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试述瞳孔大小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瞳孔异常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瞳孔对光反应迟钝的原因包括代谢异常和双侧间脑的功能损害;大而固定的瞳孔,且在刺激时出现轻微有节律的收缩与放大,可能为中脑损害;中等固定的瞳孔可能提示中脑功能损害伴有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通路中断;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减弱或消失,是颅内出血额诊断依据;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见于吗啡、安眠药、氯丙嗪、有机磷中毒、脑桥出血;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是脑疝晚期或脑干功能衰竭的体征,为濒死状态的表现。

  • 第2题:

    试述语颤改变的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1)语颤增强:见于①肺实变,如肺炎、肺结核、肺梗死。②肺空洞,如结核空洞、肺脓肿空洞。③压迫性肺不张。
    (2)减弱或消失:见于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气肿、胸腔积液、胸腔积气、胸膜增厚、胸壁水肿等。

  • 第3题:

    试述血小板计数改变的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1)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L为血小板减少。见于:①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晚期。②破坏或消耗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或血浆)等。
    (2)血小板高于400×10/L,为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反应性增多见于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原发性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早期等。

  • 第4题:

    简述红细胞大小的改变有何临床意义?各举一例


    正确答案: ①红细胞直径小于6um为小红细胞,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红蛋白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②红细胞直径在9-12um为大红细胞,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③红细胞直径大于12um为巨红细胞,常见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贫血;
    ④红细胞大小不匀,常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尤为明显。

  • 第5题:

    濒死病员,瞳孔改变为()

    • A、双侧瞳孔散大
    • B、双侧瞳孔缩小
    • C、双侧瞳孔大小不等
    • D、一侧瞳孔散大
    • E、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正确答案:E

  • 第6题:

    试述斑疹色泽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斑疹以红活荣润为顺,是气血流畅、邪热外达的征象,反之为病情危重的征象。①红如胭脂为血热炽盛;②色紫赤如鸡冠花为热毒深重;③晦暗枯槁则为邪气深入,气血郁滞,正气衰退的危象;④色黑为火毒极盛,病势严重,但黑而光亮,说明气血尚充,治疗有望;⑤黑而隐隐,四旁赤色,此为火郁于内,气血尚活,亦可救治;⑥黑而晦暗,则不仅热毒锢结,而且正气衰败,预后不良。总之,斑疹的颜色加深,说明病情加重,正如雷少逸说:“红轻、紫重、黑危”。另外,若见斑疹色淡红,则多为气血不足,无力透发之象,病情也较多危重。

  • 第7题:

    脑疝()

    • A、瞳孔缩小
    • B、瞳孔扩大
    • C、双侧瞳孔大小不等
    • D、瞳孔形状改变
    • E、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正确答案:C

  • 第8题:

    试述“镜面舌”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镜面舌指的是舌苔全部剥落,舌面光洁如镜者。
    意义:胃气将绝,阴液枯竭。

  • 第9题:

    问答题
    请分别说出瞳孔扩大、瞳孔缩小、双侧瞳孔不等大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针尖样瞳孔:虹膜炎、中毒(有机磷农药及毒蕈)、药物过量 (吗啡、氯丙嗪、毛果芸香碱)、桥脑出血。
    瞳孔扩大:外伤、颈交感神经刺激、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绝对期、药物过量(阿托品、可卡 因 瞳孔不等大,且变化不定:可能为中枢神经和虹膜神经支配障碍。
    瞳孔不等大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及神志不清:往往与中脑损害有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人的瞳孔会根据可将光的量改变大小。使瞳孔改变大小还有什么原因?()
    A

    环境的温度

    B

    感情的变化

    C

    季节的更迭

    D

    ie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检测瞳孔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瞳孔常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一般功能状态,为危重患者的主要监测项目。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杀虫药、巴比妥类、吗啡等药物中毒;瞳孔散大见于视神经萎缩、阿托品药物中毒及深昏迷患者;两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颅内病变,如颅内出血、脑外伤、脑肿瘤、脑疝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瞳孔大小改变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瞳孔缩小或扩大: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农药、吗啡、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等中毒;瞳孔扩大见于阿托品等中毒、外伤、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濒死状态、颈交感神经刺激等。
    (2)瞳孔大小不等:常提示有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中枢神经梅毒、脑疝等。双侧瞳孔不等大且变化不定可能为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血清转氨酶的参考值及改变的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参考值】
    连续监测法(37℃):ALT10~40U/L,AST10~40U/L。
    【临床意义】
    转氨酶升高见于:
    (1)肝脏疾病:①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甚至100倍,以ALT升高更加明显,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检测项目。急性重症肝炎时肝坏死严
    重,线粒体大量破坏,AST明显升高,但在病情恶化黄疸进行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②慢性病毒性肝炎时,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或正常;③肝硬化时,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④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2)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6~8小时.AST增高,18~24小时达高峰,其值可达参考值上限的4~10倍,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天后恢复正常,若再次增高提示梗死范围扩长或新的梗死发生。
    (3)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肾梗死、胰腺炎、休克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转氨酶可轻度升高(50~200U)。

  • 第14题:

    试述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A)/球蛋白(G)的参考值及改变的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60~80g/L;自蛋白(溴甲酚绿法):40~55g/L;球蛋白20~30g/L;A/G比值(1.5~2.5):1。
    【临床意义】
    (1)急性或局灶性肝损害:血清蛋白检查可无明显异常,如多数急性肝炎病人。
    (2)慢性肝病: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常出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降低,并可随病情加重而愈见明显。
    (3)肝外因素:①低蛋白血症:见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不良;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急性大失血等;消耗增加,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结核等。②高球蛋白血症:见于肝硬化、恶性淋巴瘤、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浆细胞病等。

  • 第15题:

    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出现瞳孔大小不等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⑴如果颅脑损伤的病员在伤后立即出现瞳孔扩大,以后无进行性增大,而意识清楚,这是动眼神经损伤的结果。
    ⑵颅脑损伤的病员在伤后逐渐出现瞳孔变化,伴有意识障碍加重,可
    能为小脑幕切迹疝。
    ⑶由于其他原因引起星状神经节麻痹或损伤时,可产生同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并充血,为Horner’s综合征。
    ⑷颅脑外伤后,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生命体征改变,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圆,为脑干损伤的特征。

  • 第16题:

    人的瞳孔会根据可将光的量改变大小。使瞳孔改变大小还有什么原因?()

    • A、环境的温度
    • B、感情的变化
    • C、季节的更迭
    • D、ie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硬膜外血肿早期,瞳孔改变为()

    • A、双侧瞳孔散大
    • B、双侧瞳孔缩小
    • C、双侧瞳孔大小不等
    • D、一侧瞳孔散大
    • E、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有机磯农药中毒()

    • A、瞳孔缩小
    • B、瞳孔扩大
    • C、双侧瞳孔大小不等
    • D、瞳孔形状改变
    • E、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请分别说出瞳孔扩大、瞳孔缩小、双侧瞳孔不等大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针尖样瞳孔:虹膜炎、中毒(有机磷农药及毒蕈)、药物过量 (吗啡、氯丙嗪、毛果芸香碱)、桥脑出血。
    瞳孔扩大:外伤、颈交感神经刺激、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绝对期、药物过量(阿托品、可卡 因 瞳孔不等大,且变化不定:可能为中枢神经和虹膜神经支配障碍。
    瞳孔不等大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及神志不清:往往与中脑损害有关。

  • 第20题:

    试述改变旋翼拉力的大小有几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共有两种方法:
    一是操纵油门桨距杆,改变旋翼所有桨叶的桨叶角,以改变桨叶迎角,从而改变旋翼拉力的大小;
    二是操纵油门环,直接改变旋翼转速,从而改变旋翼拉力的大小。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X线照片光学对比度的临床意义及改变照片对比度的方法。

    正确答案: X.线照片光学对比度是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若无对比度,人眼所观察的照片将是一片白或一片黑。X线照片对比度将受四个方面的影响,可以根据这四个方面来改变照片对比度:
    1)X线胶片对比度:值越大照片对比度越大,若想提高对比度,可采用 值大的胶片;
    2)管电压:管电压低时,照片对比度高,适合软组织摄影;管电压过高时,对比度降低,但层次好;
    3)管电流:管电流增加时,对低密度组织可获得交好的照片对比度;
    4)本底灰雾:本底灰雾增加,照片对比度下降,因此要获得交好的对比度,应尽量减少本底灰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肠鸣音改变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肠炎、胃肠道大出血或服泻药后。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金属音者,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系因肠腔梗阻,积气增多,肠壁被胀大变薄而极度紧张,使亢进的肠鸣音产生共鸣所致。肠鸣音稀少、低弱甚至消失者见于急性腹膜炎、尿毒症、电解质紊乱、严重脓毒血症或腹部大手术等所致的肠麻痹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瞳孔大小变化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生理情况:婴幼儿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在光亮处瞳孔较小,青少年瞳孔较大,兴奋或在暗处瞳孔扩大。
    (2)病理情况:瞳孔缩小,见于虹膜炎症、中毒(有机磷类农药)、药物反应(毛果芸香碱、吗啡、氯丙嗪)等。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颈交感神经刺激、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药物影响(阿托品、可卡因)等。双侧瞳孔散大并伴有对光反射消失为濒死状态的表现。一侧眼交感神经麻痹,产生霍纳综合征,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和眼球下陷,同侧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
    (3)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常提示有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中枢神经梅毒、脑疝等。双侧瞳孔不等,且变化不定,可能是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如双侧瞳孔不等且伴有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神志不清,往往是中脑功能损害的表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