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患者男,11岁,因“发热2天”来诊。患儿发热逐渐加重,夜甚。刻诊:体温39.6 ℃。患儿烦躁,口渴少饮,斑疹隐隐,时有衄血,抽搐。舌红绛而干,脉细数。患儿高热的证型为A、风寒束表证型B、热在肺卫证型C、阳明腑实证型D、气分热盛证型E、热入营血证型针刺治疗原则是A、清热解表B、疏风解表C、通腑泻热D、清热凉血E、滋阴清热针灸治疗的配穴是A、外关、鱼际B、尺泽、风池C、内庭、三阴交D、血海、委中E、丰隆、阴陵泉刮痧法可辨证配用的组穴区是A、四肢部和合穴B、颈项部和原络穴C、腰骶部和郄穴D、胸腹部和腹募穴E、脊

题目

患者男,11岁,因“发热2天”来诊。患儿发热逐渐加重,夜甚。刻诊:体温39.6 ℃。患儿烦躁,口渴少饮,斑疹隐隐,时有衄血,抽搐。舌红绛而干,脉细数。患儿高热的证型为A、风寒束表证型

B、热在肺卫证型

C、阳明腑实证型

D、气分热盛证型

E、热入营血证型

针刺治疗原则是A、清热解表

B、疏风解表

C、通腑泻热

D、清热凉血

E、滋阴清热

针灸治疗的配穴是A、外关、鱼际

B、尺泽、风池

C、内庭、三阴交

D、血海、委中

E、丰隆、阴陵泉

刮痧法可辨证配用的组穴区是A、四肢部和合穴

B、颈项部和原络穴

C、腰骶部和郄穴

D、胸腹部和腹募穴

E、脊柱两侧和背俞穴

治疗适用的中药方剂是A、麻黄汤加减

B、银翘散加减

C、白虎汤加减

D、竹叶石膏汤加减

E、清营汤加减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男,11岁,因“发热2天”来诊。患儿发热逐渐加重,夜甚。刻诊:体温39.6 ℃。患儿烦躁,口渴少饮,斑疹隐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儿男性,6岁,因“发热4小时,鼻塞流涕”来诊。患儿发热头痛,恶风少汗,咽红肿痛,微咳,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该患儿中医证候诊断是A、感冒

    B、咳嗽

    C、肺炎喘嗽

    D、哮喘

    E、头痛

    其治疗原则应为A、辛温解表

    B、辛凉解表

    C、祛暑解表

    D、清热解毒,透邪出表

    E、宣肺化痰

    其治疗方剂是A、桑菊饮

    B、麻杏石甘汤

    C、银翘散

    D、新加香薷饮

    E、普济消毒饮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B


    问题 3 答案:C

  • 第2题:

    患儿,男,1岁。因发热、流涕1天来诊。查体:体温39.5℃,精神尚可,咽充血,心、肺、腹未见异常。WBC 9.0×109/L,N 0.35,L 0.65。 此时护士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给患儿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B.居室要经常通风
    C.按医嘱正确用药
    D.患儿应多进行户外活动
    E.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

    答案:D
    解析:
    患儿不应进行户外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 第3题:

    患儿,男,1岁,因发热、流涕1天来诊。查体:体温39.5℃,精神尚可,咽充血,心、肺、腹未见异常。WBC9.0×10/L,N0.35,L0.65。

    此时护士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给患儿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B.按医嘱正确用药
    C.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
    D.患儿应多进行户外活动
    E.居室要经常通风

    答案:D
    解析:

  • 第4题:

    患儿,10个月。暑天后体温渐高,发热持续,气温越高,体温越高,皮肤灼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引饮,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精神烦躁,纳呆食少,舌质红,苔薄黄,指纹色紫。其证候属

    A、夏季热,上盛下虚证

    B、夏季热,气阴亏损证

    C、夏季热,暑伤肺胃证

    D、暑温,邪在气营证

    E、暑邪感冒


    参考答案:C

  • 第5题:


    患儿,男,1岁,因发热、流涕1天来诊。查体:体温39.5℃,精神尚可,咽充血,心、肺、腹未见异常。WBC9.0×10/L,N0.35,L0.65。

    此时护士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给患儿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B.居室要经常通风
    C.按医嘱正确用药
    D.患儿应多进行户外活动
    E.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

    答案:D
    解析:

    息儿发热、流涕、咽充血,无其他异常,可能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患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先给予物理降温,嘱其多喝水,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无好转或恶化,再考虑给予抗生素治疗。
    该患儿体温39.5℃,属于高热,有发生高热惊厥的危险。
    患儿不应进行户外活动,以免加重病情;也不应到人多的公共场合活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