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热加工时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如何?”相关问题
  • 第1题:

    钢在热加工后形成的纤维组织,使钢性能相应变化,在垂直于纤维的方向上具有较高的()。

    • A、抗拉强度
    • B、抗弯强度
    • C、抗剪强度

    正确答案:C

  • 第2题:

    钢中的磷的主要危害是它将引起钢在热加工时产生热脆现象。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由于热加工时钢中的夹杂物,尤其是塑性夹杂物随钢基体沿纵向变形成条带状,使钢产生带状组织,引起性能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尤其是横向塑性下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硫一般来说是有害元素,主要危害是引起钢在热加工时的开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磷在钢进行热加工时容易产生热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在钢中能引起钢在热加工时开裂,即产生所谓热脆。

    • A、硫
    • B、磷
    • C、碳

    正确答案:A

  • 第7题:

    简要说明铸钢锭经热加工(轧制、锻造)后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变化。


    正确答案: 铸钢锭经热加工后组织:晶粒可细化,成分可均匀,缩松、微裂纹、气孔等可焊合,使组织致密,并形成纤维组织;其机械性能明显提高,并具有穷向性。

  • 第8题:

    钢锭经热加工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 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①改善晶粒组织
    ②锻合内部缺陷
    ③形成纤维状组织
    ④改善碳化物和夹杂物分布⑤改善偏析。

  • 第9题:

    问答题
    钢锭经热加工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 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①改善晶粒组织
    ②锻合内部缺陷
    ③形成纤维状组织
    ④.改善碳化物和夹杂物分布
    ⑤改善偏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随含碳量变化,碳素结构钢的性能如何变化?

    正确答案: 当含碳量低于0.8%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韧性及断面收缩率降低。同时,还将使钢的冷弯、焊接及抗腐蚀性能降低,并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金属的冷热加工的区别是什么?热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正确答案: 金属冷热加工的区分:生产上,金属的塑性变形可在再结晶温度以下或以上进行,前者称为金属的冷加工,后者称为金属的热加工。很显然,金属的冷热加工不是以加热温度的高低来区分的。例如,锡的再结晶温度约为-7ºC,在室温对锡进行加工则属于热加工。
    热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改善钢锭和钢坯的组织和性能
    2)形成热加工流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金属在热加工时形成“带状组织”是改善力学性能的方法之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夹杂物对钢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破坏钢的基本组织的连续性
    • B、降低钢的机械性能
    • C、提高热加工性能,降低冷加工性能
    • D、是产生裂纹根源之一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鳞在钢中能引起钢在热加工时开裂,即产生所谓热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硫在钢中是一种有害元素,硫使钢在热加工时产生热脆,降低钢的机械性能、焊接性能,还破坏钢的切削性能。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当钢中的硫含量超过0.06%时,钢的()性能显著恶化。

    • A、热加工
    • B、机械性能
    • C、耐腐蚀性能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钢中硫含量高时,会引起钢在热加工时的()现象,即所说的()。


    正确答案:开裂、热脆性

  • 第18题:

    钢材热加工时钢的最高加热温度应为()℃。

    • A、750
    • B、950
    • C、1100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简述金属的冷热加工的区别是什么?热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正确答案: 金属冷热加工的区分:生产上,金属的塑性变形可在再结晶温度以下或以上进行,前者称为金属的冷加工,后者称为金属的热加工。很显然,金属的冷热加工不是以加热温度的高低来区分的。例如,锡的再结晶温度约为-7ºC,在室温对锡进行加工则属于热加工。
    热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改善钢锭和钢坯的组织和性能
    2)形成热加工流线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铸钢锭经热加工(轧制、锻造)后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变化。

    正确答案: 铸钢锭经热加工后组织:晶粒可细化,成分可均匀,缩松、微裂纹、气孔等可焊合,使组织致密,并形成纤维组织;其机械性能明显提高,并具有穷向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冷加工与热加工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热加工对金属的组织与性能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冷加工与热加工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在再结晶以下温度进行,后者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
    热加工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可使铸态金属与合金中的气孔焊合,使粗大的树枝晶或柱状晶破碎,从而使组织致密、成分均匀、晶粒细化,力学性能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金属在热加工时形成“锻造流线”和“带状组织”是改善力学性能的方法之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钢锭经过热加工变形后其组织和性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 ①改善晶粒组织②锻合内部缺陷③破碎并改善碳化物和非金属夹杂物在钢中的分布④形成纤维组织⑤改善偏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