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不宜使用吴茱萸汤治疗的病证是A.胃中虚寒,食谷欲呕 B.胃寒脘痛,吞酸 C.肝寒上逆,干呕头痛 D.中焦虚寒,膈满脘痛 E.少阴吐利,肢厥脉微

题目
不宜使用吴茱萸汤治疗的病证是

A.胃中虚寒,食谷欲呕
B.胃寒脘痛,吞酸
C.肝寒上逆,干呕头痛
D.中焦虚寒,膈满脘痛
E.少阴吐利,肢厥脉微

相似考题
更多“不宜使用吴茱萸汤治疗的病证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吴茱萸汤主要治疗的病证是

    A.脾胃虚寒证

    B.脾胃气虚证

    C.虚劳里急证

    D.虚寒腹痛证

    E.虚寒呕吐证


    正确答案:E

  • 第2题:

    125~126 题共用备选答案

    第 125 题 吴茱萸汤证病机涉及的主要脏腑


    正确答案:B

  • 第3题:

    使用吴茱萸汤治疗的病证,其病机涉及的主要脏腑是

    A.肝、脾

    B.肝、胃

    C.脾、胃

    D.肝、心

    E.脾、肾


    正确答案:B
    吴茱萸汤的功用是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肝寒犯胃证或中虚胃寒,食谷欲呕,或呕而胸满,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或厥阴肝寒头痛;痛在颠顶,干呕吐涎沫。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证,还用于阳虚失血证,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故143题选择B,144题选择C。

  • 第4题:

    吴茱萸汤主要治疗的病证是()。

    • A、脾胃虚寒证
    • B、脾胃气虚证
    • C、虚劳里急证
    • D、虚寒腹痛证
    • E、虚寒呕吐证

    正确答案:E

  • 第5题:

    属于少阴寒化证的方证是()

    • A、桃花汤证
    • B、吴茱萸汤证
    • C、白通汤证
    • D、附子汤证
    • E、真武汤证

    正确答案:A,B,C,D,E

  • 第6题:

    服吴茱萸汤后,呕吐加剧是属上焦病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吴茱萸汤证在伤寒论中出现几次?各出现什么证候?为什么同用吴茱萸汤治疗?


    正确答案: 伤寒论中吴茱萸汤有三条。
    一为阳明虚寒“食谷欲呕”(243),以其“得汤反剧者属上焦”,辨阳明呕吐有虚寒、热实之不同。一为少阴阳虚阴盛,寒浊犯胃“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309),
    一为厥阴病肝寒犯胃所致“干呕吐涎沫,头痛”(378)。
    三条虽述证不尽相同,但阴寒内盛,浊阴上逆的病机却一致,故可异病同治,均用吴茱萸汤温胃散寒降浊。

  • 第8题:

    单选题
    治疗胃痛寒邪客胃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吴茱萸汤

    B

    良附丸

    C

    桂枝人参汤

    D

    小建中汤

    E

    当归建中汤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少阴吴茱萸汤证的病机、主症。

    正确答案: 《伤寒论》原文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其症吐利,手足逆冷,酷似四逆汤证,何以不用四逆汤而用吴茱萸汤,其辨证关键是烦躁欲死,其病机是标志着阴邪虽然充盛,而阳气尚能与阴邪剧争,而不是阴盛阳亡。治疗宜用吴茱萸汤温降肝胃,泄浊通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属于少阴寒化证的方证是()
    A

    桃花汤证

    B

    吴茱萸汤证

    C

    白通汤证

    D

    附子汤证

    E

    真武汤证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吴茱萸尤善于治疗的病证是(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服吴茱萸汤后,呕吐加剧是属上焦病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不宜使用吴茱萸汤治疗的病证是( )。

    A.胃中虚寒,食谷欲呕

    B.肝寒上逆,干呕头痛

    C.胃寒脘痛,吞酸嘈杂

    D.中焦虚寒,膈满脘痛

    E.少阴吐利,肢厥脉微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可以用吴茱萸汤治疗的病证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四逆散主治阳郁厥逆证及肝脾不和证。吴茱萸汤主治虚寒呕吐。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

  • 第15题:

    治疗胃痛寒邪客胃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吴茱萸汤

    B、良附丸

    C、桂枝芍药汤

    D、大建中汤

    E、黄芪建中汤


    参考答案:B

  • 第16题:

    吴茱萸汤可用治哪些病证?


    正确答案: 吴茱萸汤在《伤寒论》凡三见,一见于阳明病,证见中阳虚衰,浊阴上逆的食不下,食谷欲呕,治用吴茱萸汤温中祛寒,降逆和胃(第243条)。二见于少阴病,其证候特点为"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此属少阴阳虚阴盛,寒浊犯胃,治用吴茱萸汤温中通阳,泄浊降逆(第309条)。三见于厥阴病,以"干呕吐涎沫,头痛"为证候特点,为肝寒犯胃,浊阴上逆之证,治用吴茱萸汤暖肝温胃,泄浊降逆(第378条)。三条叙证虽不相同,病亦有异,但浊阴上逆、胃失和降的病机是一致的,故均用吴茱萸汤异病同治。

  • 第17题:

    吴茱萸汤证的病机是什么?


    正确答案:吴茱萸汤证的病机是胃阳不足,浊阴上逆。

  • 第18题:

    试述少阴吴茱萸汤证的病机、主症。


    正确答案:《伤寒论》原文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其症吐利,手足逆冷,酷似四逆汤证,何以不用四逆汤而用吴茱萸汤,其辨证关键是烦躁欲死,其病机是标志着阴邪虽然充盛,而阳气尚能与阴邪剧争,而不是阴盛阳亡。治疗宜用吴茱萸汤温降肝胃,泄浊通阳。

  • 第19题:

    问答题
    吴茱萸汤证在伤寒论中出现几次?各出现什么证候?为什么同用吴茱萸汤治疗?

    正确答案: 伤寒论中吴茱萸汤有三条。
    一为阳明虚寒“食谷欲呕”(243),以其“得汤反剧者属上焦”,辨阳明呕吐有虚寒、热实之不同。一为少阴阳虚阴盛,寒浊犯胃“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309),
    一为厥阴病肝寒犯胃所致“干呕吐涎沫,头痛”(378)。
    三条虽述证不尽相同,但阴寒内盛,浊阴上逆的病机却一致,故可异病同治,均用吴茱萸汤温胃散寒降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不宜使用吴茱萸汤治疗的病证是()
    A

    胃中虚寒,食谷欲呕

    B

    肝寒上逆,干呕头痛

    C

    胃寒脘痛,吞酸

    D

    中焦虚寒,膈满脘痛

    E

    少阴吐利,肢厥脉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吴茱萸汤可用治哪些病证?

    正确答案: 吴茱萸汤在《伤寒论》凡三见,一见于阳明病,证见中阳虚衰,浊阴上逆的食不下,食谷欲呕,治用吴茱萸汤温中祛寒,降逆和胃(第243条)。二见于少阴病,其证候特点为"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此属少阴阳虚阴盛,寒浊犯胃,治用吴茱萸汤温中通阳,泄浊降逆(第309条)。三见于厥阴病,以"干呕吐涎沫,头痛"为证候特点,为肝寒犯胃,浊阴上逆之证,治用吴茱萸汤暖肝温胃,泄浊降逆(第378条)。三条叙证虽不相同,病亦有异,但浊阴上逆、胃失和降的病机是一致的,故均用吴茱萸汤异病同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吴茱萸汤主证病机涉及的主要脏腑是(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吴茱萸汤证的病机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吴茱萸汤证的病机是胃阳不足,浊阴上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