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病例摘要:张某,男,69岁,已婚,干部。2013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形体肥胖,半年前淋雨后出现胸闷疼痛,咳嗽痰多。现症: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咳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脉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真心痛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张某,男,69岁,已婚,干部。2013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形体肥胖,半年前淋雨后出现胸闷疼痛,咳嗽痰多。现症: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咳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脉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真心痛相鉴别。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张某,男,69岁,已婚,干部。2013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形体肥胖,半年前淋雨后出现胸闷疼痛,咳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昊某,女,53岁,已婚,干部。2015年12月17日初诊。患者近1年来,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瘿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消渴。中医证型诊断:气阴亏虚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为主症,辨病为消渴。现症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辨证为气阴亏虚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中医病证鉴别:两者都可见多食易饥,消瘦症状。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方剂名称:七味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芪10g,党参6g,白术12g,茯苓12g,怀山药6g,甘草3g,木香6g,藿香12g,葛根15g,天冬6g,麦冬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2题:

    病例摘要:李某,男,69岁,已婚,干部。2012年9月7日初诊。患者平素喜食辛辣肥甘厚味,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食易饥,口渴,多尿。现症: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瘿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消渴(中消)。中医证型诊断:胃热炽盛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多食易饥,口渴,多尿为主症,辨病为消渴中消。现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辨证为胃热炽盛证。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中医病证鉴别:两者都可见多食易饥,消瘦症状。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症状,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渴,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多饮、多尿、尿甜的症状。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剂名称:玉女煎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生石膏15g,知母5g,黄连6g,栀子5g,玄参6g,生地黄20g,麦冬6g,川牛膝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65岁,已婚,退休工人。2013年8月15日初诊。患者十年前出现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三天前因淋雨加重。现症: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有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痹证。中医证型诊断:行痹。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为主症,辨病为痹证。现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辨证为行痹。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中医病证鉴别: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以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疼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的肌肉萎缩。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剂名称:防风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防风15g,麻黄6g,桂枝10g,葛根10g,当归10g,茯苓6g,生姜10g,大枣9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4题:

    病例摘要:常某,男,35岁,已婚,教师。2014年2月3日初诊。患者2年前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常劳累后发作。现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型诊断:心阳不振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胸闷,心悸气短为主症,辨病为心悸。现症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心阳不振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中医病证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辨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剂名称: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桂枝15g,制附片(先煎)15g,人参30g,黄芪20g,麦冬15g,枸杞10g,炙甘草6g,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5题:

    病例摘要:张某,男,47岁,工人。2013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两年前出现咳促气涌,胸部胀痛。现症:咳嗽痰多,质黏色黄,伴有胸中烦热,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面赤,咽干,大便或秘,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哮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喘证。中医证型诊断:痰热郁肺证。中医辨病与辨证依据:以咳促气涌,胸部胀痛为主症,辨病为喘证。现症见咳嗽痰多,质黏色黄,伴有胸中烦热,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面赤,咽干,大便或秘,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辨证为痰热郁肺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中医病证鉴别: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气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是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方剂名称:桑白皮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桑白皮10g,黄芩6g,知母6g,贝母9g,射干6g,瓜蒌皮6g,前胡9g,地龙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