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在地震过程中,下列关于砂土液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前,土体自重及所受外力由土颗粒骨架和水共同承担 B.地震过程中,土体自重及所受外力由土颗粒骨架和水共同承担 C.地震发生液化时,土体中有效应力为零,而孔隙水压力等于总应力 D.地震引起的波动孔隙水压力是会消散的

题目
在地震过程中,下列关于砂土液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前,土体自重及所受外力由土颗粒骨架和水共同承担
B.地震过程中,土体自重及所受外力由土颗粒骨架和水共同承担
C.地震发生液化时,土体中有效应力为零,而孔隙水压力等于总应力
D.地震引起的波动孔隙水压力是会消散的


相似考题
更多“在地震过程中,下列关于砂土液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进行液化判别时,在同一标准贯入试验深度和地下水位的条件下,如果砂土和粉土的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相同,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 粉细砂比粉土更容易液化
    B. 黏粒含量较多的砂土较容易液化
    C. 平均粒径d50为0.10~0.20mm的砂土不易液化
    D. 粉土中黏粒含量越多越不容易液化

    答案:A,D
    解析:
    A项正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4条规定,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粉细砂的黏粒含量百分率小于粉土,由式(4.3.4)可知,可知粉细砂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大于粉土,故粉细砂比粉土更容易液化;BC两项错误,砂土的抗液化性能与平均粒径d50的关系密切,容易液化的砂土平均粒径d50在0.02~1.00mm之间,d50在0.07mm附近时最容易液化,砂土中黏粒含量超过16%时就很难液化;D项正确,粉土中的黏粒含量是影响粉土液化的重要因素,当粉土中黏粒含量增加时,土体中的黏粒逐渐从润滑作用变为密实、镶嵌作用,粉土的黏粒含量越高越不容易液化。

  • 第2题:

    对抗震设防地区建筑场地液化的叙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建筑场地存在液化土层对房屋抗震不利
    B.6度抗震设防地区的建筑场地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场地的液化判别
    C.饱和砂土与饱和粉土的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出现液化
    D.黏性土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出现液化

    答案:D
    解析:
    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在地震时容易产生液化现象,这是由于地震时引起的强烈地震运动使得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颗粒间产生相对位移,土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如土体渗透系数较小,压密时短期内孔隙水排泄不出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在地震短期内不能消散,使土颗粒接触点的压力减小,当这种有效压力消失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类似液体现象,这种液化对房屋抗震不利。根据震害调查结果,许多资料表明,6度区液化对房屋结构造成的震害是比较轻徵的《抗震规范》第4.3.1条规定,饱和砂土和饮和粉土在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黏性土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性质不同,不会出现液化。

  • 第3题:

    地震砂土液化的机理为何。


    正确答案: 地震时饱水砂土中形成的超孔隙水压力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和丧失。

  • 第4题:

    关于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不足以破坏砂土的结构,液化不发生
    • B、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足以破坏砂土结构,液化一定发生
    • C、砂土液化时,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将降低到零
    • D、砂土液化以后,砂土将变得更松散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对于砂土液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容易发生液化
    • B、当有效应力完全消失时,土体仍有一定的抗剪切强度
    • C、地震引起的震动使得饱和砂土或粉土趋于密实
    • D、土颗粒间有压密的趋势,孔隙水压力增高以及孔隙水向外运动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地震产生砂土液化的危害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地震导致砂土液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沉降与不均匀沉降。饱和松砂因振动而使土孔隙力减小、密度增加产生压缩,从而使基础沉降与不均匀沉降。
    2)大面积喷水冒砂。由于地震波的往复剪切作用,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将一部分砂粒喷出地表,造成地下塌空,发生地面塌陷。
    3)基础承载力丧失。地震中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上升,由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可知,土粒间有效应力下降,颗粒处于悬浮状态,而丧失承载能力,引起地基整体失效。
    4)岩土体失稳。当斜坡体中分布由液化土层时,地震导致液化土层抗剪强度的降低,并增加了下滑力,从而使河堤、公路路堑等斜坡发生滑动。

  • 第7题:

    多选题
    关于地震时场地中饱和砂土的液化现象,下述()是正确的。()
    A

    很密的砂土在地震作用下土颗粒之间发生变位,砂土有变松的趋势,引起了孔隙水压力使土粒处于悬浮状态

    B

    液化是饱和砂土在地震时短时间内抗剪强度为零所致

    C

    液化是饱和砂土在短时间内孔隙水压力等于有效应力所致

    D

    液化时孔隙水压力在地震作用下不断升高最终达到总应力值,而有效应力则减少为零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
    A

    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

    地震持续时间长,即使烈度低,也可能出现液化

    C

    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

    地下水位越深,越不容易液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关于地震液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震时场地出现喷水冒砂时,表明已液化

    B

    地震波作用下,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升高,抗剪强度降低,可产生液化

    C

    砂土颗粒平均粒径越大,液化可触性相对较小

    D

    震动的强度越强,液化可触性较大,其持续时间一般对液化无影响


    正确答案: B,C
    解析:
    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周期地震荷载作用下,由于不能及时排水而形成孔隙水压力,当孔隙水压力达到与围压(上覆压力)相等时,有效应力变为零,砂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这种砂土短时间失去强度的现象称为砂土液化。影响液化的因素:①外部因素包括震级大小,离震中远近,地震作用时间等。在实验室中,则反映在振动应力大小与重复作用的次数上。②土层本身因素,必须是饱水的,土层所处深度(反映土层初始应力状况),砂土密实程度。砂土粒径(一般用d50平均粒径来反映)。

  • 第10题:

    单选题
    对于砂土液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容易发生液化

    B

    当有效应力完全消失时,土体仍有一定的抗剪切强度

    C

    地震引起的震动使得饱和砂土或粉土趋于密实

    D

    土颗粒间有压密的趋势,孔隙水压力增高以及孔隙水向外运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砂土地震液化的防护措施。

    正确答案: 良好的场地选择(选择表层非液化盖层厚度大,地下水埋藏深)。
    人工改良地基:增加盖重,换土,改善饱水砂层的密实程度(爆炸振密法,强夯与碾压,水冲振捣回填碎石桩法),消散剩余孔隙水压,围封法。
    基础形式的选择:桩基(较深的支撑桩基或者管柱基础,不宜用摩擦桩)或者筏片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工程勘察报告《地震》中应包括:按照地震规范划分场地土和建筑场地类别,场地中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根据地震烈度,判定()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势。
    A

    黏性土

    B

    砂土

    C

    饱和砂土

    D

    粉土

    E

    淤泥性土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本题考查工程勘察报告《地震》的内容。

  • 第13题:

    某土石坝坝址区地震烈度为8度,在10号孔深度为3m、6m和13m处测得剪切波速值分别为104m/s、217m/s和313m/s,该孔15m深度范围内土层2. 0m以内为回填黏性土层,2m至15m内为第四纪沉积粉砂细砂层,在工程正常运用时,该处地面淹没于水面以下,在进行地震液化初判时,下列( )选项是正确的。
    A. 3m处的砂土层可能液化,6m和13m处的砂土层不液化
    B. 3m和6m处的砂土层可能液化,13m处的砂土层不液化
    C. 3m、6m、13m处的砂土层都可能液化
    D. 3m、6m、13m处的砂土层均不液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P第P. 0. 3条具体计算如下: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表D1,可知地震峰值加速度KH = 0. 2。

  • 第14题:

    下列关于地震产生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由海底火山爆发产生的
    • B、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神兽在翻身
    • C、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
    • D、地震是由太阳风暴引发的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破坏作用形式包括下列()。

    • A、场地地面破裂
    • B、地震引发的滑坡及崩塌
    • C、砂土的液化和软土的震陷
    • D、火山喷发

    正确答案:A,B,C

  • 第16题:

    关于地震时场地中饱和砂土的液化现象,下述()是正确的。()

    • A、很密的砂土在地震作用下土颗粒之间发生变位,砂土有变松的趋势,引起了孔隙水压力使土粒处于悬浮状态
    • B、液化是饱和砂土在地震时短时间内抗剪强度为零所致
    • C、液化是饱和砂土在短时间内孔隙水压力等于有效应力所致
    • D、液化时孔隙水压力在地震作用下不断升高最终达到总应力值,而有效应力则减少为零

    正确答案:B,D

  • 第17题:

    标准贯入试验不可以判别砂土、粉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多选题
    关于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2009年真题]
    A

    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不足以破坏砂土的结构,液化不发生

    B

    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足以破坏砂土结构,液化也不一定发生

    C

    砂土液化时,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将降低到零

    D

    砂土液化以后,砂土将变得更松散


    正确答案: D,A
    解析:
    砂土液化是由于振动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当孔隙水压力等于其总应力时,其有效应力为零,沙土颗粒发生悬浮,即砂土液化。砂土液化后孔隙水溢出,压密固结,土体更加密实。饱和砂土液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振动足以使土体的结构发生破坏;②土体结构发生破坏后,土颗粒移动趋势不是松胀,而是压密。(密砂结构破坏时松胀,不易发生振动液化。)
    A项,如果振动强度小于砂土的抗剪强度,液化不发生。B项,即使振动强度足以破坏砂土结构,但如果振动次数少,液化也不会发生。C项,砂土液化后,砂土有效内摩擦角不会降低到零。D项,砂土液化后孔隙水溢出,压密固结,土体更加密实。

  • 第19题:

    多选题
    影响饱和砂土及粉土液化的因素很多,除规范中列出的地质年代,土中黏粒含量,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外,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砂土的密实程度是影响土层液化的重要因素,如Dr<50%的砂土普遍发生液化,而

    B

    土层的埋深越大,侧压力越大,土层越易发生液化

    C

    地震烈度越高,地面运动强度就越大,土层越容易发生液化,一般在6度烈度及其以下地区可不考虑液化问题

    D

    震动作用的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液化,因此某场地在遭受到相同烈度的远震比近震更容易液化,因为前者对应的大震持续时间比后者对应的中等地震持续时间要长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关于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不足以破坏砂土的结构,液化不发生

    B

    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足以破坏砂土结构,液化一定发生

    C

    砂土液化时,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将降低到零

    D

    砂土液化以后,砂土将变得更松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地震砂土液化的机理为何。

    正确答案: 地震时饱水砂土中形成的超孔隙水压力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和丧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土石坝坝址区地震烈度为8度,在10号孔深度为3米、6米和13米处测得剪切波速值分别为104m/s、217m/s和313m/s,该孔15米深度范围内土层2.0m以内为回填黏性土层,2m至15m内为第四系沉积粉砂细砂层,在工程正常运用时,该处地面淹没于水面以下,在进行地震液化初判时,下列( )选项是正确的。
    A

    3m处的砂土层可能液化,6m和13m处的砂土层不液化

    B

    3m和6m处的砂土层可能液化,13m处的砂土层不液化

    C

    3m、6m、13m处的砂土层都可能液化

    D

    3m、6m、13m处的砂土层均不液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在地震过程中,下列关于砂土液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前,土体自重及所受外力由土颗粒骨架和水共同承担

    B

    地震过程中,土体自重及所受外力由土颗粒骨架和水共同承担

    C

    地震发生液化时,土体中有效应力为零,而孔隙水压力等于总应力

    D

    地震引起的波动孔隙水压力是会消散的


    正确答案: B,C
    解析:
    地震之前外力及土体自重全部由土骨架承担,水只承担其本身的压力。地震过程中,砂粒产生滑移,因为地震历时短和排水不畅,饱和砂土体积不变,应力必由砂骨架转移到水,引起孔隙水压力。它包括波动和残余孔隙水压力。当残余孔压发展到一定程度,应力全部由砂骨架转移到水,有效应力为零,孔隙水压力等于总应力,这时便产生液化。地震引起的波动孔隙水压力最终是要消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