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单项事务处理阶段;数据处理系统(EDPS、TPS)提高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例行事务工作的效率。2)综合数据处理阶段;管理信息系统(MIS)输入结构化的数据,输出供管理人使用的有用信息,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价值。3)系统数据处理阶段;决策支持系统(DSS)解决的问题是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它的进步在于将信息系统的注意力转向高层管理决策者,并相应引入外部信息。
更多“论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举例论述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早期(1920-1949年)中国动画始于20世纪20年代,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拍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从此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先河。1941年万氏兄弟摄制了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
    发展期(1950-1959)新中国建立了一支颇具规模的动画创作队伍,为中国美术电影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骄傲的将军》是中国动画片在民族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从此确立了中国动画民族化风格的发展方向。
    第一高峰期(1960-1965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动画艺术家创作群体形成,动画片创作健康发展、精品迭出的时期。这期间上海美影厂大约生产了20部动画片,大体上确定了我国动画片题材形式的基本类型,并且形成浓郁的民族气息。
    第二高峰期(1977-1989年)在这一时期,民族风格得到进一步强调,艺术样式更加丰富。同时这一时期也确立了“中国学派”在世界动画中的地位。
    转型与再创业(90年代以后)中国动画界基本上完成了从仅注重社会效益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观念的转变,从以电影动画制作为主向以电视动画制作为主的模式转变。

  • 第2题:

    论述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993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此拉开了城市社会救济制度改革和制度化建设的序幕。10年来,这项制度的发展可以分成两大阶段:改革试验阶段和基本制度确立阶段:
    1.改革试验阶段(1993年6月--1999年10月)
    ①1993年6月1日到1995年上半年,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在这一阶段,这项制度的创建和实施基本上是各个城市地方政府的自发行为。
    ②1995年5月到1997年5月底,制度的创建和推行已经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民政部门的有组织行为。
    ③1997年8月后,自此,这项制度的创立和推行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④1999年,民政部在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加大了督办力度。
    2.基本制度确立阶段(1999年10月至今)
    ①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并立即于10月1日正式实施。
    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2001年下半年,国务院终于下决心要解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瓶颈"问题。

  • 第3题:

    结合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论述从“小人物”到“多余人”以及到“新人”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整个发展过程始终与俄国蓬勃开展的人民解放运动紧密联系。由于俄国封建主义势力特别顽强,资本主义发展比较缓慢,与西欧相比,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锋芒主要是针对封建农奴制及其残余。(1)普希金在创作上完成了俄罗斯文学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他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别尔金小说集》以俄国现实社会为题材,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和“小人物”形象奥涅金。莱蒙托夫的作品有《当代英雄》,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即彼巧林的形象。屠格涅夫的《罗亭》中罗亭是40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中“多余人”的新典型。40年代的黑暗时期热忱宣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40年代以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的崛起,加强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力量,使农民、城市贫民、小公务员等受苦受难的“小人物”成为文学注意的中心。岗察洛夫的作品《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是50年代的一个“多余人”形象。(2)50、60年代,在革命民主派和自由派围绕着废除农奴制而开展的政治思想斗争中,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侧面敏锐地反映了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一时期的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由于其题材的广泛、揭露的深度和批判的强度,在欧洲文学中后来居上,具有重大影响。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加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的同时,着力于表现“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开始从描写“小人物”、“多余人”转向表现平民知识分子中的“新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屠格涅夫的《前夜》等),反映出下层人民中反抗情绪的滋长(涅克拉索夫的农民题材诗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大雷雨》等)。这个时期的文学主人公渐由“多余人”而转向“新人”,“新人”即平民知识分子。“新人”的特点有:出身平民,热爱科学,唯物务实,勇于实践,品德高尚。屠格涅夫也从表现“多余人”转向描写“新人”。《前夜》是第一部反映新人形象,平民知识分子的作品。其中俄国姑娘叶琳娜和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是性格坚强,具有崇高理想的新人形象。屠格涅夫在创作这部小说时,认为俄国即将废除农奴制,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他在叶琳娜和英沙罗夫这两个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新人”理想,这种“新人”能为全民族利益而牺牲自我。但当时俄国所面临的是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革命斗争,屠格涅夫强调全民族的利益和各个阶级的联合,便掩盖了当时俄国阶级斗争的实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克服了屠格涅夫的局限,塑造了一批新人的形象: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薇拉(普通的新人),拉赫美托夫(特殊的新人),特别是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正面人物的突出典型,也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形象。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作者回答了俄国应当怎么办的问题。格里沙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中的新人形象。作品揭露了农奴制改革的欺骗性,反映了农民的觉醒,并通过新人形象告诉人们只有为人民的幸福而斗争的战士才是最快乐的。(3)直到70、80年代,当西欧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已经削弱,自然主义日渐明显的时候,俄国现实主义仍在发展和深化。列夫·托尔斯泰后期的创作表现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深刻地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夕的思想情绪,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契诃夫、柯罗连科的创作表现了俄国民主阶层迫切变革现实的愿望和对美好的“新生活”的追求。他们在思想艺术上的探索和革新,使俄国现实主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第4题: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与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项事务处理阶段、综合数据处理阶段和系统数据处理阶段、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 第5题: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请您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发展历程加以论述。


    正确答案:(1)文人画也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2)、文人画的兴起在北宋,北宋建立了完备的画院制度,宋徽宗亲自主持画院,讲求“形似”和“法度”,致使院体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一种艺术风气达到顶点,便成为一种束缚,求新求发展便成为一种必然。于是,在院外的一些文人士大夫之中,兴起了一股借绘画抒发性灵的文人墨戏之风,即后来的文人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两宋时期主要的文人画家有苏轼、文同、李公麟、米芾、米有仁等。
    (3)、元代由于对汉族文人的歧视政策,大批文人退隐山林,寄情书画,使在宋代主要作为仕宦文人业余文化生活的文人画,兴盛起来。主要画家有赵孟高克恭、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及朱德润等,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成为普遍的要求,文人山水画的典范风格至此形成。其时还兴起了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石等题材。
    (4)、明代文人画的兴盛在中晚期,主要有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董其昌、陈淳、徐渭等。尤以董其昌的影响为最大,他梳理的文人画体系,直接影响了清初画坛的发展
    (5)、清代到了文人画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诸多顶极文人画家,最突出的是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吴历、恽格、弘仁、髡残、石涛、朱耷、龚贤、扬州画派、海派等。
    (6)、近代,从创作实践看,近现代的中国绘画有三条道路,并各自产生了大师。一是完全继承传统绘画并继续探索创新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陆俨少;二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并借鉴西方绘画技巧的刘海粟、潘天寿、李可染;三是采用西方绘画技巧,并融合中西方各种流派的徐悲鸿、林风眠。
    (7)、我国当代有众多从事文人画创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画家,如:边平山、朱新建、王和平、赵蓓欣、北鱼、一然、汪为新等。

  • 第6题:

    试论述电子商务产生与发展的环境以及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电子商务产生与发展的环境
    1、技术环境
    1.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这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2.网络的普及和成熟。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快捷、安全、低成本的信息交流平台。
    3.信用卡及其他电子支付手段的普及。为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4.安全协议的应用。为在网络上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安全保障。
    2、经营环境
    1.市场环境,“无纸化”成为共同需求,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客户满意度,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降低交易成本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2.政府大力支持,政府开始尝试“网上采购”,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国家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1.EFT和EDI阶段
    2.互联网电子商务阶段
    3.E概念电子商务阶段

  • 第7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有多种方式和方法,如果按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整个历程来进行分类,就有()类。

    • A、人工的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 B、人工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 C、单机的管理信息系统、网上的管理信息系统
    • D、人工的管理信息系统、单机的管理信息系统、网上的管理信息系统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问答题
    试论述电子商务产生与发展的环境以及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电子商务产生与发展的环境
    1、技术环境
    1.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这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2.网络的普及和成熟。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快捷、安全、低成本的信息交流平台。
    3.信用卡及其他电子支付手段的普及。为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4.安全协议的应用。为在网络上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安全保障。
    2、经营环境
    1.市场环境,“无纸化”成为共同需求,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客户满意度,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降低交易成本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2.政府大力支持,政府开始尝试“网上采购”,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国家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1.EFT和EDI阶段
    2.互联网电子商务阶段
    3.E概念电子商务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举例论述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早期(1920-1949年)中国动画始于20世纪20年代,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拍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从此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先河。1941年万氏兄弟摄制了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
    发展期(1950-1959)新中国建立了一支颇具规模的动画创作队伍,为中国美术电影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骄傲的将军》是中国动画片在民族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从此确立了中国动画民族化风格的发展方向。
    第一高峰期(1960-1965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动画艺术家创作群体形成,动画片创作健康发展、精品迭出的时期。这期间上海美影厂大约生产了20部动画片,大体上确定了我国动画片题材形式的基本类型,并且形成浓郁的民族气息。
    第二高峰期(1977-1989年)在这一时期,民族风格得到进一步强调,艺术样式更加丰富。同时这一时期也确立了“中国学派”在世界动画中的地位。
    转型与再创业(90年代以后)中国动画界基本上完成了从仅注重社会效益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观念的转变,从以电影动画制作为主向以电视动画制作为主的模式转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西方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埃及不仅是欧洲文明的摇篮,而且在特殊的气候、风土条件下,埃及的造园也独树一帜。埃及人的环境概念是种基于自然现象的重复循环性和稳定性的产物,自然现象的重复规律滋养了埃及人特有的冷静和理智的设计思想。古埃及庭园具有几何式、重实用、宗教性浓厚的特点。
    古希腊造园艺术发展成住宅内布局规整的柱廊园形式:布局方整,以柱廊环绕,形成中庭,庭中有喷泉、雕塑、瓶饰等,种植有蔷薇、罂粟、百合等花木。对后世起到重要影响的是同宗教活动有关的圣地和竞技场园林。
    古罗马继承希腊传统,发展了山庄园林。由于气候和地势特点,庄园多建在城郊依山临海的坡地上,将坡地辟成不同高程的台地,用栏杆、挡土墙和台阶来维护和联系各台地。园林建筑多设在上层台地,可居高临下,俯瞰全园景色,园林作为建筑的延续部分。
    位于亚洲西端的叙利亚和伊拉克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奴隶主为了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在私宅附近建造各式花园,作为游憩观赏的乐园。园林一般都建在幼发拉底河岸的谷地平原上,引水浇园,花园内筑有水池或水渠,道路纵横方直,花草树木充满其间,其格局整齐、美观。
    古巴比伦于公元前2世纪衰落后,波斯便成为西亚园林的中心。波斯庭院的布局是按照伊斯兰教教义中的天堂来设计的。在园林中四条主干渠,成十字形,并与通过交叉处的中心水池相连,将庭院划分为四块,栽植花草树木,四面有围墙,建筑物大半通透开敞,园林景观具有深邃幽闭的气氛,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
    随着7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伊斯兰帝国而广泛地流布于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构成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西亚园林对欧洲中世纪后园林的复兴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离开了西亚园林,欧洲园林的发展便失去了推动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郊外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继承了古代罗马庄园的特点。坡地被修整成一层层台地,有条纵轴上下沟通,与各层平台的横轴交叉,这里常常作圆形的喷泉水池或树木构成的“凉亭”,形成各层次的中心。周围平面布局以中心和作为交叉轴的主要道路为依据,呈规则几何形展开。此外,这种形式的园林非常重视水的处理。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台地园中,人对自然和建筑对园林的主导地位非常明显既,体现于园林构图依从建筑法则,也体现于纪念性构图的建筑在整体关系上对园林的统治。
    法国在造园上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造园艺术,出现了台地式园林、剪树植坛、果盘式喷泉等,由此形成了法国园林的特点。由于法国地势平坦,因而在园林规模上,显得更为宏大而华丽,在理水艺术上,多采用平静的水池、水渠,利用水的镜面效果。大量应用花卉,逐步发展成为绣花式花坛。这种园林风格,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是变化的统一。
    18世纪中下叶,英国开始在园林中反对使用生硬的直线图形、雕塑和人工修剪树木,否定了唯美主义园林,而接受了富有想象力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率先恢复了传统的草地、起伏的地形、自然形态的树丛、曲折的小河和池塘,从而发起了自然风景式造园的风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论述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993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此拉开了城市社会救济制度改革和制度化建设的序幕。10年来,这项制度的发展可以分成两大阶段:改革试验阶段和基本制度确立阶段:
    1.改革试验阶段(1993年6月--1999年10月)
    ①1993年6月1日到1995年上半年,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在这一阶段,这项制度的创建和实施基本上是各个城市地方政府的自发行为。
    ②1995年5月到1997年5月底,制度的创建和推行已经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民政部门的有组织行为。
    ③1997年8月后,自此,这项制度的创立和推行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④1999年,民政部在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加大了督办力度。
    2.基本制度确立阶段(1999年10月至今)
    ①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并立即于10月1日正式实施。
    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2001年下半年,国务院终于下决心要解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瓶颈"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请您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发展历程加以论述。

    正确答案: (1)文人画也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2)、文人画的兴起在北宋,北宋建立了完备的画院制度,宋徽宗亲自主持画院,讲求“形似”和“法度”,致使院体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一种艺术风气达到顶点,便成为一种束缚,求新求发展便成为一种必然。于是,在院外的一些文人士大夫之中,兴起了一股借绘画抒发性灵的文人墨戏之风,即后来的文人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两宋时期主要的文人画家有苏轼、文同、李公麟、米芾、米有仁等。
    (3)、元代由于对汉族文人的歧视政策,大批文人退隐山林,寄情书画,使在宋代主要作为仕宦文人业余文化生活的文人画,兴盛起来。主要画家有赵孟高克恭、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及朱德润等,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成为普遍的要求,文人山水画的典范风格至此形成。其时还兴起了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石等题材。
    (4)、明代文人画的兴盛在中晚期,主要有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董其昌、陈淳、徐渭等。尤以董其昌的影响为最大,他梳理的文人画体系,直接影响了清初画坛的发展
    (5)、清代到了文人画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诸多顶极文人画家,最突出的是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吴历、恽格、弘仁、髡残、石涛、朱耷、龚贤、扬州画派、海派等。
    (6)、近代,从创作实践看,近现代的中国绘画有三条道路,并各自产生了大师。一是完全继承传统绘画并继续探索创新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陆俨少;二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并借鉴西方绘画技巧的刘海粟、潘天寿、李可染;三是采用西方绘画技巧,并融合中西方各种流派的徐悲鸿、林风眠。
    (7)、我国当代有众多从事文人画创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画家,如:边平山、朱新建、王和平、赵蓓欣、北鱼、一然、汪为新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论述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综合自然地理学方面的科学活动。
    ①区域地理综合考察
    ②综合自然区划工作
    54年:罗开富,中国自然地理区划(草案),对西藏的分区。
    56年:海南岛自然区划
    58年: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初稿),黄土区,广西南部,吐鲁番,珠江流域的区划。
    (2)60年代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自然区划,景观调查与制图有更新的发展,使综合自然地理侧重自然地理过程研究。
    ①巩固和发展,50年代的综合自然地理科研成果
    60-64年任美锷:中国自然区划
    候学煜等: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中国自然分区方案”
    活跃了讨论,并进行了总结。
    省区划:黑龙江、吉林、陕西、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内蒙。
    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类型研究(大比例尺)
    ②进行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探讨
    讨论自然区划原则、方法、等级单位、系统等基本理论问题。
    黄秉维“关于综合自然区划的若干问题”一文,是理论探讨的集中研究。
    ③开展自然地理过程研究
    黄秉维提出:1960年以后关于自然地理过程研究的三个新方向:水热平衡理论;化学地理或景观地理化学;生态系统
    半定位、定位观测:石家庄、衡水、德州、民勤、西双版纳(生物地理群落实验站)
    历史自然地理过程:古地理
    (3)77年以后——80年代
    十年动乱,停滞不前。1977年前后,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践逐步恢复。
    到80年代初全国农业自然资源区划,进行了全国,各省区小比例土地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资源评价图的工作,及各省为农业服务的综合自然区划。
    老三论(S、C、I)和70年代兴起的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及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应用,取得一定成果。
    81年,北京郊区大屯建立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给(现撤去)
    83年,山东禹城建立了自然地理综合试验
    82年,成立全国高等学校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
    80年代以来,综合自然地理发展表现在:
    1)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把地球表及各级自然地理单元作为不同层次的“系统”进行定性定量研究,而且从剖析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入手,深刻揭示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发展原因和变化机制,并预测其发展:由传统的要素分析法→转向系统分析法――――这是个突破。
    81年牛文元《自然地理新论》初步体现了系统论的应用。
    83年浦汉昕发表了“地球表层的系统与进化”一文,用系统论和耗教结构理论扼要地阐明了地球表层的结构,功能到演变规律。
    83年钱学森:发表“保护环境的工程技术----环境系统工程”的论文,进一步论证了地球表层的特性,并以不同尺度把地球表层他成四个结构层次,同时提出创立《地球表层学》。
    86年以来中科院地理所,深入开展善于地表能量转化和物质迁移的理论研究。----新进展
    2)实用性方面:国土整治,地域开发,资源利用,土地评价,环境保护、生态设计,土地承载力研究,地理预测等方面。发表的论文多采用新方法,如相关与回归分析法,聚类与判别分析法,线性规划模型,模糊数学等,定性与定量的相结合等。
    1987年牛文元《现代应用地理》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自然地理学应用理的新发展。
    3)实验研究
    (4)90年代后者是个平台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者大多从事应用性更强的研究(应用综合自然地理)。从理论研究的,大多是把过去定性的理论,从定量方面与探讨。比如资源开发(旅游、工矿、区域通信)、在土地定级,房地产开发。
    90年代中后期,将国持续发展,进一步研究区域持续发展问题。

  • 第14题:

    论述歌德的思想历程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发展历程具有的某种相似性?


    正确答案: 他早年尊重个性自由,崇尚激情,与人文主义者的思想较为一致;在创作中期,他崇尚古典美,渴望深入实际生活并试图在具体的工作中改造社会,具有17、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与文学家的特点;而在晚年,他从思想体系的角度深入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又明显带有19世纪初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所以,他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学发展具总结性的艺术大师。然而,歌德在漫长的一生中也充满深刻的矛盾,他抽象的理解人和人与世界的关系,这是它存在深刻矛盾的主要原因。同时,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歌德生活的具体环境以及自身的气质与性格,又使得这种矛盾显得极为鲜明。

  • 第15题:

    简要论述一下包豪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包豪斯提倡客观地对待现实世界,在创作中强调以认识活动为主,并且猛烈批判复古主义。它主张新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生活,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并具有表现这个时代的能力为原则。它认为现代建筑犹如现代生活,包罗万象,应该把各种不同的技艺吸收进来,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影响:决心改革艺术教育,想要创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团体;二是为了这个理想,不惜做出巨大的牺牲。包豪斯的创办者兼校长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亲自制定了《包豪斯宣言》和《魏玛包豪斯教学大纲》,明确了学校目标:一要挽救所有那些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艺术门类,训练未来的工匠、画家和雕塑家,让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创造,他们的一切技艺将会在新作品的创造过程中结合在一起;二要提高工艺的地位,让它能与“美术”平起平坐。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一开始就引进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强调实用、技术、经济和现代美学思想,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摇篮,开创了中国全面推行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先河。它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人才培养上,也反映在一系列建筑作品,包括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制定。

  • 第16题:

    论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与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项事务处理阶段、综合数据处理阶段和系统数据处理阶段。从信息使用的角度看,相应的应用系统就是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 第17题: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正确答案:语言学的发展同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进行初步观察和内省思辩,然后是分清对象并加深观察和描写,最后才找出规律并形成理论体系。从16世纪到18世纪,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对外部世界的视野大大开阔了,懂得的语言和了解到的语言也大大增多了。17世纪和18世纪不少人对各种不同语言的词语发生兴趣,纷纷搜集和编纂多语种的对照词表。这时候有人发现欧洲和亚洲的有些语言之间有很多明显的相似之处,就开始加以比较研究,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对欧洲和亚洲的一些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最初的研究可以说直觉和猜想多于科学成分。
    后来语言学吸取了控竽学和声学研究的成果,建立了科学的语音学,运用科学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发现这些语言相互之间有严格的语音对应关系,而每一种语言本身自古以来的语音演变也有严格的语音演变规律,从而证明这些语言来源于相同的原始母语。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经过众多学者的几十年的努力,新兴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起来,并且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样一来语言学就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名义在大学里争得了一席之地。正因为如此,不少撰写语言学史的人就说语言学是从19世纪起才正式建立起来的。至于语法成为语言学科中的显学就要等到20世纪了,尽管语法在西方应该说最早具备成为一门语言学学科的各种条件的一门分支学科。
    所以,说语言学只是19世纪才成为一门科学,而把这以前的语言研究一概称为含有一些贬义的“语文学”,是不恰当的。应该承认前人对语言的研究都是语言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语言学一般就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到了20世纪,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一改昔日语言学研究注重语言外部的习惯,将着眼点放在语言符号本身,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摆脱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20世纪的语言学在索绪尔的影响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甚至超越了语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到20世纪50年代,单纯研究语言本体内部的结构系统的路子由于过分强调语言的自主性,企图摆脱语言跟人和社会之间客观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忽视语义研究,而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因此,又兴起了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语言本体而更重视跟语言有关但属于语言的结构系统以外的问题的新学派。但是,语言学的侧重仍然在结构主义语言学。不管以后会有什么变化,语言本体的研究将始终是语言学的主题。

  • 第18题:

    试论述我国香港地区户外广告牌行业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香港广告牌行业发展历程,简单而言,是从简朴统一演化至美观耀目,到现在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绚丽壮观的过程。
    (1)早于100年前,香港已有广告牌出现。当时广告牌只有三类:旗帜、木板及石柱。广告牌简单而统一,没有商标或衬托以其它图案、颜色,只是单调地标立店号作标识用途,让消费者有效地将店铺分类及明了店铺所在地。
    (2)六十年代,塑料广告牌的出现慢慢取代原有类别成为主流。广告牌的字体逐渐趋向多元化,不但将原有统一的标楷体定律打破,也同时加入色彩,令沉实的广告牌开始泛起生气。
    (3)80年代,是香港广告牌行业起飞的阶梯。外来文化的涌入及经济环境大为改善下,港人得以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及技术,创作力也大为提升。霓虹灯乘时而起,大行其道。另外,港人对广告牌的用途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从简单的标识作用发展到用以吸引消费者;从竖立在自个儿店前到印制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广告牌行业进入新年代。
    (4)步入90年代后期。计算机科技的普及令广告牌更为美观,涉及范畴更为广泛。广告牌已不单是户外行业,它逐渐步向室内,美化店内环境。各大商店盛行以计算机喷画作装饰及推广,取代原有单调的胶贴纸字画而成为主流。
    (5)到了今天,广告牌行业又再加添了新元素。LED超薄光纤灯箱及三面旋转招牌的出现令广告牌更趋五花八门。

  • 第19题:

    问答题
    结合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论述从“小人物”到“多余人”以及到“新人”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整个发展过程始终与俄国蓬勃开展的人民解放运动紧密联系。由于俄国封建主义势力特别顽强,资本主义发展比较缓慢,与西欧相比,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锋芒主要是针对封建农奴制及其残余。(1)普希金在创作上完成了俄罗斯文学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他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别尔金小说集》以俄国现实社会为题材,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和“小人物”形象奥涅金。莱蒙托夫的作品有《当代英雄》,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即彼巧林的形象。屠格涅夫的《罗亭》中罗亭是40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中“多余人”的新典型。40年代的黑暗时期热忱宣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40年代以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的崛起,加强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力量,使农民、城市贫民、小公务员等受苦受难的“小人物”成为文学注意的中心。岗察洛夫的作品《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是50年代的一个“多余人”形象。(2)50、60年代,在革命民主派和自由派围绕着废除农奴制而开展的政治思想斗争中,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侧面敏锐地反映了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一时期的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由于其题材的广泛、揭露的深度和批判的强度,在欧洲文学中后来居上,具有重大影响。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加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的同时,着力于表现“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开始从描写“小人物”、“多余人”转向表现平民知识分子中的“新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屠格涅夫的《前夜》等),反映出下层人民中反抗情绪的滋长(涅克拉索夫的农民题材诗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大雷雨》等)。这个时期的文学主人公渐由“多余人”而转向“新人”,“新人”即平民知识分子。“新人”的特点有:出身平民,热爱科学,唯物务实,勇于实践,品德高尚。屠格涅夫也从表现“多余人”转向描写“新人”。《前夜》是第一部反映新人形象,平民知识分子的作品。其中俄国姑娘叶琳娜和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是性格坚强,具有崇高理想的新人形象。屠格涅夫在创作这部小说时,认为俄国即将废除农奴制,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他在叶琳娜和英沙罗夫这两个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新人”理想,这种“新人”能为全民族利益而牺牲自我。但当时俄国所面临的是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革命斗争,屠格涅夫强调全民族的利益和各个阶级的联合,便掩盖了当时俄国阶级斗争的实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克服了屠格涅夫的局限,塑造了一批新人的形象: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薇拉(普通的新人),拉赫美托夫(特殊的新人),特别是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正面人物的突出典型,也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形象。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作者回答了俄国应当怎么办的问题。格里沙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中的新人形象。作品揭露了农奴制改革的欺骗性,反映了农民的觉醒,并通过新人形象告诉人们只有为人民的幸福而斗争的战士才是最快乐的。(3)直到70、80年代,当西欧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已经削弱,自然主义日渐明显的时候,俄国现实主义仍在发展和深化。列夫·托尔斯泰后期的创作表现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深刻地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夕的思想情绪,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契诃夫、柯罗连科的创作表现了俄国民主阶层迫切变革现实的愿望和对美好的“新生活”的追求。他们在思想艺术上的探索和革新,使俄国现实主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要论述一下包豪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包豪斯提倡客观地对待现实世界,在创作中强调以认识活动为主,并且猛烈批判复古主义。它主张新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生活,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并具有表现这个时代的能力为原则。它认为现代建筑犹如现代生活,包罗万象,应该把各种不同的技艺吸收进来,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影响:决心改革艺术教育,想要创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团体;二是为了这个理想,不惜做出巨大的牺牲。包豪斯的创办者兼校长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亲自制定了《包豪斯宣言》和《魏玛包豪斯教学大纲》,明确了学校目标:一要挽救所有那些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艺术门类,训练未来的工匠、画家和雕塑家,让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创造,他们的一切技艺将会在新作品的创造过程中结合在一起;二要提高工艺的地位,让它能与“美术”平起平坐。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一开始就引进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强调实用、技术、经济和现代美学思想,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摇篮,开创了中国全面推行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先河。它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人才培养上,也反映在一系列建筑作品,包括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制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论述我国拍卖行业的恢复和发展的历程

    正确答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1986年11月,中断了30年的拍卖行业重新在中国恢复,第一家拍卖行在广州成立.以1997年1月拍卖法实施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恢复和试点阶段
    广州拍卖行成立后,沈阳在1987年10月成立了中国第二家拍卖行.1988年上海和北京也相继成立了数家拍卖行.不久,经国务院批转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拟定的<1989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中,拍卖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并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适应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给国内拍卖行业确立了地位,也由此获得了合法的地位.199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公物处理实行公开拍卖的通知>,其中指出:逐步建立和完善公物出来的公开拍卖制度,有计划地建立拍卖行,为使拍卖行能够做到收支平衡,各地市的拍卖行除办公物拍卖外,可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开展其他物品的拍卖业务,充分发挥公开拍卖制度在发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从而使各类拍卖机构驶入快车道.1994年,苏富比,佳士得世界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先后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
    (2)拍卖业的发展阶段
    拍卖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拍卖业结束了恢复试点阶段,进入常规发展期,@重视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全国拍卖师考试随即展开,提高行业人员素质,提高运作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营造城实信用体系,缩短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企业之间的差距.行业协会成为行业研究,探讨问题,展望长远,指导行业工作的重要平台.@经营范围从有形商品的公物拍卖到文物艺术品拍卖,再到无形商品拍卖,日趋拓展,内容不断丰富,基本上涵盖了可以流通商品的全部@操作手段也日益规范,,遵循商业惯例,操作过程,运作方式,经营行为逐渐趋于规范化,国际化.截至2008年底,我国拍卖机构近6000家,直接从业人员6万多人,年拍卖总成交额突破2700亿元人民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歌德的思想历程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发展历程具有的某种相似性?

    正确答案: 他早年尊重个性自由,崇尚激情,与人文主义者的思想较为一致;在创作中期,他崇尚古典美,渴望深入实际生活并试图在具体的工作中改造社会,具有17、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与文学家的特点;而在晚年,他从思想体系的角度深入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又明显带有19世纪初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所以,他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学发展具总结性的艺术大师。然而,歌德在漫长的一生中也充满深刻的矛盾,他抽象的理解人和人与世界的关系,这是它存在深刻矛盾的主要原因。同时,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歌德生活的具体环境以及自身的气质与性格,又使得这种矛盾显得极为鲜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论述我国香港地区户外广告牌行业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香港广告牌行业发展历程,简单而言,是从简朴统一演化至美观耀目,到现在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绚丽壮观的过程。
    (1)早于100年前,香港已有广告牌出现。当时广告牌只有三类:旗帜、木板及石柱。广告牌简单而统一,没有商标或衬托以其它图案、颜色,只是单调地标立店号作标识用途,让消费者有效地将店铺分类及明了店铺所在地。
    (2)六十年代,塑料广告牌的出现慢慢取代原有类别成为主流。广告牌的字体逐渐趋向多元化,不但将原有统一的标楷体定律打破,也同时加入色彩,令沉实的广告牌开始泛起生气。
    (3)80年代,是香港广告牌行业起飞的阶梯。外来文化的涌入及经济环境大为改善下,港人得以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及技术,创作力也大为提升。霓虹灯乘时而起,大行其道。另外,港人对广告牌的用途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从简单的标识作用发展到用以吸引消费者;从竖立在自个儿店前到印制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广告牌行业进入新年代。
    (4)步入90年代后期。计算机科技的普及令广告牌更为美观,涉及范畴更为广泛。广告牌已不单是户外行业,它逐渐步向室内,美化店内环境。各大商店盛行以计算机喷画作装饰及推广,取代原有单调的胶贴纸字画而成为主流。
    (5)到了今天,广告牌行业又再加添了新元素。LED超薄光纤灯箱及三面旋转招牌的出现令广告牌更趋五花八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