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痔疮的常用物理检查有哪些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题目

痔疮的常用物理检查有哪些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肛门视诊用双手将肛门向两侧牵开,除一期内痔外,其他3期内痔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这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更有意义。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但指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除外直肠癌及息肉。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和部位。
更多“痔疮的常用物理检查有哪些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血气分析常用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血气分析包括血气和血液酸碱度的测定,临床上常用指标有:
    (1)动脉血氧分压(PaO):是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12.7~13.3kPa(95~100mmHg)。PaO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泡气体氧分压(PO),PO取决于肺的通气功能,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通气功能情况。PaO高低影响血氧饱和度,关系到组织氧的供应。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是指血液中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正常值为97%。SaO下降,血氧含量也下降,组织供氧减少。
    (3)动脉血氧含量(CaO):指每升动脉血中含有多少毫升氧量,包括物理溶解氧和血红蛋白结合氧的总和。代表血液带氧量。正常值为150~200mL/L。吸入气体氧含量不足及血红蛋白量下降,均可使血氧含量降低,影响组织供氧。
    (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指溶解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4.7~6kPa(34~45mmHg)。二氧化碳弥散能力强,PaCO基本上可以反映肺泡二氧化碳分压,故可以作为通气功能的指标。
    (5)重碳酸盐(HCO):实际重碳酸盐(AB)是指人体血浆中HCO的实际含量。标准重碳酸盐(SB)是指动脉血在37℃、SaO100%、PaCO5.3kPa条件下HCO的含量。正常人AB=SB,正常值为22~27mmol/L。AB、SB均为测定血液中HCO含量,故可用作代谢性指标。
    (6)pH值: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代表血液酸碱度。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pH值下降提示酸中毒;pH值增大提示碱中毒。
    (7)剩余碱(BE):是指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区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mmol/L)。需加酸的量以正值表示,碱量以负值表示。全血BE正常值为-3.0~(+3.0±2.3)mmol/L。BE正值增大,提示代谢性碱中毒;BE负值增大,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8)二氧化碳总量(T-CO):包括血液中游离状态及结合状态CO总的含量。正常值为24~32mmol/L。由于所含物质主要为HCO,故其临床意义与HCO相似。

  • 第2题:

    图像平滑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图像平滑的目的在于消除各种干扰噪声,是图像中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是其反差降低,保存低频成分。图像平滑包括空间域处理和频率域处理两大类。 图像平滑的方法有: (1)领域平均法 (2)低通滤波法

  • 第3题:

    图像锐化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微分法 图像锐化目的:加强图像轮廓,使图像看起来比较清晰。

  • 第4题: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哪些?依据是什么?
    方法有:来源鉴定显微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依据有:药典,部颁标准(国家药监局标准)。

  • 第5题:

    动车组常用的轴箱定位方式有哪些?原理是什么?


    拉板式定位:定位拉板的一端与轴箱体连接。另一端通过橡胶节点与构架连接。利用定位拉板在纵、横方向上的不同刚度来约束构架与轴箱的相对运动,以实现弹性定位。 拉杆式定位:是指轴箱用一根或两根带有橡胶关节的轴箱拉杆与构架连接。当轴箱上下跳动时,轴箱拉杆以构架拉杆座心轴为圆心在一定弧度范围内上下摆动。 转臂式定位:一端通过橡胶节点连接构架,一端与轴箱做成一体。转臂式结构通过定位节点内部的橡胶层获得定位刚度。 橡胶堆定位:采用橡胶堆作为轴箱弹簧,同时起弹性定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