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建筑地基从自然地面算起,自上而下分别为:粉土,厚度5m,黏土,厚度2m,粉砂,厚度20m,各层土的天然重度均为20kN/m3,基础埋深3m,勘察发现有一层地下水,埋深3m,含水层为粉土,黏土为隔水层。问下列用于地基沉降计算的自重应力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10m深度处的自重应力为200kPa B、7m深度处的自重应力为100kPa C、4m深度处的自重应力为70kPa D、3m深度处的自重应力为60kpa

题目
某建筑地基从自然地面算起,自上而下分别为:粉土,厚度5m,黏土,厚度2m,粉砂,厚度20m,各层土的天然重度均为20kN/m3,基础埋深3m,勘察发现有一层地下水,埋深3m,含水层为粉土,黏土为隔水层。问下列用于地基沉降计算的自重应力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

A、10m深度处的自重应力为200kPa
B、7m深度处的自重应力为100kPa
C、4m深度处的自重应力为70kPa
D、3m深度处的自重应力为60kpa

相似考题
更多“某建筑地基从自然地面算起,自上而下分别为:粉土,厚度5m,黏土,厚度2m,粉砂,厚度20m,各层土的天然重度均为20kN/m3,基础埋深3m,勘察发现有一层地下水,埋深3m,含水层为粉土,黏土为隔水层。问下列用于地基沉降计算的自重应力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均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基础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为1.45,地下水位深2m,水位以上天然重度为16kN/m3,水位以下饱和重度为20kN/m3,条形基础宽3m,则基础埋深为3m时,按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为(  )。

    A.151kPa
    B.165kPa
    C.171kPa
    D.181kPa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fa=fak+ηbγ(b-3)+ηdγm(d-0.5)
    式中,fa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ak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ηb、ηd为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γ为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γm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重度;b为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础底面宽度小于3m时按3m取值,大于6m时按6m取值;d为基础埋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本题中,b=3m,γ=20-10=10kN/m3,γm=(16×2+10×1)/3=14kN/m3,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100+0+1.45×14×(3-0.5)=150.75kPa。

  • 第2题:

    某冻胀地基,基础埋深2.8m,地下水位埋深10.0m,为降低或消除切向冻胀力, 在基础侧面回填下列哪种材料的效果最优?
    (A)细砂 (B)中砂
    (C)粉土 (D)粉质黏上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某高层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10m,基底附加压力为230kPa,基础中心点下附加应力系数见附表。初勘探明地下水位埋深3m,地基土为中,低压缩性的粉土和粉质黏土,平均天然重度为γ=19kN/m3,空隙比为e=0.7,土粒比重Gs=2.70。问详细勘察时,钻孔深度至少达到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才能满足变形计算的要求?(水的重度取10kN/m3)

    (A) 24m (B) 28m
    (C) 34m (D) 40m


    答案:C
    解析:
    【解答】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 2001 (2005年版)第4. 1. 19条规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
    采用试算法,假设钻孔深度34m,距基底深度z=34-10=24m。
    计算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水下部分用浮重度

  • 第4题:

    某建筑场地,地面下为中密中砂,其天然重度为18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地下水位埋深1.0m,若独立基础尺寸为3m×2m,埋深2m,需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请验算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  )

    A. 260kPa
    B. 286kPa
    C. 372kPa
    D. 414kPa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fa=fak+ηbγ(b-3)+ηdγm(d-0.5)
    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取值,中密中砂,查表可知,ηb=3.0,ηd=4.4。
    代入数据计算得: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2.3条规定,地基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faE=ξafa
    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ξa,按表4.2.3(见题解表)采用。中密中砂,查表得:ξa=1.3。
    题解表 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代入数据计算得:faE=ξafa=1.3×285.8=372kPa

  • 第5题:

    圆形基础上作用于地面处的竖向力Nk=1200kN,基础直径3m,基础埋深2.5m,地下水位埋深4.5m,基底以下的土层依次为:厚度4m的可塑黏性土、厚度5m的淤泥质黏土。基底以上土层的天然重度为17kN/m3,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已知可塑黏性土的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为23°,则淤泥质黏土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最接近于下列何值(  )

    A. 20kPa
    B. 39kPa
    C. 63kPa
    D. 88kPa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2条、5.2.7条。
    (1)基底附加压力计算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压力为:
    pc=2.5×17=42.5kPa
    基底压力为:
    pk=Fk/A+γGd=1200/(3.14×1.52)+20×2.5=219.9kPa
    基底附加压力为:
    p0=pk-pc=219.9-42.5=177.4kPa
    (2)淤泥质黏土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
    附加压力扩散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面积:
    A′=π(d+2ztanθ)2/4=3.14×(3+2×4×tan23°)2/4=32.11m2
    由p0A=pzA′,可得:
    pz=p0A/A′=(177.4×3.14×1.52)/32.11=39.03kPa
    【说明】此题别出心裁,考的是圆形基础下卧层验算,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压力扩散角法的原理,即基底附加压力与基础面积的乘积和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与扩散面积的乘积相等。

  • 第6题:

    某扩建工程的边柱紧邻既有地下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 速度值为,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基础采用直径800mm泥浆护壁旋挖成孔灌注桩,图1-24为某边柱等边三桩承台基础图,柱截面尺寸为500mm x1000mm,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提示:承台平面形心与三桩形心重合。

    假定,地下水位以下的各层土处于饱和状态,②层粉砂A点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为16击,图1-24给出了①、③层粉质黏土的液限WL、塑限WP及含水量WS。试问,下列关于各地基土层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 ①层粉质黏土可判别为震陷性软土
    (B) A点处的粉砂为液化土
    (C) ③层粉质黏土可判别为震陷性软土
    (D) 该地基上埋深小于2m的天然地基的建筑可不考虑②层粉砂液化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B)

  • 第7题:

    某地基由黏土与粉砂相间组成,黏土单层厚度为20~30cm,粉砂单层厚度为5~7cm,该土应定名为()。

    • A、黏土粉砂互层
    • B、黏土夹粉砂层
    • C、黏土间薄层粉砂
    • D、黏土粉砂层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某均质粉土场地,土层重度为γ=18kN/m3,fak=110kPa,地下水位5.0m,场地中有一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2.0m,埋深1.5m,荷载为400kN/m,采用矿渣垫层处理地基,垫层厚度为2.0m,垫层材料重度为20kN/m3,试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以下问题。垫层底面处自重应力为()。
    A

    63kPa

    B

    70kPa

    C

    75kPa

    D

    80kPa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某场地地层构成如下:第一层为粉土,厚度5m;第二层为黏土,厚度4m;两层土的天然重度均为18.0kN/m3;其下为强透水的砂层。地下水为承压水,赋存于砂层中,承压水头与地面持平。在该场地开挖基坑,不发生突涌的临界开挖深度为(  )m。
    A

    4.0

    B

    4.5

    C

    5.0

    D

    6.0


    正确答案: B
    解析:
    砂层以上最小预留土层厚度按下式估计:γH=γw·h。
    式中,γ为土的天然重度,为18.0kN/m3;H为基坑开挖后含水层顶面以上土层的厚度m;γw为水的重度,取10kN/m3;h为承压水头高于含水层顶面的高度,为9m。
    则H=γw·h/γ=10×9/18=5m,最大开挖深度为:9-5=4m。

  • 第10题:

    单选题
    某均质粉土场地,土层重度为γ=18kN/m3,fak=110kPa,地下水位5.0m,场地中有一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2.0m,埋深1.5m,荷载为400kN/m,采用矿渣垫层处理地基,垫层厚度为2.0m,垫层材料重度为20kN/m3,试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以下问题。基底平均附加应力为()。
    A

    200kPa

    B

    203kPa

    C

    210kPa

    D

    230kPa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均质粉土场地,土层重度为γ=18kN/m3,fak=110kPa,地下水位5.0m,场地中有一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2.0m,埋深1.5m,荷载为400kN/m,采用矿渣垫层处理地基,垫层厚度为2.0m,垫层材料重度为20kN/m3,试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以下问题。垫层底面处附加应力值()。
    A

    90.2kPa

    B

    94.2kPa

    C

    98.2kPa

    D

    100kPa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冻胀地基,基础埋深2.8m,地下水位埋深10.0m,为降低或消除切向冻胀力,在基础侧面回填下列哪种材料的效果最优?(  )[2012年真题]
    A

    细砂

    B

    中砂

    C

    粉土

    D

    粉质黏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1.9条第1款规定,地基土的冻胀类别分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可按该规范附录G查取。在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地基上采用防冻害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基础侧表面应回填不冻胀的中、粗砂,其厚度不应小于200mm;对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可采用桩基础、保温性基础、自锚式基础(冻土层下有扩大板或扩底短桩),也可将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做成正梯形的斜面基础。

  • 第13题:

    某30层带裙房高层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自上而下为淤泥质软土厚20m,中等压缩性粉质黏土、粉土厚10m,以下为基岩:地下水位为地面下2m,基坑深15m,主楼与裙房连成一体,同一埋深,主楼采用粧基,对裙房下的地下车库需采取抗浮措施。以下抗浮措施中以()最为合理。
    A.适当增加地下车库埋深,添加铁砂压重B.加大车库埋深,车房顶覆土
    C.设置抗浮桩 D.加大地下车库基础板和楼板厚度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浅埋天然地基的建筑,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地基的液化可能性考虑,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小
    B、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C、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D、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答案:A,C
    解析:

  • 第15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拟建建筑基础埋深2m。某钻孔揭示的地层结构,以及间隔2m(为方便计算所做的假设)测试得到的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N)如图所示。已知2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均为全新世冲积地层,粉土、粉砂和粉质黏土层的黏粒含量(ρc)分别为13%、11%和22%,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位埋深1.0m。试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计算该钻孔的液化指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7.0
    B、 13.2
    C、 18.7
    D、 22.5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5条规定,对存在液化砂土层、粉土层的地基,应探明各液化土层的深度和厚度,按下式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并按表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指数;根据第4.3.3条可判断粉砂层为液化土层;根据4.3.4条计算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 第16题:

    某基坑开挖深度3m,平面尺寸为20m×24m,自然地面以下地层为粉质黏土,重度为20kN/m3,无地下水,粉质黏土层各压力段的回弹模量见下表(M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基坑中心点下7m位置的回弹模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20MPa
    B. 200MPa
    C. 240MPa
    D. 300MPa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10条。
    (1)基底下7m处土层的自重应力
    土层的自重应力为:10×20=200kPa。
    (2)基底下7m处土层的附加压力
    基坑底面处的附加压力为:P0=-Pc=-3×20=-60kPa。
    基底下7m处:z/b=7/10=0.7,l/b=12/10=1.2。
    查规范附录K.0.1-1:αi=(0.228+0.207)/2=0.2175。



    (3)回弹模量选择
    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压力段变化范围:
    基底下7m处开挖前的平均自重应力为200kPa。
    开挖卸荷以后的压力为:-52.2+200=147.8kPa。
    取147.8~200kPa压力段,选取对应的回弹模量E0.15—0.2=240MPa。

  • 第17题:

    某条形基础的原设计基础宽度为2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320kN/ m。后发现在持力层以下有厚度2m的淤泥质土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在室外地面以下2m,淤泥质土层顶面处的地基压力扩散角为23°,基础结构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按20kN/m3计算,根据软弱下卧层验算结果重新调整后的基础宽度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才能满足要求?(基础结构及土的重度都按19kN/m3考虑)


    答案:C
    解析:

  • 第18题:

    某地基中黏土与粉砂成层出现,黏土层单层平均厚度为0.5~0.8m,粉砂层单层平均厚度为8~10cm,则该土名应定为()。

    • A、黏土粉砂互层
    • B、黏土夹粉砂层
    • C、粉砂夹黏土层
    • D、黏土间薄层粉砂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单选题
    某地基中黏土与粉砂成层出现,黏土层单层平均厚度为0.5~0.8m,粉砂层单层平均厚度为8~10cm,则该土名应定为()。
    A

    黏土粉砂互层

    B

    黏土夹粉砂层

    C

    粉砂夹黏土层

    D

    黏土间薄层粉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某中心受荷基础底面尺寸为:3m×2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荷载为576kN,基础及基础台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基础埋深范围内土的重度为20kN/m3,基础埋深为2m,基础底面中心点下2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值为( )。
    A

    26kPa

    B

    41kPa

    C

    74kPa

    D

    65kPa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某均质粉土场地,土层重度为γ=18kN/m3,fak=110kPa,地下水位5.0m,场地中有一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2.0m,埋深1.5m,荷载为400kN/m,采用矿渣垫层处理地基,垫层厚度为2.0m,垫层材料重度为20kN/m3,试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以下问题。垫层底面宽度为()。
    A

    4.2m

    B

    4.4m

    C

    4.6m

    D

    4.8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判别地基液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及其以前,抗震设防烈度≤8度时,判别为不液化

    B

    粉土中粘粒含量不大于10%时,可判别为不液化

    C

    基础埋深1.8m的天然地基底建筑物,扣除淤泥和淤泥质土后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大于9m时

    D

    基础埋深1.8m的天然地基底建筑物,地下水位深度大于5m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地基由黏土与粉砂相间组成,黏土单层厚度为20~30cm,粉砂单层厚度为5~7cm,该土应定名为()。
    A

    黏土粉砂互层

    B

    黏土夹粉砂层

    C

    黏土间薄层粉砂

    D

    黏土粉砂层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