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更多“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此题为判断题(对,错)。”相关问题
  • 第1题:

    《刑法》规定,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2题: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3题:

    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 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

  • 第4题:

    驾驶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


    答案:错
    解析:
    依据《刑法》第133条第1款。

  • 第5题:

    《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对该条所体现的量刑情节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是法定量刑情节
    B.如果甲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最后被判10年有期徒刑,则是从重处罚
    C.如果乙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最后被判2年有期徒刑,则必须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在具体案件中,如果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并存,则法定情节优先于酌定情节


    答案:D
    解析:
    解析:量刑情节,又称刑罚裁量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情况,它与定罪即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无关系.即这里的情节是犯罪构成要件之外的各种客观事实,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是构成要件的要素,不是量刑情节,A选项错误.我国刑法中的法定刑幅度是指与特定犯罪相适应的法定刑限度之内的具体的量刑幅度,因此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刑幅度内选择判处比没有该情节的类似犯罪相对较重的刑种或刑期,不是只有高出法定刑幅度“中间线”就是从重处罚,B选项错误.减轻处罚包括法定减轻处罚和酌定减轻处罚情节,只有适用酌定减轻处罚情节时,才需要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果乙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最后被判2年有期徒刑”属于减轻处罚,但如果是因为适用法定减轻处罚情节,则不需要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C选项错误.在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并存的情况下,应本着法定情节优先于酌定情节的原则;决定情节的适用,D选项正确.

  • 第6题:

    《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请分析: (1)本条所规定的罪名、罪状的描述类型。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本条所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答案:
    解析:
    (l)本条款是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罪状、法定刑的规定。该条款所规定的罪状为叙明罪状。 (2)据此,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是:①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②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③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实践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具体包括驾驶汽车、电车、船只从事公路和水路运输的驾驶人员以及对上述交通工具的运输安全负有保障职责的其他人员,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后果严重的,也应当按本罪论处。④主观方面为过失,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3)“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的交通肇事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在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 第7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 A、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
    • B、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 C、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D、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B

  • 第8题: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有期徒刑。

    • A、七年以上
    • B、七年以下
    • C、八年以上
    • D、八年以下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关于交通肇事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 B、是故意违反交通法律法规,所以是故意犯罪
    • C、主体是一般主体
    • D、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正确答案:A,C,D

  • 第10题: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A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

    B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C

    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D

    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交通肇事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B

    是故意违反交通法律法规,所以是故意犯罪

    C

    主体是一般主体

    D

    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14题:

    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15题:

    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 有期徒刑。

    A.3年以上7 年以下

    B.2年以上5 年以下

    C.1年以上3 年以下

    D.3年以上5 年以下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2004年真题)《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试说明:
    (1)本条所规定的罪名、罪状的描述类型;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本条所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答案:
    解析:
    (1)《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犯罪是交通肇事罪,罪状是叙明罪状。
    (2)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特征为:①侵犯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②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构成以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为前提条件,同时该行为还导致了重大事故的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③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实践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④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3)“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刑法条文的题型。考生一般对分析案例的题型较为熟悉,对于分析刑法条文的题型比较陌生。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应当掌握的,包括识别罪状的类型和运用犯罪构成“四要件”的理论体系或模式分析法律条文。涉及对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框架的掌握和运用。稍具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应变能力,就可正确解答本题。

  • 第17题:

    《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试说明,
    (1)本条所规定的罪名、罪状的描述类型;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本条所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答案:
    解析:
    (1)本条款是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罪状、法定刑的规定。该条款所规定的罪状为叙明罪状。
    (2)据此,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是:①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②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③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实践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具体包括驾驶汽车、电车、船只从事公路和水路运输的驾驶人员以及对上述交通工具的运输安全负有保障职责的其他人员。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后果严重的,也应当按本罪论处。④主观方面为过失,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3)“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的交通肇事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在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 第18题: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有期徒刑。

    A两年以上五年以下

    B两年以上七年以下

    C三年以上五年以下

    D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D

  • 第19题:

    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或者情节特别恶劣的处()

    • A、3年以上7年以下
    • B、3年以上10年以下
    • C、3年以上15年以下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 A、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B、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C、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D、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判断题
    《刑法修正案(六)》134条: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处1年以上3年以下有期徒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有期徒刑。
    A

    两年以上五年以下

    B

    两年以上七年以下

    C

    三年以上五年以下

    D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