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病例摘要:肖某,女,48岁,已婚,农民。2016年4月15日初诊。患者3天前出现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现症:眩晕,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头痛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肖某,女,48岁,已婚,农民。2016年4月15日初诊。患者3天前出现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现症:眩晕,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头痛相鉴别。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肖某,女,48岁,已婚,农民。2016年4月15日初诊。患者3天前出现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55岁,已婚,农民。2015年8月18日初诊。患者2天前受惊后出现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伴胸闷不舒。现症: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型诊断:痰火扰心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伴胸闷不舒为主症,辨病为心悸。现症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痰火扰心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中医病证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治法: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方剂名称: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连6g,山栀6g,竹茹12g,半夏6g,胆南星6g,全瓜蒌6g,陈皮9g,生姜6g,枳实6g,远志6g,菖蒲6g,酸枣仁6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2题: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其辨证为( )

    A.肝阳上亢证

    B.气血亏虚证

    C.肾精不足证

    D.痰湿中阻证

    E.瘀血阻窍证


    参考答案:D

  • 第3题:

    病例摘要:张某,女,50岁,已婚,农民。2015年10月1日初诊。患者平素饮食不节。1月前出现入寐困难,伴有头痛、头昏。现症: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健忘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不寐。中医证型诊断:痰热扰心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人寐困难,伴有头痛、头昏为主症,辨病为不寐。现症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痰热扰心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中医病证鉴别: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健忘是指记忆力差、遇事易忘的症状。多因心脾亏损,年老精气不足,或瘀痰阻痹等所致。常见于神劳、脑萎、头部内伤、中毒等脑系为主的疾病之中。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剂名称: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半夏6g,陈皮9g,茯苓6g,枳实6g,黄连9g,竹茹6g,龙齿(先煎)20g,珍珠母(先煎)30g,磁石(先煎)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4题:

    病例摘要:程某,男,38岁,已婚,农民。2016年4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食生冷,2天前出现呕吐清水痰涎。现症: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反胃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呕吐。中医证型诊断:痰饮内阻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呕吐清水痰涎为主症,辨病为呕吐。现症见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辨证为痰饮内阻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中医病证鉴别: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但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未消化之宿食,呕吐量较多,吐后即感舒适。呕吐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往往吐无定时,或轻或重,吐出物为食物或痰涎清水,呕吐量或多或少。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方剂名称: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半夏12g,生姜12g,茯苓12g,白术9g,甘草6g,桂枝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5题:

    患者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其证候是

    A. 肝阳上亢证
    B. 气血亏虚证
    C. 肾精不足证
    D. 痰湿中阻证
    E. 瘀血阻络证

    答案:D
    解析:
    题中患者为眩晕。痰浊蒙蔽清阳则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痰浊中阻,浊阴不降,气机不利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脾阳不振则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均为痰浊内蕴所致。以上证候属于痰浊中阻证(D对)。肝阳上亢证之眩晕的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急躁易怒等(A错)。气血亏虚证之眩晕的主要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等(B错)。肾精不足证之眩晕的主要表现为眩晕日久,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遗精,泄泻,耳鸣,齿摇等(C错)。瘀血阻络证之眩晕的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等(E错)。

  • 第6题: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疗应选方

    A.天麻钩藤饮
    B.黄连温胆汤
    C.藿香正气散
    D.半夏厚朴汤
    E.半夏白术天麻汤

    答案:E
    解析:
    考点:
    1.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2.病因病机:(1)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伤气滞血瘀、体虚、久病、失血、劳倦过度、皆能发生眩晕。(2)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
    3.临床表现:头晕与目眩,轻者仅眼花,头重脚轻,或摇晃浮沉感,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车船,视物旋转,甚则欲仆。或兼目涩耳鸣,少寐健忘,腰膝酸软;或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
    4.鉴别诊断:(1)中风病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斜不遂为特征。(2)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不醒而死亡。(3)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
    5.辨证要点:(1)辨脏腑;(2)辨虚实;(3)辨体质;(4)辨标本。
    6.治疗原则:主要是补虚而泻实,调整阴阳。
    7.分证论治:(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2)肝火上炎:清肝泻火,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3)痰浊上蒙: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痰浊郁而化热用黄连温胆汤,若素体阳虚,痰从寒化者,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4)瘀血阻窍:活血化瘀,通窍活络,通窍活血汤。(5)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养阴填精,左归丸。

  • 第7题:

    患者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诞,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当选用

    A.羌活胜湿汤
    B.天麻钩藤饮
    C.春泽汤
    D.半夏白术天麻汤

    答案:D
    解析:
    上述症状属于眩晕之痰湿中阻证。其病机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治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其代表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

  • 第8题:

    患者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为()

    • A、通阳泄浊
    • B、燥湿祛痰
    • C、豁痰散结
    • D、健脾补肾
    • E、健脾和胃

    正确答案:B,E

  • 第9题: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宜选用()

    • A、半夏白术天麻汤
    • B、涤痰汤
    • C、温胆汤
    • D、平胃散
    • E、二陈汤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疗应选方()

    • A、天麻钩藤饮
    • B、黄连温胆汤
    • C、藿香正气散
    • D、半夏厚朴汤
    • E、半夏白术天麻汤

    正确答案:E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49岁。眩晕反复发作9年,复发1天。现眩晕,头重昏蒙,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患者呕吐甚,眩晕旋转,可加()
    A

    代赭石、竹茹、生姜

    B

    磁石、代赭石

    C

    龙骨、牡蛎

    D

    枳实、竹茹、黄芩

    E

    黄连、干姜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疗应选方(  )。
    A

    天麻钩藤饮

    B

    黄连温胆汤

    C

    藿香正气散

    D

    半夏厚朴汤

    E

    半夏白术天麻汤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张某,男,40岁。平素嗜食肥甘厚味,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其首选的方剂是

    A、归脾汤

    B、左归丸

    C、通窍活血汤

    D、天麻钩藤饮

    E、半夏白术天麻汤


    参考答案:E

  • 第14题:

    患者,女,35岁,眩晕,头重昏蒙,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疗首选

    A.藿香正气散

    B.天麻钩藤饮

    C.黄连温胆汤

    D.半夏厚朴汤

    E.半夏白术天麻汤


    正确答案:E

    95.[解析]根据眩晕,头重昏蒙,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濡滑可判断为是由痰湿所导致的。故选E。

  • 第15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58岁,已婚,农民。2015年12月30日初诊。患者2周前腹部手术。2天前出现腹痛疼痛,痛如针刺。现症:腹痛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暗,脉细涩。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外科腹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腹痛。中医证型诊断:瘀血内停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腹痛疼痛,痛如针刺为主症,辨病为腹痛。现症见腹痛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暗,脉细涩,辨证为瘀血内停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中医病证鉴别: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一般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显;外科腹痛多后发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等。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方剂名称: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桃仁9g,红花9g,牛膝9g,川芎6g,赤芍6g,当归9g,生地6g,甘草6g,柴胡6g,枳壳6g,桔梗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6题:

    病例摘要:毛某,男,60岁,已婚,农民。2015年6月20日初诊。患者3周前下水劳作,当晚出现足胫浮肿。现症: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阴水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水肿(阳水)。中医证型诊断:水湿浸渍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足胫浮肿为主症,辨病为水肿。现症见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辨证为水湿浸渍证。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中医病证鉴别: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方剂名称: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桑白皮9g,陈皮9g,大腹皮9g,茯苓皮9g,生姜皮9g,苍术10g,厚朴10g,草果6g,桂枝10g,白术2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7题:

    张某,男,40岁。平素嗜食肥甘厚味,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其首选的方剂是

    A.归脾汤
    B.左归丸
    C.通窍活血汤
    D.天麻钩藤饮
    E.半夏白术天麻汤

    答案:E
    解析:

  • 第18题: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宜选用的方剂是

    A.川芎茶调散加减
    B.天麻钩藤饮加减
    C.镇肝熄风汤加减
    D.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E.桑菊饮加减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眩晕痰湿中阻证的方剂应用。治疗眩晕痰湿中阻证宜选的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

  • 第19题:

    患者,女,48岁。平素多痰,就诊前日突发头晕,视物旋转,不能起床,不能睁眼视物,伴有头重昏蒙,胸闷身重,已呕吐数次,吐出皆为痰涎,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本病证属眩晕中的()。

    • A、痰浊中阻
    • B、肝阳上亢
    • C、肾精不足
    • D、瘀血阻络
    • E、气血亏虚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辨证,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患者,女,54岁。眩晕间断发作5年,加重7天。发作时视物旋转,头重如裹,伴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就诊前曾服天麻钩藤汤1周,未获显效。


    正确答案: 辨证:风痰上扰证。
    治法: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处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僵蚕、旋覆花。法半夏9g、天麻6g、僵蚕9g、覆花6g(包煎)、白术15g、茯苓6g、炙甘草3g、陈皮6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杲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以两味为君药。臣以旋覆花化痰降逆、僵蚕熄风化痰,共助半夏、天麻化痰熄风之力;白术、茯苓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佐以陈皮理气化痰,俾气顺则痰消;姜、枣调和脾胃,生姜兼制半夏之毒。使以甘草和中调药。综观全方,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但以化痰熄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 第21题:

    下列哪几项是眩晕痰湿中阻证的症状特点()

    • A、眩晕,头重昏蒙
    • B、伴视物旋转
    • C、胸闷恶心
    • D、呕吐痰涎
    • E、食少多寐

    正确答案:A,B,C,D,E

  • 第22题:

    多选题
    下列哪几项是眩晕痰湿中阻证的症状特点()
    A

    眩晕,头重昏蒙

    B

    伴视物旋转

    C

    胸闷恶心

    D

    呕吐痰涎

    E

    食少多寐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宜选用()
    A

    半夏白术天麻汤

    B

    涤痰汤

    C

    温胆汤

    D

    平胃散

    E

    二陈汤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