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不孕症概述


    参考答案: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两年,而未受孕者;或曾妊娠,而后未避孕,又连续2年未再受孕者,称不孕症。前者为原发性不孕症,古称"全不产";后者为继发性不孕症,古称"断绪"。

  • 第2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答案:
    解析:
    (一)分期治疗
    1.初期
    治法:活血舒筋。
    方药:
    (1)主方:补肾活血汤。
    处方:熟地黄10克,杜仲3克,枸杞子3克,破故纸10克,菟丝子10克,当归尾3克,没药3克,山茱萸3克,红花2克,独活3克,肉苁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若下肢放射痛明显者,加地龙12克、威灵仙15克。疼痛甚者,加乳香5克、细辛5克。
    (2)中成药小活络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3)治伤消瘀丸、散风活络丸、大活络丸均可选用。
    2.中、后期
    治法:补养肝肾,宣痹活络。
    方药:
    (1)主方:独活寄生汤。
    处方:独活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6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粉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①天麻片,口服,每次服3~5片,每日3次;②壮骨关节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
    (二)针灸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取穴肾俞、环跳、委中、殷门、阳陵泉、承山、悬钟、阿是穴。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三)外用热敷药疗法
    热敷疗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热敷本身也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及瘀血的吸收,药物热敷还可使药物通过局部吸收,达到直达病所的目的,使治疗更直接、更有效。

  • 第3题:

    牙本质过敏症概述


    答案:
    解析:
    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是指牙齿在受到外界温度刺激(冷、热)、化学刺激(酸、甜)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其特点是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牙体病共有的症状。
    各种疾病使牙本质暴露可发生牙本质过敏,如龋病、釉质发育不全、楔状缺损、磨损、牙折及牙龈退缩等。

  • 第4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答案:
    解析: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2.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左: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右: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3.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6.神经系统检查: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腰5骶1间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 第5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


    答案:
    解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亦是临床最常见的腰腿痛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1.症状 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腰腿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内压升高时加剧,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牵拉神经根的动作也使疼痛加剧,腰前屈活动受限,屈髋屈膝、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重者卧床不起,翻身极感困难。病程较长者,其下肢放射痛部位感觉麻木、冷感、无力。中央型突出造成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二便功能障碍,阳痿或双下肢不全瘫痪。少数病例的起始症状是腿痛,而腰痛不甚明显。
    2.体征
    (1)腰部畸形 腰肌紧张、痉挛,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甚至出现后凸畸形。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内下方时(腋下型),脊柱向患侧弯曲,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外上方(肩上型),则脊柱向健侧弯曲。
    (2)腰部压痛和叩击痛 突出的椎间隙棘突旁有压痛和叩击痛,并沿患侧的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足跟部或足背外侧。沿坐骨神经走行有压痛。
    (3)腰部活动受限 急性发作期腰部活动可完全受限,绝大多数患者腰部伸屈和左右侧弯功能活动呈不对称性受限。
    (4)皮肤感觉障碍 受累神经根所支配区域的皮肤感觉异常,早期多为皮肤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腰3、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引起小腿前内侧皮肤感觉异常;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引起小腿前外侧、足背前内侧和足底皮肤感觉异常;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引起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异常;中央型突出则表现为马鞍区麻木,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5)肌力减退或肌萎缩 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力减退,肌萎缩。腰4神经根受压,引起股四头肌(股神经支配)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腰5神经根受压,引起伸足拇肌肌力减退;骶1神经根受压,引起踝跖屈和立位单腿翘足跟力减弱。
    (6)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腰4神经根受压,引起膝反射减弱或消失;骶1神经根受压,引起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7)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即头颈部被动前屈,使硬脊膜囊向头侧移动,牵张作用使神经根受压加剧,而引起受累的神经痛;仰卧挺腹试验与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即压迫患者的颈内静脉,使其脑脊液回流暂时受阻,硬脊膜膨胀,神经根与突出的椎间盘产生挤压,而引起腰腿痛;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为上腰椎间盘突出的体征。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1.X线摄片检查 正位片可显示腰椎侧凸,椎间隙变窄或左右不等,患侧间隙较宽。侧位片显示腰椎前凸消失,甚至反向后凸,椎间隙前后等宽或前窄后宽,椎体可见休默结节等改变,或有椎体缘唇样增生等退行性改变。X线平片的显示必须与临床的体征定位相符合才
    有意义,主要排除骨病引起的腰骶神经痛,如结核、肿瘤等。
    2.脊髓造影检查 髓核造影能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具体情况;蛛网膜下腔造影可观察蛛网膜下腔充盈情况,能较准确地反映硬脊膜受压程度和受压部位,以及椎间盘突出部位和程度;硬膜外造影可描绘硬脊膜外腔轮廓和神经根的走向,反映神经根受压的状况。
    3.其他检查
    (1)肌电图检查 根据异常肌电图的分布范围可判定受损的神经根及其对肌肉的影响程度。
    (2)CT、MRI检查 可清晰地显示出椎管形态、髓核突出的解剖位置和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情况,必要时可加以造影。CT、MRI的检查临床诊疗意义重大。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本病应与急性腰扭伤、腰椎结核、腰椎增生性脊柱炎、盆腔病变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牵引、药物、卧床及练功等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1.理筋手法 先用按摩法,患者俯卧,术者用两手拇指或掌部自上而下按摩脊柱两侧膀胱经,至患肢承扶处改用揉捏,下抵殷门、委中、承山;推压法,术者两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掌向下用力推压脊柱,从胸椎至骶椎;法,从背、腰至臀腿部,着重于腰部。可缓解、调理腰臀部的肌肉痉挛。
    然后用俯卧推髋扳肩法,术者一手掌于对侧推髋固定,另一手自对侧肩外上方缓缓扳起,使腰部后伸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对侧相同;俯卧推腰扳腿法,术者一手掌按住对侧患椎以上腰部,另一手自膝上方外侧将腿缓缓扳起,直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对侧相同;侧卧推髋扳肩法,在上的下肢屈曲,贴床的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同时推髋部向前,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扳,使腰部扭转,可闻及或感觉到"咔嗒"响声,换体位做另一侧;侧卧推腰扳腿法,术者一手掌按住患处,另一手自外侧握住膝部(或握踝上,使之屈膝),进行推腰牵腿,做腰髋过伸动作1~3次,换体位做另一侧。推扳手法要有步骤、有节奏地缓缓进行,绝对避免使用暴力。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不适宜用推扳法。
    最后用牵抖法,患者俯卧,两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握住患者两踝,用力牵拉并上下抖动下肢,带动腰部,再行按摩下腰部;滚摇法,患者仰卧,双髋膝屈曲,术者一手扶两踝,另一手扶双膝,将腰部旋转滚动1~2分钟。
    以上手法可隔日1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2.药物治疗
    (1)急性期或初期治宜活血舒筋,可用舒筋活血汤加减。
    (2)慢性期或病程久者,体质多虚,治宜补养肝肾、宣痹活络,内服补肾壮筋汤等。
    (3)兼有风寒湿者,宜温经通络,方用大活络丹等。
    3.牵引治疗 主要采用骨盆牵引法,适用于初次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患者仰卧床上,在腰髋部缚好骨盆牵引带,每侧各用10~15kg重量作牵引,并抬高床尾增加对抗牵引的力量,每天牵引1次,每次约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4.练功活动 腰腿痛症状减轻后,应积极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可采用飞燕点水、五点支撑练功,经常后伸、旋转腰部,做直腿抬高或压腿等动作,以增强腰腿部肌力,有利于腰椎的平衡稳定。
    5.手术治疗 经上述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症状可缓解或完全消失,但可屡次复发,每次复发症状可加重,并持续较久,发作的间隔期可逐渐缩短。病程时间长,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及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者,可手术治疗。可行椎板切除及髓核摘除术或经皮穿刺髓核透出术等。
    【预防与调护】
    1.急性期应严格卧硬板床3周,手法治疗后亦应卧床休息,使损伤组织修复。
    2.疼痛减轻后,应注意加强锻炼腰背肌,以巩固疗效。
    3.久坐、久站时可佩戴腰围保护腰部,避免腰部过度屈曲或劳累或受风寒。
    4.弯腰搬物姿势要正确,避免腰部扭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