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1.背景材料:某公路隧道全长5200m。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由于地下水发育,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严重,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施工单位立即采取现场保护措施,并向有关单位提交了质量事故书面报告。 2.问题: (1)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现场应如何保护?

题目
1.背景材料:某公路隧道全长5200m。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由于地下水发育,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严重,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施工单位立即采取现场保护措施,并向有关单位提交了质量事故书面报告。
2.问题:
(1)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现场应如何保护?


相似考题

3.1.背景材料: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 + 680~ZK10 + 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 + 683~YK10 + 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图所示:A 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BQ]= 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 B 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BQ]= 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 C 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破碎状。存在F1 断裂破碎带。[BQ]= 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 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 + 730~YK9 + 790(B 段中前部分)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见下表),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 + 790~YK9 + 974 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方案。 2.问题: (1)改正上表中的错误描述,按“××(方案)的××(比较项目)应为……”描述。 (2)承包人拟对YK9 + 790~YK9 + 974 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及断面说明理由。 (3)结合本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 (4)该隧道施工中突然大量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更多“1.背景材料:某公路隧道全长5200m。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由于地下水发育,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严重,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施工单位立即采取现场保护措施,并向有关单位提交了质量事故书面报告。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施工中采取了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还进行了监控量测,并指导二次衬砌的施作。
    问题:
    (1)根据背景材料,施工单位开展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背景材料,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应符合哪些规定
    (3)根据背景材料,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进行


    答案:
    解析:
    (1)监控量测的目的: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2)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应符合的规定:
    1)注浆段的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涌水量、机具设备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宜在
    30~50m之间。
    2)钻孔及注浆顺序应由外圈向内圈进行,同一圈钻孔应间隔施工。
    3)浆液宜采用水泥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
    (3)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1)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2)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3)周边位移速率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规定值。

  • 第2题:

    某二级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位于一盆地边缘的山区,主要分布有寒武系三游洞组至三叠系大冶组地层,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Ⅱ类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
    【问题】2、承包人采用的台阶分部法开挖顺序为;(1)上部开挖;(2)拱部锚喷支护;(3)中核土开挖;(4)拱部衬砌;(5)下部开挖;(6)边墙锚喷支护和衬砌;(7)灌筑仰拱。试说明其开挖顺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列出正确开挖顺序。


    答案:
    解析:
    2、开挖顺序不正确。应为:(1)上部开挖;(2)拱部锚喷支护;(3)拱部衬砌;(4)中核土开挖;(5)下部开挖;(6)边墙锚喷支护及衬砌;(7)灌筑仰拱。

  • 第3题:

    某二级公路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由砂层泥岩和砂岩组成,为n-m类围岩,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台阶法开挖,复合式衬砌,防水层设计为塑料防水板。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导致该段两次冒顶、塌方。
    【问题】1、针对上述地质和涌水情况,你认为在施工中应采取哪些水害处治措施?


    答案:
    解析:
    1、处理涌水可采用的辅助施工方法有:超前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井点降水及深井降水。

  • 第4题: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了监控量测。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问隧道的监控量测项目有哪些?


    正确答案:该隧道为复合式衬砌,根据规范有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具体来说有以下项目: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围岩弹性波测试。

  • 第5题:

    背景材料:某公路隧道全长5200m。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V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由于地下水发育,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严重,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施工单位立即采取现场保护措施,并向有关单位提交了质量事故书面报告。 问题: 1、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现场,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怎样处理?


    正确答案: 1、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内容包括:
    1)工程项目名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造成工程损伤状况、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2、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应采取拍照或录像等直录方式反映现场原状。

  • 第6题:

    问答题
    某二级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位于一盆地边缘的雪宝山区,主要突起寒武系三游洞组至三叠系大冶组地层,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Ⅱ类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 承包人采用的台阶分部开挖顺序为:(1)上部开挖;(2)拱部锚喷支护;(3)中核土开挖;(4)拱部衬砌;(5)下部开挖;(6)边墙锚喷支护和衬砌;(7)灌筑仰拱;试说明开挖顺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列出正确开挖顺序。

    正确答案: 开挖顺序不正确。应为:(1)上部开挖;(2)拱部锚喷支护;(3)拱部衬砌;(4)中核土开挖;(5)下部开挖;(6)边墙锚喷支护及衬砌;(7)灌筑仰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某二级公路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由砂层泥岩和砂岩组成,为Ⅱ-Ⅲ类围岩,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台阶法开挖,复合式衬砌,防水层设计为塑料防水板。在隧道开挖工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导致该段两次冒顶,塌方。 针对上述地质和涌水情况,你认为在施工中应采取哪些水害处治措施?

    正确答案: 处理涌水可用辅助方法有:超期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井点降水及深井降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一V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监控量测。 针对上述地质和涌水情况,你认为在施工中应采取哪些水害处治措施?

    正确答案: 处理水害的措施:
    (1)因势利导,给地下水以排走的出路,将水迅速地排到洞外。
    (2)将流向隧道的水源截断,或尽可能使其水量减少。
    (3)堵塞衬砌背后的渗流水,集中引导排出。
    (4)水害整治的关键:分析病害成因,对症整治;合理选择防水材料;严格施工工艺。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围岩弹性波测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一V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监控量测。 承包人采用的开挖施工方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开挖方法选择合理,理由是台阶分部法适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地段。本隧道围岩为软弱风化硬质页岩,稳定性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1.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全长5200m。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V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由于地下水发育,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严重,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施工单位立即采取现场保护措施,并向有关单位提交了质量事故书面报告。    2.问题:    (1)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现场应如何保护?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某二级公路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由砂层泥岩和砂岩组成,为Ⅱ-Ⅲ类围岩,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台阶法开挖,复合式衬砌,防水层设计为塑料防水板。在隧道开挖工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碎裂,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洞口段由于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导致该段量测冒顶,塌方。 针对上诉地质和涌水情况,你认为在施工中采取哪些水害处治措施?

    正确答案: 处理涌水可用辅助方法有:超期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井点降水及深井降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煌班岩脉穿插。围岩以Ⅳ-Ⅴ类为主。进口段为Ⅱ-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基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较发达。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Ⅴ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 根据本隧道围岩状况,施工单位采用的爆破方案是否正确?应采取何种爆破方法?

    正确答案: 不正确。Ⅱ-Ⅲ类围岩应采用预裂爆破,Ⅳ-Ⅴ类围岩应采用光面爆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三)
    背景资料
    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6200米,进口里程为DKl0+150,出口里程为DKl6+350。隧道沿线路走向为90‰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V级为主。在DKl6+200处地表有一自然冲沟,沟内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此处隧道最小埋深为8米;洞身有1个大的断层,断层处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围岩为V级。设计要求,该隧道在断层地段采用ф108管棚超前预支护;在软弱围岩和断层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施工单位采取进、出口两个工作面掘进,计划贯通里程为DKl3+650。当进口开挖到DKl0+950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在出口断层地段,施工单位采取了地质素描、地质雷达和红外线探水的地质预报方法。
    问题
    1.选择适合该隧道进口工作面的运砟方式及装砟设备。
    2.该隧道出口工作面应采取什么施工排水方案?
    3.针对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防范岩爆发生?
    4。为安全穿越该隧道断层,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主要技术措施?
    5。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地质预报方法?


    答案:
    解析:

  • 第14题:

    某二级公路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由砂层泥岩和砂岩组成,为n-m类围岩,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台阶法开挖,复合式衬砌,防水层设计为塑料防水板。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导致该段两次冒顶、塌方。
    【问题】2、衬砌混凝土的施工缝和沉降缝,采用塑料止水带防水时,施工中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案:
    解析:
    2、止水带不得被钉子、钢筋或石子刺破;在固定止水带和灌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防止止水带偏移;灌筑混凝土时注意排除止水带气泡和空隙,使止水带与混凝土紧密结合;塑料止水带接头采用搭接或对接,搭接长度不小于lOcm,冷黏或焊接的缝宽不小于5cm。

  • 第15题: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了监控量测。针对上述地质和涌水情况,你认为在施工中应采取哪些水害处治措施?


    正确答案: 处理水害的措施
    (1)因势利导,给地下水以排走的出路,将水迅速地排到洞外。
    (2)将流向隧道的水源截断,或尽可能使其水量减少。
    (3)堵塞衬砌背后的渗流水,集中引导排出。
    (4)水害整治的关键:分析病害成因,对症整治;合理选择防水材料;严格施工工艺。

  • 第16题:

    背景材料: 某二级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位于一盆地边缘的雪宝山区,主要突起寒武系三游洞组至三叠系大冶组地层,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Ⅱ类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 问题: 1.请阐述隧道的基本组成. 2.隧道的设计应遵照什么原则? 3.根据隧道分类的规定,此隧道为哪一类隧道? 4.对隧道开展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隧道通常由洞门、明洞、洞身和附属设施等几部分组成.
    2、安全、经济、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3、特长隧道.
    4、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 第17题:

    问答题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一V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监控量测。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请问隧道的监控量测项目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该隧道为复合式衬砌,根据规范有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具体来说有以下项目: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围岩弹性波测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全长5200m。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由于地下水发育,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严重,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施工单位立即采取现场保护措施,并向有关单位提交了质量事故书面报告。 (1)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现场应如何保护?

    正确答案: (1)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内容包括:
    1)工程项目名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造成工程损伤状况、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2)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和该工程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应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应采取拍照或录像等直录方式反映现场原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施工中采取了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还进行了监控量测,并指导二次衬砌的施作。 (1)根据背景材料,施工单位开展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背景材料,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应符合哪些规定? (3)根据背景材料,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进行?

    正确答案: (1)监控量测的目的: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2)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应符合的规定:
    1)注浆段的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涌水量、机具设备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宜在30~50m之间。
    2)钻孔及注浆顺序应由外圈向内圈进行,同一圈钻孔应间隔施工。
    3)浆液宜采用水泥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
    (3)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1)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2)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3)周边位移速率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规定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某二级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高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位于一盆地边缘的雪宝山区,主要突起寒武系三游洞至三叠系大冶组地层,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Ⅱ类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 承包人采用的开挖施工方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开挖方法选择合理。理由是台阶分部法使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地段。本隧道为Ⅱ类弱风化硬质页岩,稳定性较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案例一背景资料: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6200米,进口里程为DK10+150,出口里程为DK16+350。隧道沿线路走向为90‰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V级为主。在DK16+200处地表有一自然冲沟,沟内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此处隧道最小埋深为8米;洞身有1个大的断层,断层处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围岩为V级。设计要求,该隧道在断层地段采用ф108管棚超前预支护;在软弱围岩和断层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施工单位采取进、出口两个工作面掘进,计划贯通里程为DK13+650。当进口开挖到DK10+950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在出口断层地段,施工单位采取了地质素描、地质雷达和红外线探水的地质预报方法。问题:1.选择适合该隧道进口工作面的运砟方式及装砟设备。2.该隧道出口工作面应采取什么施工排水方案?3.针对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防范岩爆发生?4.为安全穿越该隧道断层,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主要技术措施?5.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地质预报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某公路隧道全长5200m。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V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由于地下水发育,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严重,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施工单位立即采取现场保护措施,并向有关单位提交了质量事故书面报告。 问题: 1、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现场,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怎样处理?

    正确答案: 1、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内容包括:
    1)工程项目名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造成工程损伤状况、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2、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应采取拍照或录像等直录方式反映现场原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二级公路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由砂层泥岩和砂岩组成,为Ⅱ-Ⅲ类围岩,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台阶法开挖,复合式衬砌,防水层设计为塑料防水板。在隧道开挖工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导致该段两次冒顶,塌方。 衬砌混凝土的施工缝和沉降缝,采用塑料止水防水时,施工中应符合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水带不得被钉子、钢筋或石子刺破;在固定止水带和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防止水带偏移;灌筑混凝土时注意排除止水带气泡和空隙,使止水带与混凝土紧密结合,塑料止水带接头采用搭接或对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冷粘或焊接的缝宽不小于5cm.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