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1.患者体位 髂后上棘穿刺点:模拟人俯卧位,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髂前上棘穿刺点:模拟人仰卧位,髂前上棘后1~2cm,取骨面较平点。2.无菌操作,消毒、铺洞巾、局麻操作 常规皮肤消毒(直径约15cm),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至骨膜。3.穿刺操作①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时,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②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患者感到一种轻微酸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③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速做涂片数张备送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或皮下组织块阻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④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局部消毒,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皮肤针孔处,并按压1~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更多“请演示骨髓穿刺术。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演示胸膜腔穿刺术。


    参考答案:1.患者体位 模拟人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上举双手抱于枕部。2.穿刺点选择 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由超声波定位确定。3.消毒、铺巾、局麻、无菌操作 常规消毒皮肤,消毒直径约15cm,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4.穿刺操作①考生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首次抽液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②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③如用较粗的长穿刺针代替胸腔穿刺针时,应先将针座后连续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穿刺进入胸膜腔后再接上注射器,松开钳子,抽液。④抽液结束时,穿刺口消毒,局部用消毒纱布覆盖、固定。5.术后处理术后严密观察,当可能发生胸部压迫、气胸或昏厥等症状须立即诊治。

  • 第2题:

    请演示腹腔穿刺术的操作过程。(5分)


    答案:
    解析:

    (1)穿刺前排空小便,以免损伤膀胱。被检查者采用坐位、半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0.5分)
    (2)选择穿刺点,以叩浊部为准。(2分)
    ①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的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
    ③侧卧位穿刺点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相交处;
    ④少量积液或包裹性积液时,需B超定位或B超引导下穿刺。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盖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腹膜做局部麻醉。(1分)
    (4)操作者用左手的示指与中指或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当进针阻力突然消失,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腔,即可抽吸腹水。诊断性穿刺时,可用20m1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行直接穿刺抽液。大量放液时,用尾部连接橡皮管的穿刺针操作。腹水放出后应记录抽出液量送检。(1分)
    (5)穿刺结束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以手指压迫穿刺点数分钟,最后用胶布固定。(0.5分)

  • 第3题:

    骨髓穿刺术


    答案:
    解析:
    (1)患者体位(与选择穿刺部位有关,可任选一个穿刺点)正确。(2分)
    ①髂后上棘刺穿点:模拟人俯卧位,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②髂前上棘穿刺点:模拟人仰卧位,髂前上棘,取骨面较宽、平处。
    (2)无菌操作,消毒、铺洞巾、局麻操作正确。(12分)
    ①常规皮肤消毒(直径约15cm)。(2分)
    ②戴帽子、口罩,穿手术衣(3分)
    戴好帽子、口罩后双手提起衣领两端,抖开全衣,两手臂同时伸入袖筒;提出腰带双手交叉向对侧后,让他人系结。
    ③戴无菌手套(5分)
    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2分)
    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两手分别把反折部翻至手术衣袖口上。(3分)
    ④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至骨膜。(2分)
    (3)穿刺操作正确(考生口述并模拟操作)。(6分)
    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时,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2分)
    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病人感到一种轻微酸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1分)
    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速做涂片数张备送做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1分)
    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或皮下组织块塞阻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1分)
    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局部消毒,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皮肤针孔处,并按压1~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1分)

  • 第4题:

    请演示胸膜腔穿刺术的操作过程。(5分)


    答案:
    解析:

    (1)嘱患者面向椅背坐于椅上,两臂平放在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者前臂应上举抱于枕部。(1分)
    (2)穿刺部位应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处进行,可选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1分)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盖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在下位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肤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过程中,针头逐渐深入,直至进入胸膜腔抽出胸水为止,并判断皮肤至胸膜腔的距离。(1分)
    (4)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穿刺点部位皮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或栓旋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缓缓刺入,穿刺针进入的深度比局麻时针头进入深度稍深入3~5mm,当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已穿入胸腔,可抽取积液送检。(1分)
    (5)操作完毕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用胶布固定。嘱患者静卧。(1分)

  • 第5题:

    请演示腰椎穿刺术的操作过程。(5分)


    答案:
    解析:

    (1)患者左侧卧位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脊柱尽量靠近床边。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腰部尽量后弓使椎间隙增宽,便于穿刺。(1分)
    (2)以髂后上棘的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作为穿刺点,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棘突间隙进行。(1分)
    (3)常规局部消毒,戴无菌手套,盖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逐层递进麻醉,麻醉过程应先抽吸后注药。(0.5分)
    (4)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腰椎穿刺针刺入腰椎间隙,进针方向应与患者背面垂直,并使针尖稍斜向头部。一般成人进针深度为4~6cm,儿童为2~4cm。一旦针头突感阻力消失,表示已进入锥管内。此时缓缓将穿刺针针芯拔出,则可见脑脊液流出。用灭菌试管收集脑脊液送检。(1分)
    (5)一般在放脑脊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压力。(0.5分)
    (6)取下测压管后收集脑脊液标本,一般2~5ml。(0.5分)
    (7)穿刺术完毕后,将针芯插入穿刺针内,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患者去枕平卧2~4小时。对颅内压力增高者,卧床时间应延长,并严密观察。(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