁)教唆15周岁的乙实施盗窃,乙按照甲的教唆盗窃了一辆价值1万元的摩

    托车。对此案的正确处理是:

    A.甲与乙共同构成盗窃罪,甲是主犯,乙是从犯

    B.甲与乙共同构成盗窃罪,甲是教唆犯,乙是实行犯

    C.甲构成教唆罪,乙构成盗窃罪

    D.甲单独构成盗窃罪


    正确答案:D
    6.【答案】D 【考点】 教唆犯;间接正犯【解析】 15周岁的乙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20周岁的甲教唆乙实施盗窃,乙实际上处于甲的犯罪工具的地位。甲构成间接正犯,双方不构成共同犯罪。我国刑法不存在教唆罪。因此,选D。

  • 第14题:

    一辆汽车价值10万元,车主分别同时向甲乙两保险公司投保汽车保险,保险金额分另为10万元和5万元。发生保险事故,车辆损失6万元,甲乙两保险公司应分别赔偿( )。

    A、公司3万元,乙公司3万元

    B、甲公司4万元,乙公司2万元

    C、甲公司6万元,乙公司5万元

    D、甲公司5万元,乙公司1万元


    参考答案:B

  • 第15题:

    甲公司2018年3月出资500万元与乙公司合作生产某新型产品,合同约定12月20日进行产品分配。由于生产延期,2019年2月甲公司才分得该产品,该公司分得产品生产成本600万元,市场公允价值800万元,下列关于该业务税务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公司应以800万元确认该批产品的收入
    B.甲公司应以600万元确认该批产品的收入
    C.乙公司应以800万元确认该项合作经营支出
    D.甲公司应于2018年12月20日确认收入实现

    答案:A
    解析:

  • 第16题:

    甲乙共同盗窃一辆奔驰车,价值80万元,销赃得款20万元,因为甲起主要作用,分得19.8万元,乙仅分得20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犯罪金额都是80万元
    B.甲乙的犯罪金额各40万元
    C.甲的犯罪金额19.8万元,乙的犯罪金额2000元
    D.对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A,D
    解析:
    共犯责任,一部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首先对各共犯人按照共同犯罪的总额适用刑罚;其次根据各共同犯罪人作用大小裁量轻重不同的刑罚,乙是从犯,所以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 第17题:

    甲某日凌晨两点骑车从某超市门口经过,发现超市的卷帘门开着(事后无法查明卷帘门打开的原因),甲立即进入超市盗窃财物,30分钟后与甲素不相识的乙进入超市,也开始盗窃。由于甲盗窃的财物数额多(价值2万元),就请乙帮他抬到室外绑到自行车后座上,乙欣然应允。甲离开后,乙自己将价值1万元的财物绑上自行车离开。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乙成立盗窃罪共犯
    B.甲、乙是同时犯,不是共犯
    C.甲盗窃数额2万元,乙盗窃3万元
    D.甲盗窃2万元,乙盗窃1万元

    答案:A,C
    解析:
    在甲盗窃的2万元财物范围内,甲、乙成立共同犯罪。因为乙对甲实施了帮助行为,有帮助的故意,认识到甲所实行的犯罪行为和这种犯罪行为将要产生的危害结果,也认识到自己所实行的行为是帮助实施犯罪的行为,以自己的帮助行为,为甲完成犯罪创造便利条件。但对乙盗窃的1万元,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是乙个人的犯罪行为。因此,甲盗窃数额2万元,乙盗窃3万元。

  • 第18题:

    甲盗窃汽车,乙为甲提供万能钥匙,甲盗窃了一辆价值30万的汽车,销赃得款20万,甲分得15万,乙分得5万。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主犯,乙是从犯,甲和乙均应按照盗窃30万元处罚
    B.甲是主犯,乙是从犯,甲和乙均应按照盗窃20万元处罚
    C.甲是主犯,乙是从犯,甲按照盗窃15万元处罚,乙按照盗窃5万元处罚
    D.对乙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答案:A
    解析:
    在共同犯罪的场合,每个犯罪人的行为都为损害结果的发生提供原因力、作用力、影响力,共同犯罪人之间结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人都应当对共同犯罪的整体行为及其危害结果负责。盗窃财产数额的认定应以所盗窃财产的价值为准,而不是以犯罪分子的获利计算犯罪数额,因此甲、乙都必须对盗窃30万元的金额承担刑事责任。甲起主要作用,认定为主犯;乙起到了帮助作用,认定为从犯。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刑法》第27条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需注意:(1)从犯是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因此是“应当”从宽,而不是“可以”从宽;(2)对于从犯从宽处罚不需要比照主犯。D选项错误。

  • 第19题:

    江某死亡后,遗产已经分割。甲按遗嘱继承5万元现金,乙按遗赠分得字画一幅(价值8万元),丙和丁按法定继承分得住房一套(价值40万元)。经查,江某生前尚欠戊债务6万元。欠戊的债应由(  )。


    A.甲、乙、丙、丁偿还

    B.甲、丙、丁偿还

    C.乙偿还

    D.丙、丁偿还

    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法条应用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遗产债务的清偿程序和方法。依据我国《继承法意见》第62条的规定,遗产已被分割而未清偿债务时,如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首先由法定继承人用其所得遗产清偿债务;不足清偿时,剩余的债务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如果只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本题中,既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所以应由法定继承人丙和丁首先用其所得遗产清偿债务,丙和丁所得遗产住房一套,价值40万元,被继承人生前欠戊债务6万元,法定继承人丙和丁所得遗产足以清偿债务。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不选。 【评注】熟记《继承法意见》第62条关于遗产债务清偿的程序和方法方面的法律规定,就可以轻松应答此类题目了。

  • 第20题:

    (2007年真题)甲教唆15周岁的乙实施盗窃,乙按照甲的教唆盗窃了一辆价值1万元的摩托车.对此案的正确处理是(  ).
    A.甲与乙共同构成盗窃罪,甲是主犯,乙是从犯
    B.甲与乙共同构成盗窃罪,甲是教唆犯,乙是实行犯
    C.甲构成教唆罪,乙构成盗窃罪
    D.甲单独构成盗窃罪


    答案: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二人以上,如果是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则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本题中由于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要求年满16周岁,甲教唆15周岁的乙实施盗窃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对甲应按其所教唆之罪单独定罪量刑,即甲单独构成盗窃罪,D正确.

  • 第21题:

    (2009年真题)甲、乙二人共同盗窃一辆价值20万元的汽车销赃得款6万元,甲分得5万元,乙分得1万元.关于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20万元处罚
    B.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6万元处罚
    C.对甲按照盗窃6万元、乙按照盗窃1万元处罚
    D.对甲按照盗窃5万元、乙按照盗窃1万元处罚


    答案:A
    解析:
    解析:对甲、乙二人应以盗窃数额而非销赃额或实际获赃款数额量刑.

  • 第22题:

    甲指使15周岁的乙盗窃轿车,乙将盗得的轿车交给甲,甲销赃得款10万元。在本案中( )

    •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 B、甲是教唆犯,且属于主犯
    • C、乙是实行犯,是从犯
    • D、甲是实行犯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某个项目由甲、乙两人共同投资,约定总利润10万元以内的部分甲得80%,10万元~20万元的部分甲得60%,20万元以上的部分乙得60%。最终乙分得的利润是甲的1.2倍。问如果总利润减半,甲分得的利润比乙(  )。
    A

    少1万元

    B

    多1万元

    C

    少2万元

    D

    多2万元


    正确答案: B
    解析:
    设总利润为(20+x)万元,则甲获得利润为(10×80%+10×60%+40%x)万元,乙获得利润为(10×20%+10×40%+60%x)万元,根据题意可得,(10×80%+10×60%+40%x)×1.2=10×20%+10×40%+60%x,解得x=90。如果总利润减半,则总利润变为(20+90)÷2=55万元,此时甲获得的利润为10×80%+10×60%+40%×(55-20)=28万元,乙获得的利润为55-28=27万元,28-27=1万元,故甲分得的利润比乙多1万元。故正确答案为B。

  • 第24题:

    多选题
    张三先后向甲、乙、丙借款15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张三以自己的一套房屋依次给甲、乙、丙设立抵押权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在下列四种假设的情况下,若因张三不能清偿对甲(150万元)、乙(150万元)、丙(100万元)的到期债务,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拍卖该房屋共得款300万元。关于丙能分得的数额,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假设甲、丙协议变更抵押权的顺位,办理了变更登记,但未经乙的书面同意,丙可分得100万元

    B

    假设甲对丙让与自己的顺位,办理了让与登记,丙可分得100万元

    C

    假设甲对丙抛弃自己的顺位,办理了抛弃登记,丙可分得60万元

    D

    假设甲对乙和丙抛弃自己的顺位,办理抛弃登记,丙可分得100万元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