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男孩,9个月,1月份发病,发热14小时,伴皮肤瘀斑2小时,体检:烦躁不安,面色青灰,咽红,R30次/分,P146次/分,前囟隆起、张力高,全身皮肤见瘀斑瘀点,以躯干部为多,四肢冷、发绀、有大理石花纹,颈项强直不明显。可能的诊断为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B、中毒型细菌性痢疾C、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颅内出血E、化脓性脑膜炎

题目
男孩,9个月,1月份发病,发热14小时,伴皮肤瘀斑2小时,体检:烦躁不安,面色青灰,咽红,R30次/分,P146次/分,前囟隆起、张力高,全身皮肤见瘀斑瘀点,以躯干部为多,四肢冷、发绀、有大理石花纹,颈项强直不明显。可能的诊断为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

B、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C、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颅内出血

E、化脓性脑膜炎


相似考题
更多“男孩,9个月,1月份发病,发热14小时,伴皮肤瘀斑2小时,体检:烦躁不安,面色青灰,咽红,R30次/分,P146次/分,前囟隆起、张力高,全身皮肤见瘀斑瘀点,以躯干部为多,四肢冷、发绀、有大理石花纹,颈项强直不明显。可能的诊断为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孩,2岁,1月份起病,突然高热、呕吐、烦躁8小时,伴皮肤疹2小时住院。体检:面色青灰,脑膜刺激征阴性,臀部及四肢见大量瘀斑,四肢厥冷、皮肤发绀、有大理石花纹,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诊断为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下列不属于抢救休克的措施是

    A、扩充血容量

    B、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C、扩血管药物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肝素


    参考答案:E

  • 第2题:

    普通型流脑临床特征有

    A.明显上呼吸道症状、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颈项强直

    B.急剧发病、头痛、呕吐、皮疹、颈项强直

    C.明显前驱期症状、头痛、呕吐、瘀点、颈项强直

    D.急剧发病、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颈项强直

    E.急剧发病,高热、抽搐、血压下降、颈项强直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患儿,男,8岁,因发热、头痛2天,伴频繁呕吐1天入院。体检:T39℃,P120/分,R30次/分,BP90 /60mmHg,神志清,精神差,右下肢及臀部有散在瘀点、瘀斑,心肺无异常,颈项强直,克氏征()。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外观浑浊。 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


    ×

  • 第4题:

    患儿男,9个月,1月份发病,发热14小时,伴皮肤瘀斑2小时,体检:烦躁不安,面色青灰,咽红,R 30次/分,P 146次/分,前囟隆起、张力高,全身皮肤见瘀斑瘀点,以躯干部为多,四肢冷、发绀、有大理石花纹,颈项强直不明显。可能的诊断为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

    B、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C、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颅内出血

    E、化脓性脑膜炎


    参考答案:A

  • 第5题:

    患者男,41岁。腹部损伤8小时,血压75/60mmHg,脉搏100次/分,烦躁不安,皮肤发绀,多处有瘀点、瘀斑,四肢湿冷,腹部抽出不凝血。

    患者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的原因是
    A.酸中毒
    B.小血管痉挛
    C.小血管扩张
    D.DIC
    E.急性心力衰竭

    答案:D
    解析:
    1.肝、脾、胰、肾等实质器官或大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腹腔内(或腹膜后)出血,包括面色苍白、脉率加快,严重时脉搏微弱,血压不稳,甚至休克。该患者的表现应属于实质脏器损伤,腹腔内出血,引起休克,应尽快恢复血容量,采用晶体液和人工胶体液复苏,必要时进行成分输血,控制休克,故选A。
    2.该患者腹腔内大量出血,造成休克,进入微循环衰竭期,瘀滞在微循环内的黏稠血液在酸性环境中处于高凝状态,红细胞和血小板容易发生聚集并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甚至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故选D。解题关键:在有效循环量不足引起休克的过程中,占总循环量20%的微循环也相应地发生不同阶段的变化:微循环收缩期、扩张期、衰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