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建筑场地为松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孔隙比为0.78,要求采用振冲法处理后孔隙比为0. 68,初步设计考虑采用桩径为0. 5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 的砂石桩处理,按正方形布桩,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据此估计初步设计的桩距和此方案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 A. 1.6m; 140kPa B. 1.9m; 140kPa C. 1.9m; 120kPa D. 2.2m; 110kPa

题目
某建筑场地为松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孔隙比为0.78,要求采用振冲法处理后孔隙比为0. 68,初步设计考虑采用桩径为0. 5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 的砂石桩处理,按正方形布桩,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据此估计初步设计的桩距和此方案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
A. 1.6m; 140kPa B. 1.9m; 140kPa
C. 1.9m; 120kPa D. 2.2m; 110kPa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7. 2. 8条、第8. 2. 2条和第 8.2. 8 条,
更多“某建筑场地为松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孔隙比为0.78,要求采用振冲法处理后孔隙比为0. 68,初步设计考虑采用桩径为0. 5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 的砂石桩处理,按正方形布桩,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据此估计初步设计的桩距和此方案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 A. 1.6m; 140kPa B. 1.9m; 140kPa C. 1.9m; 120kPa D. 2.2m; 110kPa”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工程桩基的基底压力p=120kPa,地基土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75kPa,用振冲碎石桩处理后形成复合地基,按等边三角形布桩,碎石桩桩径 d=0.8m,桩距s=1.5m,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之比为1:4,则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

    A125kPa
    B129kPa
    C133kPa
    D137kPa

    答案:C
    解析: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5.2.4条、第7.2.8条计算
    de=1.05s=1.05×1.5=1.575m

    fspk=[1+m(n-1)]fsk=[1+0.258×(4-1)]×75=133.1kPa

  • 第2题:

    某均质砂土场地中采用砂桩处理,等边三角形布桩,砂桩直径为0.5m,桩体承载力为300kPa,场地土层天然孔隙比为0.92,最大孔隙比为0.96,最小孔隙比为0.75,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20kPa,要求加固后砂土的相对密度不小于0.7,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计算。
    (2)如场地土层相对密度为0. 7时的承载力为16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为( )kPa。
    A. 160 B. 166 C. 172 D. 18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7. 2. 8条及第8. 2. 8条,

  • 第3题:

    某砂土场地采用振冲桩处理、正方形布桩,桩径0.6m,桩距1.8m,不考虑成桩时的振动下沉密实作用,土体天然承载力为120kPa,天然孔隙比为0.85,最大孔隙比为0.89,最小孔隙比为0.6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处理后土体的相对密度为()。

    • A、0.70
    • B、0.78
    • C、0.85
    • D、0.90

    正确答案:B

  • 第4题:

    某砂土场地采用振冲桩处理、正方形布桩,桩径0.6m,桩距1.8m,不考虑成桩时的振动下沉密实作用,土体天然承载力为120kPa,天然孔隙比为0.85,最大孔隙比为0.89,最小孔隙比为0.6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如处理后砂土承载力为180kPa,桩体承载力为35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为()。

    • A、185kPa
    • B、190kPa
    • C、195kPa
    • D、200kPa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某砂土场地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采用矩形布桩,横向桩距为1.4m,纵向桩距为1.6m,桩径为1.0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压缩模量Es~5.5MPa,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桩土应力比为()。

    • A、2.0
    • B、2.3
    • C、2.8
    • D、3.0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某砂土场地采用振冲桩处理、正方形布桩,桩径0.6m,桩距1.8m,不考虑成桩时的振动下沉密实作用,土体天然承载力为120kPa,天然孔隙比为0.85,最大孔隙比为0.89,最小孔隙比为0.6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如使处理后的相对密度达到90%,桩间距应为()。

    • A、1.60m
    • B、1.65m
    • C、1.70m
    • D、1.75m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某黏性土建筑地基拟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初步设计时,桩径为1.0m,按正方形布桩,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90kPa,桩土应力比η=3.0。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作答。试问:假定正方形布桩的桩间距s为2.0m,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kPa)最接近于下列()项。

    • A、125
    • B、128
    • C、130
    • D、134

    正确答案:A

  • 第8题:

    某松散均质砂土地基采用挤密砂石桩处理。砂土地基的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30kPa,砂土地基的天然孔隙比e0=0.79,最大孔隙比emax=0.8,最小孔隙比emin=0.65,要求处理后砂土的相对密实度达到D=0.82。初步设计时,按等边三角形布桩砂石桩直径为0.6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320kPa。按《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作答。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取ξ=1.1,砂石桩间距s(m)最接近于下列()项。()

    • A、2.4
    • B、2.5
    • C、2.6
    • D、2.7

    正确答案:B

  • 第9题:

    某振冲碎石桩要求地基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55kPa,初步设计中采用振冲碎石桩桩径取d=0.60m,桩长取l=10m,正方形布置,桩中心距为1.50m,经试验桩体承载力特征值fpk=45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未达到设计要求。 问桩径、桩长和部桩形式不变的情况下,桩中心距最大为何值时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 A、S=1.45m
    • B、S=1.40m
    • C、S=1.35m
    • D、S=1.30m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某建筑场地为松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孔隙比为0.78,要求采用振冲法处理后孔隙比为0.68,初步设计考虑采用桩径为0.5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的砂石桩处理,按正方形布桩,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距此估计初步设计的桩距和此方案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 )选项。

    • A、1.6m;140kPa
    • B、1.9m;140kPa
    • C、1.9m;120kPa
    • D、2.2m;110kPa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单选题
    某砂土场地采用振冲桩处理、正方形布桩,桩径0.6m,桩距1.8m,不考虑成桩时的振动下沉密实作用,土体天然承载力为120kPa,天然孔隙比为0.85,最大孔隙比为0.89,最小孔隙比为0.6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处理后土体的相对密度为()。
    A

    0.70

    B

    0.78

    C

    0.85

    D

    0.9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砂土场地采用振冲桩处理、正方形布桩,桩径0.6m,桩距1.8m,不考虑成桩时的振动下沉密实作用,土体天然承载力为120kPa,天然孔隙比为0.85,最大孔隙比为0.89,最小孔隙比为0.6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土体天然状态下相对密度为()。
    A

    0.15

    B

    0.20

    C

    0.35

    D

    0.4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建筑场地为松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孔隙比为0.78,要求采用振冲法处理后孔隙比为0.68,初步设计考虑采用桩径为0.5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 500kPa的砂石桩处理,按正方形布桩,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据此估计初步设计的桩距和此方案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其值最接近( )。

    A1.6m;140kPa
    B1.9m;140kPa
    C1.9m;120kPa
    D2.2m;110kPa

    答案:C
    解析: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7.2.8条、第8.2.2条、第8.2.8条计算

    取桩距s=1.9m
    de=1.13s=1.13×1.9=2.147m

    fspk=mfpk+(1-m)fsk=0.54×500+(1-0.054)×100=121.6kPa

  • 第14题:

    某工程柱基的基底压力P=120kPa,地基土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75kPa,用振冲桩处理后形成复合地基,按等边三角形布桩,碎石桩桩径d=0.8m,桩距S=1.5m,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之比为1:4,则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Pa。

    A.125
    B.129
    C.133
    D.137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第1款计算如下:
    有效圆直径为:de=1.05l=1.05×1.5=1.575m;
    桩土面积置换率为:m=d2/de2=0.82/1.5752=0.258;
    则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spk=[1+m(n-1)]fsk=[1+0.258×(4-1)]×75=133.1kPa。式中,fsk是指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第15题:

    某均质砂土建筑地基采用沉管砂石桩处理。砂土地基的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30kPa,砂土地基的天然孔隙比e0=0.79,最大孔隙比emax=0.8,最小孔隙比emin=0.65,要求处理后砂土的相对密实度达到D=0.82。初步设计时,按等边三角形布桩,砂石桩直径为0.6m,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作答。假定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按正方形布桩,沉管砂石桩间距s(m)最接近于下列()项。

    • A、2.05
    • B、2.15
    • C、2.35
    • D、2.55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某黏性土地基采用砂石桩处理,桩径为500mm,桩土应力比为3,桩闻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要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50kPa,如采用正方形布桩,桩间距应为()。

    • A、0.75m
    • B、0.89m
    • C、0.96m
    • D、1.05m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某均质砂土建筑地基采用沉管砂石桩处理。砂土地基的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30kPa,砂土地基的天然孔隙比e0=0.79,最大孔隙比emax=0.8,最小孔隙比emin=0.65,要求处理后砂土的相对密实度达到D=0.82。初步设计时,按等边三角形布桩,砂石桩直径为0.6m,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作答。试问:假定等边三角形布桩,D=0.82时,桩土应力比为2.0,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kPa)最接近于下列()项。

    • A、168
    • B、178
    • C、187
    • D、192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某松散均质砂土地基采用挤密砂石桩处理。砂土地基的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30kPa,砂土地基的天然孔隙比e0=0.79,最大孔隙比emax=0.8,最小孔隙比emin=0.65,要求处理后砂土的相对密实度达到D=0.82。初步设计时,按等边三角形布桩砂石桩直径为0.6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320kPa。按《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作答。等边三角形布桩,D=0.82时,场地砂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kPa)最接近于下列()项。()

    • A、187
    • B、198
    • C、218
    • D、228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某松散均质砂土地基采用挤密砂石桩处理。砂土地基的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30kPa,砂土地基的天然孔隙比e0=0.79,最大孔隙比emax=0.8,最小孔隙比emin=0.65,要求处理后砂土的相对密实度达到D=0.82。初步设计时,按等边三角形布桩砂石桩直径为0.6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320kPa。按《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作答。假定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按正方形布桩,砂石桩间距s(m)最接近于下列()项。()

    • A、2.05
    • B、2.15
    • C、2.30
    • D、2.55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某黏性土建筑地基拟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初步设计时,桩径为1.0m,按正方形布桩,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90kPa,桩土应力比η=3.0。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作答。试问:假定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150kPa,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间距5(m)最接近于下列()项。()

    • A、1.55
    • B、1.65
    • C、1.75
    • D、1.85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某建筑场地为松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孔隙比为0.78,要求采用振冲法处理后孔隙比为0.68,初步设计考虑采用桩径为0.5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的砂石桩处理,按正方形布桩,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据此估计初步设计的桩距和此方案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 A、1.6m;140kPa
    • B、1.9m;140kPa
    • C、1.9m;120kPa
    • D、2.2m;1lOkPa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某场地采用振冲桩处理,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径为1000mm,桩距为2000mm,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处理后场地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 A、150kPa
    • B、155kPa
    • C、160kPa
    • D、165kPa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场地为松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孔隙比为0.78,要求采用振冲法处理后孔隙比为0.68,初步设计考虑采用桩径为0.5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的砂石桩处理,按正方形布桩,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距此估计初步设计的桩距和此方案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 )选项。
    A

    1.6m;140kPa

    B

    1.9m;140kPa

    C

    1.9m;120kPa

    D

    2.2m;110kPa


    正确答案: B
    解析: S=0.89ξd[(1+e0)/(e0-e1)]1/2=0.89×1×0.5×[(1+0.78)/(0.78-0.68)]1/2=1.877m,取S=1.9m
    m=(πd2/4)/S2=(3.14×0.52/4)/1.92=0.054
    ƒspk=[1+m(n-1)]]ƒsk=[1+0.054×(500/100-1)]×100=121.6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