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列生产场所的液氨储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正确的包括()。A.液氨储罐是危险源 B.液氨储罐接地装置断开是事故隐患 C.液氨储罐存在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D.液氨储罐存在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E.液氨储罐发生的事故类型只有火灾事故

题目
下列生产场所的液氨储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正确的包括()。

A.液氨储罐是危险源
B.液氨储罐接地装置断开是事故隐患
C.液氨储罐存在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D.液氨储罐存在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E.液氨储罐发生的事故类型只有火灾事故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生产场所的液氨储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正确的包括()。”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区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案包括的要素。


    正确答案:


       (7)区域安全容量

  • 第2题:

    区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案的编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


    正确答案:ABCD

  • 第3题:

    下列不属于专业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的包括( )。


    正确答案:AE

  • 第4题:

    下列关于工业噪声与振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ACDE

  • 第5题:

    在生产性粉尘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中,爆炸性粉尘爆炸的条件不包括( )。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下列属于电气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的包括( )。


    正确答案:ACD

  • 第7题: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 大类。分别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下列选项中,属于物的因素的是( )。

    A.噪声,包括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及其他噪声
    B.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
    C.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
    D.辨识功能缺陷,包括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及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答案:A
    解析:
    考点: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对于B 选项,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属于管理因素;
    对于C 选项,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属于环境因素;
    对于D 选项,辨识功能缺陷,包括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及其他辨识功能缺陷属于人的因素。
    故本题应选择A 选项

  • 第8题:

    某企业在组织安全检查时,发现有关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存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①桥式起重设备的吊钩存在裂缝;②液氨储罐区地面开裂;③电动机联轴器处防护罩缺失;④压力管道操作阀门处通道狭窄;⑤粉碎车间粉尘超标。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上述危险有害因素中属于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A.②④
    B.③⑤
    C.①③
    D.①⑤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附录四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1和3分别属于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中的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和防护缺陷。2和4属于环境因素。5属于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第9题:

    某安全评价机构承担了一火电厂新建液氨罐区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评价人员在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过程中产生分歧。下列关于液氨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氨是烟气脱硝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B.液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容易引起冻伤
    C.液氨蒸发后产生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液氨也称无水氨,是一种白色液体

    答案:B
    解析:
    氨气可燃,于氧气反应产生氮气和水,具有强还原性,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被誉为“冷冻剂”,容易引起冻伤,液氨和氨气均为无色。

  • 第10题:

    下列对生产场所的液氨储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正确的包括()。

    • A、液氨储罐是危险源
    • B、液氨储罐接地装置断开是事故隐患
    • C、液氨储罐存在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 D、液氨储罐发生的事故类型只有火灾事故

    正确答案:A,B,C

  • 第11题:

    下列对生产场所的液氨储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正确的包括()。

    • A、液氨储罐是危险源
    • B、液氨储罐接地装置断开是事故隐患
    • C、液氨储罐存在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 D、液氨储罐存在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 E、液氨储罐发生的事故类型只有火灾事故

    正确答案:A,B,D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对生产场所的液氨储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正确的包括()。
    A

    液氨储罐是危险源

    B

    液氨储罐接地装置断开是事故隐患

    C

    液氨储罐存在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D

    液氨储罐存在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E

    液氨储罐发生的事故类型只有火灾事故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不属于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的包括( )。


    正确答案:BD

  • 第14题: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原则不包括( )。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在作业场所危险性辨识中,进行物质的危险和有害性辨识与分析时,应考虑的方面不包括( )。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的内容不包括( )。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关于生产性粉尘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某安全评价机构承担了一火电厂新建液氨储罐区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评价人员在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过程中产生分歧,下列关于液氨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氨是烟气脱硝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B.液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容易引起冻伤

    C.液氨蒸发后产生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液氨也称为无水氨,是一种白色液体

    答案:B
    解析:

  • 第19题:

    某安全评价机构承担了一火电厂新建液氨储罐区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评价人员在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过程中产生分歧。下列关于液氨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氨是烟气脱硝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B.液氨蒸发时,容易引起冻伤
    C.液氨蒸发后产生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液氨也称为无水氨,是一种白色液体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属于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但需要联系工作实际和化学常识来答题。液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以作制冷剂。直接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液氨是无色、强碱性、极易挥发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 第20题:

    下列对生产场所的液氨储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正确的包括 ( )
    A.液氨储罐是危险源
    B.液氨储罐接地装置断开是事故隐患
    C.液氨储罐存在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D.液氨储罐存在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E.液氨储罐发生的事故类型只有火灾事故


    答案:A,B,D
    解析: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是: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 第21题:

    下列对审查场所的液氨储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不正确的是()。

    • A、液氨储罐是危险源
    • B、液氨储罐接地装置断开是事故隐患
    • C、液氨储罐存在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 D、液氨储罐发生的事故类型只有火灾事故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规定,液氨储罐的容量超过()吨即构成重大危险源的。


    正确答案:10

  • 第23题:

    单选题
    某企业在组织安全检查时,发现有关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存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①桥式起重设备的吊钩存在裂缝②液氨储罐区地面开裂③电动机联轴器处防护罩缺失④压力管理操作阀门处通道狭窄⑤粉碎车间粉尘超标。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上述危险有害因素中属于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
    A

    ②④

    B

    ③⑤

    C

    ①③

    D

    ①⑤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区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案包括的要素。

    正确答案: (1)区域整体布局;
    (2)区域基础设施;
    (3)区域的安全管理规划;
    (4)区域应急救援体系规划;
    (5)区域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分析;
    (6)其他要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