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患者,女,33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3天,伴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扪之灼热。其诊断是A.痈B.蜂窝织炎C.丹毒D.发E.疽

题目

患者,女,33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3天,伴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扪之灼热。其诊断是

A.痈

B.蜂窝织炎

C.丹毒

D.发

E.疽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女,33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3天,伴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30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4天,伴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扪之灼热.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痈

    B.附骨疽

    C.发

    D.丹毒

    E.蜂窝织炎


    正确答案:D

  • 第2题:

    患者,女,65岁,右小腿皮肤疼痛2天,伴发热。查体:右小腿皮肤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隆起,皮温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A.疖
    B.痈
    C.急性蜂窝织炎
    D.丹毒
    E.急性淋巴结炎

    答案:D
    解析:
    丹毒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右小腿烧灼样痛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

  • 第3题:

    男性,30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4天,伴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扪之灼热。其诊断是

    A、痈
    B、附骨疽
    C、发
    D、丹毒
    E、蜂窝织炎

    答案:D
    解析:
    A项表现为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B项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C项多在皮肤疏松的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而四周较淡,边缘不清,有的3~5天皮肤湿烂,随即变成色褐腐溃,或中软而不溃,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D项常好发于颜面及手足,局部有烧热感,稍肿胀,鲜红色,界限清楚,边缘似“地图样”并稍隆起,指压褪色,去压复原,有时伴有水疱。可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E项是西医术语,即是中医的“发”。 [考点] 丹毒的诊断。

  • 第4题:

    患者,男,30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4天,佳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扪之灼热。其诊断是()。

    • A、痈
    • B、附骨疽
    • C、发起
    • D、丹毒
    • E、蜂窝织炎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女,33岁,有足癣史,右小腿烧灼样疼痛1天,伴畏寒、发热,头痛,体温38.5度,查体:右小腿前面片状皮肤红疹,色鲜红,境界清楚,皮温高,压痛,腘窝淋巴结肿大、压痛应选用的抗生素是().

    • A、氨苄青霉素
    • B、庆大霉素
    • C、强力霉素
    • D、青霉素
    • E、红霉素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女,33岁,有足癣史,右小腿烧灼样疼痛1天,伴畏寒、发热,头痛,体温38.5度,查体:右小腿前面片状皮肤红疹,色鲜红,境界清楚,皮温高,压痛,腘窝淋巴结肿大、压痛本病人致病菌可能是().

    • A、厌氧菌
    • B、溶血性链球菌
    • C、金黄色葡萄球菌
    • D、绿脓杆菌
    • E、克雷伯杆菌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单选题
    患者,男,30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4天,伴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扪之灼热。其诊断是(  )。
    A

    B

    附骨疽

    C

    D

    丹毒

    E

    蜂窝织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患者,女,65岁,右小腿皮肤疼痛2天,伴发热。查体:右小腿皮肤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隆起,皮温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A

    B

    C

    急性蜂窝织炎

    D

    丹毒

    E

    急性淋巴结炎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丹毒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右小腿烧灼样痛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

  • 第9题:

    单选题
    患者,男,30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4天,兼见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扪之灼热。其可能的诊断是(  )。
    A

    B

    蜂窝织炎

    C

    D

    丹毒

    E

    附骨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女,33岁,有足癣史,右小腿烧灼样疼痛1天,伴畏寒、发热,头痛,体温38.5度,查体:右小腿前面片状皮肤红疹,色鲜红,境界清楚,皮温高,压痛,腘窝淋巴结肿大、压痛应选用的抗生素是()。
    A

    氨苄青霉素

    B

    庆大霉素

    C

    强力霉素

    D

    青霉素

    E

    红霉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患者,男,30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4天,伴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扪之灼热。其诊断是()

    A.痈

    B.附骨疽

    C.发起

    D.丹毒

    E.蜂窝织炎


    正确答案:D

  • 第12题:

    男性,30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4天,伴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扪之灼热。其诊断是

    A.痈
    B.附骨疽
    C.发
    D.丹毒
    E.蜂窝织炎

    答案:D
    解析:
    A项表现为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B项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C项多在皮肤疏松的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而四周较淡,边缘不清,有的3~5天皮肤湿烂,随即变成色褐腐溃,或中软而不溃,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D项常好发于颜面及手足,局部有烧热感,稍肿胀,鲜红色,界限清楚,边缘似"地图样"并稍隆起,指压褪色,去压复原,有时伴有水疱。可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E项是西医术语,即是中医的"发"。

  • 第13题:

    患者,男,30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4天,伴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扪之灼热。其诊断是

    A、痈
    B、附骨疽
    C、发
    D、丹毒
    E、蜂窝织炎

    答案:D
    解析:
    [考点评析] 1.丹毒是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由丹毒链球菌感染。生于下肢者,称流火;生于头面的,称抱头火丹: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的,称赤游丹。 2.丹毒的辨证论治:①风热毒蕴:发于头面部,恶寒发热,皮肤焮红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散风清热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重者用清瘟败毒饮。②湿热毒蕴:发于下肢,除发热等症状外,局部以红赤肿胀,灼热疼痛,亦可发生水疱、皮肤坏死。苔黄腻,脉洪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应该彻底治疗,防止复发。③胎火蕴毒:发于新生儿,多见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可呈游走性,并有壮热烦躁等。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用金黄散或玉露散,金银花露调敷。 3.急性蜂窝组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感染部位有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但随致病菌和感染的深浅部位不同,有不同的表现。表浅蜂窝织炎,除上述症状明显外,炎症迅速向四周扩散,与正常皮肤无明显界限,中央部位可发生缺血坏死。深部蜂窝织炎,局部红肿不明显,但有局部水肿和深部压痛。 4.丹毒是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由丹毒链球菌感染。生于下肢者,称流火;生于头面的。称抱头火丹;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的,称赤游丹。诊断:多数发生于下肢、头面部。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可有皮肤、黏膜破损等病史。初起先有突然恶寒发热,头痛,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局部皮肤大片肿胀鲜红,稍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光亮稍硬,压之皮色减退。最后脱屑而愈。病情严重的可有瘀点、水疱。发于小腿者,愈后容易复发,常因反复发作,下肢肿胀而形成象皮腿。 5.有头疽是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其特点是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之后,状如莲蓬蜂窝。以中老年患者,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多见,易出现内陷之证。有头疽根据患病部位不同有多种病名,如生在项部的,名脑疽、对口疽、落头疽;生在背部的,名发背、搭手;生在胸部膻中穴处的,名膻中疽;生在少腹部的,名少腹疽。但其病因、证治基本相同。 6.无头疽是发生在骨骼与关节间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其特点是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发于长骨者多损骨,发于关节者多畸形。临床常见的无头疽诱发于骨骼的附骨疽、发于髋关节的环跳疽。附骨疽是一种毒邪深袭,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其特点是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环跳疽是指发生在髋关节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髋关节炎。好发于儿童,其特点是局部漫肿疼痛,影响关节屈伸活动,全身症状严重,溃脓后难以收敛,容易造成畸形。 7.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脓肿。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和髂窝脓肿。其特点是初起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的深处,常此处未愈他处又起。因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而有许多病名。如发于夏秋之间的,称暑湿流注;由于疔、疖后引起的,称余毒流注;产后瘀露停滞或跌打损伤而引起的,称瘀血流注;仅发于髂窝部的,称髂窝流注。因其病机、证治基本相似,故一并叙述。 8.疔是指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处。发于颜面者容易走黄,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以损筋伤骨,影响功能,相当于西医的疖、痈、气性坏疽、皮肤炭疽和急性淋巴管炎。按照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分为颜面疔疮、手足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疗五种。 9.发的病变范围较广,其特点是在皮肤疏松的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而四周较淡,边缘不清,中软破溃出脓,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相当于西医的疖、痈并发蜂窝组织炎,属急性蜂窝组织炎。比较典型的发,有生在结喉处的锁喉痈、生在臀部的臀痈、生在手背部的手发背、生在足背的足发背等。

  • 第14题:

    患者,男性,40岁。右小腿红肿2周。患者原有足癣史,2周前右小腿出现红斑,肿胀,行走不便,伴发热,二便可。体查:右小腿有成片红斑,色鲜红,高出皮面,边界清楚,皮肤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正确答案:诊断:丹毒。诊断依据:原有足癣史,2周前右小腿出现红斑,舯胀;右小腿有成片红斑,色鲜红,高出皮面,边界清楚。
    证型:湿热下注型。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方: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用药:金银花、地丁、黄柏、苍术、牛膝、泽泻、茯苓、赤芍、萆薜。
    外治法:用玉露散或50%硫酸镁溶液湿敷。

  • 第15题:

    患者,女,33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3天,伴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扪之灼热。其诊断是()。

    • A、痈
    • B、蜂窝织炎
    • C、丹毒
    • D、发
    • E、疽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单选题
    患者,女,65岁,有足癣病史多年。此次因右足红肿7天,伴右小腿水肿及发热3天来诊。查体:体温38.6℃,呼吸22次/分,右足及右小腿多处片状硬肿性红斑,颜色鲜红,手指压之褪色,边缘清楚,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查血白细胞16.3×109/L,中性粒细胞8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A

    B

    C

    急性蜂窝织炎

    D

    丹毒

    E

    急性淋巴结炎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黏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感染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好发部位为下肢和面部。起病急,患者常有头痛、畏寒、发热。局部典型表现为鲜红、触痛、灼热、边界清楚和略隆起的硬肿性红斑,手指压之褪色。红肿处可出现水疱、大疱或脓疱。也可在原发损害处屡次发作(复发性丹毒),附近淋巴结常肿大。足癣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象皮肿。

  • 第17题:

    问答题
    患者,男性,40岁。右小腿红肿2周。患者原有足癣史,2周前右小腿出现红斑,肿胀,行走不便,伴发热,二便可。体查:右小腿有成片红斑,色鲜红,高出皮面,边界清楚,皮肤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正确答案: 诊断:丹毒。诊断依据:原有足癣史,2周前右小腿出现红斑,舯胀;右小腿有成片红斑,色鲜红,高出皮面,边界清楚。
    证型:湿热下注型。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方: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用药:金银花、地丁、黄柏、苍术、牛膝、泽泻、茯苓、赤芍、萆薜。
    外治法:用玉露散或50%硫酸镁溶液湿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诊断依据、证型;并写出治法、主方、用药和外治法)患者,男性,40岁。右小腿红肿2周。患者原有足癣史,2周前右小腿出现红斑,肿胀,行走不便,伴发热,二便可。体查:右小腿有成片红斑,色鲜红,高出皮面,边界清楚,皮肤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正确答案: 诊断:丹毒。
    诊断依据:原有足癣史,2周前右小腿出现红斑,肿胀;右小腿有成片红斑,色鲜红,高出皮面,边界清楚。
    证型:湿热下注型。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方: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用药:金银花、地丁、黄柏、苍术、牛膝、泽泻、茯苓、赤芍、萆薢。
    外治法:用玉露散或50%硫酸镁溶液湿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患者,女,33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3天,伴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扪之灼热。其诊断是()。
    A

    B

    蜂窝织炎

    C

    丹毒

    D

    E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患者,男,30岁。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4天,佳发热,口渴。查体:右小腿肿胀,色鲜红,有小水疱,扪之灼热。其诊断是()。
    A

    B

    附骨疽

    C

    发起

    D

    丹毒

    E

    蜂窝织炎


    正确答案: B
    解析: 痈以发病迅速,局部红肿疼痛、光软无头为特点。附骨疽特点为多发于儿童,常见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发起特点为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片,中央明显,四周较浅,边界不清,灼热疼痛。蜂窝织炎局部呈红、肿、热、痛,红色较暗,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中央部的颜色较边缘为深。丹毒以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为特点。题干中患者临床表现以右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灼热疼痛4天为主诉,据此可诊断为丹毒。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