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获得若贝尔奖的科学家是Watson 和 Crick”相关问题
  • 第1题:

    Watson-Crick的双螺旋模型是

    A.DNA三级结构模型
    B.蛋白质二级结构模型
    C.蛋白质三级结构模型
    D.DNA二级结构模型
    E.RNA二级结构模型

    答案:D
    解析:

  • 第2题:

    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者是()。

    • A、Chargaff
    • B、Watson
    • C、Avery
    • D、Crick

    正确答案:B,D

  • 第3题:

    DNA双螺旋结构是()和()在()年发现的,因此,他们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正确答案:Watson;Crick;1953

  • 第4题: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背景:20世纪上半叶,数理学科进一步渗入生物学,生物化学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也就成为数理学科与生物学之间的桥梁。数理学科的渗入不仅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思想方法,而且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实验方法。 依据:已知核酸的化学结构知识;E.Chargaff发现的DNA碱基组成规律;M.Wilkins和R.Franklin得到的DNA X射线衍射结果。此外,W.T.Astbury对DNA衍射图的研究以及L.Pauling提出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也都有启发作用。

  • 第5题:

    有关“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DNA双螺旋为α-右手螺旋
    • B、螺旋中的碱基皆位于内侧
    • C、两条正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构成双螺旋
    • D、模型是由Watson和Crick于1953年提出的
    • E、碱基堆积力是稳定螺旋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说明Watson-Crick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正确答案:(1)DNA分子有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围绕同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
    (2)由脱氧核糖和磷酸间隔相连而形成的亲水骨架在双螺旋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对则在双螺旋的内部,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螺旋旋转一周约为10个碱基对(bp),螺距为3.4nm,这样相邻碱基平面间隔为0.34nm,并有一个36º的夹角,糖环平面则于中心轴平行。
    (3)两条DNA链借助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而结合在一起。根据碱基结构的特征,只能形成嘌呤与嘧啶配对。既A与T配对,G与C配对,A-T间有2个氢键,G-C间有3个氢键。
    (4)在DNA双螺旋结构中,两条链配对偏向一侧,形成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这两条沟特别是大沟对蛋白质识别DNA双螺旋结构上的特定信息非常重要,只有沟内蛋白质才能识别到不同碱基顺序。

  • 第7题:

    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①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②确定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③发现DNA分子中碱基含量的规律性④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 A、Fleming
    • B、Watson
    • C、Franklin
    • D、Wilkins
    • E、Crick

    正确答案:B,E

  • 第9题:

    单选题
    根据Watson-Crick的双螺旋模型,1um长的DNA双螺旋含核苷酸对的数为()。
    A

    232.5

    B

    2325

    C

    294.1

    D

    2941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根据Watson-Crick模型,求每一微米DNA双螺旋含核苷酸的平均数是()。
    A

    25400

    B

    2540

    C

    29411

    D

    2941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Watson和Crick提出的双螺旋结构称为()。
    A

    A-DNA

    B

    B-DNA

    C

    C-DNA

    D

    D-DNA

    E

    Z-DNA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背景:20世纪上半叶,数理学科进一步渗入生物学,生物化学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也就成为数理学科与生物学之间的桥梁。数理学科的渗入不仅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思想方法,而且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实验方法。 依据:已知核酸的化学结构知识;E.Chargaff发现的DNA碱基组成规律;M.Wilkins和R.Franklin得到的DNA X射线衍射结果。此外,W.T.Astbury对DNA衍射图的研究以及L.Pauling提出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也都有启发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Watson-Crick模型,求每一微米DNA双螺旋含核苷酸的平均数是()。

    • A、25400
    • B、2540
    • C、29411
    • D、2941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DNA双螺旋模型是美国人J.D.Watson和英国人F.H.C.Crick哪一年提出的()

    • A、1951 
    • B、1952 
    • C、1953 
    • D、1954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Watson-Crick提出的DNA结构模型()

    • A、是单链α-螺旋结构
    • B、是双链平行结构
    • C、是双链反向的平行的螺旋结构
    • D、是左旋结构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根据Watson-Crick的双螺旋模型,1um长的DNA双螺旋含核苷酸对的数为()。

    • A、232.5
    • B、2325
    • C、294.1
    • D、2941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为什么科学界将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评为2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正确答案:因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说明了基因的结构、信息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当时分子生物学先驱者形成的三个学派(结构学派、信息学派和生化遗传学派)得到统一,并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

  • 第18题:

    简述Watson-Crick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正确答案:A、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相互平行,方向相反,呈右手双螺旋结构
    B、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于双螺旋外侧,形成DNA分子的骨架与螺旋的纵轴平行。碱基位于内侧A-T、G-C配对,碱基对平面与纵轴垂直。
    C、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每一圈螺旋的螺距为3。4nm,包括10对碱基
    D、双螺旋表面有1条大沟和1个小沟。

  • 第19题:

    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知识创新常常来源于知识的交流、共享和融合。
    科学创新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要善于总结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成果,站在巨人肩膀上获取成功。
    正确选择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课题。
    创新需要想象力和主动性,需要强烈的兴趣和自由思考的空间,要有内在的紧迫感和自主的动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
    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Watson-Crick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正确答案: A、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相互平行,方向相反,呈右手双螺旋结构
    B、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于双螺旋外侧,形成DNA分子的骨架与螺旋的纵轴平行。碱基位于内侧A-T、G-C配对,碱基对平面与纵轴垂直。
    C、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每一圈螺旋的螺距为3。4nm,包括10对碱基
    D、双螺旋表面有1条大沟和1个小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有关“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DNA双螺旋为α-右手螺旋

    B

    螺旋中的碱基皆位于内侧

    C

    两条正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构成双螺旋

    D

    模型是由Watson和Crick于1953年提出的

    E

    碱基堆积力是稳定螺旋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知识创新常常来源于知识的交流、共享和融合。
    科学创新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要善于总结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成果,站在巨人肩膀上获取成功。
    正确选择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课题。
    创新需要想象力和主动性,需要强烈的兴趣和自由思考的空间,要有内在的紧迫感和自主的动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
    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为什么科学界将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评为2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正确答案: 因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说明了基因的结构、信息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当时分子生物学先驱者形成的三个学派(结构学派、信息学派和生化遗传学派)得到统一,并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说明Watson-Crick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正确答案: (1)DNA分子有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围绕同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
    (2)由脱氧核糖和磷酸间隔相连而形成的亲水骨架在双螺旋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对则在双螺旋的内部,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螺旋旋转一周约为10个碱基对(bp),螺距为3.4nm,这样相邻碱基平面间隔为0.34nm,并有一个36º的夹角,糖环平面则于中心轴平行。
    (3)两条DNA链借助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而结合在一起。根据碱基结构的特征,只能形成嘌呤与嘧啶配对。既A与T配对,G与C配对,A-T间有2个氢键,G-C间有3个氢键。
    (4)在DNA双螺旋结构中,两条链配对偏向一侧,形成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这两条沟特别是大沟对蛋白质识别DNA双螺旋结构上的特定信息非常重要,只有沟内蛋白质才能识别到不同碱基顺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