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合龙段混凝土施工时,应尽量避免日温 差造成的影响,可选择在日温差较小的一天中温 度最低的时间浇筑。
更多“桥梁上部结构悬臂浇筑法施工中,为减少因温度变化而使对合龙段混凝土产生拉应力,合 拢段混凝土浇筑时间应安排在一天中的( )时段浇筑。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悬浇顺序及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A.在墩顶托架或膺架上浇筑 0号段并实施墩梁临时固结
    B.在 0号块段上安装悬臂挂篮,向两侧依次对称分段浇筑主梁至合龙前段
    C.合龙宜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进行
    D.在支架上浇筑边跨主梁合龙段
    E.最后浇筑中跨合龙段形成连续梁体系

    答案:A,B,D,E
    解析:

  • 第2题:

    (2010 年真题)关于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梁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采用支架法,支架验算的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
    B.采用移动模架法时,浇筑分段施工缝必须设在弯矩最大值部位
    C.采用悬浇法时,挂篮与悬浇梁段混凝土的质量比值不应超过0.7
    D.悬臂浇筑时,0 号段应实施临时固结
    E.悬臂浇筑时,通常最后浇筑中跨合龙段

    答案:A,C,D,E
    解析:
    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抗倾覆稳定时,各施工阶段的稳定系数均不得小于1.3,故A 正确。采用移动模架法时,浇筑分段工作缝,必须设在弯矩零点附近,故B 错误,挂篮质量与梁段混凝土的质量比值控制在0.3-0.5,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0.7,故C 正确。悬臂梁浇筑时,悬浇顺序及要求:(1)在墩顶托架或府架上浇筑0 号段并实施墩梁临时固结。(2)在0 号段山上安装悬臂挂篮,向两侧依次分段浇筑主梁至合龙前段。(3)在支架上浇筑边跨主梁合龙段。(4)最后浇筑中跨合龙段形成连续梁体系。(5)故DE 正确。

  • 第3题:

    关于桥梁悬臂浇筑法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浇筑混凝土时,宜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端开始,最后结束于悬臂前端
    B、中跨合龙段应最后浇筑,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
    C、桥墩两侧桥梁悬臂施工应对称进行
    D、连续梁的梁跨体系转换应在解除各墩临时固结后进行

    答案:A
    解析:
    教材P80
    【知识点】悬臂浇筑法。选项A,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前端开始,最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

  • 第4题:

    关于桥梁悬臂浇筑法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浇筑混凝土时候,宜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端开始,最后结束于悬臂前端
    • B、中跨合龙段应最后浇筑,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段
    • C、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进行
    • D、连续梁的梁跨体系转换应在解除各墩临时固结后进行

    正确答案:A

  • 第5题: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合龙梁段混凝土施工除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的规定有()

    • A、混凝土浇筑前,合龙口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逐步撤除;
    • B、合龙梁段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
    • C、合龙梁段混凝土应在一在中气温最低时间快速、连续浇筑;
    • D、合龙梁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加强保湿保温养护,控制箱梁内外温差并应将合龙梁段及两悬臂端部进行覆盖降低日照温差影响;
    • E、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合龙口单侧梁墩的临时固结约束解除,合龙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时应及时进行预应力张拉。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关于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采用支架法,支架验算的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 
    • B、采用移动模架法时,浇筑分段施工缝必须设在弯矩最大值部位 
    • C、采用悬浇法时,挂篮与悬浇梁段混凝土的质量比值不应超过0.7 
    • D、悬臂浇筑时,0号段应实施临时固结 
    • E、悬臂浇筑时,通常最后浇筑中跨合龙段

    正确答案:A,C,D,E

  • 第7题:

    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确定悬臂浇筑段前段标高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A、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值
    • B、预留拱度
    • C、桥梁纵坡度
    • D、施工中已浇筑段的实际标高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多选题
    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确定悬臂浇筑段前段标高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

    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值

    B

    预留拱度

    C

    桥梁纵坡度

    D

    施工中已浇筑段的实际标高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箱梁混凝土浇筑、悬臂浇筑法”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题 背景资料(04考点): 某高速公路大桥(65+3×110+65m)上部结构为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箱梁采用三角斜拉带式挂篮进行悬臂浇筑法对称施工。施工方在施工中以线型控制、边跨及跨中合龙段混凝土裂缝控制、张拉吨位及预应力束伸长量控制作为质量控制关键点。 完成下部结构施工后,承包人先复测了墩台顶面高程和桥轴线,然后开始制作和安装扇形托架作为0号、1号块的工作平台,接下来立模、钢筋制作、浇筑0号、1号块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后,进行了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在梁底和墩顶之间浇筑临时混凝土垫块作为临时固结措施。 组装挂篮、箱梁模板安装校正就位、钢筋制作、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开始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拆模。移动挂篮就位,准备下一梁段的施工……合龙段劲性骨架制作就位、张拉临时束、箱梁合龙段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进行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解除临时固结措施,将梁体转换成连续梁体系。 问题: 1.0号、1号块施工完成后,需进行临时固结,采取临时固结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箱梁混凝土浇筑时,为确保各节段混凝土结合完好,上、下节梁段的接触面应作何处理?预应力张拉前,对张拉设备(千斤顶、油泵等)应作何要求?

    正确答案: 1、为了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平衡力矩,使梁具有抗弯能力。
    2、接触面凿毛洗净。张拉设备进行配套校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A

    采用支架法时,宜采用预压的方法消除拼装间隙

    B

    采用移动模架法时,浇筑分段工作缝必须设在弯矩最大值部位

    C

    采用移动模架法时,支架高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D

    悬臂浇筑时,号段应实施墩梁临时固结

    E

    悬臂浇筑时,通常最后浇筑中跨合龙段


    正确答案: B,E
    解析: 选项8应为:采用移动模架法时,浇筑分段工作缝必须设在弯矩零点附近;选项C应为:采用移动模架法时,支架长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 第11题:

    单选题
    桥梁施工时合龙段说法错误的是()。
    A

    合龙前应观测气温变化与梁端高程及悬臂端间距的关系 

    B

    合龙段的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 

    C

    合龙段长度宜为2m 

    D

    宜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浇筑 


    正确答案: C
    解析: 合龙前应观测气温变化与梁端高程及悬臂端间距的关系。 考点 城市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 第12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合龙段施工叙述错误的是()。
    A

    合龙段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B

    合龙段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

    C

    合龙口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应在合龙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逐步拆除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桥梁悬臂浇筑法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浇筑混凝土时,宜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端开始,最后结束于悬臂前端
    B. 中跨合龙段应最后浇筑,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
    C. 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进行
    D. 连续梁的梁跨体系转换应在解除各墩临时固结后进行

    答案:A
    解析:
    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前端开始,最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P80。

  • 第14题:

    (2016 年真题)关于桥梁悬臂浇筑法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浇筑混凝土时,宜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端开始,最后结束于悬臂前端
    B.中跨合龙段应最后浇筑,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
    C.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进行
    D.连续梁的梁跨体系转换应在解除各墩临时固结后进行

    答案:A
    解析:
    A 项应为“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前端开始,最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这与悬臂梁混凝土浇筑应从端部到根部的浇筑原则是一致的。

  • 第15题:

    关于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A、采用支架法时,支架验算的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
    B、采用移动模架法时,浇筑分段工作缝必须设在弯矩最大值部位
    C、采用悬浇法时,挂篮与悬浇梁段混凝土的质量比值不应超过0.7
    D、悬臂浇筑时,0号段应实施临时固结
    E、悬臂浇筑时,通常最后浇筑中跨合龙段

    答案:A,C,D,E
    解析:
    (1)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的倾覆稳定系数不应小于1.3;(2)浇筑分段工作缝,必须设在弯矩零点附近;(3)挂篮质量与梁段混凝土的质量比值控制在0.3~0.5,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0.7;(4)在墩顶托架或膺架上浇筑0号段并实施墩梁临时固结;(5)最后浇筑中跨合龙段形成连续梁体系。

  • 第16题:

    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确定悬臂浇筑段前段标高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A、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值
    • B、预留拱度
    • C、桥梁纵坡度
    • D、施工中已浇段的实际标高
    • E、温度影响

    正确答案:A,B,D,E

  • 第17题:

    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多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时,正确的浇筑顺序是()。

    • A、0号块、主梁节段、边跨合龙段、中跨合龙段
    • B、0号块、主梁节段、中跨合龙段、边跨合龙段
    • C、主梁节段、0号块、边跨合龙段、中跨合龙段
    • D、主梁节段、0号块、中跨合龙段、边跨合龙段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桥梁施工时合龙段说法错误的是()。

    • A、合龙前应观测气温变化与梁端高程及悬臂端间距的关系 
    • B、合龙段的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 
    • C、合龙段长度宜为2m 
    • D、宜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浇筑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多选题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悬臂浇筑时,下列规定正确的是():
    A

    当梁段与桥墩设计为非刚性连接,悬臂浇筑梁段混凝土时,应先将墩顶梁段与桥墩临时固定。

    B

    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平衡。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要求。

    C

    浇筑混凝土时,每一梁段在浇筑和张拉前后应按设计提供的挠度值进行比较。

    D

    悬臂浇筑段模板应与前段梁段紧密结合,浇筑混凝土时,可从前端开始浇筑,在根部与前段混凝土连接。

    E

    悬臂法施工连续梁的梁跨体系转换工作,应在合龙端纵向连续预应力筋张拉、压浆完成后进行。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关于桥梁悬臂浇筑法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浇筑混凝土时候,宜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端开始,最后结束于悬臂前端

    B

    中跨合龙段应最后浇筑,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段

    C

    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进行

    D

    连续梁的梁跨体系转换应在解除各墩临时固结后进行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合龙梁段混凝土施工除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的规定有()
    A

    混凝土浇筑前,合龙口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逐步撤除;

    B

    合龙梁段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

    C

    合龙梁段混凝土应在一在中气温最低时间快速、连续浇筑;

    D

    合龙梁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加强保湿保温养护,控制箱梁内外温差并应将合龙梁段及两悬臂端部进行覆盖降低日照温差影响;

    E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合龙口单侧梁墩的临时固结约束解除,合龙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时应及时进行预应力张拉。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确定悬臂浇筑段前端标高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A

    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值

    B

    预留拱度

    C

    桥梁纵坡度

    D

    施工中已浇段的实际标高

    E

    温度影响


    正确答案: B,D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桥梁上部结构悬臂浇筑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合龙顺序一般先中跨,后边跨

    B

    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进度应对称、平衡

    C

    悬臂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对桥梁的中轴线高程进行测量观测,控制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D

    挂篮与悬浇梁段混凝土的重量比不宜大于0.6

    E

    箱形截面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底板可分层浇筑完成,腹板可一次浇筑完成


    正确答案: D,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