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列关于蓄电池充放电的要求,正确的是()。A.电池容量试验后,充电期间24h不能停电 B.电池放电容量不应大于其额定容量的70% C.采用3小时率放电,U终=1.835V D.铅酸蓄电池初充电完后,静置1h后方可进行放电测试

题目
下列关于蓄电池充放电的要求,正确的是()。

A.电池容量试验后,充电期间24h不能停电
B.电池放电容量不应大于其额定容量的70%
C.采用3小时率放电,U终=1.835V
D.铅酸蓄电池初充电完后,静置1h后方可进行放电测试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关于蓄电池充放电的要求,正确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控制器蓄电池充放电测试能够满足要求。则说明蓄电池容量正常,完成蓄电池充放电测试,否则蓄电池需要维修。


    答案:错
    解析:
    如控制器蓄电池充放电测试能够满足要求,则说明蓄电池容量正常,完成蓄电池充放电测试。否则需要更换电池。

  • 第2题:

    蓄电池核对性充放电的周期:新安装的阀控蓄电池在验收时应进行核对性充放电,以后每( )年进行一次核对性充放电。运行6年以上的阀控蓄电池,宜每年进行一次核对性充放电。

    1-2; 2-3; 3-4; 4-5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什么是蓄电池组充放电运行方式?


    正确答案: 蓄电池组充放电方式运行时,蓄电池组经常接在直流母线上供负荷用电,充电机组则断开。在充电时启动充电机组,一方面向蓄电池充电补充能量的储存(充电约每两天进行一次),另一方面供经常性负荷用电。

  • 第4题:

    如何判断蓄电池的充放电程度?


    正确答案:对于酸性蓄电池,判断充放电程度即可通过测量电池两端的电压(电势),也可通过测量电解液的比重来实现;对于碱性蓄电池,由于冲放电不会影响电解液的比重,因而判断充放电程度只能通过测量电池两端的电压(电势)来实现了。

  • 第5题:

    蓄电池容量不合格处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现蓄电池内阻异常或者电池电压异常,应开展核对性充放电
    • B、用反复充放电方法恢复容量
    • C、若连续三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达不到额定容量的90%,应加强监视,缩短单个电池电压普测周期
    • D、若连续三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5%,应联系检修人员处理

    正确答案:A,B

  • 第6题:

    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是指()。

    • A、蓄电池实际使用时间
    • B、输出一定容量情况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总次数
    • C、只是充放电的循环总次数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蓄电池极板硫化的特征是充放电时端电压都偏低。()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蓄电池组核对性充放电,对总电压有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蓄电池组核对性充放电,总电压不能低于195V。

  • 第9题:

    蓄电池定期充放电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蓄电池定期充放电也叫核对性放电。以全浮充方式运行的蓄电池应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以核对其容量,并使极板有效物质得到均匀活化。对已运行两年以上的蓄电池可适当延长核对性放电周期。一方面检查电池容量和健康水平,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另一方面能够活化极板上的有效物质,保证蓄电池的正常运行。

  • 第10题:

    蓄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时应将负荷倒为()带,充放电用()装置进行。


    正确答案:另一组蓄电池;微机硅整流

  • 第11题:

    判断题
    蓄电池充放电板仅起到对蓄电池充放电的作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蓄电池寿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在全浮充工作方式下,蓄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少,自放电或浅放电后的电量又能迅速补充,所以正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

    B

    当合理地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时,阀控铅蓄电池可工作10-20年;

    C

    在全均充工作方式下,因为蓄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少,就算蓄电池深放电后电量也能迅速得到补充,同时正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于蓄电池充放电测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控制器蓄电池充放电测试能够满足要求,则说明蓄电池容量正常
    B.如控制器蓄电池充放电测试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更换蓄电池
    C.在进行蓄电池充放电测试过程中,备用电源不能满足正常工作要求时,应能通过声光提示备电欠压
    D.备电欠压声光提示可能消音

    答案:D
    解析:
    如控制器蓄电池充放电测试能够满足要求,则说明蓄电池容量正常,完成蓄电池充放电测试。否则需要更换蓄电池。在进行蓄电池充放电测试过程中,备用电源不能满足正常工作要求时,应能通过声光提示备电欠压,且不能消音。

  • 第14题:

    什么是蓄电池的定期充放电和均衡充电?
    定期充放电也叫核对性充放电,以浮充电运行的电池,经过一定时间要使其极板的物资进行一次比较大容量的充放电反应,以检查电池的容量。并发现落后电池及时维护处理,以保证电池的正常运行。一般是一年不少于一二次。
    均衡充电:以浮充电运行方式的电池,在长期运行中,由于每个电池的自放电是不相等的。但浮充电是一致的,结果会出现部分电池处于欠充状态。为使电池能在正常状态下工作,每1~3个月对电池进行一次均衡充电。

  • 第15题:

    仪表控制系统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要求,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蓄电池通常采用恒定电流充电方法
    • B、蓄电池放电时不得低于终止电压
    • C、充放电期间要记录每个电池的电压、电流等,鉴定电池的好坏
    • D、放完电的蓄电池应及时进行充电,不能长时间搁置,其间隔时间以不超过24h为宜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蓄电池充放电板仅起到对蓄电池充放电的作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为保证蓄电池的性能容量而定期按蓄电池的使用维护说明书要求对蓄电池进行()这个过程叫活化

    • A、充电
    • B、放电
    • C、充放电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是蓄电池所能进行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来衡量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在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时,需要遵从哪些原则?在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时,必须把握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1、避免蓄电池充电过量或充电不足,过充会使蓄电池内部温升过大、出气率上升,导致正极板损坏,从而影响电池的稳定性乃至寿命;欠充电会使负极板硫酸盐化,蓄电池内阻增大,容量降低。因此一定要掌握好蓄电池的充电程度;
    2、控制放电电流值即放电速度,蓄电池放电电流越大,再充电时可接受的初始充电电流值也越大,有助于提高再充电的速度。但是,蓄电池放电电流流经内阻时产生的热量会引起温度上升,因而放电电流不宜过大;
    3、避免深度放电,根据蓄电池充电电流接受比第一定律,对于任意给定的放电电流来说,蓄电池充电电流接受比与它已放出的电荷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放电深度越大,蓄电池放出的电量越多,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就越小,这将减慢蓄电池的充电速度;
    4、注意环境温度的影响,蓄电池的放电电量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应该掌握不同的放电速度和放电程度。

  • 第20题:

    下列关于蓄电池寿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在全浮充工作方式下,蓄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少,自放电或浅放电后的电量又能迅速补充,所以正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
    • B、当合理地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时,阀控铅蓄电池可工作10-20年;
    • C、在全均充工作方式下,因为蓄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少,就算蓄电池深放电后电量也能迅速得到补充,同时正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查蓄电池安装调试报告时,蓄电池容量测试应对蓄电池进行()试验。

    • A、核对性充放电
    • B、全核对性充放电
    • C、选择核对性充放电
    • D、逐只核对性充放电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为保证蓄电池的性能容量而定期按蓄电池的使用维护说明书要求对蓄电池进行()这个过程叫活化
    A

    充电

    B

    放电

    C

    充放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蓄电池充放电的要求,正确的是()。
    A

    电池容量试验后,充电期间24h不能停电

    B

    电池放电容量不应大于其额定容量的70%

    C

    采用3小时率放电,U终=1.835V

    D

    铅酸蓄电池初充电完后,静置1h后方可进行放电测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蓄电池组核对性充放电,对总电压有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 蓄电池组核对性充放电,总电压不能低于195V。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