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不可过分强调遗传因素对人格、气质和心理障碍的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从遗传和环境角度说明人格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
    在人格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的问题上也存在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之争,但是上述二者都不可能单独决定人格的差异,而是共同作用。不过不同学者的研究侧重点通常都是有偏向的,关于人格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和环境哪个更重要,不同的研究结果之间仍存在分歧。下面以双胞胎研究和攻击行为学习的研究为例分别从遗传和环境两种角度说明人格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
    (1)双胞胎研究
    这项实验从1979年开始的研究主要是由布沙尔、林垦等完成的。为了克服以往关于遗传因素决定作用的研究中最大的难题——难以分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布沙尔和林垦找到了一种分离两种因素的方法:选用基因完全相同,但成长环境不同的人,那么他们成年时的行为和人格的相同之处就是遗传因素所致。而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布沙尔和林垦等人选择了56对早年就分离、成长环境不同的同卵双胞胎(简称MZA)作为被试。研究者将这些双胞胎与从小一起成长的双胞胎(简称MZT)进行了比较。
    实验中每位被试都完成近50小时的测验,其中包括人格特质量表、智力测验、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问卷。另外还要求被试填写一张家用物品清单以评估其家庭背景的相似性;填写一张家庭环境量表以评估他们对养父母教育方式的感受;并接受个人生活史、精神病学等方面的访谈。所有被试都分开单独施测,以免双胞胎之间相互影响。然后研究者计算了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MZA)之间测验成绩的相关系数,同时也计算了养育在一起的同卵双胞胎(MZT)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这两个相关系数的比值。结果发现环境的相似性几乎没有对这些特征的形成产生效应。证明了大多数个体差异似乎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布沙尔和林垦还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他们认为智力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人的特性是由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决定的,当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时,其差异更多来自遗传,反之亦然;人的遗传倾向实际上可以塑造周围的环境,因此一些表面上的环境因素实际上仍然是遗传因素的影响。
    (2)攻击行为的习得
    攻击行为是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班杜拉认为,社会情境中,人的大多数行为通过观察而学会的,除了直接的鼓励和惩罚之外,行为的塑造可以通过简单地观察、模仿(或以别人为榜样)其他人的行为而形成,攻击行为也不例外。班杜拉用一个著名的实验来验证了他的观点。
    班杜拉实验的被试是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中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其中24名儿童被安排在控制组,不接触任何榜样。其余48名被试分成两组,一组接触攻击性榜样,另一组接触非攻击性榜样,然后再按男女分组。各组分出一半被试接触同性榜样,另一半接触异性榜样。这样共有8个实验组和1个控制组,。被试分配之前在攻击性上进行了匹配。
    实验时,每个被试都单独接触不同的实验程序。实验者在带儿童前往活动室的途中假装遇到成人榜样,并请他过来参加游戏。儿童坐在房间一角的桌前,桌上放置着一些玩具供他(她)玩耍,成人榜样则坐在另一张桌子前,桌上有一套拼图玩具、一根木槌和一个1.5m高的充气芭比娃娃。实验者解释说这些是供成人榜样玩的,然后就离开房间。在攻击情境中,榜样在玩了1分钟拼图游戏后,开始用暴力击打芭比娃娃。对于所有攻击条件下的被试,榜样攻击行为的顺序是完全一致的,其中包括了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暴力动作和语言。这样持续近10分钟后,实验者回到房间,把孩子带到另一间活动室。而在非攻击行为情境中,榜样只是认真地玩10分钟拼图玩具。儿童被带到另一个房间后,那里先让儿童玩一些很有吸引力的玩具,不久后告诉他(她)这是为别的儿童准备的(制造挫折感),告诉他可以到另一间房间去玩别的玩具。在这间房间中,摆放着芭比娃娃、木槌以及其他一些攻击性和非攻击性的玩具,让被试在里面玩20分钟,而主试在单向玻璃后面记录儿童的行为,记录的内容包括儿童模仿榜样攻击动作、语言的内容和次数、用木槌以及用榜样未使用过的语言进行其他攻击行为的内容和次数等。
    实验结果表明,攻击情境组的被试倾向于模仿榜样的攻击行为。而在控制组和无攻击情境组几乎没有发现这些攻击行为。而且,男孩受有攻击性行为的男性榜样的影响明显超过同样条件下的女性榜样。女孩的行为虽然不太一致,但也表现出更容易受同性别榜样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在同性别模仿条件下,女孩更多地模仿言语攻击,而男孩更多地模仿身体攻击。而且在几乎所有条件下,男孩都比女孩更倾向于模仿身体攻击。这些结果证明了,即使不给被试任何强化,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而习得。研究者得出结论:成人的行为向儿童传递了一个信息,即这种形式的暴力行为是允许的,这样便削弱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抑制。当儿童以后遇到挫折时,他们就可能更容易表现攻击行为。班杜拉的实验证明了特定行为可以在后天的环境中经过观察学习而获得,揭示了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起作用的一种方式。

  • 第2题:

    成员特质中影响团体的关键因素是()。

    • A、年龄
    • B、性别
    • C、人格
    • D、气质

    正确答案:C

  • 第3题:

    下列关于遗传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有()。

    • A、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潜在的动力设备及其功能
    • B、遗传因素变异或遗传病,可导致非正常人格或低能儿
    • C、遗传因素影响着个体智力、能力的发展
    • D、遗传通过气质类型影响着个体人格的发展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卡特尔强调人格发展受遗传与环境两者的共同影响,他创立了()来推断遗传和环境对每一种特质发展的影响程度。

    • A、多重抽象方差分析法
    • B、因素分析
    • C、系统观察法
    • D、科学实验法

    正确答案:A

  • 第5题:

    试举例分别从遗传和环境角度说明人格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在人格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的问题上也存在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之争,但是上述二者都不可能单独决定人格的差异,而是共同作用。不过不同学者的研究侧重点通常都是有偏向的,关于人格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和环境哪个更重要,不同的研究结果之间仍存在分歧。下面以双胞胎研究和攻击行为学习的研究为例分别从遗传和环境两种角度说明人格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
    (1)双胞胎研究
    这项实验从1979年开始的研究主要是由布沙尔、林垦等完成的。为了克服以往关于遗传因素决定作用的研究中最大的难题——难以分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布沙尔和林垦找到了一种分离两种因素的方法:选用基因完全相同,但成长环境不同的人,那么他们成年时的行为和人格的相同之处就是遗传因素所致。而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布沙尔和林垦等人选择了56对早年就分离、成长环境不同的同卵双胞胎(简称MZA)作为被试。研究者将这些双胞胎与从小一起成长的双胞胎(简称MZT)进行了比较。
    实验中每位被试都完成近50小时的测验,其中包括人格特质量表、智力测验、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问卷。另外还要求被试填写一张家用物品清单以评估其家庭背景的相似性;填写一张家庭环境量表以评估他们对养父母教育方式的感受;并接受个人生活史、精神病学等方面的访谈。所有被试都分开单独施测,以免双胞胎之间相互影响。然后研究者计算了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MZA)之间测验成绩的相关系数,同时也计算了养育在一起的同卵双胞胎(MZT)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这两个相关系数的比值。结果发现环境的相似性几乎没有对这些特征的形成产生效应。证明了大多数个体差异似乎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布沙尔和林垦还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他们认为智力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人的特性是由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决定的,当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时,其差异更多来自遗传,反之亦然;人的遗传倾向实际上可以塑造周围的环境,因此一些表面上的环境因素实际上仍然是遗传因素的影响。
    (2)攻击行为的习得
    攻击行为是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班杜拉认为,社会情境中,人的大多数行为通过观察而学会的,除了直接的鼓励和惩罚之外,行为的
    塑造可以通过简单地观察、模仿(或以别人为榜样)其他人的行为而形成,攻击行为也不例外。班杜拉用一个著名的实验来验证了他的观点。
    班杜拉实验的被试是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中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其中24名儿童被安排在控制组,不接触任何榜样。其余48名被试分成两组,一组接触攻击性榜样,另一组接触非攻击性榜样,然后再按男女分组。各组分出一半被试接触同性榜样,另一半接触异性榜样。这样共有8个实验组和1个控制组,。被试分配之前在攻击性上进行了匹配。
    实验时,每个被试都单独接触不同的实验程序。实验者在带儿童前往活动室的途中假装遇到成人榜样,并请他过来参加游戏。儿童坐在房间一角的桌前,桌上放置着一些玩具供他(她)玩耍,成人榜样则坐在另一张桌子前,桌上有一套拼图玩具、一根木槌和一个1.5m高的充气芭比娃娃。实验者解释说这些是供成人榜样玩的,然后就离开房间。在攻击情境中,榜样在玩了1分钟拼图游戏后,开始用暴力击打芭比娃娃。对于所有攻击条件下的被试,榜样攻击行为的顺序是完全一致的,其中包括了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暴力动作和语言。这样持续近10分钟后,实验者回到房间,把孩子带到另一间活动室。而在非攻击行为情境中,榜样只是认真地玩10分钟拼图玩具。儿童被带到另一个房间后,那里先让儿童玩一些很有吸引力的玩具,不久后告诉他(她)这是为别的儿童准备的(制造挫折感),告诉他可以到另一间房间去玩别的玩具。在这间房间中,摆放着芭比娃娃、木槌以及其他一些攻击性和非攻击性的玩具,让被试在里面玩20分钟,而主试在单向玻璃后面记录儿童的行为,记录的内容包括儿童模仿榜样攻击动作、语言的内容和次数、用木槌以及用榜样未使用过的语言进行其他攻击行为的内容和次数等。
    实验结果表明,攻击情境组的被试倾向于模仿榜样的攻击行为。而在控制组和无攻击情境组几乎没有发现这些攻击行为。而且,男孩受有攻击性行为的男性榜样的影响明显超过同样条件下的女性榜样。女孩的行为虽然不太一致,但也表现出更容易受同性别榜样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在同性别模仿条件下,女孩更多地模仿言语攻击,而男孩更多地模仿身体攻击。而且在几乎所有条件下,男孩都比女孩更倾向于模仿身体攻击。这些结果证明了,即使不给被试任何强化,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而习得。研究者得出结论:成人的行为向儿童传递了一
    个信息,即这种形式的暴力行为是允许的,这样便削弱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抑制。当儿童以后遇到挫折时,他们就可能更容易表现攻击行为。班杜拉的实验证明了特定行为可以在后天的环境中经过观察学习而获得,揭示了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起作用的一种方式。

  • 第6题:

    人的气质具有天赋性,刚出生的新生儿即表现出明显的气质差异,这说明人的气质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多选题
    个性心理的正确叙述有(  )。
    A

    也称人格或个性

    B

    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C

    人格倾向性包括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

    D

    人格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E

    个性心理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正确答案: D,C
    解析:
    个性心理也称人格或个性。刚出生的婴儿,几乎全都相似,除了全都会哭、会笑、会睡外,并无什么个性;只是随着生长发育壮大的同时,接触的客体逐渐多了起来,知道的信息不断积累,婴幼儿也就逐渐开始出现和具有了不同的个性。所以个性心理来自后天,是由后天的环境培育发展完成的,不同的环境培育出不同的个性心理。

  • 第8题:

    单选题
    人格的影响因素有(  )、环境和情境。
    A

    遗传

    B

    性格

    C

    脾气

    D

    父母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遗传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有()。
    A

    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潜在的动力设备及其功能

    B

    遗传因素变异或遗传病,可导致非正常人格或低能儿

    C

    遗传因素影响着个体智力、能力的发展

    D

    遗传通过气质类型影响着个体人格的发展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人格结构中气质比性格()受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
    A

    不确定

    B

    同样程度

    C

    较少的

    D

    更多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人的气质具有天赋性,刚出生的新生儿即表现出明显的气质差异,这说明人的气质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卡特尔强调人格发展受遗传与环境两者的共同影响,他创立了()来推断遗传和环境对每一种特质发展的影响程度。
    A

    多重抽象方差分析法

    B

    因素分析

    C

    系统观察法

    D

    科学实验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青少年的智力、气质等心理机能有着显著效应的是()

    A教育影响

    B生理解剖因素

    C家庭因素

    D遗传因素


    D

  • 第14题:

    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

    • A、早期经验
    • B、教育环境
    • C、人格特征
    • D、遗传因素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每种气质类型都是()影响的结果

    • A、先天因素
    • B、遗传
    • C、先天和后天
    • D、环境和教育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在人格结构中气质比性格()受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

    • A、不确定
    • B、同样程度
    • C、较少的
    • D、更多的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更多地受先天和遗传因素影响的是()

    • A、气质
    • B、能力
    • C、性格
    • D、情感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气质比人格出现的早
    • B、气质是人格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内因
    • C、气质与环境因素相联系
    • D、气质是稳定的心理活动特征

    正确答案:A,B,D

  • 第19题:

    单选题
    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
    A

    早期经验

    B

    教育环境

    C

    人格特征

    D

    遗传因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遗传对气质、人格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个体间的气质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并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研究者发现:个体在活动量、注意力,易怒性及社交能力等气质特征上,同卵双胞胎的相似性高于异卵双胞胎。因此,可以认为,一些气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内向性/外向性就是一个受遗传影响很大的特质。移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受遗传影响。许多人格特质都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可能性。当然,这一中等强度的遗传力也正反映了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遗传的观点来看,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基础完全一样,因此他们之间的不同,应该完全归因于他们之间的环境差异。所以,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对青少年的智力、气质等心理机能有着显著效应的是()
    A

    教育影响

    B

    生理解剖因素

    C

    家庭因素

    D

    遗传因素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每种气质类型都是()影响的结果
    A

    先天因素

    B

    遗传

    C

    先天和后天

    D

    环境和教育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俗话反映的是()对人格的影响
    A

    遗传因素

    B

    教育因素

    C

    情境因素

    D

    环境因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奠定了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但个体的总体潜能取决于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要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这是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 第24题:

    问答题
    试举例分别从遗传和环境角度说明人格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在人格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的问题上也存在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之争,但是上述二者都不可能单独决定人格的差异,而是共同作用。不过不同学者的研究侧重点通常都是有偏向的,关于人格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和环境哪个更重要,不同的研究结果之间仍存在分歧。下面以双胞胎研究和攻击行为学习的研究为例分别从遗传和环境两种角度说明人格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
    (1)双胞胎研究
    这项实验从1979年开始的研究主要是由布沙尔、林垦等完成的。为了克服以往关于遗传因素决定作用的研究中最大的难题——难以分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布沙尔和林垦找到了一种分离两种因素的方法:选用基因完全相同,但成长环境不同的人,那么他们成年时的行为和人格的相同之处就是遗传因素所致。而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布沙尔和林垦等人选择了56对早年就分离、成长环境不同的同卵双胞胎(简称MZA)作为被试。研究者将这些双胞胎与从小一起成长的双胞胎(简称MZT)进行了比较。
    实验中每位被试都完成近50小时的测验,其中包括人格特质量表、智力测验、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问卷。另外还要求被试填写一张家用物品清单以评估其家庭背景的相似性;填写一张家庭环境量表以评估他们对养父母教育方式的感受;并接受个人生活史、精神病学等方面的访谈。所有被试都分开单独施测,以免双胞胎之间相互影响。然后研究者计算了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MZA)之间测验成绩的相关系数,同时也计算了养育在一起的同卵双胞胎(MZT)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这两个相关系数的比值。结果发现环境的相似性几乎没有对这些特征的形成产生效应。证明了大多数个体差异似乎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布沙尔和林垦还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他们认为智力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人的特性是由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决定的,当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时,其差异更多来自遗传,反之亦然;人的遗传倾向实际上可以塑造周围的环境,因此一些表面上的环境因素实际上仍然是遗传因素的影响。
    (2)攻击行为的习得
    攻击行为是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班杜拉认为,社会情境中,人的大多数行为通过观察而学会的,除了直接的鼓励和惩罚之外,行为的
    塑造可以通过简单地观察、模仿(或以别人为榜样)其他人的行为而形成,攻击行为也不例外。班杜拉用一个著名的实验来验证了他的观点。
    班杜拉实验的被试是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中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其中24名儿童被安排在控制组,不接触任何榜样。其余48名被试分成两组,一组接触攻击性榜样,另一组接触非攻击性榜样,然后再按男女分组。各组分出一半被试接触同性榜样,另一半接触异性榜样。这样共有8个实验组和1个控制组,。被试分配之前在攻击性上进行了匹配。
    实验时,每个被试都单独接触不同的实验程序。实验者在带儿童前往活动室的途中假装遇到成人榜样,并请他过来参加游戏。儿童坐在房间一角的桌前,桌上放置着一些玩具供他(她)玩耍,成人榜样则坐在另一张桌子前,桌上有一套拼图玩具、一根木槌和一个1.5m高的充气芭比娃娃。实验者解释说这些是供成人榜样玩的,然后就离开房间。在攻击情境中,榜样在玩了1分钟拼图游戏后,开始用暴力击打芭比娃娃。对于所有攻击条件下的被试,榜样攻击行为的顺序是完全一致的,其中包括了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暴力动作和语言。这样持续近10分钟后,实验者回到房间,把孩子带到另一间活动室。而在非攻击行为情境中,榜样只是认真地玩10分钟拼图玩具。儿童被带到另一个房间后,那里先让儿童玩一些很有吸引力的玩具,不久后告诉他(她)这是为别的儿童准备的(制造挫折感),告诉他可以到另一间房间去玩别的玩具。在这间房间中,摆放着芭比娃娃、木槌以及其他一些攻击性和非攻击性的玩具,让被试在里面玩20分钟,而主试在单向玻璃后面记录儿童的行为,记录的内容包括儿童模仿榜样攻击动作、语言的内容和次数、用木槌以及用榜样未使用过的语言进行其他攻击行为的内容和次数等。
    实验结果表明,攻击情境组的被试倾向于模仿榜样的攻击行为。而在控制组和无攻击情境组几乎没有发现这些攻击行为。而且,男孩受有攻击性行为的男性榜样的影响明显超过同样条件下的女性榜样。女孩的行为虽然不太一致,但也表现出更容易受同性别榜样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在同性别模仿条件下,女孩更多地模仿言语攻击,而男孩更多地模仿身体攻击。而且在几乎所有条件下,男孩都比女孩更倾向于模仿身体攻击。这些结果证明了,即使不给被试任何强化,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而习得。研究者得出结论:成人的行为向儿童传递了一
    个信息,即这种形式的暴力行为是允许的,这样便削弱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抑制。当儿童以后遇到挫折时,他们就可能更容易表现攻击行为。班杜拉的实验证明了特定行为可以在后天的环境中经过观察学习而获得,揭示了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起作用的一种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