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财产清查中发生盘盈、盘亏,在报经批准前不需要进行任何账务处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属于双重性质账户,其贷方登记的内容有( )

    A.财产清查发生的盘亏、毁损数

    B.财产清查发生的盘盈数

    C.批准处理的财产盘盈的转销数

    D.批准处理的财产盘亏、毁损转销数


    正确答案:BD
    【精析】“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借方登记发生的盘亏、毁损数和批准处理财产盘盈的转销数;贷方登记各项财产发生的盘盈数和经批准的盘亏、毁损财产转销数;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尚待处理的净损失,贷方余额表示尚待处理的净溢余。

  • 第2题:

    对于资产报废、毁损、盘盈、盘亏,政府单位应当在报经批准前将相关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待报经批准后再进行资产处置的相关会计处理。(  )


    答案:对
    解析:

  • 第3题:

    61. 甲公司期末进行财产清查时,发现如下情况: 现金盘亏544元,原因待查。 现金盘亏原因无法查明,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会计处理。 原材料盘盈2700元,原因待查。 经查,原材料盘盈是收发计量误差所造成,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会计处理。 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有59000元,确认为坏账损失。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逐笔编制甲公司的会计分录。

    2.写出现金盘亏批准处理后的会计分录。


    答案:2.借,管理费用,544;贷,待处理财产损溢,544;
    解析:
    2.现金盘亏,批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544,贷:库存现金544; 批准后,未查明原因的:借:管理费用544;贷:待处理财产损溢544; 另外,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毁损计入营业外支出。

  • 第4题:

    甲公司期末进行财产清查时,发现如下情况: 现金盘亏544元,原因待查。 现金盘亏原因无法查明,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会计处理。 原材料盘盈2700元,原因待查。 经查,原材料盘盈是收发计量误差所造成,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会计处理。 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有59000元,确认为坏账损失。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逐笔编制甲公司的会计分录。


    4.写出原材料盘盈批准处理后的会计分录。

    答案:4.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700;贷,管理费用,2700;
    解析:
    4.存货盘盈,批准前:借:原材料2700(或库存商品);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700; 批准后,冲减管理费用。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700;贷:管理费用2700。

  • 第5题:

    行政单位的存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次。对于发生的存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1

  • 第6题:

    对于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盘盈、盘亏、毁损或报废,应当先记入()科目,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后续账务处理。

    • A、资产处置费用
    • B、待处理财产损溢
    • C、业务活动费用
    • D、长期待摊费用

    正确答案:B

  • 第7题:

    下列各项中,有关企业对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存货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有()。

    • A、发生存货盘盈首先进行调账,达到账实相符
    • B、盘盈存货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计入管理费用
    • C、盘盈存货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
    • D、盘盈存货会增加营业利润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单选题
    对于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盘盈、盘亏、毁损或报废,应当先记入()科目,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后续账务处理。
    A

    资产处置费用

    B

    待处理财产损溢

    C

    业务活动费用

    D

    长期待摊费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财产清查中发现盘盈、盘亏,在报经批准前暂不入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财产清查中发现盘盈、盘亏,在审批前应根据“清查结果报告表”、“盘点报告表”等已查实的数据,编制记账凭证,记入有关账簿。

  • 第10题:

    单选题
    行政单位的存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次。对于发生的存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A

    1

    B

    2

    C

    3

    D

    4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行政单位的存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次。对于发生的存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 1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对于发生的存货盘盈、盘亏或者报废、毁损,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股份有限公司在财产清查时发现的存货盘亏、盘盈,应当于年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果确实尚未报经批准的,可先保留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待批准后再处理。( )


    正确答案:×
    ×【解析】股份有限公司在财产清查时发现的存货盘亏、盘盈,应当于年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果确实尚未报经批准的,应先进行处理,待有关部门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存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金额不一致,应当调整当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 第14题:

    甲公司期末进行财产清查时,发现如下情况: 现金盘亏544元,原因待查。 现金盘亏原因无法查明,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会计处理。 原材料盘盈2700元,原因待查。 经查,原材料盘盈是收发计量误差所造成,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会计处理。 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有59000元,确认为坏账损失。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逐笔编制甲公司的会计分录。


    1.写出现金盘亏批准处理前的会计分录。

    答案:1.借,待处理财产损溢,544;贷,库存现金,544;
    解析:
    1.现金盘亏,批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544,贷:库存现金544; 批准后,未查明原因的:借:管理费用544;贷:待处理财产损溢544; 另外,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毁损计入营业外支出。

  • 第15题:

    甲公司期末进行财产清查时,发现如下情况: 现金盘亏544元,原因待查。 现金盘亏原因无法查明,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会计处理。 原材料盘盈2700元,原因待查。 经查,原材料盘盈是收发计量误差所造成,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会计处理。 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有59000元,确认为坏账损失。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逐笔编制甲公司的会计分录。


    3.写出原材料盘盈批准处理前的会计分录。

    答案:3.借,原材料,270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700;
    解析:
    3.存货盘盈,批准前:借:原材料2700(或库存商品);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700; 批准后,冲减管理费用。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700;贷:管理费用2700。

  • 第16题:

    财产清查结果为盘亏时需要进行处理,为盘盈时则不需要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各种财产物资发生盘盈、盘亏和毁损,在报经批准以前都必须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对于发生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或者报废、毁损,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对于发生的存货盘盈、盘亏或者报废、毁损,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判断题
    对于发生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或者报废、毁损,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财产清查结果为盘亏时需要进行处理,为盘盈时则不需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股份有限公司在财产清查时发现的存货盘亏、盘盈,应当于年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果确实尚未报经批准的,可先保留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待批准后再处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核存货清查的处理。股份有限公司在财产清查时发现的存货盘亏、盘盈,应当于年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果确实尚未报经批准的,应先进行处理,待有关部门批准后,若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存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金额不一致,应当调整当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 第23题:

    判断题
    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在报经有关领导审批之前,会计无需编制分录,等相关管理机构批准后,根据财产盘盈、盘亏的数字,编制会计分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在报经有关领导审批之前,根据财产盘盈、盘亏的数字,编制会计分录,同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将处理建议报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