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题目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按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第二,教师应该安排教学内容,提高略微高于学生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第三,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第四,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第五,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
更多“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将认知结构称为图式,图式是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皮亚杰提出人类发展的实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他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儿童思维开始萌芽,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性和思维的片面性三个方面。
    (3)具体运算阶段(7一11岁):“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获得了守恒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一成人):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

  • 第2题: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 第3题:

    试述建构主义关于学习与教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
    (2)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①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出发,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假设,其受到特定经验和文化等的影响,因此每个人对知识所建构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②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主体对学习客体的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建构对客体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学生的有意义建构,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能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③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 第4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答案:
    解析: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3)影响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经验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可以作以下概括:(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 第5题:

    评述皮亚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前道德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引起事件的原因只有很模糊的认识,他们的行为是感性化的,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行为还不具有道德特性。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8~9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自律期:自主期,大约是小学中年级,8、9岁以后。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当然这个时期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1、12岁后才能独立判断。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习俗的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

  • 第6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主要特点是:第一,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第二,认识事物的顺序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第三,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②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是:第一,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第二,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第三,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第四,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是恒定不变的。③具体运算阶段(7~ 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逆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内容,也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学校教育要做到:①提供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是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活动。②创设最佳的难度。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③了解儿童如何思考。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或体会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理解或知识。因为学生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检验自己的思维并不断地得到反馈的,具体的经验也提供了思维的素材,教师只有了解儿童的思考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④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需要认识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更主动。⑤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皮亚杰特别强调社会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 第7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婴幼儿认知发展主要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初步发生与发展的时期,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初步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认知的发生与发展有以下六个阶段。
    (一)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也称本能阶段,新生儿天生具有无条件反射。
    (二)动作习惯和知觉形成阶段(1~5个月):婴儿早期由于某些条件反射,形成了一些行为习惯,如吸吮手指、头转向声源、目光追踪移动的物体等。
    (三)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5~9个月):此时婴儿的视觉和动作开始协调,出现伸手够物、敲打、传递玩具等,且这种够抓、摆弄物品的能力越来越趋于成熟。
    (四)手段与目的之间协调阶段(9~12个月):这个阶段的婴儿动作从一开始就明显地表现出它是用来达到目的的方法。另外,这个阶段的婴儿还获得“物体永存”的概念。客体永久性概念获得是婴儿智力发展阶段的重要成就,是一切认知活动发展的基础。
    (五)感知运动阶段(12~18个月):婴幼儿能够通过偶然尝试而发现新的达到目的的手段,探索新的方法并且能够为了了解外在客观变化而进行的不断尝试。这是婴幼儿智力发展的又一大进步,它标志着婴幼儿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六)智力的综合阶段(18~24个月):这时婴幼儿具有了心理表征能力,他们可以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外在事物进行内部表征,开始心理的内化进程。婴幼儿获得心理表征能力的明显标志是:
    1.不用外部尝试动作就能解决问题,即通过头脑中组合动作来构成达到目的的新方法。
    2.产生延迟模仿能力。例如,看见小伙伴把果皮扔到垃圾,第二天自己也学着扔果皮到垃圾筒。另外,近24个月的婴儿不再是原始的混沌状态,能将自己的的愿望与现实区分开来。这个自我中心化和相应的去自我中心化过程,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一般规律,并贯穿于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

  • 第8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有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1)教学适应学生认知的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
    (2)如何认识儿童。究竟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还是被动接受环境刺激的机器,这是涉及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我们在教育中就应当将儿童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尊重儿童,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首创性,调动儿童的内因去汲取知识,而不是片面地夸大环境的作用去灌输。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说明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重要启示?

    正确答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智力发展理论为重点,涉及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阶段特点和智力的本质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儿童的行为是先天的遗传结构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正是在先天遗传结构或图式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和平衡而获得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智力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经验、社会互动、平衡作用。其中成熟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智力是否得到发展,还要看后天的环境因素的作用。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比较简单,是儿童操作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而获得的,它只有经过同化,才能进入儿童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发展。数理逻辑经验是儿童经过内在活动所获得的概念,而非来自物体表面的知识,它超越了物理经验,是儿童进一步获得发展的基础。社会互动泛指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关系、教育和语言的运用。它使人类与其他动物有所差别。平衡作用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系统,负责协调成熟、经验和社会互动,它是个体与外界相互调适的状态,是矛盾与冲突的解决,是认知发展的必经历程。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乃是认知结构不断组织与再组织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渐进的、阶段性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皮亚杰将儿童认知或智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与课程的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
    (1)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
    皮亚杰认为,教育是认知发展的陶冶过程,就是创造条件,促使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儿童多少知识,而在于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把内心潜在的发明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按照皮亚杰的话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儿童能做新事,有创造能力和发明兴趣,而不在于只训练重复既有事情的人;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的批评性,具有求证的能力,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由此可见,皮亚杰认为教育最主要目的不在于接受事实,而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
    (2)课程设计应依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皮亚杰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智力发展是分阶段的,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如2—7岁为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发展了符号表征功能,能够进行简单的直接推理,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产生了同一性特征,但自我中心现象还比较严重等。为2—7岁儿童设计课程,就必须考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特点,使不同的阶段都能得到顺利的过渡,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内容不应明显超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第二,所设计的课程应具有衔接性,前一阶段应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后一阶段应是前一阶段的继续。
    第三,设计课程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具体而抽象。
    (3)课程组织与实施时应注意的方面
    第一,多创设可供幼儿活动的物质环境。
    第二,充分利用图画、图表等辅助阅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第三,重视语言教学的功能。
    (4)重视游戏和活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5)培养幼儿互助、合作、互尊等,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6)正确运用认知冲突原理,强调自我调节的平衡作用,发展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
    (7)课程设计应依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有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1)教学适应学生认知的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
    (2)如何认识儿童。究竟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还是被动接受环境刺激的机器,这是涉及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我们在教育中就应当将儿童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尊重儿童,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首创性,调动儿童的内因去汲取知识,而不是片面地夸大环境的作用去灌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分析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试分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参考价值)

    正确答案: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
    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
    1.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
    主要靠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与手的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个体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学前期)
    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言语的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出现了“表象性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小学)
    守恒概念的形成;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出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别人的所思所想的去自我中心,以及具体逻辑推理并使其序列化的能力形成。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初中)
    个体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够进行抽象思维或命题推理。
    评价:
    大量研究表明,皮亚杰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发展阶段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在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存在阶段过渡的特殊性。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确认儿童心智成长的内发性与主动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不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受到的批评:独重知识认知而忽视社会行为发展;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较少教育价值;各年龄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符 对教育的参考价值: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同化才有可能实现,而主动的同化则须以适当的运算结构的存在为前提。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性大于实用性 教学活动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和特点按儿童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 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尽量与学生面对面沟通,让他用自己的话说出他对问题的看法及解题思路;第二,对于答错的学生,应让他在毫无恐惧的情景下,说明对问题性质的了解及思维过程。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教育训练可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为:(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动作是连贯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因此皮亚杰十分注重“活动法教学”,他提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他也提出要重视视听教学,使儿童直观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日后的抽象逻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2)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考虑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3)发现式教学方法。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这就是发现式教学法。(4)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过程。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从学习者内部构成的,因此教育必须重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学会自己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5)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6)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的“主动性”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儿童直接作用于他的环境,一个是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主动性。儿童通过自己的主动性而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7)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8)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与他人交往及儿童之间相互交往,有助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论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学含义。


    参考答案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揭示了,儿童达到认知成熟所需要经过的4个阶段。 (l)感知运动阶段,其基本的特点是循环反应,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帮助
      婴儿形成最初的因果观念。这一阶段婴儿获得一项最重要的认知成果是形成了叫作“客体永
      久性”的认识。 (2)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局限性是思维的不可逆性,典型地表现为“不能守
      恒”。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专门揭示了这一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性”。 (3)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突出地表现在理解类包含和完成传递性排序的逻辑运
      算上。 (4)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是“可能性的”而非“亲历性的”、是“逻辑的”而非“经验的”,皮亚杰曾用钟摆实验来考察儿童的假设.检验思维。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体现在:
      第一,皮亚杰有意独立于学校教学来考察儿童的认知发展。如果我们认为学校的教学是
      要以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的,那么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可以成为学校教学理
      论和实践的一般基础。即使对于“加速学生认知发展”的学校教学计划而言,皮亚杰理论仍不
      失为一个很好的参照。
      第二,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虽然使用了一组带有生物学色彩的术语,却可以
      成为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启发性思想体系。因此从皮亚杰理论出发,教师可以得到很多
      更具体的理论体系的帮助,也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某些理论(比如建构主义)的实质含义。
      第三,即使就具体学科而言,比如小学的算术或数学教学,皮亚杰理论也有重要的根本性
      启发作用。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在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的种种活动都同数学(算术、代数、几
      何)观念的形成有关联。在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中是最值得钻研皮亚杰理论的。

  • 第14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正确答案: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
    (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第15题: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什么启示 作用?


    答案:
    解析:
    首先,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 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没有任何 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皮亚 杰认为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 也不大。因此,教师创设或提供教学情境应该是 恰好适合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不平衡, 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 其次,每一个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 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不同 认知发展水平,以确保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 知水平相匹配。 因此,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体会 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认 识,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认识或知识。因为学生 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牢获得知识的,是在 检验自己的思维%^不断得到反馈的。思 维的素材取决于具体的经验,教师应利用学生的 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的发展。

  • 第16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认知发展理论:①认知发展的实质与原因。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智力既非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亦非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②认知发展机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结构是图式。图式是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并可能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机能包括适应和组织。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对环境中信息进行整合,吸收到图式中去的过程是同化。环境中刺激导致图式调整或重构的过程是顺应。将发展中的图式进行整合是组织。③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为儿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生理基础。物理环境:个体从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从对物体发出的动作中获得经验。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即社会环境也会加速或阻碍认知发展。平衡化:指一种动态的认知过程,其目标是要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④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顺序性,每个阶段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儿童思维发展依次经过感知运动阶段(o~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6、17岁)。 (2)对教学工作的启示:①教学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以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为基础。②这种理论是活动教学法。皮亚杰认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认知发展’因此他提出活动教学法。③认知冲突法。在适应认知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要促进儿童向下一个认知发展阶段发展。④加强儿童与同伴的交往。虽然皮亚杰更为强调活动的重要性,他也不否定与同伴交往的作用,因为同伴交往可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

  • 第17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是瑞士的发展心理学家,终身致力于个体认识发展的研究,提出了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1)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实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个体认知发展基本因素有四个: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成熟指的是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它是某些行为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练习和经验指的是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的作用。社会性经验是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平衡过程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发展的一种新的建构。(3)认知发展的阶段其一、感觉一运动阶段(0~2岁)。此为儿童思想的萌芽期。在这一阶段中,儿童的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其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时期是儿童表象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凭借表象思维,他们可以进行各种象征性活动或游戏,延缓性模仿以及绘画活动等。其三、具体运算阶段(7—l1、12岁)。这一阶段相当于小学阶段。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已经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其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其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对当代教学改革的启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要想发展个体的认知能力,需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1)提供活动。为了增进儿童的活动经验,应该为他们提供大量丰富的、在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活动。(2)创设最佳的难度。根据他的观点,认知发展是通过不平衡来促进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并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材料,促进学生认知发展。(3)了解儿童如何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儿童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儿童的认知发展。(4)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需要认识到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所发达到的水平,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更加主动。(5)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他特别强调社会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 第18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说明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重要启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智力发展理论为重点,涉及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阶段特点和智力的本质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儿童的行为是先天的遗传结构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正是在先天遗传结构或图式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和平衡而获得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智力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经验、社会互动、平衡作用。其中成熟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智力是否得到发展,还要看后天的环境因素的作用。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比较简单,是儿童操作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而获得的,它只有经过同化,才能进入儿童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发展。数理逻辑经验是儿童经过内在活动所获得的概念,而非来自物体表面的知识,它超越了物理经验,是儿童进一步获得发展的基础。社会互动泛指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关系、教育和语言的运用。它使人类与其他动物有所差别。平衡作用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系统,负责协调成熟、经验和社会互动,它是个体与外界相互调适的状态,是矛盾与冲突的解决,是认知发展的必经历程。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乃是认知结构不断组织与再组织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渐进的、阶段性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皮亚杰将儿童认知或智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与课程的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
    (1)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
    皮亚杰认为,教育是认知发展的陶冶过程,就是创造条件,促使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儿童多少知识,而在于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把内心潜在的发明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按照皮亚杰的话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儿童能做新事,有创造能力和发明兴趣,而不在于只训练重复既有事情的人;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的批评性,具有求证的能力,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由此可见,皮亚杰认为教育最主要目的不在于接受事实,而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
    (2)课程设计应依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皮亚杰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智力发展是分阶段的,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如2—7岁为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发展了符号表征功能,能够进行简单的直接推理,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产生了同一性特征,但自我中心现象还比较严重等。为2—7岁儿童设计课程,就必须考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特点,使不同的阶段都能得到顺利的过渡,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内容不应明显超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第二,所设计的课程应具有衔接性,前一阶段应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后一阶段应是前一阶段的继续。
    第三,设计课程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具体而抽象。
    (3)课程组织与实施时应注意的方面
    第一,多创设可供幼儿活动的物质环境。
    第二,充分利用图画、图表等辅助阅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第三,重视语言教学的功能。
    (4)重视游戏和活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5)培养幼儿互助、合作、互尊等,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6)正确运用认知冲突原理,强调自我调节的平衡作用,发展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
    (7)课程设计应依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 第19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A.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同化和顺应是图式发生变化的两个过程。
    B.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感知运算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 第20题:

    论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为:(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动作是连贯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因此皮亚杰十分注重“活动法教学”,他提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他也提出要重视视听教学,使儿童直观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日后的抽象逻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2)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考虑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3)发现式教学方法。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这就是发现式教学法。(4)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过程。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从学习者内部构成的,因此教育必须重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学会自己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5)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6)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的“主动性”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儿童直接作用于他的环境,一个是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主动性。儿童通过自己的主动性而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7)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8)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与他人交往及儿童之间相互交往,有助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婴幼儿认知发展主要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初步发生与发展的时期,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初步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认知的发生与发展有以下六个阶段。
    (一)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也称本能阶段,新生儿天生具有无条件反射。
    (二)动作习惯和知觉形成阶段(1~5个月):婴儿早期由于某些条件反射,形成了一些行为习惯,如吸吮手指、头转向声源、目光追踪移动的物体等。
    (三)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5~9个月):此时婴儿的视觉和动作开始协调,出现伸手够物、敲打、传递玩具等,且这种够抓、摆弄物品的能力越来越趋于成熟。
    (四)手段与目的之间协调阶段(9~12个月):这个阶段的婴儿动作从一开始就明显地表现出它是用来达到目的的方法。另外,这个阶段的婴儿还获得“物体永存”的概念。客体永久性概念获得是婴儿智力发展阶段的重要成就,是一切认知活动发展的基础。
    (五)感知运动阶段(12~18个月):婴幼儿能够通过偶然尝试而发现新的达到目的的手段,探索新的方法并且能够为了了解外在客观变化而进行的不断尝试。这是婴幼儿智力发展的又一大进步,它标志着婴幼儿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六)智力的综合阶段(18~24个月):这时婴幼儿具有了心理表征能力,他们可以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外在事物进行内部表征,开始心理的内化进程。婴幼儿获得心理表征能力的明显标志是:
    1.不用外部尝试动作就能解决问题,即通过头脑中组合动作来构成达到目的的新方法。
    2.产生延迟模仿能力。例如,看见小伙伴把果皮扔到垃圾,第二天自己也学着扔果皮到垃圾筒。另外,近24个月的婴儿不再是原始的混沌状态,能将自己的的愿望与现实区分开来。这个自我中心化和相应的去自我中心化过程,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一般规律,并贯穿于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征:以基本感知和动作作为适应世界的主要方式;客体永久性的获得(物体恒常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幼儿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学说是20世纪儿童教育影响最大的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乃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过程,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到了感觉运动的末期,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并演变成表象或形象图式,这时儿童的思维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以表象运算为特征的阶段,儿童可以用事物的形象或表征进行初步的心理运算,但还是缺少逻辑性和相对性。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时期的儿童已能从一个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找出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迅速发展,已与成人的思维相接近。
    在皮亚杰看来,以上各个阶段的出现是有一定的次序性,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前一个阶段是构成后一个阶段的结构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发展,二者有一定的交叉,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2)皮亚杰的幼儿教育思想
    皮亚杰的幼儿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强调活动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动作是连贯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
    ②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皮亚杰强调兴趣和需要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他说:“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的存在;一切理解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应考虑各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
    ③儿童教育基本原则。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教育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第二,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十分重视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注意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第三,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皮亚杰认为认知起源于动作,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应该使儿童通过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进行学习。
    第四,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皮亚杰强调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与他人交往及儿童之间相互交往,有助于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