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场地类型为II类,结构自振周期为1s,阻尼比ζ=0.05,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罕遇地震,计算地震烈度为8度时的地震影响系数α接近下列( )项数值。 A. 0.44 B. 0.45 C. 0.60 D. 0.90

题目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场地类型为II类,结构自振周期为1s,阻尼比ζ=0.05,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罕遇地震,计算地震烈度为8度时的地震影响系数α接近下列( )项数值。
A. 0.44 B. 0.45 C. 0.60 D. 0.90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 1.4条和第5. 1.5条,αmax = 0.90;又因为为8度罕遇地震,Tg =0.45;阻尼比ζ=0.05;则:
更多“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场地类型为II类,结构自振周期为1s,阻尼比ζ=0.05,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罕遇地震,计算地震烈度为8度时的地震影响系数α接近下列( )项数值。 ”相关问题
  • 第1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版)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个选项?
    (A)地震活动周期 (B)结构自振周期
    (C)设计特征周期 (D)地基固有周期


    答案:C
    解析:

  • 第2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不利地段,场地类别Ⅲ类,验算罕遇地震作用,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物A和B的自振周期分别为0.3s和0.7s,阻尼比均为0.05,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问建筑物A的地震影响系数αA与建筑物B的地震影响系数αB之比αA/αB。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1.00
    B. 1.35
    C. 1.45
    D. 2.33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2010)(2016年版)第5.1.4条、5.1.5条。
    (1)确定场地特征周期
    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分组第一组,查规范表5.1.4-2,场地特征周期Tg=0.45s,罕遇地震,Tg=0.45+0.05=0.50s。
    (2)计算地震影响系数
    TA=0.3s,位于直线段,αA=η2αmax=αmax
    TB=0.70s,位于曲线下降段,αB=η2αmax(Tg/T)γ=αmax(0.5s/0.7s)0.9=0.739αmax
    αA/αB=αmax/(0.739αmax)=1.35

  • 第3题: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覆盖层厚度为9m。建筑结构自振周期T=2.45s,阻尼比ζ=0.0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0.074
    B、 0.265
    C、 0.305
    D、 0.335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表得:覆盖层厚度为9m,场地类别为Ⅱ类。

  • 第4题: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A和建筑物B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分别为:TA=0.2s和TB=0.4,阻尼比均为ζ=0.05,根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如果建筑物A和B的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以αA和αB叫表示,试问两者的比值(αA/αB)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
    A. 0.83 B. 1.23 C. 1.13 D. 2.13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10)第5.1.4条和第5.1.5条,查表
    5. 1.4-2,该场地特征周期值Tg=0.35s;
    对于建筑物A,结构自振周期TA=0.2s,则αA=η2αmax=1×αmax=αmax;
    对于建筑物B,结构自振周期TB=0.4s,则:

  • 第5题:

    已知场地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对建造于II类场地上,结构自振周期为0.40s,阻尼比为0.05的建筑结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A. 0. 08 B. 0. 10 C. 0. 12 D. 0. 16


    答案:B
    解析:

  • 第6题:

    已知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覆盖层厚度为20m,等效剪切波速为240m/s,结构自振周期为0.40s,阻尼比为0.40。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相应于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A) 0.24 (B) 0.22
    (C) 0.14 (D) 0.12


    答案:D
    解析:

  • 第7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一选项()

    • A、地震活动周期
    • B、结构自振周期
    • C、设计特征周期
    • D、地基固有周期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覆盖层厚度为20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为245m/s,结构自振周期为0.5s,阻尼比为0.04。试问: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相应于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下列()项。()
    A

    0.26

    B

    0.21

    C

    0.18

    D

    0.14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物结构自震周期T=1.65s,结构阻尼比ζ取0.05,当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于结构自震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最接近()。
    A

    0.09

    B

    0.08

    C

    0.07

    D

    0.06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阻尼比为0.06,自震周期为2.5s,该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A

    0.1

    B

    0.2

    C

    0.08

    D

    0.06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一选项()
    A

    地震活动周期

    B

    结构自振周期

    C

    设计特征周期

    D

    地基固有周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进行抗震设计时,由于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不同,可能影响到(  )。
    A

    设计地震分组的不同选择

    B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C

    特征周期

    D

    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取值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2.1.7条规定,设计特征周期为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因此,当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不同时,会对特征周期产生影响。

  • 第13题: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A和建筑物B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分别为:TA=0.2s和TB=0.4s,阻尼比均为ζ=0.0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如果建筑物A和B的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以αA和αB表示,试问两者的比值(αA/αB) 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 0.83 (B) 1.23
    (C) 1.13 (D) 2.13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型为Ⅱ类,建筑物阻尼比为0.06,自震周期为2.5 S,该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A 0.04
    B 0.05
    C 0.17
    D 0.20

    答案:D
    解析:
    Tg=0.45+0.05=0.50(s)
    αmax=0.9,曲线位于曲线下降段终点亦即直线下降段起点。

  • 第15题:

    某场地为Ⅱ类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自震周期为1.6 s,阻尼比为0.05,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A 0.04
    B 0.05
    C 0.06
    D 0.07

    答案:D
    解析:
    Tg=0.40gTg<T<5Tg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为曲线下降段,(ζ=0.05)αmax=0.24

  • 第16题:

    已知场地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对建造于II类场地上,结构自振周期为0. 40s,阻尼比为0.05的建筑结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A.0.08 B.0.10 C.0. 12 D.0. 16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某Ⅲ类场地上的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 3%,设计地震分组笫一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规定,当有必要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时,算得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最为接近?
    (已知结构自振周期T=0.75s,阻尼比=0.075)
    (A) 0.55 (B) 0. 52
    (C) 0. 71 (D) 0. 83


    答案:C
    解析:
    【解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第 5.1.5条节进行计算(参见下图)

  • 第18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层及其剪切波速见下表。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T=0.30s,阻尼比为0.05。请问特征周期Tg和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按多遇地震作用考虑)(  )


    A、 Tg=0.35s α=0.16
    B、 Tg=0.45s α=0.24
    C、 Tg=0.35s α=0.24
    D、 Tg=0.45s α=0.16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5条规定,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可以计算如下:



    根据表得:场地类别为Ⅱ类。



    表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

  • 第19题:

    单选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
    A

    地震活动周期

    B

    结构自振周期

    C

    设计特征周期

    D

    地基固有周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地震活动周期代表地震活动出现的频繁程度,与地震影响系数无关;B项,结构自振周期是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不同的结构对应不同的自振周期,因此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起始点无关;C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2.1.7条规定,设计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D项,地基固有周期是指场地处地基土的振动周期,又称卓越周期,其和设计周期不同。地基固有周期是地基土对地震动信号的反应,对同频率的信号有加强作用,发生共振,是地基土本身的特性之一。通常软土地区固有周期较长,频率较高,岩石地区周期较短,频率较低。该周期可以通过波速测井和微动测量进行测定和计算。

  • 第20题:

    单选题
    某场地为8度地震区,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甲与建筑物乙的结构自振周期分别为0.3s和0.45s,阻尼比ζ0.0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如果建筑物甲和乙的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以α1和α2表示,则地震影响系数α1/α2的值是()。
    A

    1.0

    B

    1.25

    C

    1.6

    D

    2.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已知场地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对建造于Ⅱ类场地上、结构自振周期为0.40s、阻尼比为0.05的建筑结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2008年真题]
    A

    0.08

    B

    0.10

    C

    0.12

    D

    0.16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的表5.1.4-2可知,由于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特征周期值为:Tg=0.35s。
    Tg<T<5Tg,则根据第5.1.5条的图5.1.5可知地震影响系数为:α=(Tg/T)γη2αmax
    地震加速度为0.15g,地震烈度为7度的多遇地震,根据第5.1.4条的表5.1.4-1有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αmax=0.12。
    根据第5.1.5条第2款规定,由于阻尼比为0.05,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为:
    γ=0.9+[(0.05-ξ)/(0.08+1.6ξ)]=1阻尼调整系数为:
    η2=1+[(0.05-ξ)/(0.08+1.6ξ)]=1则影响系数为:
    α=(Tg/T)γη2αmax=(0.35/0.4)0.9×1×0.12=0.106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场地为Ⅱ类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自震周期为1.6s,阻尼比为0.05,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A

    0.04

    B

    0.05

    C

    0.06

    D

    0.07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Ⅱ类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建筑结构自震周期T=1.4s,阻尼比为0.08,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场地中建筑多遇地震条件下地震影响系数为()。
    A

    0.01

    B

    0.02

    C

    0.03

    D

    0.04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