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错误
更多“3、对场地地基进行分层,划分原则是每层厚度不宜超过0.4倍基础宽度,天然土层分界面和地下水位线不作为划分土层的分界面”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一岩溶发育的场地拟建一栋八层住宅楼,下列哪些情况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

    A、溶洞被密实的碎石土充填满,地下水位基本不变化
    B、基础底面以下为软弱土层,条形基础宽度5倍深度内的岩土交界面处的地下水位随场地临近河流水位变化而变化
    C、洞体为基本质量等级Ⅰ级岩体,顶板岩石厚度大于洞跨
    D、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或其他地面变形的条件

    答案:A,C,D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5.1.10条规定,当地基属下列条件之一时,对二级和三级工程可考虑岩溶稳定性的不利影响:①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或条形基础宽度的6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或其他地面变形的条件;②基础底面与洞体顶板间岩土厚度虽小于本条第1款的规定,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a.洞隙或岩溶漏斗杯密实的沉积物填满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b.洞体为基本质量等级为一级或二级岩体,顶板岩石厚度大于或等于洞跨;c.洞体较小,基础底面大于洞的平面尺寸,并有足够的支承长度;d.宽度或直径小于1.0m的竖向洞隙、落水洞近旁地段。

  • 第2题:

    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2m的天然地基上的建筑,若所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基土由上向下为非液化土层和可能液化的砂土层,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处于图中Ⅰ、Ⅱ、Ⅲ和Ⅳ区中的哪些区时间不考虑砂土液化对建筑的影响?(  )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答案:C,D
    解析:

  • 第3题:

    在一岩溶发育的场地拟建一栋六层住宅楼,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的是()。

    • A、溶洞被密实的碎石土充填满,地下水位基本不变化
    • B、基础底面以下为软弱土层,条形基础宽度5倍深度内的岩土交界面处的地下水位随场地临近河流水位变化而变化
    • C、洞体为基本质量等级Ⅱ级岩体,顶板岩石厚度小于洞跨
    • D、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或其他地面变形的条件

    正确答案:A,D

  • 第4题: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关于建筑场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根据土层剪切波速划分场地土类型
    • B、土层剪切波速越大,建筑场地土越软
    • C、根据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建筑场地类别
    • D、场地覆盖层厚度是指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的距离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的软弱土层厚度在5m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对软弱土层进行人工处理困难和不经济时,常采用()。

    • A、桩基础
    • B、砖基础
    • C、毛石基础
    • D、混凝土基础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时,应以下列()为准。()

    • A、平均剪切波速度与覆盖层厚度
    • B、等效剪切波速度与覆盖层厚度
    • C、场地土类别及其厚度
    • D、场地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土层厚度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当管底地基土层承载力较高,地下水位较高时,可采用天然地基作为管道基础。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单选题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层厚度一般为()。
    A

    0.4m

    B

    0.4l(1为基础底面长度)

    C

    0.4b(b为基础底面宽度)

    D

    天然土层厚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在一岩溶发育的场地拟建一栋六层住宅楼,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的是()。
    A

    溶洞被密实的碎石土充填满,地下水位基本不变化

    B

    基础底面以下为软弱土层,条形基础宽度5倍深度内的岩土交界面处的地下水位随场地临近河流水位变化而变化

    C

    洞体为基本质量等级Ⅱ级岩体,顶板岩石厚度小于洞跨

    D

    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或其他地面变形的条件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当管底地基土层承载力较高,地下水位较高时,可采用天然地基作为管道基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当管底地基土层承载力较高,地下水位较低时,可采用天然地基作为管道基础。

  • 第11题:

    单选题
    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的软弱土层厚度在5m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对软弱土层进行人工处理困难和不经济时,常采用()。
    A

    桩基础

    B

    砖基础

    C

    毛石基础

    D

    混凝土基础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考虑地震时建筑场地的类别按下列哪条原则划分?()
    A

    据场地土类别划分

    B

    根据土层的剪切波速划分

    C

    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

    D

    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关于场地类别的叙述,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场地类别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B、场地类别的划分要依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土层软硬程度这两个因素
    C、场地挖填方施工不会改变建筑场地类别
    D、已知各地基土层的层底深度和剪切波速就可以划分建筑场地类别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6条规定,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见题63表)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和Ⅰ1两个亚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见题63表)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特征周期。



    场地挖填方施工,会改变覆盖层厚度,因而会改变建筑场地类别。

  • 第14题:

    在地震烈度为8度的场地修建采用天然地基的住宅楼,设计时需要对埋藏于非液化土层之下的厚层砂土进行液化判别,()的组合条件可以初判别为不考虑液化影响。
    (A)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5 m,地下水深3m,基础埋深2 m
    (B)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5 m,地下深5 m,基础埋深1.0 m
    (C)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7 m,地下水深3m,基础埋深1.5 m
    (D)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7 m,地下水深5,基础埋深1.5m


    答案:D
    解析:
    据:①《面授班辅导讲义》第六十七讲。
    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4. 3. 3条。
    基础埋深均小于2 m,取db为2.0 m,上覆非液化层厚度最大值为7 m,地下水埋深最大值为5 m,所以选项(D)的液化可能性是最小的。 du=70+db-2=8+2-2=8
    dw=50+db-3=8+2-3=7
    du+dw=7+5=12>1. 5d0+2db-4. 5=1. 5X8+2X2-4. 5=11. 5,不液化。
    答案为(D)。

  • 第15题: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层厚度一般为()。

    • A、0.4m
    • B、0.4l(1为基础底面长度)
    • C、0.4b(b为基础底面宽度)
    • D、天然土层厚度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考虑地震时建筑场地的类别按下列哪条原则划分()

    • A、根据场地土类别划分
    • B、根据土层的剪切波速划分
    • C、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
    • D、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土层的承载能力较差,经过换土或打桩等处理的土层称为()

    • A、原土地基
    • B、天然地基
    • C、人造地基
    • D、人工地基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层厚度一般为()。

    • A、0.4b
    • B、0.4L
    • C、0.4m
    • D、天然土层厚度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多选题
    在一岩溶发育的场地拟建一栋八层住宅楼,下列哪些情况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2011年真题]
    A

    溶洞被密实的碎石土充填满,地下水位基本不变化

    B

    基础底面以下为软弱土层,条形基础宽度5倍深度内的岩土交界面处的地下水位随场地临近河流水位变化而变化

    C

    洞体为基本质量等级Ⅰ级岩体,顶板岩石厚度大于洞跨

    D

    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或其他地面变形的条件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5.1.10条规定,当地基属下列条件之一时,对二级和三级工程可考虑岩溶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BD两项,①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3或条形基础宽度的6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或其他地面变形的条件
    AC两项,②基础底面与洞体顶板间岩土厚度虽小于本条第1款的规定,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a.洞隙或岩溶漏斗被密实的沉积物填满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b.洞体为基本质量等级为一级或二级岩体,顶板岩石厚度大于或等于洞跨;c.洞体较小,基础底面大于洞的平面尺寸,并有足够的支承长度;d.宽度或直径小于1.0m的竖向洞隙、落水洞近旁地段。

  • 第20题:

    单选题
    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时,应以下列()为准。()
    A

    平均剪切波速度与覆盖层厚度

    B

    等效剪切波速度与覆盖层厚度

    C

    场地土类别及其厚度

    D

    场地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土层厚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的软弱土层厚度在()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或对软弱土层进行人工处理困难和不经济时,常采用桩基础。
    A

    3m

    B

    4m

    C

    5m

    D

    6m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对于上软下硬的双层地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层软土层中的附加应力值比均质土时有所增大,即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B

    应力集中的程度与荷载面的宽度、压缩土层的厚度及界面上的摩擦力有关

    C

    当压缩土层厚度为荷载面宽度的一半时,荷载面中轴线上各点的垂直附加应力随深度的增加是减小的

    D

    上软下硬土层中地基附加应力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是指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大于基底压力的现象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层厚度一般为()。
    A

    0.4b

    B

    0.4L

    C

    0.4m

    D

    天然土层厚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提示:此厚度已满足计算要求。

  • 第24题:

    单选题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关于建筑场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以根据土层剪切波速划分场地土类型

    B

    土层剪切波速越大,建筑场地土越软

    C

    根据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建筑场地类别

    D

    场地覆盖层厚度是指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的距离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