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对设计地震组进行划分是考虑( )。 A.震源深度的不同 B.震级和震中距的不同 C.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不同 D.场地类别的不同

题目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对设计地震组进行划分是考虑( )。
A.震源深度的不同 B.震级和震中距的不同
C.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不同 D.场地类别的不同


相似考题
更多“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对设计地震组进行划分是考虑(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众值烈度对应于“多遇地震”
    B、基本烈度对应于“设防地震”
    C、最大预估烈度对应于“罕遇地震”
    D、抗震设防烈度等同于基本烈度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2.1.1条规定,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根据条文说明第1.0.1条,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统计“众值”的烈度,比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称为众值烈度(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规范取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基本烈度(设防地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规范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最大预估烈度(罕遇地震)。

  • 第2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峰值与下列( )选项有关。
    A.设计地震分组 B.设计基本烈度
    C.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 D.阻尼比


    答案:B,D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 1. 5条规定。

  • 第3题:

    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方法中,没有考虑的影响因素是()

    • A、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 B、建筑物的自振周期
    • C、场地类别
    • D、地震持续时间

    正确答案:D

  • 第4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01)确定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与()无关。

    • A、抗震设防水准
    • B、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
    • C、覆盖层厚度
    • D、等效剪切波速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 A、抗震设防要求
    • B、抗震设计规范
    • C、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
    • D、地震动参数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我国国家标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设防烈度为()度及以上的地区,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正确答案:6

  • 第7题:

    单选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确定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与下列哪个选项无关?()
    A

    抗震设防水准

    B

    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

    C

    覆盖层厚度

    D

    等效剪切波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我国国家标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设防烈度为()度及以上的地区,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正确答案: 6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01)确定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与()无关。
    A

    抗震设防水准

    B

    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

    C

    覆盖层厚度

    D

    等效剪切波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进行抗震设计时,由于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不同,可能影响到(  )。
    A

    设计地震分组的不同选择

    B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C

    特征周期

    D

    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取值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2.1.7条规定,设计特征周期为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因此,当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不同时,会对特征周期产生影响。

  • 第11题:

    单选题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中对设计地震组进行划分是考虑(  )。
    A

    震源深度的不同

    B

    震级和震中距的不同

    C

    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不同

    D

    场地类别的不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3.2条条文说明规定,2001规范将89规范的设计近震、远震改称设计地震分组,可更好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分为三组。

  • 第12题:

    单选题
    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要求,下述()不正确。检修D.对设计烈度为6度的甲类水工建筑物必须进行动力试验验证
    A

    对坝高大于100m,库容大于5亿m3的水库,如可能发生大于6度的水库诱发地震,应在蓄水前进行地震前期监测

    B

    水工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在设计中从抗震角度提出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措施

    C

    水工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考虑便于震后对遭受震害的建筑物进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建筑重要性不同,抗震设防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B.根据基本烈度不同,抗震设防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C.根据50年内发生地震烈度的超越拇率不同,抗震设防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D.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答案:A,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1.0. 2条和第3. 1.1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根据建筑重要性不同,抗震设防 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 第14题:

    某一高层建筑物箱形基础建于天然地基上,基底标高-6.0m,地下水埋深-8.0m,如图所示: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为判定液化等级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如图所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01)计算液化指数并划分液化等级,下列()是正确的。


    答案:D
    解析:

  • 第15题: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不宜采用下列()。

    • A、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
    • B、采用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
    • C、A+B
    • D、众值烈度值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抗震设防烈度为()度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 A、4
    • B、5
    • C、6
    • D、7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一选项()

    • A、地震活动周期
    • B、结构自振周期
    • C、设计特征周期
    • D、地基固有周期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设计地震分组分为()组。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单选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设计地震分组分为()组。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有关抗震设防的说法中,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真题]
    A

    多遇地震烈度对应于地震发生概率统计分析的“众值烈度”

    B

    取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

    C

    罕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普遍高一度半

    D

    处于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新建建筑工程均须进行抗震设计


    正确答案: C
    解析:
    ABC三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条文说明第1.0.1条规定,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众值”的烈度,比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本规范取为第一水准烈度,称为“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约10%的地震烈度,规范取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设防地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规范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罕遇地震”。当基本烈度6度时罕遇地震烈度为7度强,7时为8度强,8度时为9度弱,9度时为9度强。D项,第1.0.2条规定,抗震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 第21题:

    单选题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不宜采用下列()。
    A

    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

    B

    采用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

    C

    A+B

    D

    众值烈度值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哪个选项是我国建筑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的准确称谓?(  )[2012年真题]
    A

    小震、中震、大震

    B

    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

    C

    近震、中远震、远震

    D

    众值烈度、基本烈度、设防烈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条文说明总则第1.0.1条规定,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某种具体化。与三个地震烈度水准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一般情况下(不是所有情况下),遭遇第一水准烈度—众值烈度(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从结构抗震分析角度,可以视为弹性体系,采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弹性分析;遭遇第二水准烈度—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影响时,结构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但非弹性变形或结构体系的损坏控制在可修复的范围;遭遇第三水准烈度—最大预估烈度(罕遇地震)影响时,结构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但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免倒塌。所以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是我国建筑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的准确称谓。

  • 第23题:

    单选题
    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方法中,没有考虑的影响因素是()
    A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B

    建筑物的自振周期

    C

    场地类别

    D

    地震持续时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