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病例摘要】王某,男,25岁,未婚,售货员。于2007年12月2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酒,急躁易怒,1个月前因与人争吵,导致睡眠多梦,甚者彻夜不眠。遂来我院就诊。现症见入睡困难,失眠多梦,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口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查体:T36.7℃,P88次/分,R23次/分,BP120/8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神经官能症相鉴别(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请与生理性不寐相鉴别(中医执业医师

题目

【病例摘要】王某,男,25岁,未婚,售货员。于2007年12月2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酒,急躁易怒,1个月前因与人争吵,导致睡眠多梦,甚者彻夜不眠。遂来我院就诊。现症见入睡困难,失眠多梦,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口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查体:T36.7℃,P88次/分,R23次/分,BP120/8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神经官能症相鉴别(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请与生理性不寐相鉴别(中医执业医师)。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王某,男,25岁,未婚,售货员。于2007年12月2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酒,急躁易怒,1个月前因与人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胡某,男,12岁,学生。2013年1月23日初诊。患者1日前因饮食不洁出现呕吐,胸脘满闷。现症: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噎膈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呕吐。中医证型诊断:外邪犯胃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呕吐,胸脘满闷为主症,辨病为呕吐。现症见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辨证为外邪犯胃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中医病证鉴别:呕吐与噎膈,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轻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方剂名称: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藿香10g,紫苏9g,白芷9g,大腹皮9g,厚朴10g,半夏6g,陈皮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3g,桔梗10g,生姜三片、大枣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2题:

    病例摘要:朱某,男,37岁,已婚,工人。2015年7月21日初诊。患者经某医院诊断为肺结核后,抗结核治疗中,近1个月来呛咳气急,痰少质黏,午后骨蒸潮热,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夜寐盗汗,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口渴,心烦失眠,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肺痿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肺痨。中医证型诊断:虚火灼肺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呛咳气急,痰少质黏为主症,辨病为肺痨。现症见午后骨蒸潮热,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夜寐盗汗,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口渴,心烦失眠,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辨证为虚火灼肺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中医病证鉴别:肺痨与肺痿均为病位在肺的慢性虚损性疾患,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肺痨后期亦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为特征。治法:滋阴降火。方剂名称: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南沙参15g,北沙参15g,麦冬20g,玉竹15g,百合20g,百部15g,白及9g,生地15g,五味子10g,玄参10g,阿胶(烊化)6g、龟板3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傅某,男,48岁,已婚,工人。2016年3月19日初诊。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3天前与家人吵架后,出现头部胀痛,无呕吐,无意识障碍,遂来就诊。现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面红口苦,心烦易怒,夜寐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眩晕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头痛。中医证型诊断:肝阳头痛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头昏胀痛为主症,辨病为头痛。现症见头昏胀痛,两侧为重,面红口苦,心烦易怒,夜寐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肝阳头痛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中医病证鉴别: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方剂名称: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8g,山栀9g,黄芩9g,丹皮9g,桑寄生9g,杜仲9g,牛膝12g,益母草9g,白芍9g,夜交藤9g,茯神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4题:

    病例摘要:何某,女,44岁,已婚,教师。2014年4月23日初诊。患者平素暴躁,1天前生气后出现头痛胀痛,心烦。现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眩晕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头痛。中医证型诊断:肝阳上亢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为头痛胀痛主症,辨病为头痛。现症见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肝阳上亢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中医病证鉴别: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方剂名称: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5g,山栀9g,黄芩10g,丹皮15g,桑寄生15g,杜仲15g,牛膝10g,益母草15g,白芍15g,夜交藤15g,茯神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5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65岁,已婚,退休工人。2013年8月15日初诊。患者十年前出现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三天前因淋雨加重。现症: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有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痹证。中医证型诊断:行痹。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为主症,辨病为痹证。现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辨证为行痹。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中医病证鉴别: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以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疼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的肌肉萎缩。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剂名称:防风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防风15g,麻黄6g,桂枝10g,葛根10g,当归10g,茯苓6g,生姜10g,大枣9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