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病例摘要】患者,男,70岁。患者因情绪刺激,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站立,语言謇涩,口角向右歪斜,伴头晕耳鸣,夜寐不安,不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查体:T 36.8℃,P 90次/分,R 20次/分,BP 160/105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可,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1~2级,肌张力减弱,右侧肢体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辅助检查:头部CT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答题要求】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

题目

【病例摘要】患者,男,70岁。患者因情绪刺激,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站立,语言謇涩,口角向右歪斜,伴头晕耳鸣,夜寐不安,不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查体:T 36.8℃,P 90次/分,R 20次/分,BP 160/105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可,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1~2级,肌张力减弱,右侧肢体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辅助检查:头部CT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答题要求】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患者,男,70岁。患者因情绪刺激,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站立,语言謇涩,口角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刘某,男,74岁,已婚,农民。2015年12月10日初诊。患者6个月前晨起后发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饮水呛咳,于当地医院治疗。现症:左侧半身不遂,肢软无力,面色萎黄,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舌质淡紫,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口僻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中风(恢复期)。中医证型诊断:气虚络瘀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6个月前晨起后发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饮水呛咳为主症,辨病为中风。现症见左侧半身不遂,肢软无力,面色萎黄,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舌质淡紫,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辨证为气虚络瘀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中医病证鉴别: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人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剂名称: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芪12g,桃仁3g,红花3g,赤芍5g,归尾6g,川芎3g,地龙3g,牛膝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2题:

    患者,女性,66岁。因左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活1天入院,患者入院前1天早晨醒来时发现左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左手不能持物,无法穿衣,不能站立,无大小便失禁,言语含糊,头痛不明显,无恶心呕吐。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5年。

    此患者的护理诊断不包括
    A.社交障碍
    B.躯体活动障碍
    C.皮肤完整性受损
    D.语言沟通障碍
    E.个人应对无效

    答案:C
    解析:
    根据患者起病于清晨醒来,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初步判定患者为脑梗死,需排除脑出血,通过CT检查进行。因脑出血病人早期CT检查出血部位呈高密度影,而脑梗死病人早期无明显变化,24小时后出现低密度梗死灶。患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言语含糊,此时护理诊断包括躯体活动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社交障碍、个人应对无效等,因发病时间较短,且无大小便失禁等危险,目前尚无皮肤完整性受损。患者有动脉硬化,因此饮食上不能高脂饮食;高血压需长期控制,不能随意自行停药,极易造成血压波动;出院后可适当运动;语言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可与肢体康复同时进行。早期与患者加强非语言沟通,指导患者反复发音,然后反复练习听读、强化刺激,直到理解为止。然后与其进行语言交流,由简到繁、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并经常鼓励患者,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 第3题:

    患者,女性,88岁,今晨起床后发现左侧肢体活动不便,不能行走,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该患者可能出现了 脑栓塞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初步诊断 1.急性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可能性大 2.高血压3级(很高危) (二)诊断依据 1.脑血栓形成 老年女性,安静时发病,病情逐渐进展,有高血压病史。意识清楚,有定位体征。 2.高血压3级(很高危) 血压升高,既往曾经高达3级水平(最高收缩压>180mmHg),现伴脑血栓形成,故属于极高危。 二、鉴别诊断 1.脑出血 2.脑栓塞 三、进一步检查 1.头颅CT或MRI。 2.化验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等。 3.血、尿、便常规。 四、治疗原则 1.调整血压。 2.应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3.应用血管扩张剂。 4.抗凝治疗。 5.防止脑水肿。

  • 第4题:

    【病例摘要】
    患者,男,70岁。
    患者因情绪刺激,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站立,语言謇涩,口角向右歪斜,伴头晕耳鸣,夜寐不安,不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
    查体:T36.8℃,P90次/分,R20次/分,BP160/105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可,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弱,右侧肢体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
    辅助检查:头部CT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颅内占位病变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起病突然,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
    (2)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
    (3)查体:BP160/105mmHg,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弱。
    (4)实验室检查:头部CT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二、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颅内占位病变相鉴别。如慢性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占位病变病程长有进行性颅高压和局限性神经体征,造影可有脑血管移位,CT、MRI可发现占位病灶。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突然起病,症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角歪斜3天,故可诊断为中风。患者年近七旬,突然起病,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肝阳化风,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口角歪斜;风阳上亢,清窍不利,则见头晕耳鸣;舌红、脉细数均为肝风内动、阴虚有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肝阳化风,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①脑梗死;②高血压病2级(高危)。
    2.中医疾病诊断 ①中风 中经络,风阳上扰;②眩晕,肝阳上亢。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2.听选方剂名称 天麻钩藤饮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天麻12g、钩藤15g、石决明12g、桑寄生10g、茯神10g、夜交藤10g、牛膝15g、杜仲10g、栀子10g、黄芩10g、益母草12g、夏枯草15g、杭菊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各种感染等。
    2.溶栓治疗 可选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3.减轻脑的缺血性损伤 可物理降温等。
    4.抗凝治疗 如低分子肝素等。
    5.恢复期治疗 如功能锻炼、预防复发、控制危险因素等。

  • 第5题:

    患者,男,70岁。
    患者因情绪刺激,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站立,语言謇涩,口角向右歪斜,伴头晕耳鸣,夜寐不安,不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
    查体:T36.8℃,P90次/分,R20次/分,BP160/105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可,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弱,右侧肢体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
    辅助检查:头部CT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颅内占位病变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起病突然,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
    (2)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
    (3)查体:BP160/105mmHg,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弱。
    (4)实验室检查:头部CT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二、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颅内占位病变相鉴别。如慢性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占位病变病程长有进行性颅高压和局限性神经体征,造影可有脑血管移位,CT、MRI可发现占位病灶。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突然起病,症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角歪斜3天,故可诊断为中风。患者年近七旬,突然起病,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肝阳化风,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口角歪斜;风阳上亢,清窍不利,则见头晕耳鸣;舌红、脉细数均为肝风内动、阴虚有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肝阳化风,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①脑梗死;②高血压病2级(高危)。
    2.中医疾病诊断 ①中风 中经络,风阳上扰;②眩晕,肝阳上亢。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2.听选方剂名称 天麻钩藤饮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天麻12g、钩藤15g、石决明12g、桑寄生10g、茯神10g、夜交藤10g、牛膝15g、杜仲10g、栀子10g、黄芩10g、益母草12g、夏枯草15g、杭菊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各种感染等。
    2.溶栓治疗 可选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3.减轻脑的缺血性损伤 可物理降温等。
    4.抗凝治疗 如低分子肝素等。
    5.恢复期治疗 如功能锻炼、预防复发、控制危险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