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男性,22岁,民工。4天来发热,T38~39℃,伴头痛、头晕及食欲缺乏。居住地卫生条件差,有老鼠。体检:T38.9℃,P100次/分,BP、R正常。神志清,面红,皮肤少量充血性皮疹。脾侧位可及。化验:血WBC5.0×10/L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核 B.流行性斑疹伤寒 C.地方性斑疹伤寒 D.伤寒 E.败血症

题目
男性,22岁,民工。4天来发热,T38~39℃,伴头痛、头晕及食欲缺乏。居住地卫生条件差,有老鼠。体检:T38.9℃,P100次/分,BP、R正常。神志清,面红,皮肤少量充血性皮疹。脾侧位可及。化验:血WBC5.0×10/L

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核
B.流行性斑疹伤寒
C.地方性斑疹伤寒
D.伤寒
E.败血症

相似考题
更多“男性,22岁,民工。4天来发热,T38~39℃,伴头痛、头晕及食欲缺乏。居住地卫生条件差,有老鼠。体检:T38.9℃,P100次/分,BP、R正常。神志清,面红,皮肤少量充血性皮疹。脾侧位可及。化验:血WBC5.0×10/L”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性,22岁,民工。4天来发热,T38~39℃,伴头痛、头晕及食欲缺乏。居住地卫生条件差,有老鼠。体检:T38.9℃,P100次/分,BP、R正常。神志清,面红,皮肤少量充血性皮疹。脾侧位可及。化验:血WBC5.0×10/L

    病原治疗首选
    A.四环素
    B.氯霉素
    C.青霉素
    D.头孢菌素
    E.红霉素

    答案:A
    解析:
    1.地方性斑疹伤寒皮疹少而稀散,鼠蚤为传播媒介,多为单发;而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而遍及全身,人虱为传播媒介。
    2.外斐反应可确诊立克次体感染。
    3.四环素对本病有特效。

  • 第2题:

    男性,25岁,北京郊区农民,2周来发热,体温逐渐上升到39℃以上,伴乏力、食欲缺乏、腹胀、咳嗽及少量白痰于8月2日来诊。体检:T39.5℃,P88次/分,BP110/80mmHg,精神萎靡,两肺少许湿啰音,脾肋下可及。血WBC3.8×10/L,中性0.7,单核0.08,淋巴0.22

    为确诊最重要的检查是
    A.血培养
    B.肥达反应
    C.外斐反应
    D.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
    E.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

    答案:A
    解析:
    1.伤寒临床表现主要有初期(侵袭期),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阶梯样上升,伴全身不适,食欲缺乏;极期,高热,食欲缺乏,腹胀,多有便秘,少数以腹泻为主,表情淡漠,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血培养是伤寒确诊的依据。
    3.伤寒病原治疗: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药物。

  • 第3题:

    男性,22岁,民工。4天来发热,T 38~39℃,伴头痛、头晕及食欲不振。居住地卫生条件差,有老鼠。体检:T 38.9℃,P 100次/分,BP、R正常。神志清,面红。皮肤少量充血性皮疹。脾侧位可及。化验:血WBC 5.0×109/L。

    病原治疗首选

    A、四环素
    B、氯霉素
    C、青霉素
    D、头孢菌素
    E、红霉素

    答案:A
    解析:
    首选四环素类,近来使用氟喹诺酮类对本病治疗也有效。

  • 第4题:

    女性,30岁,发热10日,伴畏寒、寒战、头痛、全身酸痛及食欲缺乏。查体:T39.8℃,P1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颜面潮红,皮肤有充血性皮疹,腰部有一个1cm大小的焦痂,腹股沟有2个蚕豆大淋巴结。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
    B.斑疹伤寒
    C.恙虫病
    D.炭疽
    E.钩端螺旋体病

    答案:C
    解析:
    临床表现符合恙虫病,比较特征性改变为皮肤焦痂。

  • 第5题:

    男,22岁,民工,4天来发热、头晕、头痛、食欲减退。体检皮肤有少量散在淡红色斑丘疹,脾于侧位肋下1cm,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l9凝集试验阳性。本例的诊断为()。

    • A、伤寒
    • B、地方性斑疹伤寒
    • C、感冒
    • D、流行性出血热
    • E、猩红热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男,22岁,民工。近4天来发热、头晕、头痛、食欲减退。体检皮肤有少量散在淡红色斑丘疹。脾于侧位肋下1cm。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l0凝集试验阳性。本例的诊断为()

    • A、伤寒
    • B、地方性斑疹伤寒
    • C、感冒
    • D、流行性出血热
    • E、猩红热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男性,22岁,民工。4天来发热、头晕、头痛、食欲减退。体检皮肤有少量散在淡红色斑丘疹,脾于侧位肋下1cm,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19凝集试验阳性。本例的诊断为()

    • A、伤寒
    • B、地方性斑疹伤寒
    • C、感冒
    • D、流行性出血热
    • E、猩红热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男性,27岁,北方郊区农民,半月来发热,体温渐上升到39℃以上,伴乏力、纳差、腹胀、咳嗽、咳痰来诊。体检:T39.5℃,P88次/分,BP110/80mmHg,精神萎靡,两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脾肋下可及。血WBC3.8×109/L,中性0.71,单核0.08,淋巴0.22。诊断首先考虑()

    • A、病毒感染
    • B、伤寒
    • C、斑疹伤寒
    • D、大叶性肺炎
    • E、菌血症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女性,28岁,导游,因发热2周便血1天,于8月20日来诊。发热逐渐增高,伴乏力、纳差,1天来便血10多次,系鲜红色便,乏力伴头晕。查:T39℃,BP 100/60mmHg,P 92次/分,贫血貌,腹胀气,脾侧可及,HB 70g/L,WBC4.6×109/L。本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阿米巴痢疾

    B

    溃疡性结肠炎

    C

    伤寒

    D

    斑疹伤寒

    E

    结肠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患者,女,42岁。乏力,纳差、腹胀伴发热8天,于8月8日来诊。开始为低热,近3天高热,体温波动于39℃~39.8℃。查体:T39℃,P80次/分,躯干散在少数充血性皮疹,脾肋下可及。实验室检查:血WBC3.6×10/L,N0.60,L0.40。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

    立克次体

    B

    军团菌

    C

    大肠埃希菌

    D

    沙门菌

    E

    布鲁菌


    正确答案: A
    解析: 高热、消化系统症状、躯干皮疹、白细胞计数减少,考虑可能为伤寒。

  • 第11题:

    男性,22岁,民工。4天来发热,T38~39℃,伴头痛、头晕及食欲缺乏。居住地卫生条件差,有老鼠。体检:T38.9℃,P100次/分,BP、R正常。神志清,面红,皮肤少量充血性皮疹。脾侧位可及。化验:血WBC5.0×10/L

    为明确诊断首先应检测
    A.血培养
    B.肥达反应
    C.外斐反应
    D.X线胸片
    E.血沉

    答案:C
    解析:
    1.地方性斑疹伤寒皮疹少而稀散,鼠蚤为传播媒介,多为单发;而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而遍及全身,人虱为传播媒介。
    2.外斐反应可确诊立克次体感染。
    3.四环素对本病有特效。

  • 第12题:

    男性,25岁,北京郊区农民,2周来发热,体温逐渐上升到39℃以上,伴乏力、食欲缺乏、腹胀、咳嗽及少量白痰于8月2日来诊。体检:T39.5℃,P88次/分,BP110/80mmHg,精神萎靡,两肺少许湿啰音,脾肋下可及。血WBC3.8×10/L,中性0.7,单核0.08,淋巴0.22

    病原治疗首选
    A.利巴伟林
    B.环丙沙星
    C.青霉素
    D.四环素
    E.头孢菌素

    答案:B
    解析:
    1.伤寒临床表现主要有初期(侵袭期),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阶梯样上升,伴全身不适,食欲缺乏;极期,高热,食欲缺乏,腹胀,多有便秘,少数以腹泻为主,表情淡漠,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血培养是伤寒确诊的依据。
    3.伤寒病原治疗: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药物。

  • 第13题:

    男性,22岁,民工。4天来发热,T 38~39℃,伴头痛、头晕及食欲不振。居住地卫生条件差,有老鼠。体检:T 38.9℃,P 100次/分,BP、R正常。神志清,面红。皮肤少量充血性皮疹。脾侧位可及。化验:血WBC 5.0×109/L。

    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核
    B、流行性斑疹伤寒
    C、地方性斑疹伤寒
    D、伤寒
    E、败血症

    答案:C
    解析:
    外斐反应试验是一项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因某些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某些OX菌株有共同抗原成分,故用变形杆菌OX19、2、K株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检查患者血清中立克次体抗体的水平和变化。如抗体效价≥1:160或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为阳性反应。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患者可出现阳性反应。由于该试验为非特异性,故必须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才能作出确诊。

  • 第14题:

    男性,22岁,民工。4天来发热,T 38~39℃,伴头痛、头晕及食欲不振。居住地卫生条件差,有老鼠。体检:T 38.9℃,P 100次/分,BP、R正常。神志清,面红。皮肤少量充血性皮疹。脾侧位可及。化验:血WBC 5.0×109/L。

    为明确诊断首先应检测

    A、血培养
    B、肥达反应
    C、外斐反应
    D、X线胸片
    E、血沉

    答案:C
    解析:
    外斐反应试验是一项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因某些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某些OX菌株有共同抗原成分,故用变形杆菌OX19、2、K株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检查患者血清中立克次体抗体的水平和变化。如抗体效价≥1:160或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为阳性反应。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患者可出现阳性反应。由于该试验为非特异性,故必须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才能作出确诊。

  • 第15题:

    女性,25岁,民工。3天来发热,T38~39℃,伴头痛、头晕及食欲缺乏。居住地卫生条件差,有老鼠。体检:T39℃,P110次/分,BP、R正常。神志清,面红,皮肤少量充血性皮疹。脾侧位可及。化验:血WBC8.0×109/L。为明确诊断首选()

    • A、抗链球菌溶血素"O"
    • B、肥达反应
    • C、外斐反应
    • D、类风湿因子
    • E、血沉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男,22岁,民工。近4天来发热、头晕、头痛、食欲减退。体检皮肤有少量散布淡红色斑丘疹。脾于侧位肋下1cm。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10凝集试验阳性。本例的诊断为()。

    • A、伤寒
    • B、地方性斑疹伤寒
    • C、感冒
    • D、流行性出血热
    • E、猩红热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女性,25岁,民工。3天来发热,T38~39℃,伴头痛、头晕及食欲缺乏。居住地卫生条件差,有老鼠。体检:T39℃,P110次/分,BP、R正常。神志清,面红,皮肤少量充血性皮疹。脾侧位可及。化验:血WBC8.0×109/L。病原治疗首选()

    • A、四环素
    • B、庆大霉素
    • C、氧氟沙星
    • D、头孢菌素
    • E、红霉素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单选题
    女性,25岁,民工。3天来发热,T38~39℃,伴头痛、头晕及食欲缺乏。居住地卫生条件差,有老鼠。体检:T39℃,P110次/分,BP、R正常。神志清,面红,皮肤少量充血性皮疹。脾侧位可及。化验:血WBC8.0×109/L。为明确诊断首选()
    A

    抗链球菌溶血素O

    B

    肥达反应

    C

    外斐反应

    D

    类风湿因子

    E

    血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男性,22岁,民工。4天来发热、头晕、头痛、食欲减退。体检皮肤有少量散在淡红色斑丘疹,脾于侧位肋下1cm,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19凝集试验阳性。本例诊断为(  )。
    A

    伤寒

    B

    地方性斑疹伤寒

    C

    感冒

    D

    流行性出血热

    E

    猩红热


    正确答案: A
    解析:
    斑疹伤寒为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传染病,一般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高热、头痛、全身乏力、皮疹肌肉酸痛及虫咬溃疡和同侧淋巴结肿大,个别还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斑疹伤寒的诊断为其特征性的热型,特别是皮疹,为首要的线索。外斐试验所用的变形杆菌OX19与立克次氏体有交叉反应,主要用于诊断斑疹伤寒。

  • 第20题:

    单选题
    男,22岁,民工。近4天来发热、头晕、头痛、食欲减退。体检皮肤有少量散布淡红色斑丘疹。脾于侧位肋下1cm。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10凝集试验阳性。本例的诊断为()。
    A

    伤寒

    B

    地方性斑疹伤寒

    C

    感冒

    D

    流行性出血热

    E

    猩红热


    正确答案: B
    解析: 外斐反应O×10仅用于诊断斑疹伤寒(地方性或流行性),强调民工,特别是卫生居住条件差、可能有虱子或蚤作为本病的传播媒介。发热、头晕、头痛与脾大对本病诊断也有帮助。伤寒应作肥达反应。临床表现与出血热不符(A、D)。皮疹与猩红热弥漫潮红不符(E)。感冒无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