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心理学家邓克尔设计了一个“蜡烛实验”。在桌子上有三个硬纸盒,盒里分别装着图钉、火柴盒、蜡烛.要求被试使用桌子上的这些物品将蜡烛固定在木板墙上,解决的方法很简单,把纸盒钉在墙上.再以它为台基竖立蜡烛。但许多被试不会这样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把装着东西的纸盒当作容器,看不出纸盒还有别的用途。李老师先鼓励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桌上的物品的各种用途,对同学们的各种各样的答案不做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接着请同学们尝试解决问题,很快就有几个同学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依据相关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案

题目
心理学家邓克尔设计了一个“蜡烛实验”。在桌子上有三个硬纸盒,盒里分别装着图钉、火柴盒、蜡烛.要求被试使用桌子上的这些物品将蜡烛固定在木板墙上,解决的方法很简单,把纸盒钉在墙上.再以它为台基竖立蜡烛。但许多被试不会这样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把装着东西的纸盒当作容器,看不出纸盒还有别的用途。李老师先鼓励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桌上的物品的各种用途,对同学们的各种各样的答案不做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接着请同学们尝试解决问题,很快就有几个同学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依据相关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案例中影响“蜡烛实验”问题解决最主要的原因是思维定势
B.案例中影响“蜡烛实验”问题解决最主要的原因是功能固着
C.案例中李老师的思维训练方法被称为头脑风暴法
D.案例中李老师的思维训练方法被称为自由联想法

相似考题
更多“心理学家邓克尔设计了一个“蜡烛实验”。在桌子上有三个硬纸盒,盒里分别装着图钉、火柴盒、蜡烛.要求被试使用桌子上的这些物品将蜡烛固定在木板墙上,解决的方法很简单,把纸盒钉在墙上.再以它为台基竖立蜡烛。但许多被试不会这样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把装着东西的纸盒当作容器,看不出纸盒还有别的用途。李老师先鼓励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桌上的物品的各种用途,对同学们的各种各样的答案不做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下图所示,将一根蜡烛的下端插入一根小铁钉,使蜡烛能直立漂浮,有一部分露出水面,当把蜡烛露出水面以上的部分截掉后,则剩余部分将()。


    A. 重新露出水面
    B. 不会露出水面
    C. 会下沉
    D. 静止不动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物体的浮力问题。最开始蜡烛与小铁钉一起悬浮在物体中,受力平衡,向下的重力等于向上的浮力,。露出水面部分被截后,重力减小,但排开水的体积没变,向上的浮力大于重力,蜡烛重新露出水面,再次达到受力平衡,故正确答案为A。

  • 第2题:

    有两支蜡烛,粗细不同,长度相同,粗蜡烛燃尽需要2小时,细蜡烛燃尽需要1小时。一天晚上停电,同时点燃两支蜡烛,若干分钟来电,将两支蜡烛同时熄灭,此时粗蜡烛的长度是细蜡烛的2倍,则停电了几分钟()

    A. 30
    B. 35
    C. 40
    D. 45

    答案:C
    解析:
    设两根蜡烛长度均为120,粗细蜡烛燃烧效率分别为120÷120=1,120÷60=2,设停电t分钟,则120-t=2(120-2t),解得t=40分钟,故选C。

  • 第3题: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蜡烛及其燃烧”的教学片断实录学生实验1:点燃蜡烛,取一根火柴梗,拿出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图1)约1s后取出。老师提问1: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注意蜡烛燃烧时发生的什么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显?哪层最暗?学生实验2: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图2)老师提问2: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学生实验3:熄灭蜡烛后,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图3)。



    问题:(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哪些能力?(2)从此教学片断分析,说明这些实验内容在选材上有哪些特点?(3)①图1实验中火焰温度最高的部分是哪个部分?②图2实验中两个烧杯壁上的现象分别是什么?推此现象可推测出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③图3实验中蜡烛是否可以重新燃烧?(4)在该内容的后续教学中,学生讨论得出了“蜡烛中含有C,H,O元素”的结论。判断该结论是否正确并分析学生得出这个结论的推理过程。


    答案:
    解析:
    (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2)①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依据,选取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实验的仪器和操作,学生可以动手操作,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参与实验。②选材要与教学目标匹配,将素材与教学目标形成对应关系。③要体现综合化和多元化,打破以学科为中心培养专业化人才的选题方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化和多元化模式。④实验选材要凸显改进性和创新性,要有助于使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产生想象和推理,有利于教师的引导,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⑤选材要体现实验的探究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发展学生的能力。(3)外焰温度最高;干燥的烧杯上有水珠产生,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

  • 第4题:

    AD289/369/429系列机型出现总是出现纸盒推不到位、必须用力推纸盒才能推到位,有时候正常,有时候会出现纸张不提升情况,故障点是()

    • A、机器纸盒损坏
    • B、机器设计有问题
    • C、纸盒后面的金属弹片弹力过大引起的,调整后问题解决
    • D、机器纸盒里面存在卡纸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在《纸盒包装设计》一课教学设计中,合理的教学重点是()。

    • A、纸盒的材料选择
    • B、纸盒的结构与装饰
    • C、纸盒的色彩构成
    • D、纸盒的立体构成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点燃有蜡烛配衬的作品时,应留意哪些事项,请指出最适合的答案?()

    • A、选用合适燃烧时间的蜡烛使用
    • B、蜡烛周围是否有花材或易燃之物品
    • C、蜡烛放置的位置会否影响他人工作或欣赏
    • D、以上皆是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当黛西看见餐桌上有四只蜡烛在风中闪烁不定,她的反应是()

    • A、用嘴把它们吹灭了
    • B、用手指把它们掐灭了
    • C、用灯罩把它们盖住了
    • D、用毯子把它们扑灭了

    正确答案:B

  • 第8题:

    两根蜡烛:将两根长短不一的蜡烛竖立在托盘上并点燃,往托盘里注入适量的水,然后将透明的钟罩把两根蜡烛罩住。钟罩中长短蜡烛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根蜡烛同时熄灭
    • B、短蜡烛先熄灭
    • C、长蜡烛先熄灭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问答题
    古代官员李君夜晚秉烛办公,突然收到一封家书,然后他把公家的蜡烛灭了,点燃自家的蜡烛看信。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示。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现在,桌子上放了两支同样的蜡烛A和B,每支燃尽需要一个小时,那么,如何燃烧这两支蜡烛,可判定一个45分钟呢?注:只有这两支蜡烛和点火工具。

    正确答案: 一共耗时45分钟。
    分析:第一步:点燃蜡烛A的两头,并点燃蜡烛B的一头,共用30分钟。
    第二步:当蜡烛A燃烧完后,再点燃蜡烛B的另外一头,待蜡烛B燃烧完后,用15分钟。
    150134.分析:第一步:对前三个进行比较大小,对于最大的心里要有一个概念。
    第二步:中间3个作为参考,确认最大的一个的平均水平。
    第三步:在最后4个中选择一个属于最大一批的,闭上眼睛不再观察之后的。这就是最大的一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蜡烛是一种固体可燃物,其燃烧的基本原理是()。
    A

    通过热解产生可燃气体,然后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B

    固体蜡烛被烛芯直接点燃并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C

    蜡烛受热后先液化,然后蒸发为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D

    蜡烛受热后先液化,液化后的蜡烛被烛芯吸附直接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通常按制盒方式把纸盒分为()。
    A

    折叠纸盒

    B

    管式纸盒

    C

    固定纸盒

    D

    盘式纸盒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如图所示,将点燃的一高一矮两只蜡烛放入圆筒,圆筒顶端不封闭,并从圆筒侧壁缓慢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高蜡烛先熄灭
    B.矮蜡烛先熄灭
    C.两只蜡烛的火苗没有变化
    D.两支蜡烛的火苗都变矮并逐渐熄灭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化学中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二步,结合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分析过程。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在圆筒中会下沉,但是由于浓度不够,所以在下降经过高蜡烛的过程中不会导致蜡烛熄灭,会首先下降到圆筒底部,随着二氧化碳的不断注入,同时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底部二氧化碳逐渐增大,所以矮蜡烛会首先熄灭。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14题:

    让被试把三支点燃的蜡烛沿着与木板墙平行的 方向固定在木板墙上。发给被试的材料是三支 蜡烛、三个纸盒、几根火柴、几个图钉。把发给第 一组的所有材料分别装进三个纸盒里,而发给第 二组的所有材料放在三个纸盒之外。结果是:第二组有86%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第一组只有 41%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第 一组产生了( ).

    A.原型启发
    B.酝酿效应
    C.思维定势
    D.功能固着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功能固着的定义。功能固着是 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 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 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 途的固定看法。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 吹头发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当作衣 服的烘干器;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 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第一组被试 一牙始就把纸盒的功能固定地看成装东西的容 器,而没有看到纸盒还有当烛台的功能,所以没 能顺利解决问题。第二组被试一开始就没有把 纸盒看成仅仅是装东西的容器,在解决实际问題 中想到了当烛台用,所以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 第15题:

    AD288/368纸盒提升到位传感器的位置在()?

    • A、纸盒里
    • B、第一进纸组件上
    • C、纸盒背面的机架上
    • D、纸盒上面的机架上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词里只包含一个语素的是()。

    • A、蜡烛
    • B、蝴蝶
    • C、著作
    • D、桌子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哪支蜡烛先灭?为什么?


    正确答案: 高的先灭。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高,上升,然后从上到下充满整个烧杯.

  • 第18题:

    将蜡烛固定在花艺作品中,除使用蜡烛座外,还可使用哪些方法?()

    • A、将竹签插入蜡烛底部后插入花艺作品中
    • B、将铁线插入蜡烛底部后插入花艺作品中
    • C、用竹签在蜡烛外围加以固定后插入花艺作品中
    • D、用铁线在蜡烛外围加以固定后插入花艺作品中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两根蜡烛:将两根长短不一的蜡烛竖立在托盘上并点燃,往托盘里注入适量的水,然后将透明的钟罩把两根蜡烛罩住。请分析片刻之后,托盘中的水会有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钟罩内的水面上升,钟罩外的水面下降。

  • 第20题:

    填空题
    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____,同时.比较了像和物的____关系.

    正确答案: 位置,大小(说明:顺序可颠倒)
    解析: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像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 第21题:

    单选题
    小芳有两支同等长度但粗细不同的蜡烛,已知点完一支粗蜡烛要2小时,而点完一支细蜡烛要1小时。某天晚上突然停电,小芳同时点燃了这两支蜡烛,来电后又同时熄灭了这两支蜡烛,发现剩下的粗蜡烛长度是细蜡烛的2倍。那么,停电了多少分钟?()
    A

    30

    B

    40

    C

    48

    D

    5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邓克尔安装蜡烛问题说明了解决问题思维中的()
    A

    功能固着;

    B

    问题表征;

    C

    酝酿效应;

    D

    呈现的刺激模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纸盒包装设计》一课教学设计中,合理的教学重点是()。
    A

    纸盒的材料选择

    B

    纸盒的结构与装饰

    C

    纸盒的色彩构成

    D

    纸盒的立体构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认识产品设计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能从艺术与生活的角度评述产品设计。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