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对实际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这是因为: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起点和出发点。第二,坚持这一原理是坚持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第三,这一原理是建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体系,包括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都是建立在这一原理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 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 第2题:

    泰勒原理


    答案:
    解析:
    泰勒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四个基本问题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四个基本问题是: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经验),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教育计划)。(1)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确定教育目标的程序和方法。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要依据三个来源即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对学科专家的建议,经过对这三个来源的分析,获得大量的有关教育目标的资料,进而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2)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学习经验的问题不仅是确定哪些种类的经验有可能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安排将会在学生内部引发或产生所期望的学习经验的情境的问题。(3)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纵向组织”(指不同阶段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和“横向组织”(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而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连续性”(直线式地重复主要的课程要素),“序列性”(强调后续经验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又对有关问题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整合性”(指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4)对第四个问题的回答——评价的程序与方法。所谓评价,在泰勒看来,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问题。泰勒评价理念的特点是:把评价与目标结合起来,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用评价观代替了传统的测验观。关于评价的程序,泰勒给出了如下步骤:解说教育目标,评价教育情境,编制评价工具,分析、利用评价效果。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环节,构成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学习经验和组织教育经验是主体环节,指向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确定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开发的归宿。目标因素构成课程开发的核心。

  • 第3题:

    “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
    主导的课程范式

  • 第4题:

    关于课程研制过程,当前影响比较大的理论是泰勒原理和奥利瓦原理。其中,泰勒原理认为,课程研制具有广泛的资源,而最为重要的三种资源是()、()和()。


    正确答案:学生;社会;学科主题

  • 第5题:

    简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由美国管理学者泰勒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因此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内容包括:
    1.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管理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在生产过程的操作程序进行观察和试验,分析每项工作的动作和实践,除去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
    3.每个人能否完成日工作量标准取决于标准化管理。核心思想即计件工资制。
    4.为了造就标准化的工人,必须对工人进行岗位训练,达不到厂方规定标准的工人不能上岗。
    5.为了鼓励工人打破定额,建立了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6.宣扬科学管理是一场伟大的“心理革命”,工人和厂方的管理人员不要相互对立。

  • 第6题:

    简述泰勒课程开发原理。


    正确答案: (1)确定教育目标;
    (2)选择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
    (4)评价学习经验。

  • 第7题:

    泰勒(R.W.Tyler)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泰勒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基本观点:
    泰勒(R.W.Tyler)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泰勒认为应根据学习者本身的需要、当代校外生活的要求以及专家的建议三方面提出。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2、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都应包括这四项活动。

  • 第8题:

    问答题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6分)

    正确答案: 泰勒原理包括以下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1.5分)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1.5分)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1.5分)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1.5分)这一原理对后人的课程编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在很多的课程都是按照这一原理来编制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经验)、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教育计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在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成为“泰勒原理”的基本构成。

    正确答案: 选择学习经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克里斯塔勒认为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1)基本前提
    第一,均质平原: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匀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中心地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方都可布局。
    第二,交通条件相同:且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第三,就近消费: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
    第四,商品价格与质量相同,交通费由消费者承担: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交通费与距离成正比。
    第五,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
    第六,中心地职能在同一中心地集聚。
    (2)中心地系统的构造一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①单一企业形成的圆形市场区;②多个企业形成多个圆形市场区;③多个企业的多个圆形市场区竞争达到均衡形。成正六边形的市场区结构。多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
    (3)各级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下系列,即:1,3,9,27,81,…。从中看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的中心地系统。
    (4)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①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2,6,18,54,…。②从区域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是其上一级中心地数量的3倍。
    (5)市场原则中心地系统的特点:①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②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③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1)特点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1,4,16,64,256,…。因此,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中心地间数量关系为:1,3,12,48,192,…。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1)特点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
    (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1,7,49,343,…。它是以7的倍数增加,形成以K=7的中心地系统。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中心地间的数量关系为:1,6,42,294,2058,…。
    (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1)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中心地的商品供给。
    (2)交通原则适用于如19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的作用大。
    (3)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像社会主义国家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泰勒(R.W.Tyler)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泰勒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基本观点:
    泰勒(R.W.Tyler)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泰勒认为应根据学习者本身的需要、当代校外生活的要求以及专家的建议三方面提出。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2、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都应包括这四项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要评述泰勒原理。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泰勒认为课程即学校为了达到其教育目的而设计并指导的学生所有的学习。课程编制过程可概括为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结果这样四个步骤或阶段。这里,我们一方面似乎可以看到博比特和查特斯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编制模式的影子,另一方面也依稀可以看到杜威的目的与手段之关系的影响。
    对泰勒原理批评最多的,也许是认为它把课程编制作为一种直线式的过程。但很有趣的是,尽管一些学者批评泰勒原理,而他们提出的大多数建议却又在遵循泰勒的模式。甚至有此完全不赞同泰勒原理的学者也是这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泰勒原理确实成了课程领域的一个范式。
    当今,国际上许多课程论工作者都坚定地相信,形成明确的目标是所有课程设计中必需的第一个步骤,而且也是所有其他课程设计中必需的第一个步骤,而且也是所有其他课程决策的准则。但人们没有注意到,除了可以从目标入手外,还可以从其他处入手;而且目标也并非一定是判断手段的有效准则。
    事实上,自泰勒原理发表后,也有不少课程论工作者试图在泰勒原理的基础上勾勒课程编制产生过程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及其关系。
    有人试图通过描述一些具体的观念(包括对教育目标的来源、课程组织的类型、评价手段的具体说明等)来修正泰勒模式。其中,塔巴就把泰勒的四个基本问题作为直线式的步骤,再进一步把它们划分成八个步骤。有人认为,泰勒原理是直线式的,如果评价结构不符合预期目标时,不能实现反馈,以重新编制课程。例如,惠勒以泰勒模式为基础,将它改成圆周式。
    事实上,泰勒是很强调目标与评价之间的关系的。他认为,目标是评价的准则,目标的界说是评价的初步阶段。用评价程序来确定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目的在于进一步修改教育计划。不过,不得不承认,惠勒的图解把泰勒原理中的这层意思更加明确化了。

  • 第14题:

    “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1934-1942)
    八年研究

  • 第15题:

    整分合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整分合原理的内容表现为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即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整体把握是整分合原理的首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要对管理对象的整体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整体观点,关键是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科学分解是整分合原理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所谓科学分解就是把系统的目标、任务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分解,以便落实任务,明确职责,制定规范。
    组织综合是反映管理水平最主要的环节,强有力的组织综合,是形成新的生产力的组织条件,是系统正常运转的组织保

  • 第16题:

    什么是生态位?高斯竞争排除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生态位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竞争排除是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这种种间竞争情况后来被英国生态学家称之为高斯假说。

  • 第17题:

    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


    正确答案:泰勒原理

  • 第18题:

    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 泰勒提出课程开发四个基本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些被称为泰勒原理。

  • 第19题:

    填空题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确定教育目标、()、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正确答案: 选择教育经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

    正确答案: 泰勒原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环境承载力原理是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基本内涵: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自然环境能够承载和支撑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强度和总量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自然环境将不能自行恢复。社会承载力是判断一项人类活动是否对自然环境构成威胁或破坏的基本标准。
    2.基本内容
    ①环境承载力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人类活动不能够超越的界限,一旦超过了这个界限,自然环境系统将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进而对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②人类积极的环境保护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然承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1、学校应该达到那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