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病例摘要:冯某,男,20岁,未婚,学生。2014年6月18日初诊。患者1天前出现腹部胀痛,伴胃脘痞满。现症:腹部胀痛,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痛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冯某,男,20岁,未婚,学生。2014年6月18日初诊。患者1天前出现腹部胀痛,伴胃脘痞满。现症:腹部胀痛,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痛相鉴别。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腹痛。中医证型诊断:湿热壅滞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腹部胀痛伴胃脘痞满为主症,辨病为腹痛。现症见腹部胀痛,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辨证为湿热壅滞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中医病证鉴别: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方剂名称:大承气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大黄(后下)10g,芒硝(溶服)15g,厚朴10g,枳实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更多“病例摘要:冯某,男,20岁,未婚,学生。2014年6月18日初诊。患者1天前出现腹部胀痛,伴胃脘痞满。现症:腹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胡某,男,12岁,学生。2013年1月23日初诊。患者1日前因饮食不洁出现呕吐,胸脘满闷。现症: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噎膈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呕吐。中医证型诊断:外邪犯胃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呕吐,胸脘满闷为主症,辨病为呕吐。现症见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辨证为外邪犯胃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中医病证鉴别:呕吐与噎膈,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轻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方剂名称: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藿香10g,紫苏9g,白芷9g,大腹皮9g,厚朴10g,半夏6g,陈皮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3g,桔梗10g,生姜三片、大枣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2题:

    病例摘要:宋某,女,40岁,已婚,农民。2015年9月26日初诊。患者3天前同家人争吵后出现胸部闷痛,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现症: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胸闷遇情志不遂时加重,兼有胃脘胀闷,得嗳气则舒,苔薄腻,脉细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脘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胸痹。中医证型诊断:气滞心胸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胸部闷痛,伴有心悸、气短、自汗为主症,辨病为胸痹。现症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胸闷遇情志不遂时加重,兼有胃脘胀闷,得嗳气则舒,苔薄腻,脉细弦,辨证为气滞心胸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中医病证鉴别: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剂名称: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柴胡10g,枳壳6g,香附10g,陈皮6g,川芎6g,赤芍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韩某,男,34岁,已婚,工人。2013年2月17日初诊。患者1日前饮酒后出现胃脘疼痛,脘痞腹胀。现症: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胁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胃痛。中医证型诊断:湿热中阻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胃脘疼痛,脘痞腹胀为主症,辨病为胃痛。现症见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湿热中阻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中医病证鉴别: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证,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吞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方剂名称:清中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连3g,栀子9g,制半夏6g,茯苓10g,草豆蔻(后下)6g,陈皮10g,甘草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4题:

    病例摘要:曹某,男,5岁,学生。2014年4月7日初诊。患者1日前出现壮热、烦渴、手足挛急。现症: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口噤不开,甚则角弓反张,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痫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痉证。中医证型诊断:阳明热盛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壮热、烦渴,手足挛急为主症,辨病为痉证。现症见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口噤不开,甚则角弓反张,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辨证为阳明热盛证。阳明胃热亢盛,腑气不通,热盛伤津,筋脉失养。中医病证鉴别: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的疾病,其大发作的特点为突然扑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声,大多发作片刻即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鉴别要点是:痫证多为突然发病,其抽搐、痉挛症状发作片刻可自行缓解,既往有类似的发病史;痉证的抽搐、痉挛多呈持续性,不经治疗难以自行恢复,痉证多有发热、头痛等伴发症状。治法:清泄胃热,增液止痉。方剂名称: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生石膏30g,玄参15g,知母6g,生地15g,麦冬10g,大黄6g,粳米10g,芒硝(溶服)10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5题:

    病例摘要:周某,男,19岁,未婚,学生。2015年6月23日初诊。患者1天前运动后饮冰水500ml,出现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现症: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真心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胃痛。中医证型诊断:寒邪客胃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辨病为胃痛。现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辨证为寒邪客胃证。寒凝胃脘,暴遏阳气,气机郁滞。中医病证鉴别: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绞痛、闷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隐痛、刺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症候。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方剂名称:良附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高良姜6g,香附9g,吴茱萸5g,乌药9g,陈皮15g,木香5g。三剂,水煎服。日~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