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一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d=2.0m,地基剖面如图4所示,基础底面下各层土的厚度、土性指标等如表1所示,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Fk=450kN。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是(  )kPa。A.315 B.300 C.295 D.280

题目
某一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d=2.0m,地基剖面如图4所示,基础底面下各层土的厚度、土性指标等如表1所示,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Fk=450kN。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是(  )kPa。


A.315
B.300
C.295
D.280

相似考题
更多“某一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d=2.0m,地基剖面如图4所示,基础底面下各层土的厚度、土性指标等如表1所示,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Fk=450kN。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是(  )kPa。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所采用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2.0m,地基剖面如图9-5所示,场地土层勘察资料如表9-10所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Fk=450kN,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


    (2)根据建筑物性质和对地基液化判别,应采取( )的抗液化措施。
    A.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B.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
    C.全部消除液化沉陷
    D.可不采取措施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4.3.5条,求得液化指数I1E=7+5+3=15,根据4.3.5可知地基的液化等级为中等,根据表4.3.6可知,选择丙类建筑所采取的抗液化措施。

  • 第2题:

    某建筑物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Pmax=380kPa,地基土为中密状态的中砂,问该建筑物基础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至少应达到()时,才能满足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要求。
    A.200kPa B.245kPa
    C. 290kPa D.325kPa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某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所采用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2.0m,地基剖面如图9-5所示,场地土层勘察资料如表9-10所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Fk=450kN,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


    (3)对液化土层进行砂石桩挤密处理,砂石桩直径400mm,正方形排列,要求将孔隙比从0.9降低到0.7,则砂石桩间距为( )m。
    A. 1.2 B. 1.5 C. 1.68 D. 2. 1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8. 2. 2条,由题可知e0=0.9,e1=0.7,d=0.4m,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可取修正系数为ξ=1.1,将数据代入正方形布置砂石桩间距计算公式则可得砂石桩的间距为:

  • 第4题:

    高层建筑高42m,基础宽10m,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300kPa,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ξa = 1.3,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问下列哪一选项不符合抗震承载力验算的要求,并说明理由?()
    A.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不大于390kPa
    B.基础边缘最大压力不大于468kPa
    C.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
    D.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考虑,下述表述中()是不正确的。

    • A、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 B、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的1.2倍
    • C、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
    • D、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及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25%

    正确答案:D

  • 第6题:

    若P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max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C为调整后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在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faE,Pmax≤1.2aE
    • B、P≤faE,Pmax≤1.25aE
    • C、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超过25%
    • D、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不超过25%

    正确答案:B,C

  • 第7题:

    单选题
    某8层建筑物高25m,筏板基础宽12m,长50m,地基土为中密细砂层。已知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传至基础底面的总竖向力(包括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100MN。基底零压力区达到规范规定的最大限度时,该地基土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至少不能小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才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关于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要求?(  )[2011年真题]
    A

    128kPa

    B

    167kPa

    C

    251kPa

    D

    392kPa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2.4条规定,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应符合下列各式要求:p≤faE,pmax≤1.2faE
    式中,p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pmax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
    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脱离区(零应力区);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脱离区(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根据第4.2.3条表4.2.3可知,地基土为中密细砂层,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为:ξa=1.3。
    ①按基底平均压力的验算需要反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p=100000/(12×50)=167kPa,根据公式,p=167≤ξa×fa,得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167/1.3=128kPa。
    ②按基础边缘最大压力的验算需要反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建筑物高宽比为:25/12=2.1<4,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脱离区(零应力区)取15%,计算基础边缘最大压力为:
    pmax=2×100000/[(1-0.15)×12×50]=392kPapmax=392≤1.2faE=1.2×1.3fa则fa≥392/(1.2×1.3)=251kPa
    在①、②两种情况中取其大值,故fa≥251kPa。

  • 第8题:

    单选题
    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应按()确定。
    A

    仍采用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

    B

    为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乘以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C

    采用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但不考虑基础宽度修正

    D

    采用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但不考虑基础埋置深度修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考虑,下述表述中()是不正确的。
    A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B

    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的1.2倍

    C

    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

    D

    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及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2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下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基本组合值

    B

    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C

    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级别确定

    D

    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根据设计地震烈度确定,且不得小于1.0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考虑,下述不正确的是()。
    A

    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平均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B

    基础底面边缘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最大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的1.2倍

    C

    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

    D

    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及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25%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条形基础中心线下附加应力的计算。已知某条形基础基宽2.0m,埋深1m,地基土重度为18kN/m3,建筑物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中心荷载为236kN/m,则此条形基础底面中心线下z=2m的竖向附加应力为()kPa。()
    A

    16.44

    B

    32.88

    C

    49.2

    D

    65.76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所采用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2.0m,地基剖面如图9-5所示,场地土层勘察资料如表9-10所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Fk=450kN,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抗震承载力是( )kPa。
    A, 240 B. 295 C. 316 D. 425


    答案:C
    解析:
    因为持力层为黏性土层,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200k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第 5. 2. 4 条,具体步骤如下: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a=fak+ηby(6-3)+ηdym(d-0.5)
    = 200+0+1.6×18.0×(2-0.5)=243.2kPa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
    4.2.2条,得地基抗震承载力:
    faE=ζafa=1.3×243.2=316kPa。

  • 第14题:

    某一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d=2.0m,地基剖面如图5所示,基础底面下各层土的厚度、土性指标等如表2所示,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Fk=450kN。对液化土层进行砂石桩挤密处理,砂石桩直径400mm,正方形排列,要求将孔隙比从0.9降低到0.7,则砂石桩间距为(  )m。


    A.1.2
    B.1.5
    C.1.68
    D.2.1

    答案:A
    解析:
    由已知条件有e0=0.9,e1=0.7,d=0.4m,ξ=1.1,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2.2条第4款规定,则对于正方形排列的砂石桩的间距s为:

  • 第15题:

    某8层建筑物高24m,筏板基础宽12m,长50m,地基土为中密~密实细砂,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50kPa,如图9-3所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验算天然地基抗震竖向承载力。问在容许最大偏心距(短边方向)的情况下,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建筑物总竖向作用力应不大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A. 76500kN B. 99450kN C. 117000kN D. 195000kN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表4.2.3及式(4.2.3),faH=ζafa; 查表4.2.3,ζa=1.3;
    地基抗震承载力:faE=ζafa=1.3×250=325kPa;
    根据式(4. 2.4-2),pmax≤1.2faE =1.2×325=390kPa;
    根据第4.2.4条,H/6=24/12=2,基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底面面积的15% ;竖向力=基底压力×面积=

  • 第16题:

    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基础底面压力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并采用拟静力法计算
    • B、抗震承载力特征值较静力荷载下承载力特征
    • C、地震作用下结构可靠度容许不变
    • D、对于多层砌体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当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 B、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可靠度容许有一定程度降低
    • C、基础底面压力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并采用拟静力法计算
    • D、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特征值较静力荷载下承载力特征值有所提高

    正确答案:C,D

  • 第18题:

    单选题
    某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及地基土的剖面见下图。基础底面以下各土层的厚度、土性指标、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临界值及液化指数示于下表。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计算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500kN。液化地基处理表 土层的厚度与计算参数 按抗震要求验算,基础的宽度不应小于()m。
    A

    2.06

    B

    2.00

    C

    1.94

    D

    1.81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若P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max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C为调整后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在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faE,Pmax≤1.2aE

    B

    P≤faE,Pmax≤1.25aE

    C

    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超过25%

    D

    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不超过25%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某建筑物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Pmax=380kPa,地基土为中密状态的中砂,问该建筑物基础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至少应达到()kPa时,才能满足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要求。
    A

    200

    B

    245

    C

    290

    D

    32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第4.2.3条、第4.2.4条计算,则:
    由Pkmax≤1.2faE,得:faE≥Pkmax/1.2=380/1.2=316.7kPa;
    由faE=ζafa,得:fa=faE/ζa=316.7/1.3=243.6kPa。

  • 第21题:

    多选题
    验算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时,下述是()是正确的。()
    A

    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荷载值应取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

    B

    地基承载力应采用调整后的抗震承载力

    C

    地基抗震承载力的提高系数与基础类型有关

    D

    高宽比大于4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当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B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可靠度容许有一定程度降低

    C

    基础底面压力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并采用拟静力法计算

    D

    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特征值较静力荷载下承载力特征值有所提高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及地基土的剖面见下图。基础底面以下各土层的厚度、土性指标、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临界值及液化指数示于下表。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计算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500kN。液化地基处理表 土层的厚度与计算参数 本题的持力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kPa。
    A

    213.5

    B

    220.0

    C

    243.2

    D

    275.3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