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约1.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黏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述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A)压密注浆法 (B) CFG桩法 (C)树根桩法 (D)锚杆静压桩法

题目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约1.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黏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述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A)压密注浆法 (B) CFG桩法
(C)树根桩法 (D)锚杆静压桩法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更多“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约1.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黏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述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港口岩土工程勘察,有一粉质黏土和粉砂成层状交替分布的土层,粉质黏土平均层厚40cm,粉砂平均层厚5cm,按《港口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S 133—1—2010),该层土应定名为下列哪个选项?(  )

    A、互层土
    B、夹层土
    C、间层土
    D、混层土

    答案:B
    解析:
    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4.2.17条第2款,夹层土,具夹层构造,两类土层厚度相差较大,厚度比1:3~1:10。该土层厚度比为:5/40=1/8,为夹层土。

  • 第2题:

    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

    A、搅拌桩复合地基
    B、强夯置换法
    C、管桩复合地基
    D、砂石桩法

    答案:A,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3.0.1规定,可判断本拟建的多层厂房为乙级。
    根据第3.0.2条第2款规定,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在本题中,该建筑物对地基变形有严格要求。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3.1条第1款规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粘性土(软塑、可塑)、粉土(稍密、中密)、粉细砂(松散、中密)、中粗砂(松散、稍密)、饱和黄土等土层。
    根据第1款规定,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规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10m。
    根据第7.2.1条第1款规定,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以及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黏土地基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 第3题:

    某公路地基填筑土厚约2.0m,填土分层碾压压实度大于93%,其下卧淤泥层厚约12.0m,淤泥层以下为冲洪积砂层,淤泥层采用插板预压法加固,施工结束时的固结度为85%。该地基工后沉降主要由( )组成。

    A. 填土层的压缩沉降
    B. 淤泥层未完成的主固结沉降
    C. 淤泥层的次固结沉降
    D. 冲洪积砂层的压缩沉降

    答案:A,B
    解析:
    考查地基沉降知识。地基工后沉降包括填土层的压缩沉降、淤泥层未完成的主固结沉降。

  • 第4题:

    某地基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淤泥质黏土夹砂层,厚度8m,地基承载力为80kPa;②黏土层,硬塑,厚度12m;以下为密实砂砾层。有建筑物基础埋置于砂层中,问下述地基处理技术中,哪几种可适用于该地基加固?(  )

    A、深层搅拌法
    B、砂石桩法
    C、真空预压法
    D、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

    答案:A,B,D
    解析:
    地基加固有以下四种方法:①砂石桩法,利用振冲、沉管、柱锤冲扩、干振等各种工艺施工砂石桩,置换加固地基。这种方法适用于挤密处理松散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②真空预压法,以真空造成的大气压力代替堆载,当真空预压的压力达不到设计预压荷载时,也可同时再加堆载,这种情况称为联合预压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粘性土为主的软弱地基。③深层搅拌法,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它利用水泥浆体、水泥(或石灰粉体)作为主固化剂,应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送人地基土中与土强制搅拌,形成水泥(石灰)土的桩(柱)体,与原地基组成复合地基。④复合地基法,由强度、性质完全不同的地基土和至少一种增强体共同组成,只有在增强体与原地基土自始至终地协同工作并共同承担外荷载。

  • 第5题: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1.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的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列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 A、压密注浆法
    • B、CFG桩法
    • C、树根桩法
    • D、锚杆静压桩法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水泥土搅拌法进行地基处理时适用的土层范围是()。

    • A、淤泥、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和黏性土
    • B、碎石土、粉土、黏土
    • C、淤泥、淤泥质土、粉土、碎石土
    • D、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砂土

    正确答案:A

  • 第7题:

    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软弱土层包括()。

    • A、软黏土
    • B、淤泥、淤泥质土
    • C、山区地基土
    • D、饱和粉细砂
    • E、多年冻土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单选题
    某港湾淤泥黏土层厚3m左右,经开山填土造地填土厚8m,填土中块石大小不一,个别边长超过2.0m,现拟在填土层上建5~6层住宅,在下述地基处理措施中选择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A

    CFG桩复合地基

    B

    预压地基

    C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

    D

    强夯处理地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某港口岩土工程勘察,有一粉质黏土和粉砂成层状交替分布的土层,粉质黏土平均层厚40cm,粉砂平均层厚5cm,按《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JTS 133—2013),该层土应定名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A

    互层土

    B

    夹层土

    C

    间层土

    D

    混层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JTS 133—2013)第4.2.7条规定,根据薄层土和厚层土的厚度比可分为互层土、夹层土和间层土。其中夹层土,具夹层构造,两类土层厚度相差较大,厚度比13110。该题土层厚度比为:5/401/8

  • 第10题:

    单选题
    试问,该地基土层采用下列哪项名称最为合适?(  )
    A

    粉砂

    B

    粉土

    C

    淤泥质粉土

    D

    淤泥质粉质黏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液限是判别土壤性质的参数,IP=wL-wP=28.9%-18.9%=10%,粒径小于0.05mm的颗粒含量为50%,介于砂土和黏性土之间。《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4.1.11条规定,粉土为介于砂土与黏性土之间,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故该土为粉土。
    1.0≤e=1.05<1.5,w=39.0%>wL=28.9%。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4.1.12条规定,当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黏性土为淤泥质土,故该土为淤泥质土。由此可知,该地基土层称为淤泥质粉土最为合适。

  • 第11题:

    单选题
    某场地分布有4m厚的淤泥质土层,其下为粉质黏土,采用石灰桩法进行地基处理,处理4m厚的淤泥质土层后形成复合地基,淤泥质土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80kPa,石灰桩桩体承载力特征值fpk=350kPa,石灰桩成孔直径d=0.35m,按正三角形布桩,桩距5=1.0m,桩面积按1.2倍成孔直径计算,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可提高1.2倍,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A

    117kPa

    B

    127kPa

    C

    137kPa

    D

    147kPa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约1.0~2.0m;其下为淤泥质士,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黏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述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2010年真题]
    A

    压密注浆法

    B

    CFG桩法

    C

    树根桩法

    D

    锚杆静压桩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第18章规定,A项,压密注浆法可以用于加固软土地基,主要原理是注浆固结,增大压缩模量来减小不均匀沉降。压密注浆法对不断发展的沉降趋势有减缓作用,但其见效缓慢,对本题地基而言,可能固结尚未完成地基沉降已使建筑物破坏。B项,CFG法对场地设备的高要求使其不适合应用于已有建筑的加固。C项,树根桩法是地基加固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在水泥搅拌桩处理的地基中树根桩法施工不便,且可能破坏已有地基结构。D项,锚杆静压桩通常在基础上开孔,然后采用长短桩在需要加固的一侧压入预制桩,来提高置换率,提高承载力,减小沉降,是既有建筑淤泥质土地基常用加固方法。

  • 第13题:

    某建筑地基主要土层自上而下为:①素填土,厚2.2m;②淤泥,含水率为70%,厚5.0m;③粉质黏土,厚3.0m;④花岗岩残积土,厚5.0m;⑤强风化花岗岩,厚4.0m。初步设计方案为: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直径600mm,长9.0m,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算得桩间距为800mm,审查人员认为搅拌桩太密,在同等桩长情况下,改用以下哪个方案最合适?(  )

    A、石灰桩
    B、旋喷桩
    C、挤密碎石桩
    D、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4.1条第1款,旋喷桩适用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黏性土(流塑、软塑、可塑)、粉土、黄土、砂土(粉细砂和中粗砂)、碎石土,刚度大,承载力高,从而可以有效减小桩数,避免布桩太密。A项,石灰桩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不适用;C项,根据第7.2.1第1款,挤密碎石桩适用对变形要求不严的地基;D项,根据7.7.1条,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不适用淤泥质土。

  • 第14题:

    某12层住宅楼采用筏板基础,基础下土层为:①粉质黏土,厚约2.0m;②淤泥质土,厚约8.0m;③可塑~硬塑状粉质黏土,厚约5.0m。该工程采用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结构封顶后,发现建筑物由于地基原因发生了整体倾斜,且在持续发展。现拟对该建筑物进行阻倾加固处理,问下列哪个选项最合理?(  )

    A、 锤击管桩法
    B、 锚杆静压桩法
    C、 沉管灌注桩法
    D、 长螺旋CFG桩法

    答案:B
    解析:
    由于结构已经封顶,ACD三项没有足够的施工空间,无法在封顶后进行施工;锚杆静压桩法是加固这类地基的常用方法,通常先在基础上开孔,然后在需要加固的一侧压入预制桩,提高置换率,提高承载力,减小沉降等。

  • 第15题: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约l.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黏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述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
    A.压密注浆法 B. CFG桩法
    C.树根桩法 D.锚杆静压粧法


    答案:C
    解析:
    根据《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 —2000)第6.5. 1条,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增层、古建筑的整修、地下铁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 第16题:

    某工业厂房场地浅表为耕植土,厚0.50m ;其下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厚约18. 0m,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水泥搅拌桩侧阻力特征值取9kPa。下伏厚层密实粉细砂层。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150kPa。假设有效桩长12. 00m,桩径中500,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取0. 30,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a取0. 50,水泥加固土试块90天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 0M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0. 75。试问初步设计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将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A. 13% B. 18% C.21% D.25%


    答案:B
    解析: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第11. 2.4条和第9. 2. 5条计算如下。
    (1)确定单桩承载力:

  • 第17题:

    公路地基为淤泥质土,厚约1.5m,请问采用何种处治措施?


    正确答案:淤泥质土为1.5m,采用换填处治较经济,且施工方便。

  • 第18题:

    水泥深层搅拌法适用于处理()地基。

    • A、淤泥
    • B、淤泥质土
    • C、粉土
    • D、黏土
    • E、素填土

    正确答案:A,B,C,E

  • 第19题:

    某港湾淤泥黏土层厚3m左右,经开山填土造地填土厚8m,填土中块石大小不一,个别边长超过2.0m,现拟在填土层上建5~6层住宅,在下述地基处理措施中选择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 A、CFG桩复合地基
    • B、预压地基
    • C、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
    • D、强夯处理地基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单选题
    水泥土搅拌法进行地基处理时适用的土层范围是()。
    A

    淤泥、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和黏性土

    B

    碎石土、粉土、黏土

    C

    淤泥、淤泥质土、粉土、碎石土

    D

    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砂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水泥深层搅拌法适用于处理()地基。
    A

    淤泥

    B

    淤泥质土

    C

    粉土

    D

    黏土

    E

    素填土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本题考查水泥深层搅拌法适用范围。

  • 第22题:

    多选题
    某地基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淤泥质黏土夹砂层,厚度8m,地基承载力为80kPa;②黏土层,硬塑,厚度12m;以下为密实砂砾层。有建筑物基础埋置于砂层中,问下述地基处理技术中,哪几种可适用于该地基加固?(  )[2013年真题]
    A

    深层搅拌法

    B

    砂石桩法

    C

    真空预压法

    D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


    正确答案: A,D
    解析:
    AD两项,地基加固有以下四种方法:①砂石桩法,利用振冲、沉管、柱锤冲扩、干振等各种工艺施工砂石桩,置换加固地基。这种方法适用于挤密处理松散砂土、粉土、粉质黏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②真空预压法,以真空造成的大气压力代替堆载,当真空预压的压力达不到设计预压荷载时,也可同时再加堆载,这种情况称为联合预压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黏性土为主的软弱地基。③深层搅拌法,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它利用水泥浆体、水泥(或石灰粉体)作为主固化剂,应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送入地基土中与土强制搅拌,形成水泥(石灰)土的桩(柱)体,与原地基组成复合地基。④复合地基法,由强度、性质完全不同的地基土和至少一种增强体共同组成,只有在增强体与原地基土自始至终地协同工作并共同承担外荷载。
    B项,砂石桩不能用于对变形要求过大的饱和黏土地基,如饱和黏土中有砂夹层,可以减小变形。
    C项,真空预压所能达到的地基承载力在80kPa左右,会把地基压坏。

  • 第23题:

    多选题
    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2011年真题]
    A

    搅拌桩复合地基

    B

    强夯置换法

    C

    管桩复合地基

    D

    砂石桩法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3.0.1规定,可判断本拟建的多层厂房为乙级。根据第3.0.2条第2款规定,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在本题中,该建筑物对地基变形有严格要求。
    A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3.1条第1款规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黏性土(软塑、可塑)、粉土(稍密、中密)、粉细砂(松散、中密)、中粗砂(松散、稍密)、饱和黄土等土层。
    B项,根据6.3.5条第1款规定,强夯置换墩的深度应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10m,本题中淤泥土底厚已超10m,置换墩无法达到硬土层。
    C项,根据第9.3.1条第1款和第二款规定,预制桩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处理,预制桩桩体可采用边长为150mm~300mm的预制混凝土方桩,直径300mm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断面尺寸为100mm~300mm的钢管桩和型钢等
    D项,根据第7.2.1条第1款规定,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以及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黏土地基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