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E
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
更多“正常CSF静量24h后A.出现薄膜B.出现凝块C.呈黄色胶样D.出现絮状凝块#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渗出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易凝固

    B.浑浊

    C.可含大量细菌

    D.可呈黄色脓样

    E.可形成凝块


    正确答案:A
    6.A。当渗出液为化脓性炎症性所致时,积液呈浑浊、有大量细菌、黄色脓样和易凝固等现象。

  • 第2题:

    (9G~97题共用备选答案)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梗阻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脑脊髓梅毒

    95.脑脊液静置l2~24h后出现薄膜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96.脑脊液静置l~2h后出现凝块或沉淀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97.脑脊液呈黄色胶冻状见于


    正确答案:B,A,C

    95.B。正常脑脊液放置l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9/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4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96.A。正常脑脊液放置l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9/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5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97.C。正常脑脊液放置l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6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 第3题:

    鹅口疮口腔黏膜出现

    A.黄白色膜样渗出物

    B.灰白色假膜

    C.白色乳凝块样物

    D.白色片状物

    E.黄白色小水疱


    正确答案:C
    疱疹性口腔炎溃疡面覆盖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绕以红晕;溃疡性口腔炎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面或溃疡,散合成片,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灰白色假膜;鹅口疮局部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

  • 第4题:

    (共用备选答案)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梗阻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脑脊髓梅毒

    1.脑脊液静置12~24h后出现薄膜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2.脑脊液静置1~2h后出现凝块或沉淀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3.脑脊液呈黄色胶冻状见于


    正确答案:B,A,C
    1.B。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 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4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2.A。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 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5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3.C。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 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6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 第5题:

    患儿,男,生后第10天发现口腔黏膜出现小片状白色乳凝块样物,不易擦拭,周围黏膜正常。进食、精神尚可。引起该病的病原微生物是()。

    A.单纯疱疹病毒
    B.链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白色念珠菌

    答案:E
    解析:
    根据患儿病情,可判断是鹅口疮。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

  • 第6题:

    A.静置1~1小时后出现凝块或沉淀
    B.静置12~24小时后出现薄膜
    C.黄色胶冻状D.出现小絮状凝块E.呈浅绿色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为

    答案:B
    解析:
    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小时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小时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4小时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 第7题:

    正常CSF静置24小时后( )

    A.出现薄膜
    B.出现凝块
    C.出现絮状凝块
    D.呈黄色胶样
    E.无沉淀

    答案:E
    解析:
    收集脑脊液于试管中,精置12~24h,正常脑脊液无凝块或凝膜及沉淀形成。

  • 第8题:

    关于渗出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必能形成凝块
    B.可含大量脂肪
    C.可含大量细菌
    D.可呈黄色脓样

    答案:A
    解析:

  • 第9题:

    正常CSF静置24小时后()

    • A、出现薄膜
    • B、出现凝块
    • C、出现絮状凝块
    • D、呈黄色胶样
    • E、无沉淀

    正确答案:E

  • 第10题:

    脑脊液静置1~2小时即出现凝块,见于()


    正确答案:化脓性脑膜炎

  • 第11题:

    单选题
    正常CSF静置24小时后()
    A

    出现薄膜

    B

    出现凝块

    C

    出现絮状凝块

    D

    呈黄色胶样

    E

    无沉淀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脑出血时CSF的特点是(  )。
    A

    出现血凝块

    B

    二管均呈红色,一管无色

    C

    离心后,上清液呈黄色

    D

    离心后,上清液无色

    E

    迅速形成薄膜


    正确答案: B
    解析:
    脑脊液呈红色常由于各种出血引起,脑脊液中出现多量的红细胞,主要由于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穿刺出血的鉴别:前者在留取3管标本时,第1管为血性,以后2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结果也依次减少,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无色透明。当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时,3管呈全部呈现均匀红色,离心后上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

  • 第13题:

    正常CSF静量24h后

    A.出现薄膜

    B.出现凝块

    C.呈黄色胶样

    D.出现絮状凝块

    E.无沉淀


    正确答案:E
    9.E。正常脑脊液放置l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

  • 第14题:

    羔羊痢疾可见真胃内有未消化的乳凝块,肠内容物呈褐色,并含有多量( )。

    A.伪膜

    B.气泡

    C.絮状物

    D.血丝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性状的特点为:( )

    A.静置1~2小时,混浊呈脓样,出现凝块

    B.静置24小时后表面有膜状物

    C.基本无色透明

    D.呈乳白色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脑脊液静置1~2h后出现凝块或沉淀见于下列何种疾病A.化脓性脑膜炎B.结核性脑膜炎SXB

    脑脊液静置1~2h后出现凝块或沉淀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梗阻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脑脊髓梅毒


    正确答案:A
    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5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 第17题:

    A.脑脊液标本,静置12~24小时后形成纤维丝状或挂漏斗状薄膜
    B.脑脊液呈标本,静置1~2小时内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
    C.脑脊液呈黄色胶冻状D.脑脊液标本,静置后出现小絮状凝块E.脑脊液混浊易凝,呈红色

    结核性脑膜炎

    答案:A
    解析:
    脑脊液呈黄色胶冻状见于蛛网膜下腔梗阻。

  • 第18题:

    鹅口疮的临床特点是

    A.口腔黏膜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
    B.口腔黏膜可见散在或成簇的黄色水泡
    C.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物
    D.口腔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疱疹
    E.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呈红绒状

    答案:C
    解析:

  • 第19题:

    A.静置1~1小时后出现凝块或沉淀
    B.静置12~24小时后出现薄膜
    C.黄色胶冻状
    D.出现小絮状凝块
    E.呈浅绿色

    蛛网膜下腔梗阻时脑脊液的特点是

    答案:C
    解析:
    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小时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小时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4小时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 第20题:

    为防止积液出现下列症状,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但哪项除外

    A.凝块
    B.细胞变性
    C.褪色
    D.细菌自溶
    E.细菌破坏

    答案:C
    解析:
    由于积液极易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和自溶等,所以留取标本后应及时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可加入适量乙醇以固定细胞成分。

  • 第21题:

    哪些疾病情况下脑脊液可有凝块或薄膜出现?


    正确答案: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内纤维蛋白原含量及细胞数增多,静置1-2小时后,即可出现凝块。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内纤维蛋白原亦增多,静置12-24小时后,可见脑脊液内呈倒挂漏斗状的薄膜形成。

  • 第22题:

    正常脑脊液静置24小时后()

    • A、出现薄膜
    • B、出现凝块
    • C、出现絮状凝块
    • D、呈黄色胶样
    • E、无沉淀

    正确答案:E

  • 第23题:

    填空题
    脑脊液静置1~2小时即出现凝块,见于()。

    正确答案: 化脓性脑膜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正常脑脊液静置24小时后()
    A

    出现薄膜

    B

    出现凝块

    C

    出现絮状凝块

    D

    呈黄色胶样

    E

    无沉淀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小时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