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叶某报警称村子旁边树林里有人上吊,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人已经死亡,尸体脖颈上套着绳索,正悬挂在大树的一根枝桠上,此时枝桠受力过重,有折断迹象,但法医还在路上,下列做法中,最妥当的是( )。 A.没有法医在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移动尸体 B.不能移动尸体,但可以在尸体下方摆放垫子 C.剪开绳索,将尸体放下来,小心摆放 D.揭开绳索,将尸体放下来,小心摆放

题目
叶某报警称村子旁边树林里有人上吊,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人已经死亡,尸体脖颈上套着绳索,正悬挂在大树的一根枝桠上,此时枝桠受力过重,有折断迹象,但法医还在路上,下列做法中,最妥当的是( )。

A.没有法医在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移动尸体
B.不能移动尸体,但可以在尸体下方摆放垫子
C.剪开绳索,将尸体放下来,小心摆放
D.揭开绳索,将尸体放下来,小心摆放

相似考题
更多“叶某报警称村子旁边树林里有人上吊,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人已经死亡,尸体脖颈上套着绳索,正悬挂在大树的一根枝桠上,此时枝桠受力过重,有折断迹象,但法医还在路上,下列做法中,最妥当的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县公安局接到环保局报警称:该局20余名退休职工因不满退休待遇在单位院内静坐,要求民警到场予以处置。民警到达现场后,下列处置措施最为妥当的是:

    A.配合环保局做矛盾化解工作
    B.配合环保局驱散静坐人员
    C.警戒现场,实施现场管制
    D.警戒现场,强制带离为首人员

    答案:A
    解析:
    根据110报警服务台接到报警后进行处置的规则:对接报的规模较大、行为方式激烈的群体性事件,应当立即报告分管负责人,并按照工作预案和分管负责人的指示,派警赶赴现场,控制事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缓解、化解矛盾的工作,尽快平息事态。故选项A项正确。选项B:驱散静坐人员,没有实质的解决问题,并且容易激怒退休职工,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事件,故排除;选项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可以根据情况实行现场管制。本题只是属于群体性事件,不属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故排除;选项D:《人民警察法》第八条: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而本案中并没有出现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故强行带离为首人员不合适,故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 第2题:

    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在某企业门口有多人聚集,现场秩序很乱,人越聚越多。
    处置民警到达现场后,应开展的工作有

    A.控制现场,防止事态恶化
    B.了解掌握相关情况
    C.及时准确向上级报告
    D.接受记者采访,如实通报现场情况

    答案:A,B,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群体性事件处置能力。
    第二步,题干中企业门口多人聚集,秩序混乱,属于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方法,要先迅速向党委、政府、上级公安机关报告,通报涉事单位,了解掌握相关情况,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适时依法采取相应强制处置措施,控制局势,平息事态,即使固定证据。因此,选择ABC。

  • 第3题:

    2002年3月2日,某地一水库发现一无名尸体,派出所民警王亮到现场后即组织人将尸体打捞上岸,并组织当地群众辨认,经辨认死者是外地打工妹刘静,王亮随即叫刘静的胞兄刘沃自行将尸体领回去处理。民警王亮的做法有何错误?为什么?


    正确答案:民警王亮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对水中尸体的保护原则是:流动水实施固定,静水维持原状。水库属静水,不应打捞,更不应自行辨认处理。

  • 第4题:

    谢某、刘某因小孩矛盾发生纠纷,进而大打出手,民警小王、老田接到报警到达现场时,谢某正用菜刀砍刘某,刘某到处躲闪。此时,()。

    • A、民警可以立即使用武器制止谢某
    • B、民警不得对谢某使用武器
    • C、民警经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武器
    • D、民警应当先使用警械,不能制止的再使用武器

    正确答案:C

  • 第5题:

    交巡警大队民警小王、小李、小印在公路上执勤时,接群众报案,称离此一公里处,有人正在殴打一名司机。小王、小李、小印当即赶到现场,发现两名男子正在殴打司机,司机满脸是血,躺在路边,身上多处受伤。现场有多名群众围观,造成交通堵塞。民警对此事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民警应按如下步骤处理:
    (1).立即制止两名男子对司机的伤害,并将其控制。
    (2).迅速将司机送医院救治。
    (3).保护现场,收集证据,寻访证人。
    (4).疏散群众,疏导交通。
    (5).将两名嫌疑人带回,报大队领导批准后进行讯问,并制作笔录。
    (6).填写《移送案件通知书》,经承办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在24小时内将案件移送案发地主管部门处理。

  • 第6题:

    宋某因泄私愤持炸药到孙某家相威胁,民警接到报警后到达现场,发现宋某正欲点燃炸药引爆。在这种情况下,民警可以不经警告即使用武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110指挥中心接报:有人在鱼塘投毒:民警赶到现场,发现一孕妇正往鱼塘里洒农药。在这种情况下,民警可以使用武器制止。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某日晚上23点,赵某妻子黄某回家后见丈夫赵某躺在地上,满头是血,立刻拨打110报警。110接警后,迅速指派人员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发现赵某已经死亡,在赵某尸体旁找到一盏带血迹的台灯。公安机关遂对此案立案侦查。 案情续一: 110接到现场民警反馈后,迅速调集、指挥有关民警布控查缉。民警谢某、陈某在巡逻时,发现张某、刘某、王某三人神色慌张,形迹可疑,即同时对三人逐个进行盘问。就在谢某、陈某盘问时,刘某突然转身用随身携带的背包袭击陈某,陈某经警告无效,使用警棍打击刘某的头部,将其制服。 案情续二: 谢某、陈某对刘某救治后,将三人带回公安机关继续盘问。经过询问,刘某、张某供述了对赵某的犯罪事实,但王某称不认识赵某。经过侦查,公安机关对赵某死亡案件获取了以下证据: 物证:台灯;不锈钢茶壶;烟灰缸;指纹;脚印。 勘验笔录:离尸体1米处地面上有一盏台灯,沾有血迹。其他物品没有血迹;现场脚印混乱,除刘某、张某、赵某、黄某四人的脚印外,还提取到一个脚印,但不属于上述四人。 尸体鉴定意见:赵某全身多处软组织受伤,胸部肋骨断裂4根,但致命原因系被钝器多次打击头部致颅内出血,系他杀死亡,死亡时间约在23时许。 刘某供述:当晚21时,和张某进入赵某家中,对赵某殴打后,自己顺手掂起不锈钢茶壶打赵某胸部,打完后就离开赵某家;但不承认杀人。 张某供述:赵某倒地后,刘某又用桌上的烟灰缸继续击打赵某胸部,也不承认杀人。 王某供述:看完电影在路上正好遇到刘某、张某二人,遂同路。不知道刘某、张某之前有什么行为。 黄某证人证言:曾听赵某说过,刘某与赵某有仇,刘某多次威胁要杀死赵某;赵某的钱包和放在沙发上的手机和自己的金首饰也不见了。 对台灯的鉴定意见:台灯上检出赵某的DNA分型,台灯柱体上检出一个指纹,不属于刘某、张某、赵某、黄某四人; 对不锈钢茶壶的鉴定意见:不锈钢茶壶上检出赵某的DNA分型,并检出刘某的指纹和DNA分型; 对烟灰缸的鉴定意见:烟灰缸上检出赵某的DNA分型。 侦查期间,王某的辩护律师向公安机关提供了一份许某的证人证言,证明王某在当天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遇到张某、刘某,随后同行,但该证人证言没有证人许某的签名。 案情续三: 后公安机关经过多方调查取证,终于查明案件事实: 刘某与赵某是情敌,在其日记本上记载着想杀死赵某。案发当日上午刘某找到与赵某在生意上有矛盾的张某,提出共同“教训”一下赵某。张某、刘某二人约好晚上21时共同去赵某家中。二人翻窗进入赵某家中后,同时对赵某拳打脚踢,致赵某重伤倒地。刘某不听张某的劝阻又上前用不锈钢茶壶砸赵某胸部。二人于21时20分离开现场。出门后,二人遇到王某,便邀请王某一起走。二人离开赵某家不久,赵某的邻居孙某经过赵某家时发现门虚掩,便进房间查看,发现赵某躺在地上,踢了一脚没有反应,就在房里四处搜寻,搜得金首饰后又拿起沙发上的手机欲离开,突然发现赵某眼睛睁着正盯着他,担心此人未死认出自己,于是拿起台灯猛砸赵某头部,致其死亡。 民警应当在现场采取哪些调查取证措施?


    正确答案: 封锁现场、进行现场勘验检查、走访周边知情人员寻找线索。

  • 第9题:

    下列不属于110报警服务台受理公众投诉范围的是()。

    • A、民警休息日在家饮酒
    • B、违法嫌疑人正殴打受害人,出警民警到达现场后未予制止
    • C、民警处理纠纷时偏袒一方当事人
    • D、民警正在参与赌博活动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当超长车通过收费车道时,虽然车头已经到达收费亭位置,但车尾还未完全通过秤台旁边的光幕机,此时仪表检测不到车辆结束信号,仪表上显示正通过车辆的每轴信息,此时,如果车辆已经全部通过秤台,可通过按数字键()强制分离。

    • A、“0“
    • B、”1”
    • C、”2”
    • D、”9”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110报警服务台受理公众投诉范围的是()。
    A

    民警休息日在家饮酒

    B

    违法嫌疑人正殴打受害人,出警民警到达现场后未予制止

    C

    民警处理纠纷时偏袒一方当事人

    D

    民警正在参与赌博活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利用多刀盘式削片机切削直径不大的枝桠或板条时,为了保证其连续切削,枝桠或板条最好()进料。

    正确答案: 成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天天城区某街道张某的理发店与李某的便利店相邻。某日,因张某在便利店门口堆放物品,李某与之发生口角,经其他人劝开后,张某趁李某不备拿起理发店的拖把打向李某,李某闪避不及被打中腿部(后经鉴定为轻微伤),导致现场混乱,有人见状打110报警。派出所值班民警老关、小王接到指令后立即出警。
    民警达现场后,张某声称“这是我们的私事,警察管不着”,不顾现场群众劝阻和民警的口头制止,继续吵闹并拿着拖把追打李某。此时,民警最恰当的做法是:(单选)

    A.民警小王将李某强行带离
    B.民警二人合力控制张某
    C.对张某使用催泪喷射器
    D.出枪警告

    答案:B
    解析:
    《人民警察法》第八条: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强行带离现场适用于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或危害社会安全的违法人员,李某是被侵害人,不能强行带离,故A项错误。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第十八条:违法犯罪行为人不听从公安民警口头制止的,公安民警可以将其传唤至公安机关处理;违法犯罪行为人不听从公安民警口头制止,并实施暴力行为的,公安民警应当根据本规程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第十九条:对正在以轻微暴力方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尚未严重危及公民或者公安民警人身安全,经警告无效的,公安民警可以徒手制止;情况紧急,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徒手制止。张某不顾民警的口头制止仍然对李某实施殴打,民警可以对其采取徒手制止方式,故B项正确。
    第二十三条:公安民警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所列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公民人身安全等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喷射器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故C项错误。
    第三十条:公安民警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规定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故D项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14题:

    利用多刀盘式削片机切削直径不大的枝桠或板条时,为了保证其连续切削,枝桠或板条最好()进料。


    正确答案:成捆

  • 第15题:

    张某等4人因口角与周某等5人发生纠纷,进而互殴,几乎所有人头面部都受伤出血,民警接报警后到达现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警可以立即使用武器制止双方继续殴斗
    • B、民警可以鸣**示警
    • C、民警在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制止双方继续殴斗
    • D、民警既可以使用警械也可以鸣**示警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1998年8月13日凌晨,某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三处血迹。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勘验,拍下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系被汽车撞死。本案中,哪些是物证?


    正确答案: 物证有:
    (1)、被害人尸体;
    (2)、被害人血迹;
    (3)、路面上刹车的痕迹;
    (4)、被害人骑的摩托车;
    (5)、被害人手上被摔坏的手表。

  • 第17题:

    某分局接到报案:×××称其妻上吊死亡,要求公安局来人处理。刑技人员到现场后,死者仍在原位吊着,绳索拴在梁上,死者脚距地面约30CM,在死者地面前方有方凳倒在地上,周围环境正常,无特异现象。倒下的方凳高45Cm凳比较干净,没有发现足迹等痕迹。经法医初检为窒息死亡。请分析该女死亡是自杀还是他杀?为什么?该案还应做哪些技术性工作?


    正确答案: 该女虽然是吊在梁上,但自己上吊身亡可能性很小,应是他杀。
    因死者是距地40CM,自己上吊应蹬凳上挂再把凳子蹬开,但倒在地上的方凳上确没有任何足迹。该案还应进一步进行尸体解剖检验、化验。

  • 第18题:

    某树林里发现一具无名男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勘验时不得少于2人
    • B、勘验现场时,应当邀请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为见证人
    • C、为了确定死因,可以解剖尸体,因无法查明尸体身份,可不通知死者家属到场
    • D、公安机关进行勘验后,人民检察院要求复验的,公安机关应当进行复验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民警刘某下班回家路上听见有人在呼叫“有人抢劫”,由于已经下班,刘某可以不履行职责。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某日晚上23点,赵某妻子黄某回家后见丈夫赵某躺在地上,满头是血,立刻拨打110报警。110接警后,迅速指派人员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发现赵某已经死亡,在赵某尸体旁找到一盏带血迹的台灯。公安机关遂对此案立案侦查。 案情续一: 110接到现场民警反馈后,迅速调集、指挥有关民警布控查缉。民警谢某、陈某在巡逻时,发现张某、刘某、王某三人神色慌张,形迹可疑,即同时对三人逐个进行盘问。就在谢某、陈某盘问时,刘某突然转身用随身携带的背包袭击陈某,陈某经警告无效,使用警棍打击刘某的头部,将其制服。 案情续二: 谢某、陈某对刘某救治后,将三人带回公安机关继续盘问。经过询问,刘某、张某供述了对赵某的犯罪事实,但王某称不认识赵某。经过侦查,公安机关对赵某死亡案件获取了以下证据: 物证:台灯;不锈钢茶壶;烟灰缸;指纹;脚印。 勘验笔录:离尸体1米处地面上有一盏台灯,沾有血迹。其他物品没有血迹;现场脚印混乱,除刘某、张某、赵某、黄某四人的脚印外,还提取到一个脚印,但不属于上述四人。 尸体鉴定意见:赵某全身多处软组织受伤,胸部肋骨断裂4根,但致命原因系被钝器多次打击头部致颅内出血,系他杀死亡,死亡时间约在23时许。 刘某供述:当晚21时,和张某进入赵某家中,对赵某殴打后,自己顺手掂起不锈钢茶壶打赵某胸部,打完后就离开赵某家;但不承认杀人。 张某供述:赵某倒地后,刘某又用桌上的烟灰缸继续击打赵某胸部,也不承认杀人。 王某供述:看完电影在路上正好遇到刘某、张某二人,遂同路。不知道刘某、张某之前有什么行为。 黄某证人证言:曾听赵某说过,刘某与赵某有仇,刘某多次威胁要杀死赵某;赵某的钱包和放在沙发上的手机和自己的金首饰也不见了。 对台灯的鉴定意见:台灯上检出赵某的DNA分型,台灯柱体上检出一个指纹,不属于刘某、张某、赵某、黄某四人; 对不锈钢茶壶的鉴定意见:不锈钢茶壶上检出赵某的DNA分型,并检出刘某的指纹和DNA分型; 对烟灰缸的鉴定意见:烟灰缸上检出赵某的DNA分型。 侦查期间,王某的辩护律师向公安机关提供了一份许某的证人证言,证明王某在当天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遇到张某、刘某,随后同行,但该证人证言没有证人许某的签名。 案情续三: 后公安机关经过多方调查取证,终于查明案件事实: 刘某与赵某是情敌,在其日记本上记载着想杀死赵某。案发当日上午刘某找到与赵某在生意上有矛盾的张某,提出共同“教训”一下赵某。张某、刘某二人约好晚上21时共同去赵某家中。二人翻窗进入赵某家中后,同时对赵某拳打脚踢,致赵某重伤倒地。刘某不听张某的劝阻又上前用不锈钢茶壶砸赵某胸部。二人于21时20分离开现场。出门后,二人遇到王某,便邀请王某一起走。二人离开赵某家不久,赵某的邻居孙某经过赵某家时发现门虚掩,便进房间查看,发现赵某躺在地上,踢了一脚没有反应,就在房里四处搜寻,搜得金首饰后又拿起沙发上的手机欲离开,突然发现赵某眼睛睁着正盯着他,担心此人未死认出自己,于是拿起台灯猛砸赵某头部,致其死亡。 民警在盘查时存在什么问题?并说明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在警力少于对方的时候,匆忙盘问检查,应及时请求支援。

  • 第21题:

    现场保卫人员在民警到达现场后,必须向民警报告情况的要点有()。

    • A、案件发生、发现的时间
    • B、群众对案件议论、反应
    • C、保护现场的时间
    • D、事主、被害人、发现人、报案人的基本情况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单选题
    现场保卫人员在民警到达现场后,必须向民警报告情况的要点有()。
    A

    案件发生、发现的时间

    B

    群众对案件议论、反应

    C

    保护现场的时间

    D

    事主、被害人、发现人、报案人的基本情况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2002年3月2日,某地一水库发现一无名尸体,派出所民警王亮到现场后即组织人将尸体打捞上岸,并组织当地群众辨认,经辨认死者是外地打工妹刘静,王亮随即叫刘静的胞兄刘沃自行将尸体领回去处理。民警王亮的做法有何错误?为什么?

    正确答案: 民警王亮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对水中尸体的保护原则是:流动水实施固定,静水维持原状。水库属静水,不应打捞,更不应自行辨认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