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科尔伯格品德形成理论中的阶段1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也称 为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 (1) 前习俗水平(9岁以前)。 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 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 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它包括两个阶 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 习俗水平(9 ~ 15岁)。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 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 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并遵守和执行社会的规范。它包括两个阶段:寻求认可取 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 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 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它包括两个阶 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 第2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1)前习俗水平(0~9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可能会作出这样两种不同的反应:赞成者认为,他可以偷药,因为他先提出请求,又不偷大的东西,不该受罚;反对者则会说,偷药会受到惩罚。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如他们对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可能会有这样的说法:赞成者会说,他的妻子需要这种药,他需要同他的妻子共同生活;反对者则会说,他的妻子在他出狱前可能会死,因而对他没有好处。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都处于前习俗水平。(2)习俗水平(9~15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赞成者会说,他做的是好丈夫应做的事;反对者则说,他这样做会给家庭带来苦恼和丧失名誉。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该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赞成者会说,不这么做 ,他要为妻子的死负责;反对者会说,他要救妻子的命是应该的,但偷东西犯法。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 第3题: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
    前习俗水平,分为两个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习俗水平: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孩——好女孩为定向;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后习俗水平: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

  • 第4题:

    试述科尔伯特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科尔伯特用道德两难法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
    A、前习俗阶段。儿童此时的道德观念是外在的,为避免惩罚或获得个人奖赏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B、习俗水平。儿童为了得到奖赏和表扬或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也表现为两个阶段:第三阶段:人际协调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C、后习俗水平。也称原则的道德水平。此时人们行为判断已不限于遵从某

  • 第5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一)道德发展的实质所谓道德发展就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①第一水平:前习俗道德水平(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主要是以自我中心为基础的道德推理水 平,即着眼于自身行为的具体结果。包括惩罚与服从阶段(第一阶段)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第二阶段)。②第二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小学高年级开始至青年期)——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内化了社会规则,其道德推理着眼于满足社会期望。包括好孩子道德观(第三阶段)、法律一秩序道德观(第四阶段)两个阶段。③第三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青年末期开始)——这一阶段的个体是基于内心的一套标准进行道德推理,即着眼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包括社会契约理论(第五阶段)和全面的道德原则(第六阶段)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