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下列控制水工构筑物池壁裂缝的措施中,属于施工措施的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混凝土构筑物裂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许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都是从裂缝开始 的,必须十分重视裂缝的成因、预防和处理,尤其是要避免和控制有害贯穿性裂缝的出 现
    B. 造成混凝土开裂、渗水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的因素颇多,大致可分为两类:荷载引 起的裂缝和变形引起的裂缝
    C. 对于水池等排水构筑物多半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露天结构, 防水抗渗要求高.设计上须控制裂缝的展开,一般不存在承载力不足而引起构筑物的开 裂,而主要是由于温差和混凝土干缩引起的变形裂缝
    D. 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防治,是为了 将其对排水构筑物的危害程度控劁在允许范围内
    E. 在工程中应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 着手防止混凝土构筑物底板和池壁的裂缝


    答案:A,B,C,D,E
    解析:

  • 第2题: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施工项目安全控制的措施的是( )。

    A.组织措施
    B.技术措施
    C.管理措施
    D.安全制度措施

    答案:C
    解析:
    施工项目安全控制的措施:安全制度措施、安全组织措施、安全技术措施。

  • 第3题:

    下列属于施工管理措施的是( )。

    A.施工成本控制
    B.季节性施工措施
    C.工期保证措施
    D.信息管理措施
    E.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确认答案

    答案:A,B,C,E
    解析:
    施工管理措施包括:季节性施工措施、质量技术管理措施、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措施、文明施工管理措施、工期保证措施。

  • 第4题:

    下列控制水工构筑物池壁裂缝的措施中,属于施工措施的是()。

    • A、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 B、提高混凝土抗渗等级 
    • C、设置变形缝 
    • D、合理增配构造筋

    正确答案:A

  • 第5题:

    论述控制砌体裂缝的施工措施。


    正确答案: ①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 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②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留置。
    ③填充墙采用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框架柱与墙的交接处宜用15mm×15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
    ④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现浇混凝土板带是为了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因此,板带本身不应留施工缝,应一次浇筑完成。
    ⑤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 墙体充分沉实稳定后再抹灰,能确保抹灰质量,否则,砌筑砂浆收缩未稳定,极易产生裂缝和空鼓。因此,应尽量延迟开始抹灰的时间,最好60d以后抹灰,不能小于30d。
    ⑥每天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8m以下,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
    ⑦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⑧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

  • 第6题:

    下列质量通病中,属于薄壁水工构筑物容易发生且一旦发生极易产生渗漏的问题是()。

    • A、蜂窝
    • B、麻面
    • C、裂缝
    • D、漏筋

    正确答案:C

  • 第7题:

    论述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施工措施。


    正确答案: 1 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2 现场自拌混凝土时,其配合比应根据砂石的含水率进行调整,每盘材料要进行计量(重量)。
    3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钢筋保护层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4 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5 楼板、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6 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7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浇筑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8 预制楼板安装时,必须先找平,后座浆。相邻板底下口必须留缝,缝隙宽为15~20mm,预制楼板的板缝宜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20细石混凝土隔层灌缝,并分二次浇捣灌实,板缝上、下各留5~10mm凹槽,待细石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加荷载;其板底缝隙宜在平顶抹灰前加贴200mm的耐碱网格布,再进行平顶抹灰施工。
    9 按照规定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 第8题:

    问答题
    论述控制砌体裂缝的施工措施。

    正确答案: ①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 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②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留置。
    ③填充墙采用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框架柱与墙的交接处宜用15mm×15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
    ④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现浇混凝土板带是为了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因此,板带本身不应留施工缝,应一次浇筑完成。
    ⑤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 墙体充分沉实稳定后再抹灰,能确保抹灰质量,否则,砌筑砂浆收缩未稳定,极易产生裂缝和空鼓。因此,应尽量延迟开始抹灰的时间,最好60d以后抹灰,不能小于30d。
    ⑥每天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8m以下,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
    ⑦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⑧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为将混凝土构筑物裂缝对给水排水构筑物的危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应从施工和()两方面采取措施。
    A

    设计

    B

    勘察

    C

    监理

    D

    监督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叙述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控制水工构筑物池壁裂缝的措施中,属于施工措施的是()。*
    A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B

    提高混凝土抗渗等级

    C

    设置变形缝

    D

    合理增配构造筋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措施中,属于机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技术措施的是(  )。
    A

    建立控制目标体系

    B

    施工方案的优化

    C

    提前完工激励措施

    D

    进度统计与比较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防止混凝土水池池壁裂缝的控制措施正确的有( )。
    A.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B.合理设置后浇带
    C.加强混凝土养护 D.提高水灰比
    E.控制混凝土入模坍落度


    答案:A,B,E
    解析:
    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控制措施有:(1)设计方面:合理增配构造钢筋提高;抗裂能力;避免应力集中;合理设置伸缩缝。(2)施工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使混凝土配合比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裂缝;合理设置后浇带;控制入模坍落度,做好浇筑振动工作;对于地下或半地下工程,拆模后应及时回填土;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

  • 第14题:

    (2013 年真题下列控制水工构筑物池壁裂缝的措施中,属于施工措施的是( )。

    A.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B.提高混凝土抗渗等级
    C.设置变形缝
    D.合理增配构造筋

    答案:A
    解析:
    BCD 属于设计方面的措施。

  • 第15题:

    防止混凝土水池池壁裂缝的控制措施正确的有()。

    A、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B、 合理设置后浇带
    C、 加强混凝土养护
    D、 提高水灰比
    E、 控制混凝土入模坍落度

    答案:A,B,C,E
    解析:
    考点:防止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控制措施

    防止混凝土水池池壁裂缝的施工措施有:(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2)使混凝土配合比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裂缝;(3)合理设置后浇带;(4)控制入模坍落度;(5)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6)对于地下或半地下工程,拆模后应及时回填土;(7)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在配合比中,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前提下,宜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所以,D不正确,其余选项均符合题意。

  • 第16题:

    为将混凝土构筑物裂缝对给水排水构筑物的危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应从施工和()两方面采取措施。

    • A、设计
    • B、勘察
    • C、监理
    • D、监督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下列不属于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措施的是()。

    • A、组织措施
    • B、质量措施
    • C、技术措施
    • D、经济措施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施工项目安全控制的措施的是()。

    • A、组织措施
    • B、技术措施
    • C、管理措施
    • D、经济措施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下列不属于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的是()。

    • A、行政措施
    • B、组织措施
    • C、技术措施
    • D、经济措施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多选题
    防止混凝土水池池壁裂缝的控制措施正确的有()。
    A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B

    合理设置后浇带 

    C

    加强混凝土养护 

    D

    提高水灰比 

    E

    控制混凝土入模坍落度


    正确答案: E,D
    解析: 防止混凝土水池池壁裂缝的施工措施有: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2)使混凝土配合比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裂缝;
    (3)合理设置后浇带;
    (4)控制入模坍落度;
    (5)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
    (6)对于地下或半地下工程,拆模后应及时回填土;
    (7)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在配合比中,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前提下,宜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所以,D不正确,其余选项均符合题意。
    考点:城镇给排水场站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

  • 第21题:

    多选题
    以下选项中属于减少给水排水构筑物裂缝的施工措施有()。
    A

    严格控制模板的尺寸

    B

    合理设置后浇带

    C

    控制入模坍落度,做好浇筑振动工作

    D

    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

    E

    使混凝土配合比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裂缝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普通顶管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撑采用封闭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4)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5)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12mm,而另一侧多挖土12mm,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该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对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优化级配减少含泥量;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采用缓凝剂与减水剂;控制坍落度不过大。
    (2)分层浇注与振捣
    (3)合理设置后浇带
    (4)养生时控制温度:采用预埋水管和投毛石法内部降温;进行外部覆盖保温。
    (5)必要时设防裂钢筋网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施工项目安全控制的措施的是()。
    A

    组织措施

    B

    技术措施

    C

    管理措施

    D

    经济措施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论述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施工措施。

    正确答案: 1 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2 现场自拌混凝土时,其配合比应根据砂石的含水率进行调整,每盘材料要进行计量(重量)。
    3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钢筋保护层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4 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5 楼板、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6 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7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浇筑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8 预制楼板安装时,必须先找平,后座浆。相邻板底下口必须留缝,缝隙宽为15~20mm,预制楼板的板缝宜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20细石混凝土隔层灌缝,并分二次浇捣灌实,板缝上、下各留5~10mm凹槽,待细石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加荷载;其板底缝隙宜在平顶抹灰前加贴200mm的耐碱网格布,再进行平顶抹灰施工。
    9 按照规定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