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密奏制度”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清代密奏的行文程序
    1.撰写,必须由上奏人亲笔书写,不许委托他人代笔
    2.用纸,规定陈述事状用素纸,请安,谢恩用黄纸,以便皇帝一见密奏的纸色就能分辨出其内容的类别
    3.封套。密奏写好后,装入格式统一的封套中
    4.封匣,密奏装入封套后,在放入匣内,匣外加铜锁并用盖有御印的黄纸封口,然后用黄包袱包裹
    5.递呈,各省督抚的密奏,需派亲信僚属或家丁直送京城,路上不许耽搁,为避免张扬,不准派兵护送
    6.批阅,由皇帝亲自拆封,阅览,批示,并不委托他人
    7.发还,多数密奏经皇帝朱批后发还,仍密封交奏事处,由其发给等后在京家丁,亲信携回,交上奏人阅办
    8.缴回

  • 第2题:

    集历代文书保密措施于一体的密奏制度的建立者是()

    • A、雍正
    • B、乾隆
    • C、康熙
    • D、顺治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 A、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
    • B、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
    • C、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制度
    • D、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简述保升奏贬制度.


    正确答案:(1)保升奏贬制度的内容
    保升奏贬制度是太平天国提升降免各级官员的一种制度。具体而言,就是3年为限,以能否遵守天国的法律命令,“尽忠报国”还是“受贿舞弊”作为升贬的标准。及至年限,各级长官既可根据“贤迹”保举其属员升官,又可根据“恶迹”奏劾其属员降职。若有大功或大奸之事,则随时升降,不受3年之限。无论升迁或贬职,均要详列其情况逐级核实上报,由天王最后核定。
    (2)对保升奏贬制度的评价
    保升奏贬制度对于鼓励官员奉公守法、勤奋工作,以及密切上下级关系,起到良好作用。但其弊病在于,仅由上下级官员之间保升奏贬,缺乏监督,容易导致相互挟嫌攻击或徇私滥保。太平天国后期就出现这种现象,使得这一制度遭到破坏。

  • 第5题:

    密折和()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秘密奏事制度。

    • A、题本
    • B、揭帖
    • C、上封事
    • D、本章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唐律规定死刑犯人在执行前,京师和地方的覆奏制度有()。

    • A、一覆奏
    • B、二覆奏
    • C、三覆奏
    • D、四覆奏
    • E、五覆奏

    正确答案:C,E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密奏制度

    正确答案: 是清朝形成的一种文书工作制度,密奏,亦称密折,它是只有指定的官员才有权上呈,并由皇帝亲自启封,阅看,批复的绝密奏折。它不拘格式,书写自由,也不必贴黄和备副本,并不用送通政司转内阁,直接交奏事官进呈,由皇帝亲自处理,避免了题本的不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清代密奏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密奏制度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地凡重大之事,均上密奏请示,秉承皇帝旨意去办理,这就大大削弱了中央政务中枢的职权,加强了皇权。密奏制度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密奏直达皇帝,周转环节减少,能得到迅速处理,不少事当即便可决定,当即就下令实施办理,效率很高。密奏制度使地方大员彼此监视,各存戒心,不敢擅权行事,肆意妄为,有利于控制官员,整肃吏治。密奏制度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书工作经验,对今天的秘书工作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清代密奏的行文程序

    正确答案: 1.撰写,必须由上奏人亲笔书写,不许委托他人代笔
    2.用纸,规定陈述事状用素纸,请安,谢恩用黄纸,以便皇帝一见密奏的纸色就能分辨出其内容的类别
    3.封套。密奏写好后,装入格式统一的封套中
    4.封匣,密奏装入封套后,在放入匣内,匣外加铜锁并用盖有御印的黄纸封口,然后用黄包袱包裹
    5.递呈,各省督抚的密奏,需派亲信僚属或家丁直送京城,路上不许耽搁,为避免张扬,不准派兵护送
    6.批阅,由皇帝亲自拆封,阅览,批示,并不委托他人
    7.发还,多数密奏经皇帝朱批后发还,仍密封交奏事处,由其发给等后在京家丁,亲信携回,交上奏人阅办
    8.缴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清代密奏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密奏制度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地凡重大之事,均上密奏请示,秉承皇帝旨意去办理,这就大大削弱了中央政务中枢的职权,加强了皇权。密奏制度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密奏直达皇帝,周转环节减少,能得到迅速处理,不少事当即便可决定,当即就下令实施办理,效率很高。密奏制度使地方大员彼此监视,各存戒心,不敢擅权行事,肆意妄为,有利于控制官员,整肃吏治。密奏制度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书工作经验,对今天的秘书工作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密折和()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秘密奏事制度。
    A

    题本

    B

    揭帖

    C

    上封事

    D

    本章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唐朝的死刑复奏制度规定,凡死刑案件执行前,一般要()
    A

    二复奏

    B

    三复奏

    C

    四复奏

    D

    五复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清代密奏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密奏制度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地凡重大之事,均上密奏请示,秉承皇帝旨意去办理,这就大大削弱了中央政务中枢的职权,加强了皇权。密奏制度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密奏直达皇帝,周转环节减少,能得到迅速处理,不少事当即便可决定,当即就下令实施办理,效率很高。密奏制度使地方大员彼此监视,各存戒心,不敢擅权行事,肆意妄为,有利于控制官员,整肃吏治。密奏制度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书工作经验,对今天的秘书工作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 第14题:

    死刑复核制度不等于死刑复奏制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唐律规定死刑的执行,京师和地方的复奏制度有()。

    • A、二复奏
    • B、三复奏
    • C、四复奏
    • D、五复奏

    正确答案:B,D

  • 第16题:

    清代密奏的行文程序。


    正确答案: ①撰写,必须由上奏人亲笔书写,不许委托他人代笔。
    ②用纸,规定陈述事状用素纸,请安,谢恩用黄纸,以便皇帝一见密奏的纸色就能分辨出其内容的类别。
    ③封套。密奏写好后,装入格式统一的封套中。
    ④封匣,密奏装入封套后,在放入匣内,匣外加铜锁并用盖有御印的黄纸封口,然后用黄包袱包裹。
    ⑤递呈,各省督抚的密奏,需派亲信僚属或家丁直送京城,路上不许耽搁,为避免张扬,不准派兵护送。
    ⑥批阅,由皇帝亲自拆封,阅览,批示,并不委托他人。
    ⑦发还,多数密奏经皇帝朱批后发还,仍密封交奏事处,由其发给等后在京家丁,亲信携回,交上奏人阅办。
    ⑧缴回。

  • 第17题: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折奏事,甚至是风闻奏事,皇帝朱批后迅速发回,既快又保密。密折制度的实行()

    • A、意在解决决策依据与驾驭官僚队伍问题
    • B、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社会作用
    • C、表明奏折上报的渠道被堵塞
    • D、目的是弥补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死刑奏报制度


    正确答案: 死刑奏报制度是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对于死刑执行必须报告皇帝批准的制度。这一制度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执行死刑的慎重态度:一方面将生杀大权控制在皇帝为首的中央;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准确地实行镇压,避免错杀滥杀,以缓和阶级矛盾。

  • 第19题:

    问答题
    清代密奏的行文程序。

    正确答案: ①撰写,必须由上奏人亲笔书写,不许委托他人代笔。
    ②用纸,规定陈述事状用素纸,请安,谢恩用黄纸,以便皇帝一见密奏的纸色就能分辨出其内容的类别。
    ③封套。密奏写好后,装入格式统一的封套中。
    ④封匣,密奏装入封套后,在放入匣内,匣外加铜锁并用盖有御印的黄纸封口,然后用黄包袱包裹。
    ⑤递呈,各省督抚的密奏,需派亲信僚属或家丁直送京城,路上不许耽搁,为避免张扬,不准派兵护送。
    ⑥批阅,由皇帝亲自拆封,阅览,批示,并不委托他人。
    ⑦发还,多数密奏经皇帝朱批后发还,仍密封交奏事处,由其发给等后在京家丁,亲信携回,交上奏人阅办。
    ⑧缴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折奏事,甚至是风闻奏事,皇帝朱批后迅速发回,既快又保密。密折制度的实行()
    A

    意在解决决策依据与驾驭官僚队伍问题

    B

    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社会作用

    C

    表明奏折上报的渠道被堵塞

    D

    目的是弥补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集历代文书保密措施于一体的密奏制度的建立者是()
    A

    雍正

    B

    乾隆

    C

    康熙

    D

    顺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唐律规定死刑犯人在执行前,京师和地方的覆奏制度有()。
    A

    一覆奏

    B

    二覆奏

    C

    三覆奏

    D

    四覆奏

    E

    五覆奏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唐律规定死刑的执行,京师和地方的复奏制度有()。
    A

    二复奏

    B

    三复奏

    C

    四复奏

    D

    五复奏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