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利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取样时应做到( )。A.子组内取样间隔越长越好B.过程稳定性好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C.同一子组应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取得D.尽量缩短子组间取样间隔E.过程劣化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题目

利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取样时应做到( )。

A.子组内取样间隔越长越好

B.过程稳定性好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C.同一子组应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取得

D.尽量缩短子组间取样间隔

E.过程劣化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相似考题
更多“利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取样时应做到( )。A.子组内取样间隔越长越好B.过程稳定性好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作控制图,正确的抽样方法包括( )。

    A.每次取一个产品作为子组

    B.每次取4~5个产品作为一个子组

    C.取20~25个子组计算控制限并描点

    D.根据过程的稳定性和产量合理确定子组取样间隔


    正确答案:BCD
    BCD。

  • 第2题:

    企业欲用控制图对某零件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
    在抽取子组时应做到( )。
    A.过程稳定性好,子组间间隔可以扩大
    B.过程稳定性差,子组内产品的抽取间隔加大
    C.子组内产品抽取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D.子组内产品抽取间隔与子组间间隔尽可能相同


    答案:C
    解析:
    组内差异只由偶因造成,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由此在取样本组,即子组时应该在短间隔内取,以避免异因进入。

  • 第3题:

    利用控制图监控过程时,关于子组抽取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质量不稳定的过程应采用较高的抽样频率
    B.同一子组内的样品应在短间隔内抽取,以避免异因进入
    C.当CpD.对于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过程可以减小子组抽取的频次
    E.抽取子组的数量与过程质量的稳定性无关


    答案:A,B,D
    解析:
    。抽取子组的数量、频率与过程质量的稳定程度有关。

  • 第4题:

    利用控制图监控过程时,关于子组的抽取,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质量不稳定的过程应采用较高的抽样频率
    B.同子组内的样品就在短间隔内抽取,以避免异因进入
    C.当CpD.对于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过程可以减少子组抽取的频次
    E.抽取子组的数量与过程质量水平无关


    答案:A,B,D
    解析:
    合理子组原则的内容是:“组内差异只由偶因造成,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 取子组时应该在短间隔内取,以避免异因进人。为了便于发现异因,在过程不稳,变化激烈时应多抽取样本,而在过程平稳时,则可少抽取样本。当CP

  • 第5题:

    某生产车间为了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决定推行统计过程控制。首先选择控制对象,再对选择的倒角半径采用均值一极差控制图进行分析,之后针对倒角半径的质量要求计算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最后求得过程性能指数Pp和Ppk。
    若产品是由甲、乙两人加工生产的,则下列绘制控制图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抽取库房中甲、乙已加工好的100个零件进行测量,并选取子组大小为4,绘制分析用控制图
    B.在加工现场,按照甲、乙的加工顺序进行取样测量,并选取子组大小为4,绘制分析用控制图
    C.在加工现场,按照甲、乙的加工顺序进行取样测量,并选取子组大小为4,分别对甲、乙二人加工的产品绘制分析用控制图
    D.先绘制极差控制图,判稳后再绘制均值控制图


    答案:C,D
    解析:

  • 第6题:

    某企业希望利用控制图对生产批量大、长期进行加工的轴外径尺寸进行监控,为此,首先确定了选用的控制图类型,并制定数据收集计划绘制分析用控制图。[2008年真题]
    制作控制图,正确的抽样方法包括( )。
    A.每次取一个产品作为子组
    B.每次取4 ~5个产品作为一个子组
    C.取20~25个子组计算控制限并描点
    D.根据过程的稳定性和产量合理确定子组取样间隔


    答案:B,C
    解析:
    取预备数据时,关于子组,应做到:①取20 ~25个子组;②子组大小一般取为4或5;③为了使得所取数据属于同一总体,同一子组的数据应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取得,故要求在短间隔内来取。

  • 第7题:

    合理子组原则是由休哈特提出的,其内容是“组内差异只由偶因造成,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前一句的目的是保证控制图上、下控制线的间隔距离6σ为最小,从而对异因能够及时发出统计信号。在取样本组,即子组时应在短间隔内取,以避免异因进入。根据后一句,为了便于发现异因,()。

    • A、在过程不稳,变化激烈时应少抽取样本
    • B、过程平稳时,则可多抽取样本
    • C、在过程不稳,变化激烈时应多抽取样本
    • D、过程平稳时,则可少抽取样本
    • 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C,D

  • 第8题:

    为使控制图能够正确反映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应注意()。

    • A、合理确定取样间隔
    • B、合理确定子样容量
    • C、子样组数最好大于25
    • D、剔除不明原因的异常数据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多选题
    制作控制图,正确的抽样方法包括(  )。
    A

    每次取一个产品作为子组

    B

    每次取4~5个产品作为一个子组

    C

    取20~25个子组计算控制限并描点

    D

    根据过程的稳定性和产量合理确定子组取样间隔


    正确答案: D,A
    解析: 取预备数据时,关于子组,应做到:①取20~25个子组;②子组大小一般取为4或5;③为了使得所取数据属于同一总体,同一子组的数据应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取得,故要求在短间隔内来取。

  • 第10题:

    多选题
    合理子组原则是由休哈特提出的,其内容是“组内差异只由偶因造成,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前一句的目的是保证控制图上、下控制线的间隔距离6σ为最小,从而对异因能够及时发出统计信号。在取样本组,即子组时应在短间隔内取,以避免异因进入。根据后一句,为了便于发现异因,()。
    A

    在过程不稳,变化激烈时应少抽取样本

    B

    过程平稳时,则可多抽取样本

    C

    在过程不稳,变化激烈时应多抽取样本

    D

    过程平稳时,则可少抽取样本

    E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为使控制图能够正确反映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应做到(  )。
    A

    合理确定取样间隔

    B

    合理确定子样容量

    C

    子样组数最好大于25

    D

    剔除不明原因的异常数据

    E

    子样组数最好在20~25之间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利用控制图监控过程时,关于子组的抽取,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2008年真题]
    A

    质量不稳定的过程应采用较高的抽样频率

    B

    同子组内的样品就在短间隔内抽取,以避免异因进入

    C

    当CP<1时,可以增大抽样间隔

    D

    对于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过程可以减少子组抽取的频次

    E

    抽取子组的数量与过程质量水平无关


    正确答案: B,D
    解析:
    合理子组原则的内容是:“组内差异只由偶因造成,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取子组时应该在短间隔内取,以避免异因进入。为了便于发现异因,在过程不稳,变化激烈时应多抽取样本,而在过程平稳时,则可少抽取样本。当CP<1<1时,说明过程能力不足,技术管理能力已很差,应缩短抽样间隔。

  • 第13题:

    某电子元器件厂对产品生产过程采用Xbar-R控制图进行过程控制。每1个小时在生产现场抽取样本大小为5的子组,控制图显示受控,但是在所抽样的30组产品中发现总计居然有10个产品落入公差限外,针对这一现象,可能正确的判断是:()

    A.Xbar-R控制图不好,应采用Xbar-S控制图

    B.该过程能力不足(Cp、Cpk低)

    C.抽样间隔过长,应该改为半小时抽样一次

    D.应先对该过程进行优化和改造,然后再进行控制


    参考答案:BD

  • 第14题:

    企业欲用控制图对某零件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
    选择控制图,应考虑( )。
    A.质量特性数据的性质 B.控制图保管的方便性
    C.控制图的检出力 D.检验的成本和取样的难易程度


    答案:A,C,D
    解析:

  • 第15题:

    企业欲用控制图对某零件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
    如果选择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那么,子组大小最好为( )。
    A. 4-5 B. 10以上 C. 1 D.越多越好


    答案:A
    解析:
    -R图中,国标推荐子组大小,即每个样本的样本量为4或5。

  • 第16题:

    企业欲用控制图对某零件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
    在均值图上应使用( )打点。
    A.每个产品的测量值 B.子组均值
    C.子组标准差 D.子组极差


    答案:B
    解析:
    均值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均值的变化,极差图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分散或变异情况的变化。因此均值图上应使用子组均值打点。

  • 第17题:

    利用计量值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如果子组大小为15,则最宜使用的控 制图应为()图。

    A. X-Rs B. X-R
    C. X-s D. Me-R


    答案:C
    解析:
    。n>10时,极差图对标准差的估计不太准确。

  • 第18题:

    利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取样时应做到( )。[2008年真题]
    A.子组内取样间隔越长越好
    B.过程稳定性好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C.同一子组应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取得
    D.尽量缩短子组间取样间隔
    E.过程劣化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答案:B,C,D
    解析:
    在许多控制图的计算过程中,在确定中心线及控制限时,需要抽取多个样本。在有关的控制图标准中,这样的样本称为子组,相应的样本量n称为子组大小。一般取 20~25个子组,子组大小一般取为4或5。利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取样时为了使得所取数据属于同一总体,同一子组的数据应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取得,故要求在短间隔内来取。过程稳定性好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 第19题:

    某电子元器件厂对产品生产过程采用Xbar-R控制图进行过程控制。每1个小时在生产现场抽取样本大小为5的子组,控制图显示受控,但是在所抽样的30组产品中发现总计居然有10个产品落入公差限外,针对这一现象,可能正确的判断是()

    • A、Xbar-R控制图不好,应采用Xbar-S控制图
    • B、该过程能力不足(Cp、Cpk低)
    • C、抽样间隔过长,应该改为半小时抽样一次
    • D、应先对该过程进行优化和改造,然后再进行控制

    正确答案:B,D

  • 第20题:

    多选题
    利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取样时应做到(  )。[2008年真题]
    A

    子组内取样间隔越长越好

    B

    过程稳定性好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C

    同一子组应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取得

    D

    尽量缩短子组间取样间隔

    E

    过程劣化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正确答案: B,C
    解析: 在许多控制图的计算过程中,在确定中心线及控制限时,需要抽取多个样本。在有关的控制图标准中,这样的样本称为子组,相应的样本量n称为子组大小。一般取20~25个子组,子组大小一般取为4或5。利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取样时为了使得所取数据属于同一总体,同一子组的数据应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取得,故要求在短间隔内来取。过程稳定性好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 第21题:

    单选题
    在抽取子组时应做到(  )。
    A

    过程稳定性好,子组间间隔可以扩大

    B

    过程稳定性差,子组内产品的抽取间隔加大

    C

    子组内产品抽取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D

    子组内产品抽取间隔与子组间间隔尽可能相同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组内差异只由偶因造成,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由此在取样本组,即子组时应该在短间隔内取,以避免异因进入。

  • 第22题:

    多选题
    为使控制图能够正确反映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应注意()。
    A

    合理确定取样间隔

    B

    合理确定子样容量

    C

    子样组数最好大于25

    D

    剔除不明原因的异常数据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为使控制图能够正确反映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应注意(  )。
    A

    合理确定取样间隔

    B

    合理确定子样容量

    C

    子样组数最好大于25

    D

    剔除不明原因的异常数据

    E

    子样组数最好在20~25之间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