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A.出血证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对血证的治疗中,认为“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此论见于

    A.《景岳全书》

    B.《医学正传》

    C.《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D.《医贯》

    E.《血证论》


    参考答案:A

  • 第2题:

    患者,女,30岁。发热2天,体温持续39.3 cC,身热困倦,头重如裹,汗出而热不解,胸腹痞闷,小便短赤,大便泻而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其证型为

    A.阳明腑实证

    B.湿热郁蒸证

    C.暑湿袭表证

    D.热灼营血证

    E.热盛迫血证


    正确答案:C

  • 第3题:

    血证的预后,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引起血证的原因

    B.出血量的多少

    C.兼见的症状

    D.止血药的种类


    正确答案:ABC

  • 第4题:

    望形神的改变对诊断疾病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若头晕困倦,面色苍白,肢冷汗出,甚则昏不知人,多为

    A.妇科痛证

    B.妇科痫证

    C.妇科血证

    D.妇科寒证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 第5题:

    面部黑色可见

    A.肾虚

    B.惊风证

    C.痰血证

    D.瘀血证

    E.水饮


    正确答案:ACE

  • 第6题:

    益母草尤其善治

    A. 内科瘀血证
    B. 外科瘀血证
    C. 伤科瘀血证
    D. 儿科瘀血证
    E. 妇科瘀血证

    答案:E
    解析:
    益母草
    1.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为妇产科要药。
    2.水肿,小便不利。尤宜用于水瘀互阻的水肿。
    3.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肤瘾疹。

  • 第7题:

    益母草尤其善治

    A外科瘀血证
    B伤科瘀血证
    C儿科瘀血证
    D妇科瘀血证
    E内科瘀血证

    答案:D
    解析:
    益母草
    1.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为妇产科要药。
    2.水肿,小便不利。尤宜用于水瘀互阻的水肿。
    3.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肤瘾疹。

  • 第8题:

    最易引起伤津的是()

    • A、吐泻
    • B、脾气不足
    • C、高热汗出
    • D、各种出血证
    • E、严重热病后期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有哪些异同?


    正确答案: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均属蓄血证。太阳蓄血证,为太阳之邪不解,随经入腑,热与血结于下焦,以致出现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阳明蓄血证,为阳明邪热与久有之瘀血相结于肠内,心神失养,故见喜忘,大便虽硬而易出,其色必黑。太阳蓄血多为“新瘀”,而阳明蓄血为“本有久瘀血”,也即内有“宿瘀”。两者成因和临床表现虽有差异,病机均为邪热与瘀血相结,故治疗均用抵当汤。

  • 第10题:

    血府逐瘀汤善于治疗()

    • A、头部瘀血证
    • B、少腹瘀血证
    • C、膈下瘀血证
    • D、胸中血瘀证
    • E、胁肋瘀血证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多选题
    唐宗海从总的方面论述了血证的哪几个问题()
    A

    气血的相_互关系

    B

    血证与脏腑的病机

    C

    血证的脉证死生

    D

    血证的治疗方法

    E

    血证的其他事项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血府逐瘀汤善于治疗()
    A

    头部瘀血证

    B

    少腹瘀血证

    C

    膈下瘀血证

    D

    胸中血瘀证

    E

    胁肋瘀血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 ),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

    A.献血证书

    B.自愿献血证书

    C.无偿献血证书

    D.献血等荣誉证书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临床表现的证候是

    A.太阳中风证

    B.太阳伤寒证

    C.太阳蓄水证

    D.太阳蓄血证

    E.少阳证


    参考答案:A

  • 第15题: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血证论》中提出的治血证的方法

    A.止血

    B.消瘀

    C.宁血

    D.破瘀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某女,34岁。发热2天,体温持续 39.3℃,身热困倦,头重如裹,汗出而热不解,胸腹痞闷,小便短赤,大便泻而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其证型为

    A.阳明腑实证

    B.寒湿内蕴证

    C.暑湿袭表证

    D.热灼营血证

    E.热盛迫血证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患者,25岁,三天前与人吵架后,今日出现鼻衄,头痛,目眩,口苦,目赤耳鸣,烦躁易怒,为

    A.血证:清肝泄火、凉血止血

    B.血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C.血证:清泻肺热、凉血止血

    D.血证:滋肾阴、泻肾火

    E.血证:清心泻火、凉血止血


    正确答案:A
    86.[解析]此为血证中鼻衄肝火上炎证。

  • 第18题:

    患者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饮冷,蒸蒸汗出,舌红,脉洪数的临床意义是( )

    A.太阳病证
    B.阳明经证
    C.阳明腑证
    D.太阴病证
    E.太阳蓄血证

    答案:B
    解析:

  • 第19题:

    唐宗海从总的方面论述了血证的哪几个问题()

    • A、气血的相_互关系
    • B、血证与脏腑的病机
    • C、血证的脉证死生
    • D、血证的治疗方法
    • E、血证的其他事项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试比较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


    正确答案: 二证均为蓄血证。太阳蓄血证,为太阳之邪不解,随经入腑,热与血结于下焦,以致出现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阳明蓄血证,为阳明邪热与久有之瘀血相结于肠内,心神失养,故见喜忘,大便虽硬而易出,其色必黑。太阳蓄血多为“新瘀”,而阳明蓄血为“本有久瘀血”,也即内有“宿瘀。”两者成因和临床表现虽有差异,病机均为邪热与瘀血相结,故治疗均用抵挡汤。

  • 第21题: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0岁,有乙肝病史20余年,平素性情急躁,时有上腹部疼痛。近2日解柏油便,每日2~3次,伴口苦心烦,自行服用“三九胃泰”。今日上午与他人争吵中突呕出大量鲜血,共呕血3次,每次约250~400ml,渐意识模糊,处于嗜睡状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如油,脉微。该病人应考虑为何病证?()

    • A、血证肝火犯胃
    • B、血证气虚血溢
    • C、血证气随血脱
    • D、血证气虚不摄
    • E、血证胃热壅盛
    • F、血证脾胃虚寒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单选题
    最易引起脱液的是()
    A

    吐泻

    B

    脾气不足

    C

    高热汗出

    D

    各种出血证

    E

    严重热病后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0岁,有乙肝病史20余年,平素性情急躁,时有上腹部疼痛。近2日解柏油便,每日2~3次,伴口苦心烦,自行服用“三九胃泰”。今日上午与他人争吵中突呕出大量鲜血,共呕血3次,每次约250~400ml,渐意识模糊,处于嗜睡状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如油,脉微。该病人应考虑为何病证?()
    A

    血证肝火犯胃

    B

    血证气虚血溢

    C

    血证气随血脱

    D

    血证气虚不摄

    E

    血证胃热壅盛

    F

    血证脾胃虚寒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