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4、自然界中氮循环主要包括()A.固氮作用B.同化作用C.氨化作用D.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题目

4、自然界中氮循环主要包括()

A.固氮作用

B.同化作用

C.氨化作用

D.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相似考题

3.高中化学《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山东青岛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内容: 氮是动物、植物和原生生物体(如真菌、细菌)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体活动的必需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在自然界中,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铵根离子(NH4+)和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转化为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为NH4+、NO3-、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另外,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氮的氧化物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影响氮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另一个方面是人类的活动。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把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某些含氮化合物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中进行转化。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和农作物的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参与氮的循环。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简单的板书设计。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都有哪些? 2.本节课你都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更多“4、自然界中氮循环主要包括()”相关问题
  • 第1题:

    自然界氮循环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下列哪些途径转化有机氮?

    A.固氮、氨化、反硝化
    B.无机化、硝化、固氮
    C.固氮、硝化、氨化
    D.氨化、硝化、反硝化

    答案:D
    解析:
    提示 微生物先通过氨化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再经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将氨转化为氮气。

  • 第2题:

    为确保干熄焦系统安全,循环系统中配备的充氮点有()。

    • A、循环风机前充氮点
    • B、循环气体回流充氮点
    • C、循环风机后充氮点
    • D、空气导入充氮点

    正确答案:A,B,C,D

  • 第3题:

    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中的最主要的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的是()。

    • A、水循环
    • B、氧循环
    • C、碳循环
    • D、氮循环
    • E、氢循环

    正确答案:A,C,D

  • 第4题:

    自然界中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A、径流
    • B、下渗
    • C、降水
    • D、蒸发
    • E、散发
    • F、截留
    • G、填洼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生物碱指的是自然界中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举例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以氮素循环为例:微生物在氮素循环过程中主要环节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大气分子态氮被固定成氨(固氮作用),例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根的共生体的固氮作用,以便形成有机氮。
    (2)氨被植物吸收利用,合成有机氮进入食物链(同化作用),例如外生菌根扩大了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利于氨和其他养分的吸收。
    (3)有机氮被分解释放出氨(氨化作用),例如好热性放线菌在堆肥的高温阶段将蛋白质氨化;尿素细菌水解尿素产生氨;嗜几丁质杆菌分解几丁质并产氨
    (4)氨被转化为硝酸(硝化作用)又可被同化为有机氮,例如硝化细菌中的亚硝酸细菌推动氨转化为亚硝酸,硝酸细菌的亚硝酸氧化酶系统催化亚硝基氧化为硝基。
    (5)硝酸被还原为分子态氮返回大气(反硝化作用),例如假单孢菌在低浓度的KNO3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占优势,而KNO3浓度高时,芽孢杆菌则占优势。

  • 第7题:

    自然界中化合态氮的主要来源有()

    • A、大气及岩浆固氮
    • B、工业固氮
    • C、生物固氮
    • D、以上三种说法都对

    正确答案:C

  • 第8题: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


    正确答案:大循环

  • 第9题:

    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是循环不息的,请简述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正确答案: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内陆循环
    水在常温下就会发生三态变化,一方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陆地上的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 下径流,不断地注入海洋中。另一方面,海洋上大量蒸发的水汽也会克服重力的束缚,随大气的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在适当条件下形成降水,从而补充到陆地表面、下渗到地下、被植物吸收。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循环。这被称为海陆间的循环。当然,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大部分还是降回到海洋中,形成一个海上内循环;而陆地表面水体蒸发、植物蒸腾的水汽降回陆地表面,就形成了内陆循环。

  • 第10题:

    单选题
    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
    A

    内陆水循环

    B

    小循环

    C

    大循环

    D

    水文循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
    A

    内陆水循环

    B

    小循环

    C

    大循环

    D

    海洋水循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自然界水分的转化是通过水循环实现的,而在水循环过程中()、()、径流是三个主要环节,称为水分循环的三要素。

    正确答案: 降水,蒸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循环成为()。

    • A、内陆水循环,
    • B、小循环,
    • C、大循环,
    • D、水量平衡。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自然界中无机氮通过何种途径转变成有机氮?


    正确答案: 通过氨的同化作用,生成谷氨酸、谷氨酰胺和氨甲酰磷酸将氨转为有机化合物,例如
    1.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催化:
    (1)Glu+NH4++ATP→Gln+ADP+Pi
    (2)α-酮戊二酸+Gln+NADPH+H+→2Glu+NADP+
    2.氨甲酰激酶催化:NH4++CO2+ATP→H2N-C-P-O+ADP

  • 第15题:

    非蛋白氮物质中主要成分尿素是产生于()。

    • A、乳酸循环
    • B、鸟氨酸循环
    • C、尿素的肠肝循环
    • D、三羧酸循环
    • 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的过程为()、径流、蒸发


    正确答案:降水

  • 第17题:

    自然界的四大循环指()循环、 ()循环、()循环、()循环。


    正确答案:大气;水;地质;生物

  • 第18题:

    自然界氮循环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下列哪类途径转化有机氮()。

    • A、固氮、氨化、反硝化
    • B、无机化、硝化、固氮
    • C、固氮、硝化、氨化
    • D、氨化、硝化、反硝化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

    • A、内陆水循环
    • B、小循环
    • C、大循环
    • D、海洋水循环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

    • A、内陆水循环
    • B、小循环
    • C、大循环
    • D、水文循环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微生物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微生物引起土壤氮素循环的作用有:含氮有机物分解形成氨的氨化作用;氨态氮氧化为硝酸的硝化作用;硝态氮还原为氮气的反硝化作用;分子氮经生物固定为氨的生物固氮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循环成为()。
    A

    内陆水循环,

    B

    小循环,

    C

    大循环,

    D

    水量平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海洋中氮的循环包括哪些过程?

    正确答案: 生物固氮过程,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作用,氮的同化作用,氨化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自然界中无机氮通过何种途径转变成有机氮?

    正确答案: 通过氨的同化作用,生成谷氨酸、谷氨酰胺和氨甲酰磷酸将氨转为有机化合物,例如
    1.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催化:
    (1)Glu+NH4++ATP→Gln+ADP+Pi
    (2)α-酮戊二酸+Gln+NADPH+H+→2Glu+NADP+
    2.氨甲酰激酶催化:NH4++CO2+ATP→H2N-C-P-O+ADP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