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肺痨辨证论治

题目
肺痨辨证论治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肺阴亏虚: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带血丝或血点,血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干咽燥,或有轻微盗汗,舌边尖红苔薄,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杀虫止咳。
方药:月华丸。
若咳嗽频繁而痰少质黏者,加百合、杏仁、炙枇杷叶以润肺化痰止咳。痰中带血丝较多者,加白芨、仙鹤草、白茅根、蛤粉炒阿胶等活络止血。若潮热骨蒸甚者,酌加银柴胡、地骨皮、功劳叶、青蒿等以清虚热。
2.阴虚火旺: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咯吐稠黄痰,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红而干,苔薄黄或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
若火旺较甚,热势明显升高,酌加胡黄连、黄芩、黄柏等苦寒泻火坚阴。痰热蕴肺,咳嗽痰黄稠浊,酌加桑白皮、知母、金荞麦根、鱼腥草等清化痰热。咯血较著者去当归之辛窜,加黑山栀、紫珠草、大黄炭、地榆炭等凉血止血;血出紫黯成块,伴胸胁掣痛者,可酌加三七、茜草炭、花蕊石、蒲黄、郁金等化瘀活络止血。盗汗甚者可选加乌梅、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等敛营止汗。声音嘶哑或失音可加诃子、木蝴蝶、凤凰衣、胡桃肉等润肺肾而通声音。
3.气阴耗伤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偶或痰中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面色白,颧红,纳少神疲,便溏,舌质嫩红,或舌淡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
4.阴阳两虚: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白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悸,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质淡或光嫩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
若肾虚气逆喘息者,配胡桃仁、冬虫夏草、蛤蚧、五味子等摄纳肾气以定喘。阳虚血瘀水停者,可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泽兰、红花、北五加皮温阳化瘀行水。五更泄泻者配用煨肉豆蔻、补骨脂以补火暖土,此时忌投地黄、阿胶、当归等滋腻润肠之品。
更多“肺痨辨证论治”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医学整体防治观的具体体现为( )

    A、治病求本

    B、异法方宜

    C、辨证论治

    D、治病求本与辨证论治

    E、治病求本、辨证论治与异法方宜


    参考答案:E

  • 第2题:

    下列哪项论述是不准确的

    A.痨瘵轻于肺痨

    B.肺痨有传染性.虚劳无

    C.肺痨不同于肺痿,但可转成肺痿

    D.肺痨属虚热,肺痈属实热

    E.虚劳之人易感染痨虫而患肺痨


    正确答案:A
    15.[解析]痨瘵是肺痨的另一个名称。故选A。

  • 第3题: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阴阳五行和辨证论治
    C.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辨证论治

    答案:D
    解析:
    中医学理论体系有诸多特征,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 第4题:

    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通过分析四诊资料,辨清疾病某一阶段病变本质(证候),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则和治法,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 第5题:

    赵某,近2天来,咳痰带血,血色鲜红,自觉午后低热,夜间出汗,轻咳,口干咽燥,疲倦乏力,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X线显示肺结核已成空洞。本病中医诊断为()

    • A、肺痨,肺阴不足型
    • B、肺痨,虚火灼肺型
    • C、肺痨,气阴耗伤型
    • D、肺痨,阴阳虚损型
    • E、肺痨,脾虚失摄型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问答题
    肺痨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关于肺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肺痨具有传染性

    B

    肺痨是一种慢性疾患

    C

    肺痨是一种消耗性疾病

    D

    肺痨的病性以实为主

    E

    肺痨的发病与营养不良有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患者,男性,60岁,原有"肺痨",迁延不愈,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时有咯血,咳声不扬,口干咽燥,午后潮热,形体消瘦,舌红而干,脉细数。其诊断为

    A、肺痈初期

    B、肺痨阴虚火旺证

    C、肺癌实热证

    D、肺痨气阴两虚证

    E、肺痨肺阴亏虚证


    参考答案:B

  • 第9题:

    肺痨


    答案:
    解析: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因病机】
    1.病因
    (1)感染"痨虫":与病人直接接触,致痨虫侵入人体为害。举凡酒食、问病、看护,或与患者朝夕相处,都是导致感染的条件。本病有致病的特殊因子,在病原学说上,提出痨虫感染是形成本病的病因。
    (2)正气虚弱:①禀赋不足:由于先天素质不强,小儿发育未充,"痨虫"入侵致病。②酒色劳倦:酒色过度,耗损精血,正虚受感。或劳倦太过,忧思伤脾,脾虚肺弱,痨虫入侵。③病后失调:大病或久病后失于调治(如麻疹、哮喘等病),或外感咳嗽,经久不愈,或胎产之后失于调养(如产后劳)等,正虚受感。④营养不良:生活贫困,营养不充,体虚不能抗邪而致感受痨虫。
    2.病机 从"瘵虫"侵犯的病变部位而言,则主要在肺。由于肺主呼吸,受气于天,吸清呼浊,若肺脏本体虚弱,卫外功能不强,或因其他脏器病变耗伤肺气,导致肺虚,则"瘵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
    由于脏腑之间有互相资生、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病理情况下,肺脏局部病变,也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脏器和整体,故有"其邪辗转,乘于五脏"之说,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可涉及心肝。
    肺痨久延而病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到肺、脾、肾三脏交亏。或因肺病及肾,肾虚不能助肺纳气;或因脾病及肾,脾不能化精以资肾,由后天而损及先天;甚则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之运行,而致气虚血瘀,出现气短、喘息、心慌、唇紫、浮肿、肢冷等重症。
    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肺喜润而恶燥,痨虫犯肺,侵蚀肺叶,肺体受病,阴分先伤,故见阴虚肺燥之候。
    由于病情有轻重之分,病变发展阶段不同,病理也随之演变转化。一般而言,初起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肺失滋润,故见肺阴亏损之候;继则阴虚生内热,而致阴虚火旺;或因阴伤气耗,阴虚不能化气,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而见阴阳两虚之候。
    【诊断要点】
    1.有与肺痨病人的长期密切接触史。
    2.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明显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3.初期病人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
    【类证鉴别】
    1.肺痨与虚劳 《内经》、《金匮要略》均将肺痨(痨瘵)归属于"虚劳"、"虚损"的范围,提示本病的发展每可导致患者身体日益消瘦,体虚不复,形成劳损。及至唐宋,因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乃进一步与虚劳明确区分开来,明清医籍有时将痨瘵附于虚劳之后论述,既认为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也说明又有不同之处。对比言之,肺痨具有传染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患,有其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虚劳病缘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的病理主在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
    2.肺痨与肺痿 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辨证论治】
    1.肺阴亏损证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病机概要: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
    治法:滋阴润肺。
    代表方剂:月华丸加减。
    常用药物: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及、百部等。
    2.虚火灼肺证
    主症: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病机概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常用药物: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等。
    3.气阴耗伤证
    主症: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可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白,颧红,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病机概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剂: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北沙参、麦冬、地黄、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白及、百合、紫菀、冬花、苏子等。
    4.阴阳虚损证
    主症: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闭,苔黄而剥,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病机概要: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三脏俱损。
    治法:滋阴补阳。
    代表方剂:补天大造丸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黄芪、白术、山药、麦冬、生地、五味子、阿胶、当归、枸杞、山萸肉、龟板、鹿角胶、紫河车等。
    【预防与调护】
    1.对于本病应注意防重于治,要求在接触患者时,身佩安息香,或用雄黄擦鼻,同时要饮食适宜,不可饥饿,若体虚者,可服补药。
    2.既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治疗,还应重视摄生,禁烟酒,慎房事,怡情志,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强食养,忌食一切辛辣刺激动火燥液之物。

  • 第10题:

    关于辨证论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辨证论治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 B、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 C、辨证论治就是针对主症给以相应的治疗
    • D、辨证论治就是中医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

    正确答案:A,B,D

  • 第11题:

    关于肺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肺痨具有传染性
    • B、肺痨是一种慢性疾患
    • C、肺痨是一种消耗性疾病
    • D、肺痨的病性以实为主
    • E、肺痨的发病与营养不良有关

    正确答案:D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辨证论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辨证论治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B

    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C

    辨证论治就是针对主症给以相应的治疗

    D

    辨证论治就是中医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单选题
    咳嗽咯血,潮热,面色苍白,盗汗,倦怠乏力,食少,舌质红,苔剥,脉细数无力,应首先考虑的是()
    A

    气阴两虚型肺痨

    B

    肺阴亏虚型肺痨

    C

    阴阳两虚型肺痨

    D

    阴虚火旺型肺痨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单选题
    赵某,近2天来,咯痰带血,血色鲜红,自觉午后低热,夜间出汗,轻咳,口干咽燥,疲倦乏力,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X线显示肺结核已成空洞本病中医诊断为()
    A

    肺痨,肺阴不足型

    B

    肺痨,虚火灼肺型

    C

    肺痨,气阴耗伤型

    D

    肺痨,阴阳虚损型

    E

    肺痨,脾虚失摄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