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患者,男,60岁。双下肢发凉麻木已有2年。时有小腿部抽痛及间歇性跛行,近1月余足痛转为持续性静止痛,夜间痛剧,不能入睡,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其诊断是A、痛风B、雷诺病C、糖尿病足D、动脉硬化性闭塞症E、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题目

患者,男,60岁。双下肢发凉麻木已有2年。时有小腿部抽痛及间歇性跛行,近1月余足痛转为持续性静止痛,夜间痛剧,不能入睡,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其诊断是

A、痛风

B、雷诺病

C、糖尿病足

D、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E、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D
更多“患者,男,60岁。双下肢发凉麻木已有2年。时有小腿部抽痛及间歇性跛行,近1月余足痛转为持续性静止痛,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60岁。双下肢发凉麻木已有2年。时有小腿部抽痛及间歇性跛行,近一月余足痛转为持续性静止痛,夜间痛剧,不能入睡,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其诊断是

    A、痛风

    B、雷诺病

    C、糖尿病足

    D、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E、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参考答案:D

  • 第2题:

    患者,男,60岁。双下肢发凉麻木已有2年。时有小腿部抽痛及间歇性跛行,近1月余足痛转为持续性静止痛,夜间痛剧,不能人睡,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其诊断是

    A.痛风
    B.雷诺病
    C.糖尿病足
    D.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E.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答案:D
    解析: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即中医的脱疽,据"双下肢发凉麻木2年,时有小腿部抽痛及间歇性跛行"即可诊断;持久性静止性足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均为二期表现。

  • 第3题:

    患者,男,60岁。双下肢发凉麻木已有2年。时有小腿部抽痛及间歇性跛行,近一月余足痛转为持续性静止痛,夜间痛剧,不能人睡,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其诊断是

    A.痛风
    B.雷诺氏病
    C.糖尿病足
    D.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E.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答案:D
    解析: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即中医的脱疽,据"双下肢发凉麻木2年,时有小腿部抽痛及间歇性跛行"即可诊断;持久性静止性足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均为二期表现。

  • 第4题:

    患者,男,66岁。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2年来双下肢发凉麻木,时有小腿部抽痛及间歇性跛行,近来足痛转为持久性静止痛,夜间尤甚,往往抱膝而坐,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其诊断是

    A.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 雷诺氏病
    C. 糖尿病足
    D.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E. 动脉栓塞

    答案:D
    解析: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季节,以20-40岁男性多见;常先一侧下肢发病,继而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患者多有受冷、潮湿、嗜烟、外伤等病史(A错)。雷诺综合征多见于青年女性;上肢较下肢多见,好发于双手;每因寒冷和精神刺激后双手出现发凉苍白,继而紫绀、潮红,最后恢复正常的三色变化(雷诺现象),患肢动脉搏动正常,一般不出现肢体坏疽(B错)。糖尿病足多伴有糖尿病病史,尿糖、血糖增高,可累计大动脉和微小动脉(C错)。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发于老年人,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常累及大中动脉。患者为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2年来双下肢发凉麻木,时有小腿部抽痛及间歇性跛行,近来足痛转为持久性静止痛,夜间尤甚,往往抱膝而坐,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符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特征(D对)。动脉栓塞是一种全身性疾患,可发生在全身大、中动脉,但以腹主动脉远侧及髂-骰-腘动脉最为常见,病变后期可以累及腘动脉远侧的主干动脉,由于动脉腔狭窄或闭塞,引起下肢动脉慢性缺血的表现(E错)。

  • 第5题:

    患者,男,60岁。双下肢发凉麻木2年,时有小腿部抽痛及间歇性跛行,近1月余足痛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痛剧,不能入睡,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其诊断是

    A.痛风
    B.雷诺病
    C.糖尿病足
    D.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E.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答案:D
    解析:
    辨证为脱疽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D),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雷诺病(B)患者患肢动脉搏动正常。糖尿病足(C)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